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2020-01-19权丽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郑 怡 权丽华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宣言》中的生产劳动和教育结合的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他认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要学会学以致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提到,要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由此,《共产党宣言》对高校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

一、追根溯源:《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了解一部经典著作的创作背景,是学习经典著作的前提。“社会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和动力,《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产物。”[1]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需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越发的激烈,矛盾越发尖锐,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运动也越发频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规模较大的工人运动有法国里昂的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但是这三次起义都由于资产阶级的极力镇压而失败。经历了这几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后,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以谋求更多的政治诉求。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亟需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革命,从而完成无产阶级的使命,即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二)工人运动为其提供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欧洲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形成了国际革命团体——正义者同盟,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改造,最终共产主义同盟正式成立。刚成立的共产主义同盟亟需一部纲领性的文件来指导工作。由此,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产生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二、原著穷理:《共产党宣言》中育人理论的论述

育人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绽放光芒,例如:关于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生产劳动和教育结合的理论、关于社会存在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都有所体现。

(一)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摆脱、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统治阶级,从而实现全人类解放和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体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鲜明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对人本身发展的终极关怀。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共产主义的鲜明特点就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才会得到整体的发展、真正的发展。其次,这里的“一切人”指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更是社会人这个整体。只有“一切人”是一个整体,同时个体又是这个整体中的组成部分,每个人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后,社会中的某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是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是指社会中的哪一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

(二)关于生产劳动和教育结合的论述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摆脱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统治阶级,从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一切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离不开生产劳动与教育之间的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对工人的个人素质要求比之前手工业对工人的个人素质要求更高。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为现代社会的大工业生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根本上说,将生产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改造资本主义旧制度的唯一途径。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工人不停地被资本家所压迫,每天除了法定的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还被迫用自己的剩余劳动时间去帮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这就会造成人的片面和畸形发展。因此,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改变人片面而畸形发展的这种现象,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是指教育的过程和生产劳动的过程紧密联系和有机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让还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定量生产劳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知识,这样做既能提高生产力,同时也能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由此,对于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劳动的结合,同时也是生产物质财富和创造精神财富相结合。其次,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主要是让还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定量生产劳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对他们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知识,这就使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的空闲时间里,在资产阶级学校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或者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这样既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能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后,和教育相结合的“生产劳动”指的是现代社会大工业生产劳动,是机器化的生产劳动,不是以前的手工劳动,而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则是指学校教育。

(三)关于社会与教育的关系的论述

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由社会发展所产生,当社会发生变化发展时,教育也会随之改变。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其教育的方式,教育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教育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资产阶级的教育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条件下产生的,并且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而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资产阶级的教育是由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所以,阶级社会的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为阶级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故其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是由其所在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定的,同时,教育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反作用,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能够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反,落后的教育会导致社会“开倒车”。“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促进作用的重要表现”,[3]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以及教育的文化功能,通过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以及文化功能,可推动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促进社会流动。相反,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将会阻碍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资产阶级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是将人训练成机器的那种教育,这种教育忽视人本身的发展,最终的结果是资本家剥削压迫人,使人们除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为自己生产价值外,还利用剩余劳动时间为其生产剩余价值,使人成为他们获取剩余价值的工具。这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道主义的要求。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与压迫的情形下觉醒过来,深刻意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要想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摆脱资产阶级的束缚,唯有建立自身的教育,以抵抗资产阶级教育。因而,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教育正是和资产阶级教育相反的教育,它是一种重视人本身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改变将人视为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的教育。

三、知行合一:《共产党宣言》中的育人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其中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于生产劳动和教育结合的理论、关于社会存在与教育关系理论,这些论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对高校推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于客观实际育人有着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的来说,无产阶级教育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摆脱资产阶级的束缚,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换句话说,无产阶级的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这种教育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到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教育恰好相反,资产阶级社会的教育是剥削压迫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不是为了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资产阶级社会的教育不仅导致人的异化,还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导致人们片面地、畸形地发展。因此,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加强无产阶级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4]。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因此,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有活跃的思维、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鲜明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原则,并且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第二,目前还存在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欠缺的现实问题,为了改变当前这个严峻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传播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结合起来,高校教师也必须身体力行地教会学生将这些知识在自我认知、自我悦纳中加以运用,而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自己那一套观念和思想,不能搞“本本主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人要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筑牢理论堡垒,但是不能只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论教育,必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即知行合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道:“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5]其中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要符合现存的物质生产条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第二,教育的内容、形式是否符合当前的物质生产条件,是否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能以教育本身来判断,必须用物质生产实践来检验教育,符合物质生产实践的教育,才是社会需要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要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的复归”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教育中就必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检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目前的物质生产条件,就必须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放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去检验其合理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只有将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真正地、更好地实现受教育者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对《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观点和论断做了很多的修改和完善,使《共产党宣言》能够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深入人心,使人信服。目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内容存在更新不及时、政治色彩严重、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形式过于落后、单调。要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还必须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再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一个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承来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原则

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由社会发展所产生,当社会发生变化发展时,教育也会随之改变。教育由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教育又反作用于社会。因此,必须要抓住教育的本质和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来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指出,社会、阶级和历史会影响教育,每个阶级、社会、历史中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6]因此,阶级、历史以及社会性是任何社会教育思想的共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受社会、阶级和历史的影响,并且社会、阶级和历史是不同社会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性质的作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7]社会对教育的作用是古往今来固有的规律,而这里的教育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性、阶级性以及意识形态性的根本途径。社会决定教育的产生、本质和性质,从而决定了意识形态要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目前对社会主义思想有一定冲击的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非社会主义、反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想潜移默化地向当代大学生灌输一些西方的价值标准。所以,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必须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同这些思想斗争就必须要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而言之,《共产党宣言》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以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摆脱资产阶级的束缚,完成自身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现如今,《共产党宣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意义同样不言而喻。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深入挖掘《共产党宣言》的深刻教育理论,并且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