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设计理念

2020-01-27张晴

锦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代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渐趋于边缘化,甚至正在面临消亡。为扭转这一局面,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文化组织、文化传媒企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叉融合。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设计,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焕发新的生机。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以马克思文艺理论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设计理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设计;文艺大众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中,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改进、发展。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部分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趋于边缘化,甚至正在面临消亡。为扭转这一局面,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文化组织、文化传媒企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叉融合。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设计,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焕发新的生机。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文艺大众化理论

文艺大众化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文艺源于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群众的文艺,最终文艺也是要服务人民群众的。在特定时期,这个对象因阶级划分为“工农兵”。事实上,这个概念归根结底还是人民群众,我们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和讨论文艺工作。以美术设计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文艺生产创造的工作。现代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中汲取养料与灵感,并且针对群众喜好,进行深造加工,在“文化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设计的技术(包含了以设备、工具为主的硬件与设计方法为主的软件)与理念已经相当成熟。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文化自信等战略方针,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升温,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优质资源,与现代设计交叉融合,创造出传统美学与现代魅力相融合的,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是当代设计师永不停歇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应具有的责任与使命。

三、对文艺大众化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如此阐述道,“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视1“实事求是”为圭臬的毛泽东非常直接地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关于“传承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如上的阐释。简而言之,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要有意识地汲取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元素符号,对其进行解构、变形、综合等手法,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再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现一种兼具传统与前卫的设计风格,通过对这种文化符号语言的再现,最终形成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现代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说起来容易,但是往往做起来难,文艺工作者具有清晰的判断与分析需要基于深厚的文艺积累与清晰且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代文艺史上,发生的含混、错乱,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但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市场竞争态势愈加激烈以及前卫设计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时代设计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下的传统文化地再设计,就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艺术形式。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思想即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价值取向的内容,诸如三纲五常、愚孝等内容必须要坚决予以剔除,至今许多工作者的思想仍然处于含混的状态,生产出的东西虽然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事实上是无用且无意义的。另外就是形式,对于现代设计来说,这是二者之中更加重要的部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现代价值,提炼出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大众品味,能为大众提供服务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大众生活习惯相结合进行形式上的再设计。表现形式主要有: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传统绘画艺术、中国民间民俗符号、传统书法艺术、传统建筑设计、传统家具设计、传统服饰设计、民俗符号和吉祥符号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且有简朴艺术性的民间美术设计有 :篆刻、玩具、雕塑、雕刻、国画、变脸、陶瓷等。近年来,我们看到脸谱文化与火锅餐饮业的结合、博物馆的文物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引领消费风尚、中国风的现代装修风格广受欢迎等现象。这些大都是在现代设计理念的驱动下对传统形式的征用与改造。

此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艺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艺。

四、总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交叉融合中,我们不仅需要在时间上纵向回望,而且要在空间上横向比较与交流,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空间正在消解,距离正在缩短,文化的学习与交流必不可少,同时,现代设计产品也意味着全球化,风靡全球的产品接踵而至,好的设计更是可以唤醒人类审美感情的共性,焕发艺术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2]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5]郑丽敏.毛泽东文藝思想探析—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

注;

1出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作者简介:张晴(1995.12—),女,汉族,河南省永城市人,全日制研究生在读,单位: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现代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云肩造型分析及其在现代婚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思考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浅析浮世绘艺术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湖南花瑶挑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