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新城康复记

2020-01-28陆其国

检察风云 2020年22期
关键词:恢复健康辞海大公报

陆其国

舒新城

小时候曾经是一个“病秧子”

作为我国早期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舒新城一生堪称著述丰富,除编纂《辞海》外,另有《现代心理学之趋势》《近代中国留学史》《教育通论》《人生哲学》《中华百科辞典》《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等著作。

1915年,当时中华书局主持人陆费逵决心编纂一部集中国单字、语词兼百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辞典,并取“海纳百川”之意,将书名定为《辞海》。《辞海》自1915年秋启动,至1928年止,时作时辍。1928年,陆费逵聘舒新城担任《辞海》主编。1936年,两巨册《辞海》正式出版,立刻轰动全国,名重一时,成为永载中国出版史的一件盛事。作为《辞海》首任主编的舒新城,堪称这项盛事的重要功臣。除此之外,舒新城還堪称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位先行者,著有《摄影初步》《晨曦》《习作集》和《美的西湖》等。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作出如此不凡成就的舒新城,小时候曾经是一个“病秧子”,其病情严重的时候,差点命将不保。

那么,小时候的舒新城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后来他又是如何从“病秧子”恢复健康的呢?笔者获知曾经发生在舒新城小时候的下列故事,缘于自己偶遇他所著《我怎样恢复健康的》一书。说起来那是多年前的事了。一天,我往访沪上一家旧书铺,买到一批近代文献史料和若干古旧书刊。结账时,店主忽然说,他手里还有一本讲养身与健康内容的民国版旧书,问我感不感兴趣。

讲养身与健康内容的旧书我确实不怎么感兴趣,更不在我要淘的旧书名录之列。不过我对民国版的书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好,我觉得许多民国版的书,无论是封面装帧、书名题签,还是内页插图,无不充满厚实的文化内涵和浓浓的装帧美感,很是耐看。这是我对民国版旧书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想先不去管它什么内容,且见了书再说。就这样,一本纸张已泛黄发脆、封页封底已脱落的民国版旧书递到了我手上。它就是舒新城的早期著作《我怎样恢复健康的》。

实事求是地说,即使我不去翻阅作者在这本书中究竟写了什么,但凭“民国版”“舒新城著”这些元素,我也一定会把这本书收入囊中。更何况这本书虽然破旧,但并不缺页少字,这对民国版旧书来说是很重要的。当我小心翼翼地翻阅了几页后,不得不承认我的孤陋寡闻。原来我只知道大名鼎鼎的舒新城是著名编辑、教育家、心理学家、翻译家,却不知道他小时候的身体状况,一度那么糟糕。而这本书,就是他现身说法,讲述他如何告别“病秧子”,恢复健康的详细过程。这不仅在以前,即使对于今天的人们,应该也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知道我要这本书,就见店主朝我诡谲地一笑,然后报给我一个三位数价格,还说这书可遇不可求,现在买进,没准哪一天可以进拍卖行竞拍。现如今的旧书商对孤本、善本书、民国版旧书已经很懂行识货。我不再说什么,朝店主笑笑,然后掏钱,接着拿书走人。走到街上,我深深吁了口气。店主说得没错,这书可遇不可求。

家长应该是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医师”

舒新城著《我怎样恢复健康的》一书出版前,曾在《大公报》连载。作者不故弄玄虚,写来通俗易懂,十分亲切,所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报纸销量也因此激增。文章连载结束后,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七月,由中华书局编辑出版。

说起舒新城写《我怎样恢复健康的》,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小时候的舒新城还真就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中最严重的一次罹病,是他两岁时患上腹泻。他回忆道,那年溺爱他的祖父母带他去赶集,“吃东西,牛杂(碎)——牛之脏腑,由小摊烧熟出卖——和牛肉面之外,再加油耙耙——糯米油煎饼——吃了不久,口渴了,又吃凉粉两大碗,当时吃得很高兴。祖父以为当日之去是为我过生日,所以只要我能吃得下便尽量买给我吃。下午回来之后,(我)便叫(感觉)肚皮不舒服,晚饭(也)不要吃,大家都以为(我)在场上吃得太饱,不吃晚饭也无所谓。不料到夜里大泻起来;但一连几次之后,到第二日渐渐少泻了,第三日差不多停止了,只是不要吃东西而已。可是第三日是我两周岁的生日,外婆和姑母们都来为我做生(日),自然带来一些可吃的东西,不免又吃了一些。而二十日为我生日所买的猪肉和牛肉,因为天气热,虽然在前两日煮熟过,但终不免有点腐烂。为迷信的缘故,我又不得不吃一些。于是当夜更大泻多次,以后继续三个多月不停。我的丰满的肌肉已逐渐消失而成了皮包骨,以至连乡里人都说不认识(我了)。在这三个多月里面,医生不知请了多少,药费不知花了多少,我的病总算慢慢地停了,但身体确也成了弱不禁风”。

