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徽州楹联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0-01-18汪恭艳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徽州楹联传统

汪恭艳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徽州楹联凝聚着徽州人世世代代的人生体验,饱含哲理,彰显睿智,传承不息,是徽州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徽州楹联文化不仅有高水平的艺术价值,更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尤其在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值得深入发掘。

一、徽州楹联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

徽商善贾好儒,重教育,讲人伦。他们的处世哲学和价值追求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财富观、待人接物上,在徽派建筑尤其是徽州楹联上有直接而深刻的体现。徽州楹联文化历史悠久,沉淀了古徽州明清以来社会历史文化,集中反映了当时古徽州社会的经济政治、人文思想、伦理道德、风俗教化的历史信息,是徽商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随着程朱理学的进一步推动和改造,更加凸现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思想。

徽州楹联常见于各个村落,部分出自名人之手,但大多出于古徽州屋主之手,是古徽州人安身立命、传家立业的警世恒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追求家族长盛不衰的历史使命,让徽州文人志士、徽商等社会精英通过楹联的方式传颂家训,警醒后人为人处世和成就事业。这些经久不衰的族训、家训,在世世代代的传阅和践行中,沉淀为家族的文化,更内化为徽州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愿,在古代社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知识阶层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也给当时的民风、社会认知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徽州楹联蕴含着的忠孝节廉、轻利重德、尊老爱幼、劝学为善、克制欲望、遵守礼节等思想内容,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大学生的立身成才是极为有效地启迪和鞭策。

当前,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客观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领域,尤其加强对青年学生“三观”教育的指引,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浸润学生心灵的营养剂。[1]

道德规范的培养应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道德传统为根本。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状况,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导向、价值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为传统文化中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合理成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创造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观。[2]

二、徽州楹联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促进

研究徽州楹联文化既要充分把握文化内涵,又要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和启迪价值,为今所用,为现实所用。通过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徽州楹联中的哲学精神融合到社会主义开放的时代精神中,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灵的影响力。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从精神引导和艺术熏陶入手,将徽州楹联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贯彻到教书育人理念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其启迪和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崇尚知识,把立志成才放在首位

徽州人重视读书,尊崇知识分子。“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万石家风惟孝悌,百年世业在读书”等楹联体现了徽州人把读书视为成就一番事业的必修课,唯有读书方能出仕、方能睿智、方能增长见识。“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展现了徽州人深谙读书、营商的艰难辛苦,人生若有成效,唯有认真读书、悉心经营、艰苦创业、谨慎守成。[3]对时下大学生来说,求学期间是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黄金时刻,若能克服浮躁心理,摈弃及时行乐思想,心无旁骛,明确人生目标,静心刻苦读书,必能如徽州先贤般立志成才,振国兴邦。

(二)勤勉自立,努力做徽骆驼

徽商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既需要有敏锐精准的商业眼光,更得益于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徽骆驼”“绩溪牛”的精神,还离不开勤勉自立的立身处世态度。“勤俭持家,孝悌为本”“福应自求,拜神何益;财源己有,积德而生”“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等楹联体现了徽商自力更生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物质的依靠容易导致精神的依赖,导致独立意识和勤勉精神缺乏。理解把握“徽骆驼”勤奋自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能够让大学生在社会的压力和考验中自立自强,开创一番天地。

(三)明礼诚信,树立核心价值观

徽州人极为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强调做人要品性高洁,因此有楹联“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徽州人认为经商要注重诚信谦让,提倡多吃苦、多吃亏,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便体现出这一点。楹联中还有关于修养方法的内容,如“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徽州楹联中许多的信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诸多契合之处。因此,通过开展徽州楹联传统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更能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品格和个人修养。

(四)崇尚自然与和谐,陶冶美好情操

徽州崇尚自然、注重和谐,不仅体现在建筑艺术上的“桃花源里人家”,还体现在社会关系上的和气温存,徽州楹联中所蕴涵的和谐精神特别值得称道。“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充满着人生的辩证法。徽州人的生活态度是歌颂自然山水、咏唱田园逸趣。“岚气人野捧烟出谷,松风唱响竹露熏空”,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至美的精神洗涤。[4]文化的熏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独特的感染力,能让大学生在品读文化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升审美品位,培养温良品性,形成美好的情操,创造和谐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三、传承徽州楹联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方式

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想政治课程向课程思政延伸,构筑育人大格局。

徽州楹联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传播好徽州楹联文化、唱响徽州文化旋律,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可以深入挖掘楹联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充分发挥徽州楹联文化对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迪作用,强化对学生思想、心灵和人格的引导塑造,激发爱国奉献、进德修业、创新有为的内生动力。[5]

(一)将楹联文化融入课堂

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国家和地方的重视,以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涵的文化载体也日益成为大众文化新宠。地方高校可以邀请校内名师开设专门论坛、讲坛或通过知识讲座、文化选修等方式,推进徽州楹联文化走进课堂,展示楹联文化的深厚底蕴,构筑校园文化特色品牌。通过徽州楹联蕴含的哲理、情操、品格,启发引导学生,从而引起广大学生思索、警醒、奋进。

(二)将楹联文化引入校园建筑

楹联文化依附特定建筑而生,在校园整体规划、楼宇徽派元素等方面,楹联文化大有可为。可以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建筑学科优势,积极融入徽州名人、历史等文化元素,在校园建设中注入徽州楹联元素,以悬挂、雕刻等方式搭建文化载体,使校园建筑在审美上同时具有精神愉悦和人生启迪的作用。

(三)将楹联文化注入校园活动

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中,凸显古徽州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以传统节假日为契机,通过开展书写、创作徽州楹联等多样性校园活动,将徽州楹联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娱乐活动中,在身心娱乐中受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结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积极打造有吸引力、有现代元素的文化作品,让大学生在文艺创作中体会和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

(四)将楹联文化植入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身临其境,积极参与到徽州古村落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中,将徽州楹联与徽州文化中徽州先贤故事结合起来,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教育。发挥文化旅游优势,让学生广泛参与,挖掘楹联文化的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徽文化博大精深,楹联文化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精炼的语句、深沉的寓意,展现了时代世事的变迁,倾诉着历代社会各界精英的人生哲学、处世智慧。楹联所展现的伦理、纲常,所饱含的智慧和格物致知、自省自立的精神内核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呼唤和倡导的。要本着扬弃的态度,弘扬其优秀的精髓、摒弃其糟粕,发现、发掘其不可多得的社会价值,让徽州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徽州楹联传统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徽州人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孔府的年节楹联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