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分析

2020-01-19宿奥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劳动

宿奥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注重校内校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而研学旅行的开展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载体。

近代教育学家蔡元培首次提出“五育”教育内容,提倡教育阶段综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国后,劳动教育成为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在课外活动组织中进行,具体表现为开展生产劳动、进行家务劳动和组织进行实践活动,有计划地配合学科进行开展,这一阶段劳动教育的开展结合国情以满足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改革开放后,逐渐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明确劳动教育的意义是不断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通过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逐渐解决就业和人才输送等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1世纪,经济稳步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促使机械化逐步替代传统劳动力,劳动教育的主题和方式因此转变,涉及内容不断增加,学习方式不断增多,为满足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劳动教育的地位逐渐提高。

劳动教育是在完成系统文化知识之外,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目的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开展面向全学段、全部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其终身劳动的能力。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包括其对劳动教育思想认知、参与劳动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劳动教育后能力习惯的培养,多角度评价劳动教育效果,学生通过体验和认知方式感受劳动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培养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新创造、奉献精神等中华民族优良品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优秀接班人。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应根据不同学段设计不同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将劳动教育成绩纳入学生日常成绩中,成为学生综合评价的指标之一。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同时,结合德育教育环节,注重优良品德建设;增加智力教育,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面解决实际问题;增加体育教育,锻炼学生体魄,促进其身体机能协调发展,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增加美育教育,通过文艺作品培养劳动最光荣的精神境界,通过学生自己的方式歌颂劳动,深入了解劳动的意义。

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奋斗、勤俭、奉献等高尚道德情操,躬身实践、创造创新的动手能力;锻炼身体机能素质、培养身体协调性;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将上述内容不断融入教学学科和课外活动之中。校内教学学科与课外活动不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减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距离感,增强其自信心。例如,将校内德育课程勤俭节约内容、语文课程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等古今中外劳动教育名篇与历史学中劳动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等相关内容、类似学科之中关于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之中。通过学习科学、物理、化学等注重实践的理工学科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其理性思维,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针对性,为未来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基础与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延伸方式即为研学旅行,通过研学旅行中的职业参与与体验、下沉社区义务服务、研学旅行中的所感所悟等方面加深劳动教育的意义与影响。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个人发展阶段深入感受生活方方面面皆为劳动所创造、劳动贯穿时空涉及日常生活各方面各个时间点,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以培养其良好的劳动品质,达到综合育人的目的。

《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的开展要结合家校联系、调动校内校外多方面可用资源,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家庭教育在学生综合发展起到基础作用,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以家庭为基础课堂,学校通过教师向家长转递劳动教育的意义,组织家庭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具有重要、基础性地位。学生通过家庭劳动教育以达到不断培养日常劳动习惯,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及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的目的。

劳动教育要在开展时充分综合校内与校外资源,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意见》提出,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劳动教育校内开展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利用校外丰富资源。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充分融合校内与校外特色,以到达综合培养的目的;在利用校外资源时,应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协调社会机构发挥社会效应,逐步开放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劳动教育积极开展。

研学旅行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条件。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逐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近几年,随着研学旅行政策不断完善、逐步推动及地方政策落实,研学旅行作为“旅游+教育”的新兴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研学旅行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方式,目前研学旅行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开展,以教育部门为主导,要求以学校为单位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研学旅行活动,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其称为政策性研学旅行。由旅游部门主导,旅行社组织、家长自行选择并且自费的研学旅行则称为市场性研学旅行,其受众范围更广,参与学生的范围覆盖全学段。研学旅行的提出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的重要方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2019》对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长远规划,在政策性研学方面,公立学校逐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以本校教师为研学导师,参与研学旅行线路安排和课程设计,促使学生参与研学旅行人数增加,普及度增高;市场性研学方面,研学旅行市场品质化的发展,使家长加深了对研学旅行的了解,并赞同学生积极参与市场研学旅行活动中,对其教育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家长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研学产品以保证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随着研学旅行的发展,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将逐步明确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重要地位,开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课程,直接推动其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

