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语文学业评价

2020-01-20韩卫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学科核心素养学生

韩卫军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评价工作是总结学习内容、反映教学情况和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工具,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评价的高效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因此评价工作也应当围绕核心素养的内容,将其贯穿于各类教学活动中,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掌握学生语文知识迁移能力的具体情况,以此来实现全面评价的目标。本文主要从课堂表现、学科活动、思维发展、情感体验四个方面展开学生语文学业评价的探讨。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  学业评价

素质教育的渗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现状,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评价的地位,通过开展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各项评价工作,能够掌握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思维发展水平、学习能力等内容,根据学生发展调整教学模式,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便于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认识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优缺点,积极改进,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评价在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对学生语文学业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从课堂表现方面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学生在阅读、辩论、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积极主动质疑,在小组合作时是否主动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在交流展示时,关注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理解的深刻度和观点的创新度以及学生的倾听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交互活动,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实现想法的交互的同时,也掌握了学生的思想状态,分析学生在思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现有的思维优势,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作探究活动,要求各个小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分享自己的想法,其他的成员可以补充和质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掌握问题的答案。教师需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观察每个小组的合作探究情况,也便于掌握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价。

二、从学科活动方面进行评价

学科知识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那么学科活动则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在教学评价中要看学生是否在参与活动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各种亲自操作和实践中学习。具体评价时,可以从读书心得交流、朗诵、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方面展开。

1.从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是否将课内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实现想法的交融。

读書心得交流活动的评价维度和标准:

(1)理解能力: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阅读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并阐述文章中所流露的情感。

(2)读书积累:在阅读中学生能够积累一定有效的内容,一些好词好句,文章中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

(3)读书评价:能够给予所阅读文章一定的感悟和评价,并谈一谈由作品所引发的联想。

2.从朗诵活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朗诵活动不仅能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甄别能力,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展演的能力,还可以积累语言,在写作时,真实自然的表达胸中的情意。

朗诵活动指定合理的评价维度和标准:

(1)作品选取:作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内容情感丰富,主题明确,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作品理解:学生能够有感情的利用声音传达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感情需要饱满真挚。

(3)朗诵的语气节奏:学生需要朗诵流畅、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能恰当地把握作品节奏。

(4)舞台表现:学生作品的背景音乐、表演切合作品的主题;朗诵时大方、镇定,台风好。

3.从演讲活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演讲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不受课堂的限制,因此语言思维等得到了有效的发散,表达更加清晰,更具有逻辑性。在演讲比赛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1)演讲内容:内容丰富、观点明确、主题深刻、情感丰富、角度新颖,事、情、理交融,逻辑严谨。

(2)表达:语言生动形象,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

(3)演讲效果:演讲富有感情、有力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引起他人共鸣,同时在这一环境中还能体现演讲内容的深刻教育意义。

4.从课本剧表演活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本剧表演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便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和中心思想,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本剧表演活动评价的维度和标准:

(1)作品甄选:主题明确、积极向上、具有深刻意义和一定的艺术性。

(2)表演效果:具有较强的戏剧性,矛盾冲突鲜明,角色立体,表演自然。

(3)着装及道具:着装符合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舞台道具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表演氛围。

三、从学生思维发展方面进行评价

“语文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决定了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吸收,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教师应当注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带领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文本中的情感思想,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积极创新。因此,把思维能力作为中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的核心,可以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评价的一致性。

思维能力评价的维度和标准:

(1)思维敏捷性:在写作中学生能够根据主题准确的选择材料,运用语言思维组织文字,进行表达。

(2)思维灵活性: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不局限于课堂,分析文本的工作中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提炼出有效信息。

(3)思维深刻性:在文本分析中能够由浅入深的进行思考分析,挖掘知识的联系和内涵,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以及深切含义。能够认识到思想对生活的启示,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道理。

(4)思维独创性: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

四、从学生情感体验方面进行评价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不仅仅是学生简单的情感融入,也触及到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情境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同时还能实现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研读文本时是否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时,能否将自己的情感思想等融入到文本当中,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文本的主旨含义,能否通过自己入情入境的品读感悟来达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而引起情感共鸣。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朗读文本时是否引发情感共鸣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朗读,自主断句,感受文章情感。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断句朗读,感受作者所流露的情感。同时通过朗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朗读中的艺术。尤其是古诗词和现代诗歌中,他们本身就含有一种韵律,情感蕴含于韵律当中,在朗读的过程中紧跟这一韵律,不仅能够体会韵律节奏美,还能感受到诗人所表露的情感,所体现的情操。因而,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诵读过程,从情感体验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写作中的情感流露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学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反映事物客观面貌的过程。不管是写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都应该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实感的抒发。教师要通过学生写作中的情感流露来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看学生的情感是否是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产生,是否是从生活体验中孕育产生,是否是从生活感悟中孕育产生。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唤起生活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将自己所接触到的文本勾勒成动态的具体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更能够体会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否能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生活与课堂的联系,挖掘实际中的内容,体会情感,深化体验感受,激发遐思体验。

五、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进行评价

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活动交流、情感体验等的工具。这一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等,这属于一项综合能力,在开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工作时,还需要遵循以下标准:

(1)识字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掌握教材中的文字含义,同时在遇到生字词时,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字储备。

(2)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技巧,能够独立运用技巧分析文章,提炼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主旨含义,并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写作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创作,不会出现语法上的错误,同时也能正确的运用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等等,丰富文章内容。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4)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活动,实现想法的交互。

教师在针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评价时,不仅仅要考虑上述的四种能力,还可以从学生日常作业、交流活动、实践活动中分析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此来丰富评价的全面性,掌握学生在某一项能力中的薄弱点,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调整教学模式,弥补不足,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

总之,学生语文学业的评价要由学习结果考查,扩展到兼容并包括学生學习行为在内的全面性评价,要强化评价对学习的促进效果与对学生发展的支持作用。当然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工作,将一学期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开展学科综合素养的评价,教师在学业评价阶段,可以综合分析多个阶段的评价工作,开展全面的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JQ2017_78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及评价体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学科核心素养学生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学生写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为孩子营造一片绿的天地——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