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都江堰地区的水神信仰

2020-01-27徐瑶艺

锦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杜宇李冰都江堰

摘要:水神信仰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都江堰作为一座有效降低了成都平原水旱灾害的水利工程,在当地民众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都江堰地区的水神信仰跨越漫长的时间从崇拜大禹、望帝,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稳定的二王信仰体系。民国时期社会处在一个新旧交替、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但在政府“俯顺舆情”思想的指导下,都江堰地区的水神信仰按照自身的发展轨迹逐步成为了该地区新时代的文化符号。

关键字:李冰;二王信仰;俯顺舆情

一、都江堰地区水神信仰的演变

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修建使得成都平原的广大地区得到了灌溉,减少了水旱灾害对该地的影响,至今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因为其具有如此重要的功能和地位,一直以来关于都江堰的研究也是非常丰富。除了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本身的一些技术性研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影响的社会生活也是研究关注的重点。

本文关注都江堰地区的水神信仰,研究该地区民间信仰和水文化的融合,民间信仰是民众自发形成的对一些超自然精神体的敬畏与崇拜。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在进入现代化之前,民众的生活是非常依赖自然的,而水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又是相当重要,关系到民众一年的生计问题,因此民众便逐渐化出一些超自然的精神体以期望能够应对自然变化,水神便是民众用来期望风调雨顺的产物。中国古代的神兽之一的龙,在很多时候便是水神的一个代表,在各地都有流传关于龙王控制降水的传说,并且修建了很多龙王庙。即便有龙王这样较为通用的水神在全国各地广泛存在,但不同区域也会形成独特的水神信仰,比如福建等沿海地区信仰的就是妈祖文化,而都江堰地区的民众通常把其修建者李冰当作水神代表来信仰。

现今,都江堰除了二王庙,还存在着禹王宫和伏龙观,由此可见在李冰作为水神信仰的代表出现之前,大禹也是当地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除此之外,杜宇和鳖灵曾在西蜀一带拥有极强的影响力,他们可能也是该地区早于李冰的水神信仰代表。杜宇和鳖灵为什么会成为水神信仰的代表呢?东晋时期的西蜀史学家常璩曾记载到: “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

从记载中可以看到,杜宇解决了水害,完全可以作为治理了水患的水神形象受到民众的崇拜。从大禹和杜宇的传说可以看出,要作为水神信仰的代表,必定是在水患的治理上有一定成就的,李冰修建都江堰大大解決了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害,继而成为当地水神信仰的核心也是顺理成章的。古时候人们对于都江堰的技术性了解甚少,更多地是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去构建李冰的治水形象,与河神斗智斗勇,以水化牛镇压水患等故事,通过文学塑造加深了李冰在都江堰地区作为水神代表的形象。至于为何后来由李冰变为李冰父子,这其实也是很多民俗故事会经历的演变路径。在故事的演变上,李冰到李冰父子的演变是纵贯式兼横通式的。在水神代表的演变反映的是社会文化趋向的转变,从大禹、望帝这样的国家层面的人物转变为李冰这样的地方官员,说明在文化上地方的力量在逐渐增强,对于国家和地方的权力结构的认知产生了变化,而李二郎作为李冰儿子更贴近普通民众,在水神信仰中增加这样一个角色反映了民众自身也渴望获取一定的权力。

