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传统艺术资源在图案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20-01-18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图案资源

刘 静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244061)

一、中国图案设计教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图案设计教学最初萌芽于清末年间。1904 年清政府正式在全国实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图画课程被正式纳入其中,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在这个国民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其办学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实学”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注重“技艺”的实践,从而达到培养图案设计人才的目的。

1918年国立北平艺专成立并设立了图案科,使其成为高等教育的单独学科,将图案设计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并设置了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要将图案设计和实践相结合。1921年上海私立美专增办专门部,设有图案科,同一时期,一些省立、私立美院也都相继开设了工艺图案科系,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图案设计教学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成为我国图案设计教学的重要动力。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图案学的奠基人——雷圭元先生对中国传统图案做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关于图案设计创作基本规律的讨论,为图案设计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经过多年的发展,图案设计课程已经成为一门较为系统的课程,作为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能传授美的基本法则,图形的设计方法和技法表现,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及设计能力。”[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的人才,本着这个职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法实施等都应该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社会的实际需求。但长期以来,这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以写生和变化为主,对传统图案理论讲解与设计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相对薄弱。[2]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图案的变化规律,更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材的选择上,既要运用好教材中的资源,也要结合地域性,寻求传统的艺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优秀艺术资源进行图案教学创新。同时鼓励学生在当地传统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图案创新思考,理解地域文化内涵,从而使地域文化与图案设计创意有机结合,这也是图案教学中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传承路径。

二、地方传统艺术资源在图案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传统艺术资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各个层面。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与地域都通过自身特有的文化和智慧创造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资源。作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的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与审美因素,带领学生了解地方传统文化,掌握并运用传统艺术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与创作能力,也是我国艺术设计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1.地方传统艺术资源多样性文化价值的利用

文化价值受到不同地域、环境、民族、种族的影响,形成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独特创造性,造就了文化价值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每个民族、种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和迥异于其他民族的特有价值,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独立生成的体系,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独特文化传统。[3]经过不同时期的锤炼与锻造,地域文化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特征与风格。其差异性和多样性为教学提供了绚丽多彩的课程资源。因此,探究不同地方传统艺术资源的多样性文化价值,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图案设计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发掘素材,强调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成长环境为背景,了解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并收集本土传统的艺术作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作品中图案的运用及其文化价值。

以挖掘铜陵铜文化资源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将铜陵的铜文化做系统的介绍,并通过分析大量的优秀作品向学生讲解铜文化的实际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寻找本地域的设计元素,到博物馆做实地考察,让学生到现场进行资料采集,真正体会这些优秀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在了解铜陵青铜装饰纹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对铜纹饰的产生、发展变化及设计应用充满兴趣,并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在课程中强调要吸取、借鉴优秀的地方艺术作品,提取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所学图案设计中传统的拓印方法,将整理的铜元素拓展并运用到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

2.地方传统艺术资源审美价值的利用

通过收集资源,发现地方传统艺术大都具有典型的中国式写意特色,在形象上都是被赋予了吉祥、长寿、顺利、多福等美好的含义。这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意境直接传达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情感,其造型则反映出人们的基本审美原则。而这种我国特有审美价值观念在现代设计中是非常值得借鉴与发扬的,所以想要创造出既具有地方性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就必须深入了解地方艺术资源的文化内涵,充分研究其具有的地方特色。

在图案设计的课堂教学中,要将典型的传统艺术形象提炼出来,对其产生、衍变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在创作这些形象时一些动人故事及传说,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这些形象是融入了人们对吉祥幸福生活的追求,真正理解这些作品所表达出的审美意蕴。通过具体分析这些作品的构图、造型、线条、色彩等元素引导学生领悟其形式语言、造型规律及作品中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与真善美的精神风貌。以此引起学生对作品中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从而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在课程教学的设计应用环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保持地方传统艺术吉祥祈福的题材、古朴夸张的特点、色彩对比强烈等因素的前提下,将地方传统的旧元素在现代图案设计中进行重构组合,做到“使传统的不老化,焕发青春;使民间的不冷落,进入现代生活;使现代的不洋化,创出中国的特点。”[4]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美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并在理解地方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学会传承创新,通过寻找属于自己个性的设计表达,完成了现代设计新需要的应用。

3.地方传统艺术资源实用价值的利用

一切创造活动都直接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地方传统艺术资源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劳动中,将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每一件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品都是勤俭朴实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由心而造,体现着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创造能力。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教学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地方传统艺术资源的实用价值就在于它可以让学生从训练中直接进入到生活实践。

为了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走向真正的实践应用中,在图案设计的课程大纲里,强调地方传统艺术资源实用价值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完成前期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立足于地方的传统艺术资源,对地方传统的题材、艺术手法及样式进行合理地创新和变化,从而设计出新颖、时尚的作品。

在地方传统艺术资源实际应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图案应用的各种载体和材料,动态地结合现代的艺术理念、艺术样式及艺术流行趋势,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传统元素进行重构,选择不同的材质将其表现出来,最后完成图案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成品应用。实践证明,增加的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真正思考地域文化的价值精髓所在,体会中华民族的气质与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为以后的专业方向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高校的设计教学应该是对文化的传承,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地方传统艺术资源仅仅依靠手手相传、手口相授的师徒或家族传袭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教育才能得以延续。“图案不仅是形式的美,浸透着民族传统、民间习俗。正像民间诗歌一样,人们的思想感情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图案上。离开了传统,离开了人民的生活,图案将要枯萎,就像鱼不能离开水一样。”[5]在图案设计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设计观。只有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地方传统艺术资源的教学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图案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星.云.海》
《花月夜》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