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的关系是劳动教育是课程内容,研学旅行是课程开展方式,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以研学旅行课程为载体。两者形态虽有不同,但其教育目标都是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目的,让学生在人生学习阶段学会生存本领,提高知行合一觉悟,培养其成为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照国外研学旅行的实践,可以将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有机对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贯穿其中。日本将学生体验独立生活、参与集体劳动环节设计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用针线缝制布袋、抹布等活动增强其动手能力;韩国将研学旅行作为毕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劳动、打工获得相应报酬,不仅增强了责任心、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满足感。美国在通过“少年童军营”开展研学旅行,通过专业化、集中化管理与角色化教育形式,着重培养及提升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基本动手能力等。

我国研学旅行在开展时,劳动教育主题潜移默化融入其中,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增强了其动手能力和职业体验,无疑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

劳动教育在研学旅行全过程中皆有体现,从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自理性劳动开始培养学生自觉性,从集体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和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接触到除研学导师外,还有其他工作人员,从观察、尝试、实践到认知多角度全方面涉及并参与劳动教育中,在研学旅行的主题设定中研学旅行并不一定是唯一主题,主题设定以地方特色认知为主,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展时一定要求劳动教育活动参与、贯穿其中。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开展研学旅行的意义,是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导向。研学旅行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与学习或者自然中接触、思考、认知、认知的过程中产生研学主题,并贯彻在整个研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参与研学活动的同时获取关于自身、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直观感受,建立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有效桥梁。而不是从书本得到经验和知识。

研学课程主题设计的同时应满足于学情,综合各学科特点,切勿盲目设计。研学导师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各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生活的实际问题,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视为重中之重,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相融合,对职业选择与个人自主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应坚持因材施教,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要求不同学段非毕业年级开展不同范围的研学活动,基本要求小学学生在市域范围研学、初中学生在省域范围研学、高中学生研学范围限于国内。针对小学应当着重培养其勤俭节约、爱科学、讲卫生、生活自理、关爱家庭等素质,将德育培养融合其中,参观市域范围的劳动场所,对职业有所了解。针对初中学生逐步开展服务社会等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到各类劳动中,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能力,培养优良品质,提升思想境界。高中学生更应该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思考劳动之间的差异,培养综合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学课程后召开相应的劳动主题的分享会,交流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解决方式及感悟等,其他学段结合学生相应特点开设贴近生活、贴近校园的具体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的意义是人们通过劳动实践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进而拥有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通过劳动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学生阶段通过劳动教育学会基本生存能力、培养积极生活态度、丰富生命质量,在劳动中付出与收获从而享受生长的快乐,了解生命的意义。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身体力行参与实践活动而感受精神世界的不断充盈和满足。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国人民不断通过“劳动”将我国努力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并由“中国制造”不断向“中国创造”转变,其发展不仅需要现今参与工作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需要从学生教育阶段培养拥有强烈创新意识和爱好的未来社会公民,未成年人是国家创新的坚实基础。劳动教育不仅局限于学生学习这一阶段,更应该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长远看,劳动教育的推进为增强我国国民创造力、培育国民创新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研学旅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将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相结合,从个人发展看是增长见识、培养个人能力的良好方式;从区域发展看,其促进了地区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发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研学课程满足了所有地区研学旅行开展,不受外界如环境、区域、资源、旅游特色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普遍性意义。劳动教育的研学旅行开展应以政策性研学为主导,市场性研学做补充,满足其教育意义与社会效益并优先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在普及过程中应覆盖全学段、全体学生,以增强其教育意义。

当今时代,中国正在被全世界瞩目,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劳动教育意义深远,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要求我们要有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即整体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实现中国梦。而部分是每一个拥有国民基本素质、努力奋斗、拥有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中国人。当劳动教育成为国民必修课,将满足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需要,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培养国民素质的基本方法是素质教育的推广,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拓其视野,助其发展。通过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达到培养热爱劳动、积极创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后备力量与接班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更为职业规划与社会劳动指引方向,参与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动手能力;有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研学旅行为劳动教育的良好校外载体,应保证劳动教育的开展,将劳动教育作为全民教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必修课,不断引导学生崇尚、尊重、弘扬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劳动精神。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劳动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