二、革故鼎新中的水神信仰

进入到民国,中国社会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带来的是各种新的思潮对社会造成冲击。伴随着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高喊科学的口号,迷信开始被破除、被摒弃。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应对自然是有很多手段的,不管是水灾还是旱灾,都需要有合理的预防和解决方式,而求神拜佛除了使民众在精神上获得慰藉,对控制灾害来说是没有太大作用。并且如果灾害发生不及时做出反应降低灾害的影响,只是一味期盼通过向神灵祈祷来消除灾害,可能会延误救灾的时机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那么在高喊科学口号的民国,水神信仰是否被当作迷信对待而受到了抑制呢?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也存在大量祭祀水神的活动。都江堰地区的民众对于李冰及杨二郎的崇拜并没有因为高喊科学的口号而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供奉他们而修建的二王庙依旧在正常的运转中,并且也会按时进行维护和修缮。每年秋收之后农民皆至该庙敬神,以及一年一度的都江堰放水大典也是照常举行,到了民国时期甚至成为由政府主导的固定项目,每年四月一日省政府和四川省水利局都会派出官员出席开水大典。如果说民间的祭祀祈雨行为因为民众人数过多范围过广而难以在短期内得到一个控制,那么相对便于管理且范围狭窄的官员群体又是否不再有祭祀祈雨等行为了呢?即使在官员群体内,水神信仰依旧是存在的,并且个人由于信仰而做出的一些行为也是没有被抑制的。前面提到民众依旧会到二王庙等地进行祭祀和祈祷,地方官员和政府都并未对其行为进行限制,有的时候,部分官员也是参与祭祀祈祷的其中一份。

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预料到的。即使民国建立起了新的政治制度,社会秩序的重构也是需要时间的。更况且民主共和国虽然已经成立但一切都是摇摇欲坠,社会依旧存在向各个方向转变的可能性,整个社会尚不存在一锤定音的势力,各方的拉扯实际上给了当时的社会非常多发展的空隙。这也会直接反映在对政府对官员的控制管理上。在政府内部都不存在强有力的统一认知的情况下,又该以怎样的政策来要求官员遵守并进一步约束民众呢?一部分努力想向现代化迈进的知识分子高喊科学的口号,企图通过科学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但真正能认同科学的毕竟还是一小部分人群,而掌握中国政权的人是否认同以及是否想要推广科学也变得格外重要。没有政权的加持推广新理念其实是一件缓慢而又艰难的事情。这又不得不回到当时政权的不稳定上,政府忙于稳固政权,民国时期从上到下对科学口号的落实很多时候是不彻底的。接受新知识更多,自身的认知水平也该更高的官员群体都无法真正体会和吸收科学的真谛,而原本就长期困于土地的普通民众又如何能轻易摆脱水神信仰这样根深蒂固的思想呢?这便使得无论是官员群体还是普通民众即使在民国时期高喊科学的口号下也依旧保持着对水神的信仰。

三、结论

总的来说根深蒂固的水神信仰在民国时期没有受到较大的冲击。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大部分时候没有能力或者说也并不想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赈灾,他们更希望民众能够进行自救。水神信仰是可以安抚民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的。政府对于水神信仰所采取的行动,衡量标准是其是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当时的政府面对灾情时主要的功能是俯顺舆情,这就决定了即使国家想要迈向科学民主也会给水神信仰留下喘息的空间。革命的浪潮并不是快速地抵达了全国所有地方,依旧存在很多像都江堰这样的地区,它们远离革命的中心,

在动荡混乱的政局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摇摆。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都江堰水神信仰的内涵已赋予被新的意义。科学早已可以解释过去无法理解的景象,也能预防和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接受了现代化教育的民众已不再期盼水神带给他们风调雨顺的生活。但是水神信仰依旧存在于民众的内心,早在水神信仰形成的时候,它就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参考文献

1(晋)常璩撰.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 118 页.

2杨向奎《责善半月刊》1940 年 [ 第1卷 第19期,4-7页 ]

3《东方杂志》1933 年 [ 第30卷 第24期,1页 ]

4民162-01-1675:《四川省水利局廿七年开水典礼卷》1938年,四川省档案馆

作者简介:姓名:徐瑶艺 出生年:1994年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四川成都 学历:研究生 职称:无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单位:四川大学

猜你喜欢

杜宇李冰都江堰
彩铅画《锦鲤》
国画《李冰垂钓图》
光荣的“逃婚新郎”
BONBONLAND—2017都江堰·西部音乐节将于国庆黄金周举行
拜水都江堰
昨天
为你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