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下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2020-01-20宋丽赵坤阎娜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学分制教学模式

宋丽 赵坤 阎娜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学分制遍地开花。学分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与市场良好接轨,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性特质在学分制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探求合适的、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会带动专业进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分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艺术教育专项)研究成果:YJ201911245。

学分制教育形式是通过课程的自选,营造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应用型特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成为学分制下环境设计专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学分制的内涵与意义

学分制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制度,它的内涵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就选修机制来说,“学分制”采用的是学分选修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的选修机制可以减缓人类知识喷发式发展阶段的压力,为教育人本、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基础;就课程体系来说,要满足选修机制,就需要设立丰富的、开放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学分和具体课程之间充分拥有个人能动性,课程体系开放的程度直接体现学分制的贯彻实施力度;就目标性管理来说,学分制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旨在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发展,为在教育中实现因材施教迈进一大步。

二、学分制的意义

(一)学分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的观点在我国古代就有提倡,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特殊的国情,“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与理念产生了差距,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教为中心”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目前剧烈变革的时代,以及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学分制响应高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变化

学分制改革措施的提出与优化都是为了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地区发展需求,适应产业发展变化,从而推动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学分制教学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热情与动力,以达到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良好接轨的目的,更好地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基于此,高校在进行学分制改革时,需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因“产业”制宜,设置符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实践力度,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三、学分制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

(一)创新教学理念,把握跨学科融合

学分制下要求从实际出发,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深挖环境设计专业内容,转变单一教学模式,重视专业融合,全新设计课程,以大局的视野构建环境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教师以现代眼光审视环境设计专业,弱化环境设计专业独立教学的观念,将文学、美学、政治、历史等融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单一化向综合化、多元化、融合化的方向转变,以此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

(二)丰富课程设计,开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

优化主要体现在:强化基础课程,提高素质教育;深化实践课程改革,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新人才,强调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凸显专业应用性;结合学分制实施特点,增加选修课比例,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扩大学生选择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兴趣需求;在明确环境设计专业整体目标以及对本专业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依靠专业优势,彰显专业特色,力求突出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开设专业方向课程。

(三)构建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设计专业可以通过设立工作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这些平台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技创新活动等,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实践技能、设计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形成完整、无缝隙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一)项目制教学

项目制教学在學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职业能力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转化为职业素养。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项目制教学的课程设计,选择优秀的导师,以学生的培养计划中的知识结构为依据,以课题专项训练为基础,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依托,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相关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重点细化实践技能,力求达到从业标准。学生在项目制教学中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协同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共同确定学生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目标,通过有深度的校企项目合作,协商改进教学意见,企业全面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以项目制教学为手段,实现环境设计教学的良性发展。通过项目制课程,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通过深化校企项目制合作,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创新创业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阶段的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模式创新和内容改革,从虚拟课题逐渐改为实际实践项目,建立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设计课阶段的设计实践教学新体系,并突出设计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效性。

环境设计专业根据专业发展可设专业工作室,工作室课程为专业教师将实践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促进校内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实践水平。同时学校可推广“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校外导师在保证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应用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一线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真正学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顺利踏入工作岗位、有效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保障。

四、结语

以工作室教学为平台,设置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完善,将工程实践引入教学课堂,用实践项目指导日常教学,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途径。同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实践项目,参与项目,用项目加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促使其不断探索进取,实现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

“工作室制”教学,在保障促进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能前提下,积极参加社会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提高,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为培养与社会有效接轨的人才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2]潘慧锦,陈淑飞.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境设计专业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6):293-297.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学分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