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当代大学生德育研究
——以铜仁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0-01-19杨双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铜仁图书馆员德育工作

杨双云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引言

针对图书馆精神的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能够将图书馆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的文化、政治、经济、自然等生态要素相联系,进而通过文化传导、氛围构建等形式,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心理状态及行为意识,使其根据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体系、道德素养,进而为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文化教育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常来讲,图书馆既能够为大学生的科研与学习工作提供服务,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体系,使学生在感受图书馆育人氛围及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规范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进而实现图书馆潜藏的德育目标。

一、图书馆精神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机构教育育人、人才培养、科研研究的主要阵地,并根据其独特的文化特征、精神属性及作用机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文化机制,即图书馆精神。然而在理论研究层面,图书馆精神好像只存在于我国理论研究领域,即便大量翻阅英文文献,也难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与定义。对此,我国学术界在图书馆精神界定与划分上,给出了诸多的观点与想法。譬如:缪阳星认为,图书馆精神属于一种较为崇高、较为完整的心理意识,是图书馆馆员、学生、教师自觉养成的信念与意志,同时也是图书馆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崇高的、独特的、稳定的发展环境,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拥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与价值;叶继良从社会行为学角度,探析图书馆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外在表现,重点指出精神是与客观世界相对应的理念,即意识与内容实质,能够有效呈现出较强的持久活力,影响外在事物的发展进程。而图书馆精神,则是我国在不同地区、时代及机构所形成的,由图书馆员集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内涵。而在实际研究层面上,图书馆精神具体包括意志、情绪、自觉、思维及意识等心理模态,是图书馆员在特定的文化、政治、经济、自然等环境要素作用下,所体现出的共性特征[1]。因此,在不同地域、年代及机构中,图书馆精神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呈现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操、精神风貌、政治态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尤其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精神能够呈现出较为独特的群体意识形态,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时代对图书馆员的影响与触动。因此,根据相关理论研究能够发现,虽然我国不同的学者及专家在图书馆界定上,存在的不同的理解与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图书馆精神是一种体现图书馆员内在品质的思想境界、群体意识、可贵品质、职业操守及价值观念。

二、图书馆精神的德育教育机理

图书馆精神是一种较为深邃的思想境界与群体意识,拥有丰富的价值观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与教师的文化素养及人文素养。然而在德育工作中,图书馆精神主要表现在价值观树立与发展的层面上。其作用机理与立德树人相似,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首先,图书馆精神与立德育人都是通过文化氛围、精神品格的影响,实现对学生群体的间接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既定的德育内容与知识,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与道德操守。其次,图书馆精神和立德树人都是隐性的,两者的载体都是人,是将人的内在品质作为育人环境的媒介与基础,通过培养人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及政治素养,来传递并呈现德育理念与文化理念。然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立德育人的重心是人,而图书馆精神的重心既包括人,也包括物,包括图书馆内所有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及德育资源。因此在作用机理上,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在德育范畴上,立德育人的核心内容是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而图书馆精神在德育工作中,除道德教育外,还包括文化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丰富青年学生在各方面的知识结构[2]。因此,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德育工作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教育特征。而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图书馆价值观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促进作用,从内容层面上,图书馆价值观包括公正与宽容、合作与创新、热爱图书、真理、知识、理性及人文关怀。而在社会价值模态上,图书管价值观包括审美、教育与认识价值;服务育人的修养价值与政治价值、倡导“勤劳劳动”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因此可以说,图书馆价值观能够有效呈现并发扬图书馆精神,使图书馆精神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进而作用于德育工作中,为学生与教师提供较为良好的德育氛围。赖小华曾在相关理论研究中,对图书馆价值观和图书馆精神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索与诠释,重点强调两者间的铆合关系与互动机理,认为只有通过价值观体系,才能将图书馆精神的德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学生能够有效地从图书馆员及馆藏资源中,汲取到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文化教育资源及专业学科资源,极大地优化了图书馆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图书馆精神的德育教育现状

首先,图书馆德育工作是以人为载体,以资源为主体的教育形态,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务必加强对个体精神的重视与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图书馆馆员的德育素质普遍不高,思想觉悟有限,缺乏服务精神与奉献精神,难以使图书馆精神成为道德教育工作的主体与源动力。虽然我国图书馆员拥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优良的工作作风,然而由于传统图书馆体制及理念的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员难以从根本上认识到院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价值,进而错误地将教育职能推给专业教师,自身只负责图书馆的咨询服务、资源管理及秩序管控等工作。因此在德育教育层面,图书馆员难以肩负起道德育人的重任与使命,无法将教育工作作为本职工作,极大地削弱了图书馆的教育功能,难以推动院校的全面发展[3]。

