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19孙思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体验式心理健康

张 澜,孙思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136)

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直到2011年教育部出版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我国才正式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当中[1]。经过多年的累积,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粗具规模。但是,目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以公开课或者咨询室的形式展开,而且课程大多是选修课程,所占学业分数比重偏低,同时,教学方式僵化,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分析,将“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帮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好“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将营造积极的课程氛围与实践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始终贯穿其中。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思想最早源于古希腊的教学思想,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卢梭以及杜威[2]。虽然体验式教学思想的研究历史比较久远,但是对于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却非常少。国内对于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但是也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学校只是关注于体验式教学的特征、意义以及实现路径方面的探讨,只有个别学校开始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国内大多数学者把体验式教育的内涵总结为:”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规律,通过创造一种可以实现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重复性的情境或环境,来呈现出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理解知识构架,同时产生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能力,进而产生情感,了解学习意义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是关键,所以体验式教学所强调的内涵更多的是让学生实践,亲身感受。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设置各式各样的情景还原书本上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了解学习的深层次内涵。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知识的意义、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优势

(一)体验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节奏鲜明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应用到每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因此,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遵循以下几大原则[3]:一是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原则。重视主观能动性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因材施教,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保证思想大方向不跑偏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原则。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是一节体验式教学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的接收者,好的课堂题材和课堂模式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三是师生互动原则。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打破常规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其中最新颖的点就在于充分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共为课堂主体,教师不再是课本的宣讲者,更多的作为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了师生情感,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更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我国高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不能纸上谈兵,在加强理论素质培养的同时,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二)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优势

体验式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有以下三点优势:一是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教学的认同感。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大多采取说教的模式,教师把理念通过课件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接受度差,参与感低,导致了大多数学生无法领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深层次内涵。相比于传统模式,体验式教学转换课堂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参与感[4]。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融入情景,主动参与,使沉闷的课堂焕发生机,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下迅速理解课堂内容。二是注重实践,感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实践的作用,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通过实践反向思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引导实践,并最终丰富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5]。三是体验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关系。一方面,在体验式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调整场景角色,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较高的尊重和肯定。同时,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另一面,对教师工作有一个新的体会,增强对教师以及教师工作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与学生一样,都是场景的扮演者,这样就摆脱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变成了与学生一样的参与者,打破了以往“授与受“的关系,教师不再担心授课效果,使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表演“与课堂相结合

将“表演“与课堂相结合的含义就是由教师和学生通过演绎的方式呈现出该节课程中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这种方式可以教师、学生、课本三者相结合,在愉快的气氛当中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6]。具体可以是小品、情景剧、短剧等。小品是一种即兴的、娱乐性质的艺术表达,在欢快简洁的台词中富含着深刻的道理,这种艺术形式非常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例如,我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有一个章节需要讲到”人际交往关系“。以往的教学大多采取说教的模式,灌输给学生相关概念。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我们设计创作了《妈妈觉得你冷》的小品。主要讲述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妈妈和孩子的冲突,最终通过调节,妈妈领会到了孩子的想法,孩子也理解了妈妈的期盼与不易。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感受到大家的认同,同时在欢乐的学习气氛中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到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情景剧和小品相似,都是在课堂上以演绎角色的方式展示出课本中蕴含的道理。短剧相比较前两者比较复杂,但是效果更好。短剧是由教师设置主题,学生在课堂之外,由多人一组共同完成的视频短片。组内人员分工明确,有演员、编剧、录像、剪辑等。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情景短剧的拍摄,并且校领导会参与评奖。在校领导的大力推动之下,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学生们看着”自己的故事“也是感触颇多。

(二)将辩论赛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

辩论赛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也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7]。辩论赛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学生们在合作、对抗、激烈环境中完成了对于课堂知识的思考,实现了课堂价值,完成了自我肯定。这种辩论形式的锻炼,对于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精神、临场发挥能力,以及认识与表达相结合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辩论赛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辅助者。这也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比赛的过程激烈与否取决于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在紧张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如何不破坏激烈的辩论氛围并保证课堂的稳定,需要教师拥有强大的控场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辩论赛的主题要引人入胜,要抓住时事,结合网络热点话题,不能一边倒,要有思辨空间。例如,面对国家主权问题——香港问题就没有辩论的空间。教师需要掌握辩题的矛盾聚焦点,让辩论赛始终围绕主题。辩得激烈,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才可以学习到更多深层次的东西。辩题内容最好与现实相结合,不要过分偏重学术理论。

辩论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教学设计。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当下时政热点设计辩题,使辩题具有可辩性。同时,对班级同学按照各自特点进行分组,使各组水平平均。最后要进行相应的课后辅导,保证各组辩论的主线不跑偏,辩论的思想不偏激。二是课堂辩论。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辩论的效果好不好,教育的目的能不能达到都在课堂辩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和学生情绪,做好一旦有过激行为或者不当言论出现的准备。同时,也要做好冷场的准备,出现冷场要及时引导并提出新的问题。保证辩论的有效进行。三是评价总结。在辩论过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教师评价可以由课前准备、语言表达、临场应变、团队合作等几部分组成。这个过程尤为重要,虽然是课堂,但是学生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存在着竞争关系,辩论的胜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开展校外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教育目的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高校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要把教学内容带入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多参加校外活动可以让他们真正地投身于社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这种矛盾的变化深刻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内涵,并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践过程中难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过程中的问题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高校教师在学生接触社会,离开校园的时候可以做出相应的记录,根据这些实实在在的调研能够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并反馈给学生。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同时又在实践中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在讲到第七章大学生挫折应对以及压力管理的时候,笔者的老师就联系了当地的残联,并组织了一场篮球赛,这场篮球赛的参赛队员是一群聋哑人。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比赛,相比于正常人,他们失去了听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在场上他们更加专注,更渴望获得胜利。经过这次比赛,笔者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面对挫折与磨难应笑着面对,专心眼前的事并做好它。

开展校外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主观世界。这种方式相比于课堂内灌输式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高校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思想,确立积极正面的主线,明确道德红线,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蜕变。

四、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观世界的建立,而且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客观行为。体验式教学是符合当代潮流,并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理念。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接受水平,增强了学生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参与感和认同感。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推进,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教师采取了这种方法。虽然目前关于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论研究尚属于初始阶段,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也有诸多困难,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体验式教学会越来越成熟,并最终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体验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