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一室一社三创”“非遗”创业模式研究

2020-02-03石荣锦王东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常州高职生社团

文/石荣锦 王东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千年洗礼的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地方非遗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双创人才、主动进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以及在高速变化与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探索更有效的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因此,非遗创业应运而生。

一、非遗创业

(一)解读非遗创业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游红霞博士在《非遗传承人的创业意识研究——以“海派剪纸”的创业实践为例》一文中作出阐述:“非遗创业”就是围绕非遗资源而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是“一个地区的民众围绕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开发衍生品,在实现项目生产性保护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1]。非遗创业这一说法的出处无从考究,目前能查阅到的较早出处为2015 年9 月1 日作者清风发表在《中国文化报》的一篇文章《非遗创业要避免同质化竞争》。文章更为认同游红霞博士对“非遗创业”一词的解读。

(二)非遗创业的必要性

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首先要解决非遗传承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只有做好非遗创业才能实现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保证资金来源,保障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活动的正常开展。现如今手艺人面临着工业发展带来的压力,流水线的工业制品侵蚀了手工艺品的利润空间,“非遗失传、后继无人、年轻人不愿意学”等报道常见于诸媒体。所以,必须通过非遗创业来解决非遗传承人的现实需求,让非遗资源的持有者变身经营者,以实现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2]。

二、高职院校怎样做好非遗创业

(一)首先在于培养高职生的创业与创新意识

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很多地方已经是常态化地开展,以常州地区为例,2019 年常州地方非遗项目与常州工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开展了深度合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高职生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学习非遗。以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成立的“常州地方文化大师联盟”有十个非遗工作室及对应的社团,学员百余名。在学校组织的“GYB”“SYB”创业培训中,工作室的学员是优先培养的对象,学校鼓励非遗传承学员利用所学的非遗技艺进行创新创业,不断引导在校生培养起非遗创业意识,引导青年人去传承和发展非遗。

(二)非遗创业的关键是创新,更要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脉搏

著名“80 后”非遗创业企业家贵州都匀市布依族小伙子韦祥龙(吾土吾生品牌的创始人)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道:“非遗与文创结合,融入日常生活,是让非遗生存发展下去的良策。非遗创业中,创新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要做出新鲜的东西吸引人的眼球,只有先让人被吸引,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文化”[3]。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想做好非遗创业也必须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做指导,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非遗产品的质量,激活非遗产品市场需求。

(三)非遗创业既要追求效益更要守住文化之根

非遗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客户对文化体验与感受的需求就是本末倒置,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传承人的创业必须具备传承和保护意识,坚持“保护优先、开发以保护为前提的原则”,在保持非遗文化价值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创造经济价值,努力做到传统传承与现实销售的“一心二用”。

三、高职生开展非遗创业的优势

(一)天时:国家政策鼓励与地方政府支持

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等政策,鼓励大中专学生进行非遗的传承与保护。2018 年1 月1 日,《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推广实施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传承人培养模式;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与相关单位联合办学、办班等途径,培养专业人才。”这无疑是加快培养高职生非遗创业的推进剂。

图1 “一室一社三创”模式

(二)地利:高职院校的专业资源能满足地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需要

地方高职院校在推动本土文化发展、传承非遗、弘扬工匠精神等方面具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近年来,高职院校培养的非遗高技能人才在数字化保护、生产性保护、提高非遗项目的生存能力、扩大非遗文化影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人和: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双创人才培养氛围正浓

工匠精神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一种价值观与境界,而非遗项目之所以流传于世正是因为它凝聚了匠人的匠心,两者在精神上高度契合。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带徒弟”,不仅是在传承非遗,更是在塑“匠心”,培养职业学校的“小匠人”,是真正的现代学徒制,能极大地提升高职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因此,开展非遗创业可以激发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是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四、“一室一社三创”非遗创业模式

文章通过长期的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以及常州旅游商贸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室一社三创”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一室:地方非遗大师工作室

在非遗工作室,高职生可以学习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2017 年,常州旅游商贸高职院校成立了常州地方非遗大师工作室联盟,在校内成立了“乱针绣、金坛刻纸、留青竹刻、常州锡剧”等十大工作室,王志伟、居亦琴、周军等大师定期走进校园,进行小班教学,开展工作室活动。每个工作室招募学徒十人左右进行学艺,其中“金坛刻纸、留青竹刻、常州锡剧”等非遗传承工作室最受学生喜爱,学员学习认真,并定期作展示与汇报。

(二)一社:非遗社团

常州旅游商贸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学生在社团自发组织非遗项目的宣传与推广活动。每个非遗工作室对接一个学生社团,留青竹刻对应“竹刻人生”社团、常州梳篦对应“梳篦营家”、常州锡剧对应“锡剧之友”社团等。由于工作室成员规模有限,因此对非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加入学生社团,所有工作室学员均为社团成员骨干,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志同道合的青年人总能发现商机,从社团中开发出了很多非遗创业项目。

(三)三创: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比赛

学生在参加与组织社团活动时,会萌生创业的想法,“三创”举措是将学生创业想法落地生根的法宝。常州旅游商贸高职院校有完备的创业培训体系,开设创业与就业必修课启蒙学生创业意识,组织“GYB”“SYB”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有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随时接受学生创业咨询。学校建设有“美乐地”学生创业园,供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孵化,近年来从学生创业园开发出了“环宇艺术设计中心”“栖锐演示”“素人印象”等多个明星创业项目。此外,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与政府和企业对接,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基于非遗项目的创业计划“延陵驿站”通过参加创业比赛的方式,与常州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五、结语

“一室一社三创”非遗创业模式,抓住了非遗技艺与非遗文化内涵这一高职生进行非遗创业的核心要素,关注了学生社团这一学生创业萌芽产生的组织形式,提供了创业培训、孵化与比赛等学生创业实践平台。通过非遗进校园,可以使学生了解了非遗项目,加入到非遗大师工作室。在学习非遗技艺与文化的同时作为骨干成员加入到学生非遗社团,在实践活动中萌生创业想法。通过参加创业培训,使学生找到非遗创业的思路,并在学校创业园进行项目孵化,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创业能力,最终实现非遗项目的市场化。

猜你喜欢

常州高职生社团
缤纷社团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常州梳篦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