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福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讨

2020-02-03陈成沐林新真陈泽暖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福建省全省供应链

文/陈成沐 林新真 陈泽暖

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格局,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对于福建省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建立坚实而稳定的发展基础、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福建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波诡云谲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福建省紧扣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实施“百千万支撑工程”,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取得积极成效。

(一)工业运行稳中向好,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增强

2019 年,福建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7%,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40%,工业增速、贡献率均以较快速度增长。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3%,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10.2%,重工业高于轻工业2.6个百分点。全年均增长8.8%,超年度预期目标0.3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3.1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 位、东部10 省市第1 位;各月累计增速保持在8.6%~8.9%区间运行,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二)股份制企业加快增长,重点企业发展良好

2019 年,福建省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9.9%,高于全省平均1.1 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7%,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 个百分点;此外,国有、集体企业分别增长8.9%、4.2%;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9.6%,产值超千亿元集群达18 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45 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 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2 家。青拓集团成为福建省首家年产值超千亿元民营企业,时代新能源动力电池、宁德新能源消费电池、福耀集团汽车玻璃产量全球领先。

(三)区域工业均衡发展,重点地区支撑有力

福建省各地大力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加强产业合作,各地工业呈现平稳协调良性发展态势。2019 年,全省九个设区市(除宁德外)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8.2%至9.1%之间。此外,泉州、福州、厦门、漳州市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168 亿、2610 亿、1919 亿、1862 亿,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增长。

(四)产销衔接总体正常,工业出口较快增长

2019 年,福建省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9.9%,其中,出口交货值增长5.9%,实现工业品产销率97.15%,较三季度提高0.15 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在97%以上正常水平;全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6%。在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等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作用及企业为规避贸易摩擦抢出口因素带动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9%,其中木材加工、化学原料制品、医药制造业等9 个行业增长超过10%。

(五)工业投资稳步增长,新增长点项目进展良好

在福建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企业效益好转、民间投资加大等因素带动下,2019 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5.5%,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6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6.2%,采矿业增长1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9.1%,632 项省级工业增长点项目累计实现新增产值1730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1.7%。

(六)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利润总额保持高速增长

2019 年,福建省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8.65,同比提高22.69%;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6921.52 亿元,增长9.1%。受益于国家减税降费、去产能等政策措施和福建省持续加大企业拓市场、降成本等工作力度,全省工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815.07 亿元,较上年增长7.4%。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驱动能力亟待加强

一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综合实力不强,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开发,重使用、轻研制,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二是创新人才供给支撑不足,人才引进和培育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制造业领军人才及智能制造、电子科技等专业人才紧缺。三是创新协同有待完善,产学研链式创新体系建设较滞后,不同创新主体、领域和环节缺乏有机互动和协同接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科技创新“孤岛现象”。四是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对接机制不够畅通,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二)产业链供应链主导能力不强

中美经贸摩擦、全球疫情防控等外部因素冲击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影响逐渐加深,由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主导权,福建省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现象较为明显。此外,因缺少供应链运营专业人才和境外供应合作经验,难以建成衔接有序的供应链模式,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三)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传统产业中未转型企业数量不少,部分行业企业仍以低附加值的代工或生产为主,处于产业链下游,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话语权”。产业层次普遍偏低,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构中传统行业比重偏大,普遍缺少具有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产业高端化进程偏慢。

(四)工业基础短板制约明显

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装备等是制造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最集中的领域,由于基础学科建设和积累不足,制造业领域很多必需的关键原材料、重要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材料缺乏有效的攻坚平台,国产基础装备缺乏持续、有效的国产化替代政策支撑。

(五)要素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资金方面,“资金饥渴”普遍存在。一条集成电路先进生产线的投资为50 ~100 亿美元,先进工艺技术研发投入需要数十亿美元,这类资金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很好满足。人才方面,关键领域高端人才严重短缺,据预测到2030 年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将达30 万人以上,海外人才引进受到各种限制。用地用海方面,随着耕地占补平衡压力日益增大、围填海管控更加严格,沿海地区用海用地矛盾突出,“项目等地”现象普遍存在,影响部分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实施。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持续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现有三大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围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进一步培育发展新的主导产业。落实“一产业一规划一政策”工作机制,加强新能源汽车、石墨烯、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分类指导,超前谋划布局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大力拓展“智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赋能,进一步扩大省技改投资基金规模,降低基金申请门槛、扩大支持范围,在机械、纺织、食品、建材等领域建设认定一批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等工程鼓励自主创新产品应用。

(二)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十四五”产业集群重大项目研究谋划,依托中化、联合石化、青拓等龙头企业延伸集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福清京东方第6 代AMOLED 柔性生产线、中沙古雷乙烯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中化泉州乙烯及炼油改扩建、百宏年产250 万吨PTA 等项目实施,培育壮大不锈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化纤新材料等强竞争力的制造企业群,着力打造百亿千亿万亿级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构建产业创新生态链

深入研究国际规则和国内外创新规律,建立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探索科技与产业协调、成果和应用互动的新模式,研究建立研发失败、成果转化容错和保护机制,全面打通创新链上各类制度关卡。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境外发债规模,大力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支持开展共建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形式的科技创新国际合作。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海外高科技公司,抢抓欧美高层次“华人人才回归”机遇,重点引进在欧美留学或工作的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和团队,赋予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的决定权。

(四)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

加快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积极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技术标准、营销网络的“链主”知名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供应链发展。完善供应链物流网络,积极推进供应链系统信息体系建设,建设覆盖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平台,构建组合式、敏捷型、协同化的区域供应链合作网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整体效率,不断增强福建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五)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重点国别双边合作规划,强化重要资源、技术、产品多元化供应和互利合作,引导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走出去”,鼓励本省海外企业本地化,强化境内产业园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支持非公资本参与制造业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发展非公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上下游协同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

猜你喜欢

福建省全省供应链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