《我怎样恢复健康的》封面

《我怎样恢复健康的》版权页

儿时的舒新城,由于长辈不懂得饮食健康的科学方法,只知道一味溺爱,让他吃了许多在他那样小的年龄不适宜吃的食物,以致将脾胃吃伤,最终把本来不错的身体折腾得虚弱不堪。此中教训不可谓不深。进入童年、少年、青年、甚至成年以后,因为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舒新城又患上胃病、便秘、唇舌溃烂、风湿病、高血压,常发高热,经常失眠。所幸的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为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岁月后,舒新城终于有所憬悟,并迅即采取恢复健康的有效措施,继而留给世人《我怎样恢复健康的》这本书。

倘使每个人的身心都够得上健康的水准,对于中国的前途更当有益

《我怎样恢复健康的》一书出版时,舒新城曾写有一篇《自序》。他在其中写道:“我不是医生,也不是素来研究营养健康的人。只因民国三十一二年之间病得太苦了,于医药无效之际,抱着极其沈(沉)重的心情,努力于健康方法的追求。经过两年的不断学习,对于失去的健康,已由学习中得来的方法逐渐把它恢复过来,且能把握着当前的健康了。每当夜阑人静,回忆病中苦况和回(恢)复健康后的安舒,自己固然觉得愉快而满足,同时还想将这愉快和满足分与同病者。只是为着对营养与健康无精深的研究,除去与好友晤谈时随便说说往事而外,初无意于写成书本问世。今日此书能与读者相见,实由于几位朋友与《大公报》及《新中华》许多读者的鼓励,及几位同人的帮助。”话是如此说,但如果这本书在当时没有出版价值,没有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又有谁会热心鼓励和帮助他呢?

在此,不妨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舒新城夫子自道这本书的出版经过,其中的故事,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应该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民国三十四年(1935)秋,《大公报》在上海复刊不久,其主持人胡政之(霖)先生由渝来沪,相访未值。第三日我去报馆访他,于互道契阔之后,彼此叹年华已逝,衰病日侵。因为这时我大病虽愈,与医药虽亦绝缘已久,身心的健康却仍未能完全恢复;他也正患风湿,久坐之后,起立都颇为艰难。由此更谈到我前两年的病况和从营养卫生方法恢复健康的经验。”舒新城感觉当时他的这些话已经深深印入了胡政之的脑际。所以在1936年5月的一天,胡政之在报馆设宴,出席宴会的除了他的同事王芸生、李子宽外,还有医生戈绍龙和诗人、翻译家邵洵美。话间,胡政之谈到《大公报》将办一个“现代人生”副刊,每周出两期,他想聘请戈医生主编这个副刊,并请舒新城为“现代人生”副刊写点关于他在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方法和体会。舒新城说,“我因为当时谈得很高兴,也就贸然答应下来。于‘现代人生发刊时即为之写《健康与人生》一短篇;第二期又写一篇《怎样才算是健康》。不料这短短两篇文章却引起读者的兴趣和编者的垂青,要我继续写下去。我才改定题目为《我怎样恢复健康的》,打算把我当时的病况和恢复健康的经验与方法的大概,陆续地写下来给‘现代人生充篇幅”。本着这样的想法,舒新城以为一周写两篇,每篇一二千字,应该没有问题。但接下来出现的情况大大出乎他意料。

“不料第一章发表之后,读者纷纷来信要求连日登载。当时《大公报》主持人为应读者需求,和我商量将此文由‘现代人生移到‘大公园(《大公报》另一个副刊——导读者注)里去,这样每天一篇一直继续了两个多月。到九月初,实在因为事忙无法赶写,于是时断时续;到十月中(旬)竟完全无暇执笔,终于剩下《运动和休息》的一半和《精神健康》与《把握健康的方法》两章不曾写完。可是自六月在报上发表此稿之日起,无日不接到读者的来信:来信地域,近在上海、京沪、沪杭路一带,远到长春、张家口、兰州、海南岛乃至新加坡等处,黄河、长江及珠江流域各省都有——由此可见《大公报》销行范围之广——(读者)年龄则自十几岁的青年男女学生到五六十岁的老者都有,最多的为二十至三十岁的大学生和各业男女职员。此稿停刊以后的几个月,仍旧不断接获读者的来信和我商量健康问题,也问及此稿何时续刊,且常有请求补报、抄稿的……为应读者的要求与酬答其热忱计,特于本年(1947年)二三月间将最后未完的两章半设法写完——《精神健康》一章曾应《京沪周刊》编者之请发表于该刊,《把握健康的方法》发表于《新中华》——排印成书。”

