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脉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27杨国利

锦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文化传承

摘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滨水景观的开发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滨水景观设计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城市文脉的忽略较为典型。本文以滨水景观中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际需求,对城市文脉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文脉;滨水景观;文化传承;

水系孕育了人类,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轨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水密不可分。滨水文化景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历史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滨水文化景观的构建可以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并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城市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有利于丰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内容。城市滨水区见证了城市形态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见证。城市滨水景观区的建立不仅可以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求,还可以改变城市的定位,营造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提高公众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如何将城市文脉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值得我们深思。

1 城市文脉的解读

城市文脉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及特定条件下,人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之间一种动态的、内在和本质的联系,是城市形成、变化和演进的轨迹和印痕。文脉传承更多的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更替和传承。任意一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留下美好的记忆,人们很希望这种记忆能很好的延续下去,因为它是一个城市特色的体现。若某一城市曾经出现过伟大诗人,此文化名人便成此城市的代表,此城市便具有了其独特的性格,即有了其独特之处。

2 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 文化内涵的怠忽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高速时期,对滨水区域的单纯利用,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的开发和城市工业、经贸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不仅造成了滨水面貌混乱、生态环境失衡,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环境,使滨水的一些休息区不能正常工作,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某些海岸成了重工业区,人与水的亲密关系被破坏,城市历史风貌、民俗文化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2 滨水景观特点的漠视

滨水景观需要从植物景观的生态性、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设施的亲水性、景观小品的观赏性和文化性等多方面进行设计考虑。一些滨水景观区的规划顺序依次为植物、人行步道、灌木丛和休闲广场。在最靠近水的岸边,栽植相对高大的乔木,降低慢行系统中市民的视觉观感;设置多处垂直栏杆,结构单一,忽略人工驳岸的建造,致使亲水性难以实现;生态型驳岸空间的减少对水资源保护、生态调节和生物的多样性都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都不利于滨水景观特点的传达。

3 城市文脉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滨水区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城市滨水独特的景观。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对滨水空间尺度的宏观把握不容忽视。否则很难为当地居民提供宜人的空间环境。在滨水景观环境设计中,应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性和民俗文化,打造一个舒适且参与度高的滨水空间。城市文脉的挖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当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例如:乡土植物、地方建筑风格,地标符号、服饰特征、民风习俗、传统活动等。

3.1植物景观的配置

滨水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与植物的配置是否合理有很大关系。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很关键,要想植物发挥大效益,合理科学的配置十分重要。就不同城市景观的塑造而言,植物是本土化的自然依托,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艺术方面的问题,更多的要将生态放在首位,有单个植物的美,整个景观也要和谐。滨水景观规划整个景观的边缘设计应达到远看和谐统一,近看种类丰富。由此一来滨水景观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用作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因此植物配置不但要注意季节和色彩上的统一与变化,而且还要体现当地的特色。

3.2公共设施的设计

设计师的滨水景观设计虽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但是都离不开一点,就是与文化背景相结合,展现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专业的构思和重组,可以从设计出的景观中看到特有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当地独有的文化可以从景观中体现出来。环境公共设施是人们游憩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景观主题雕塑题材的选择要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例如天津市的“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建设主题性广场是要着重体现特有的民俗风情,其中一部分记载当地有名的重大事件,如天津市的“曲艺”、“相声”、“文学”、“书画”元素等等。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将这些标识符号和民俗文化记录在墙面、地面等表面材料上,也可以与环境公共设施相结合,化作设计语言融入到景观设施中,打造别具一格的文化符号以及艺术效果,给人以路径指示的同时还可以使滨水区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3.3道路系统的规划

亲水平台的打造,可以拉近人与水体的距离,实现人与水的互动,这需要一套完善的滨水景观道路规划。第一,在通向滨水区域的道路上修建人行道,人行道两旁加强植物景观的管理和完善,这样一来城市里的污染和噪音可以有效隔离,在人行道上的行人也可以享受绿化带来的闲适自在。第二,滨水区域的开发以水为主,水上的交通设施自然不能忽视,加强水上交通和陆地交通的联系十分必要。人们在水上乘坐交通工具时,可以尽情观赏水面四周的景观,与在陆地上的体验完全不同。

4 结语

中国以水为主题建设的城市很多,但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没有与城市特色相结合。时代不断变化,城市的面貌日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滨水景观的建设又一次回到人們的视野。随着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复兴梦”的提出,将城市文脉融入设计中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详细介绍了城市文脉传承与发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将城市文脉与当代生活方式进行融合,在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同时,提升其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以及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李尚冬,纪文强,刘曜坤.乡土元素在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6(8)

[2]倪苗萌.乡土景观元素在滨水景观的应用[J].规划与设计,2020.

[3]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伟.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2010.

作者简介:杨国利(1987- )女,汉族,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环境设计方向。

天津农学院天津市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天津农学院天津市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传承·交织·演绎——城市文脉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文化传承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