其次,在图书馆精神层面,由于我国学者及专家对图书馆精神的研究过于宽泛,所提出的理论及观点并没有得到科学的整合,导致相应的理论研究体系难以应用到实际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部分图书馆员只是简单地将图书馆精神理解为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道德修养、精神风貌,进而忽视了图书馆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时代价值与发展功能。而有些图书馆员甚至将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价值观相混淆,在实际工作中,仅仅将图书馆价值观作为工作准则与服务内容,难以从根本上认识到图书馆精神的教育价值。

再次,虽然图书馆精神是德育工作的源动力与主媒介,但由于图书馆德育工作与立德树人工作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特别在教育范畴与影响范围上,图书馆德育工作普遍以图书馆员、图书馆馆藏资源为主体,以此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相应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及专业教育。因此,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图书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将德育工作作为所有教育工作的核心,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体系,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此外,在德育渠道与路径上,图书馆缺乏相应的德育机制,难以将德育工作进行细化与分类,使图书馆员依据特定的育人目标,开展事务性工作,进而逐渐实现既定的育人目标。其根本原因在于图书馆育人机制的不明确,评价机制的匮乏,图书馆与院系间缺乏紧密的联系,继而导致德育工作举步维艰,难以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最后在工作方法上,图书馆员在德育工作中,主要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引导,难以明确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德育工作中的价值与作用,进而将德育工作局限在图书馆内,难以使图书馆发挥真正的教育功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平台逐渐成为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抓手与支撑,图书馆员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共享、传输等方式,更及时、更有效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有益于教学研究、科技研究及专业学习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提升相关学习与科研工作的质量。然而在德育工作上,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员普遍缺乏对信息化系统平台的认识,无法将网络平台与德育工作相融合,进而陷入德育工作的发展瓶颈中无法自拔。

四、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德育教育策略

本文以铜仁学院图书馆为例,深入探析铜仁学院图书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特征及通过图书馆精神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一)夯实图书馆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图书馆价值观是图书馆精神的载体,是引导图书馆员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构建图书馆文化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德育工作中,铜仁学院图书馆首先明确了图书馆价值观和图书馆精神的辩证关系、理清两者的逻辑结构及作用机理,从德育工作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图书馆精神在价值观层面上的表现程度,通过逻辑严谨的理论研究,使图书馆精神所包含的品格、性质、精神风貌及道德素养完全地融入到价值观体系中,用图书馆价值观呈现并表现图书馆精神。随后,铜仁图书馆根据社会行为学与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围绕图书馆精神的内容及特征,构建出相应的制度体系与规则秩序,促使图书馆员在严格遵循图书馆制度的过程中,体现图书馆价值观和图书馆精神,进而使图书馆精神获得良好的制度保障。此外,图书馆员还深入研究德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图书馆管理及德育工作现状,形成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德育教育理论体系。

(二)构建院校图书馆道德教育体系

图书馆精神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员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服务态度及内容等层面上,而图书馆德育工作则重点表现在图书馆员与馆藏资源等层面上[4]。如果以图书馆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将难免会忽视馆藏资源在德育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在铜仁学院图书馆在构建图书馆德育工作体系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首先,增强图书馆员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及文化素养,用“博学担当”的馆训去提升图书馆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馆员的工作性质与教育机理,使图书馆员充分地获得教育育人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进而借鉴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将道德教育充分地融合到图书馆员的服务工作与事务性工作中,以身作责,彰显图书馆员在德育工作中的榜样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图书馆藏资源上,铜仁学院图书馆员在充分了解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后,将拥有道德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的书籍作为推荐图书摆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使学生在闲暇之余或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该部分书籍,并有效地投入到该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此外,图书馆员也可开设图书推荐栏目,将具有德育功能的图书或资源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图书使用的过程中,对该部分书籍有所认识,有所了解。

(三)创新图书馆的德育教育方法

通过研究传统的图书馆德育教育理论能够发现,我国图书馆员普遍将服务工作作为德育教育的媒介,通过言传身教与以身作责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然而该方法及模式较为被动,也较为间接,大部分学生群体只有在与图书馆员进行直接接触时,才能受到图书馆精神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铜仁学院图书馆员主要以图书馆的懂书、爱书精神为引导,创新道德教育方式与方法,构建出全新的育人环境。首先,构建图书馆文化体系,将图书馆精神融入到图书馆文化中,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环境中获得德育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构建中,铜仁学院图书馆则将蕴含图书馆精神的文化体系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使图书馆文化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学生理解。其次,铜仁学院图书馆延伸了图书馆德育工作范畴,将工作重心置于信息化系统平台中,通过在平台内部设置人工服务功能、图书推荐功能,来加强图书馆员与学生群体的情感联系,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结束语

铜仁学院图书馆在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探索、不断挖掘,并将图书馆精神融入到德育体系中,使其与图书馆文化、价值观教育、信息化建设相融合,逐步构建出体系完善的德育教育机制。而在宏观层面上,铜仁图书馆则将图书馆工作与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将重点放在资源服务与立德树人层面上,进而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德育教育机制。

猜你喜欢

铜仁图书馆员德育工作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