我在这里引录上面这番话,意在让今天的读者了解当年这本书受读者欢迎的情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内容属于讲述恢复健康和养身保健,事涉医学科学专业,所以为了避免在书中出现错误,舒新城特地请戈绍龙、赵师震两位医生详为校订,于他而言,“两先生所给予的指正着实不少”。

接下来舒新城说的一段话,也许更值得我们记取:“本书所讲的健康知识实在是很平凡的,其方法更平易,任何人都能实行。读者只要有相当的克制力和恒心,按着自己身心的素质,在这平凡的知识与经验中,求出一些适合的方法而实行之,我想对于健康多少总有点益处。倘使每个人的身心都够得上健康的水准,对于中国的前途更当有益:这是我个人所深切企求的。”

我想,这番话也道出了这本问世于半个世纪前的《我怎样恢复健康的》一书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所在。

如没有健康的身体,要作出骄人成绩乃至成就,不啻为天方夜谭

除了“舒著”本身内容,我觉得同样要紧的还有《我怎样恢复健康的》一书的两篇《序》。下面且让我们来读读这其中的一篇《序》:

友人舒新城先生把自己恢复健康的经过和方法,笔之于书,在《大公报》陆续发表,极受社会上的欢迎和重视。身为医生的本人,于一口气读完其校样之后,立刻发生下面三种感想。现在写出来,送请舒先生指正,并引以自警。

(一)营养问题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健康和国势,具有极大关系;同胞们罹病率之高,平均寿命之短,体格之劣,活动能力之弱,都不是现在任何文明国家中所有的现象,以致落得“东亚病夫”的恶名。其间的原因固然很多,营养的普遍欠缺(包括量与质双方面)却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关于此点,我想任何旅行过中国广大区域的有识人士,都能首肯的。过去检讨这问题的人,不是没有;但以非专家的身份,从事专门性质的研究,并且用通俗的文字,作有系统的介绍,这本书恐怕是“首创第一家”了。

(二)西方医学界有一句古老成语,说:“医生只能把病料理,治好病的是大自然(Nature)。”但浅见的医生们往往把这金玉良言忘却,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他们迷信药力万能,而忽视自然力的伟大。不少医生把药物乱用或错用,而疏忽了疗养的一般信条。这种错误的倾向,滔滔者天下皆是,不单是吾国医界的流弊。著者根据自身经验,证明单凭药物的不可靠,进而阐述营养以及一般卫生法则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娓娓道来,句句切中医界时弊。使身为内行人的我们读了,不禁要汗流浃背。

(三)精神和肉体之间,具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许多表面上似乎很严重的病症,譬如心脏病、胃病等等,往往起因于精神的(心理上的)缺陷,而心臟、胃、肠等器官并无严重的病理变化。倘若加以合理的精神疗法,只需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便能把病很快治好。但现时代的医生们大多数对于此点虽不完全否认,却很容易陷于忽视不顾的弊病,以致时时酿成重大的错误和失败。作者本是专攻心理学的,所以关于精神作用的原理以及精神修养的法则,阐述得非常详尽,而且明白易晓,不但对于一般读者非常有益,就是医生们读了,亦可以作为他山之石。这正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值得向读者们郑重指出。

以上便是赵师震医生作的《序》。他将个人健康与“整个民族的健康和国势”联系了起来。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营养学的问题。而这恰是“舒著”的“首创第一家”。就这样,赵序于不经意间,提纲挈领地将“舒著”的价值一下子拎了出来。其次,赵序还提到了一个医生、患者、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看似与这三者无关,其实却无形地贯穿于这三者之间的,还有一个长期被人们忽略,却可以给人“治好病”的“自然”因素。以致最后身为医生的赵师震,也不由感叹道,“舒著”不仅对一般读者,就是对医生而言,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试想,如果舒新城没有一个堪称健康的身体,他要作出这样的成绩乃至成就,不啻为天方夜谭。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恢复健康辞海大公报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辞海》的创新之路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4我们如何通过治疗恢复健康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恢复健康事业的人文关怀
浅析民国时期《申报》与《大公报》的言论特色
我国最大综合性辞典《辞海》启动第七版编纂
产后恢复健康进行 产后恢复3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