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引领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1-19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创特色教育

汤 洁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教育战线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把握教育历史定位,明确教育根本任务,理解教育本质要求,突出教育中国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018年政府工作部署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打造“双创”升级版。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1]高校要全面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明确“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导向

高校作为教育载体,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明确“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真正做到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回答了新形势下,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指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要先行。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业精神、训练创造能力,在开放环境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教育部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2]因此,高校教育在系统推进立德树人前提下,明确“双创”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以创新创业精神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将创新创业理念贯彻于人生发展的全过程。高校应把创新创业精神和内涵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创业,既尊重学生的创业意愿,同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二、“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教育在“双创”教育引导下,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明确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怎么学、学的如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构建多元开放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双创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而培养人的重要支撑是课程。“高校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包含家国情怀、人文底蕴和学科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及具有价值判断、跨文化沟通、交叉创新与跨界协同的能力。因此,要依靠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打破学科内容之间及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3]高校教育要把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双创教育资源,结合专业教育,依托学科优势,构建一个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掌握为基础、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贯穿全过程、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元开放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要围绕“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以构建多元开放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为出发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驱动”育人模式,形成“理论知识学习→实践体验→能力提升培养”的学习路径。首先,高校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做好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举办大型讲座或主题沙龙活动,邀请创业训练专家、知名企业负责人、成功创业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与典型示范。其次,积极引进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利用校外的慕课、精品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资源。同时,加强、推动和规范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培训及考核,引导学生获得各级各类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强化学历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推进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普及化。举办校内各类创新创业专题竞赛,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大赛,同时把竞赛的培训、准备等工作纳入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进行常态化教学管理。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创新创业培训实训为基点,负责指导、培育、孵化工作,鼓励支持有创业梦想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快速成长。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实训,如:电子商务运营、物联网应用、软件技术应用、法律知识、财务管理等相关培训。通过对创业团队提供教育培训、实践指导、政策咨询、金融扶持、技术支撑等,建立规范完善的创业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孵化机制,提升团队创业成功率。我校每年在全校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参赛者分别从项目概述、产品功能、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财务预算等方面进行展示和陈述,评委老师从用户调研、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对参赛团队提问、点评并给予专业性建议。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美术学院选送的《杨慧搅胎瓷文化艺术项目》、理工学院选送的《创赢科技研发工作室》、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选送的《卓越创业教育》、体育学院选送的《互联网+体育场馆应用APP》等项目获得专家们一致好评。

(二)建立交叉培养、多样合作育人机制

当前,高校“双创”教育的育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传统教育上课为主,一种是以实践为主。基于现状,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4]建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跨专业交叉培养、多样合作育人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靠学校独立实施和完成,要与其他企业、政府、高校、研究院所携手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效途径。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创新与创业的紧密结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高校要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育人模式,与知名企业共建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实践教育中心或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促进产学融合、协同创新,推动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与企业联合开发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创新创业空间,让部分优秀学生在项目中承担实务性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实践创新平台和就业渠道。

我校软件专业与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就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工作达成合作办学协议。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采取“1.5+0.5”的培养模式,对外合作办学专业采取“2+1”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接受专业教育过程中,部分课程由相关企业派教师来校讲授。最后一学年由学校出资,支持学生到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进行实训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由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安排带薪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由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推荐到苏州工业园区相关企业就业。我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企业工程技术人才优势,为学生提供实用性创新课题和实战平台,既使他们有了实习的机会,又使他们感受到真实的企业文化,熟悉新技术、新工艺,适应工作流程和规范,获取了实际工作经验。

(三)开展规范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目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形式局限于创新创业模拟竞赛,缺少与实际项目结合,缺乏直接参与实际创业的实践机会。“双创”竞赛的评比标准大多只注重创新创业方案设计,没有对具体的执行结果跟踪考核。所以绝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都停留在文字表述的层面上,很少转化出成果。由此,高校在积极参加不同级别种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之余,要开展规范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其次,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审核是以文字形式记录,一般有项目申报和项目结项两个环节,对于实践过程和实践效果则没有相应的评估环节。因此,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过程和效果的审核,避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第三,加大创新创业实践环境投资力度。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的环境建设方面资金有限,达不到优良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因此,要加大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创业环境。积极探索“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业余、假期和实习时间,通过试办公司、试办商标申请等形式进行自主创业,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实践过程去寻找发展机遇,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最后,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创新创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能力,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系统、精准的创业辅导培训。

(四)加强创新创业特色研究

高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其目的就是要推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高校如何做出特色,真正的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体现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人力资源素质和内涵建设着手,“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这不仅是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然选择,更是大学生重塑职业观、拓宽就业路的现实需要”。[5]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定要体现中国特色。第二,构建教育模式特色。高校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结合专业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积极探索,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河南省的河南大学创建了“1+2+3+X”就业创业指导特色课程群;许昌学院实施了创新创业3669特色系统工程。这两所高校,都因其具有典型特色教育教学模式,成功入选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名单。第三,体现地域特色。高校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当地优质资源,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探索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模式的改革路径,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这就要求高校要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专业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度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上、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特色融合度上体现地域特色,发挥其独特的办学优势。如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借助焦作云台山实习基地平台,开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已为云台山风景区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体育学院,依托焦作太极区域优势,设立太极拳(陈式)文化研究中心,开设《陈氏太极拳》课程,并聘请陈氏太极拳传人担任指导教师,现今已培养了千余名太极拳骨干,历届学生在各级太极拳大赛中屡获佳绩;音乐学院,把地方音乐文化元素引入课堂,开设了《怀梆戏曲演唱》、《豫剧演唱》、《朱载堉律学方法数据研究》等地方特色课程。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区域文化优势,不仅实现了服务地方文化的专业定位,也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需求。

三、“双创”教育人才培养评估制度建设

为全面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的紧密对接,高校要把“双创”教学质量纳入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价,并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定创新创业量化指标、综合评分办法和考核评价机制,对创新创业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同时,建立毕业生创新创业信息反馈统计表,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将毕业生的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在校生创新创业情况反馈信息、收集毕业生创新创业发展情况等手段,对高校“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课程改革、教育实践、效果与特色等方面作出及时调整和修改,使之达到更加完善的地步。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推动师生创新创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责无旁贷。学校应将创新创业视为抓手,深度融入社会服务,将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力作为重要使命,搭建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大舞台。地方高校应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实施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紧密围绕地方产业,深入地方各行各业开展科技服务,师导生创、师生共创,为企业提供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研发项目,促进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打造“双创”社会服务共同体,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才能抓的更实。

当前,“双创”已深入到关乎国家改革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各个领域,高校如何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是每一个高等教育的参与者都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培养“双创”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高校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体现中国特色,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机制,加强政策保障,真正做到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双创特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