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020-01-20崔莉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高中教育新课改

崔莉霞

【内容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学的开展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高中阶段的教学科目之一,信息技术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找寻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分析如何对教学内容和形式加以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教育  信息技术  教育研究

引言

伴随着第三次技术改革的出现,信息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和发展,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各个生活领域当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时代,对高中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就成为了首要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开展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综合、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一、阻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

1.落后的教学方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应试教育都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影响着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们面临着高考的考验,对于分数的需求格外强烈,这阻碍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作为高中阶段的教学科目,信息技术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和学生都更加注重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处于弱势地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概念和方式也进行了高速的转变,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并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教学的方式也没有轉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学习的信息技术也无法作用于实际生活,感受不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在教育时间方面,学校会将大部分的时间开展主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没有足够的教育时间,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受挫。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本身也并不够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校在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上也有一定的缺失,所以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受限,无法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要求。

2.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高考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信息技术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比较的形式化,学生往往并不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教育质量不高。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学科,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当注重开展相应的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是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操作的开展比较忽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但是无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没有足够的参与度,只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下降。

3.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学生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接触程度也不同,所以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一定限制,无法帮助学生实现总体性的提升。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创新

1.教学理念上的创新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能够从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上有所转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学生的主动作用。想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就需要我们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创新。教师要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并且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加以实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可以拓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要及时的进行更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借助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培育。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教师也应当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接收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插入艺术字这部分内容时,就应当注重利用好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字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艺术字概念,并且领略到艺术字特有的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出相应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来进行艺术字的设计,比拼一下谁的设计最好,并且设计的最快。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发挥,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周边环境。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加以贯彻。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视角上加以重视,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教师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其次,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一旦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能够对问题深入的钻研,自己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深刻,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自主克服各种困难,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其次,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性,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和学习当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探究,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内容,并且使用掌握的知识内容开展实践,进行具体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Word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后,在Word当中录入文字,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自由发挥。在文字录入之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主动进行字体、页眉、边距等的修改。在具体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创新,根据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工。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flash的过程中,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前提下,让学生使用flash选取和导入图片,进行相应的实践,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创造出相应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培育。

3.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也应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受到一定的鼓励,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等等,让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知识视野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

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创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教学重新焕发生机,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燕.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9 (11):166-167.

[2] 张晓光. 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学周刊,2018 (26):60-61.

[3] 郑新平.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探索[J]. 中国新通信,2017 (13):131.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高中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试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