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不见的手”:《西游记》文化产业的学术之魂
——以淮连地区为中心

2020-01-18竺洪波

关键词:吴承恩淮安连云港

竺洪波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 上海 200241)

当下,在全球性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强势崛起的背景下,《西游记》文创如火如荼,渐趋成熟。连云港以建成5A级花果山风景区为标志,淮安以建成4A级吴承恩纪念馆景区和大型“西游记乐园”为标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且已形成一种可资借鉴、推广和复制的开发模式,正在显现其宝贵的示范效应。

考察淮安和连云港两个《西游记》渊源城市——淮安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乡,连云港系《西游记》花果山原型所在地——《西游记》文创实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其中主要有:

政府决策优势;企业给力;“双创”主潮: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产业受到国家扶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拉动力。“双创”主潮无疑构成新一轮《西游记》文创热的经济社会背景。

毫无疑问,这些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识。但是,其中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学术力量的助推。对于《西游记》文化产业,它是一种隐性的“软实力”“潜动力”,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特别重要、无可替代的力量,亟须对此做正确的认识,并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培育。

一、《西游记》文化产业的根本和先导

综观已有之《西游记》文化产业的历史与现状,虽然作为各地区域经济的实践都各有其自身的缘由、条件和特色,但都能触摸到那一只“看不见的手”,都有一股学术力量的介入,特别是其间总能出现某个特定的学术大师或大学者的背影。

先以淮安为例。众所周知,《西游记》在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问世时,作者佚名,“不知其何人所为”。五四之际,鲁迅、胡适两先生考定其作者为吴承恩,《西游记》从此花落淮安。这一现代学术的重要成果为当今淮安地区大力发展《西游记》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现在有很多地方热衷争夺《西游记》的归属权,其实质就是在争夺这个“根本”和由此生发的“经济附加值”。事实上这些努力基本属于徒劳,为什么?因为当今没有鲁迅、胡适这样的一言九鼎的学术大师,当下虽然有学者不断提出《西游记》作者的候选人,但由于在学术上缺乏权威性、号召力、公信力,这些候选人所处地域(城市)就不可能建立《西游记》文化产业的根基。

再以连云港为例。连云港是花果山的原型所在地,花果山的蓝本即是云台山。这是由五四时期的大学者董作宾先生考定的。董作宾是著名的甲骨文学专家,“甲骨四堂”之一。他据嘉庆《海州志》姚陶《登云台山记》关于水帘洞、三元殿的记载,指出:

云台山,就是郁州。它有许多名字是:苍梧山、青峰顶、覆釜山、逢山、郁州等等。晋宋之间,南北相争,颇为要地,并曾侨置青冀二州。云台的名字,是万历年间起的。此山是海边的一个孤岛,周围约有二百余里。此山的形势,也似乎是花果山的背景。(1)董作宾:《读〈西游记考证〉》,《读书杂志》1931年第7期,写于1923年,收入亚东图书馆1925年版《胡适文存二集》(四)。

因为云台山有丰富的神话蕴含,是一座著名的仙山,而且山上确有《西游记》所写水帘洞、陈光蕊等风物,遍布当年吴承恩跋涉登览的足迹,更因为董作宾先生是名满天下的学术大师,所以这个考证结论为世人所重。现在号称花果山原型的,全国有几十处之多,为什么只有苏北连云港的《西游记》文化产业能够抢得先机,一枝独秀?根据当今流行的文化理论,所谓的经典,从来都不是客观的“历史的本真”,而是由文化权力建构的,而权力的核心和普遍形式正是学术权威。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要有人,于是就有了人”,关于文化经典特别是文创产品,大学者就是“上帝”。可见,云台山是宝贵的“上帝”的赐予。今天的花果山5A级风景区,其文化祖脉是文学经典《西游记》,董作宾先生的考证则为连云港《西游记》文化产业导夫先路。

应该指出,学术推动《西游记》文化产业,不仅是偶然性、突发性的,而且还是必然性、持续性的,一旦两者建立联系,学术研究就具备了自觉推进《西游记》文创的目的与目标。

继鲁迅、胡适当年考定《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之后,刘修业、刘怀玉、苏兴、蔡铁鹰等学者继续展开吴承恩研究。两位刘先生合力整理了吴承恩诗文集(即《射阳先生存稿》),学界由此发现了大量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有力证据。苏兴先生写过《论〈西游记〉的地方色彩》[1]一文,第一次详细论述了《西游记》与淮海地区的钩联。蔡铁鹰先生著有《淮安有部〈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充分揭示《西游记》的乡邦文化内涵,遂使《西游记》成为淮安地区的文化名片。这些研究成果构筑了强大的“吴著”说的阵营,并且有力反击了客观存在的“非吴著”说思潮,同时为淮安的《西游记》文化产业提供学术支撑和指导。

学术本身即是生产力,其活力即是在经济社会实践中具有物质生产的显性转换。蔡铁鹰先生身为淮籍学者,其研究具有“淮安—吴承恩—《西游记》”三维立体视野。无论是《〈西游记〉的前世今生》,还是《淮安有部〈西游记〉》,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乡邦之情,一种对母亲河——古淮河文明的拳拳感恩之情。淮安和吴承恩成为他研究《西游记》的两个坐标、两大支点。由此,在古淮河文明宏大背景观照下,全方位、立体化地再现吴承恩的旷世奇才和人文个性,揭示伟大名著《西游记》的前世今生和灿烂未来,便成为蔡铁鹰《西游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显著特点,从而使此项研究有机融入淮安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近年来,淮安市政府实施以“西游”文化兴市战略,先后建设了吴承恩纪念馆、六小龄童(美猴王)工作室、中国西游记博物馆、大型西游记乐园等著名的“西游”文化项目,蔡铁鹰担任学术顾问,献计献策,亲力亲为,功不可没,尤其是中国西游记博物馆,从动议构思到建成开馆,倾注了他的学术智慧和心血。现在,这些“西游”创新项目,连同蔡铁鹰的学术研究一起,俨然成了淮安地方的一张亮丽名片。

连云港的情况也是如此。继董作宾考定云台山为花果山原型之后,连云港本土学者李洪甫先生作了长达40年孜孜不倦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他连续写作论文,探索、介绍《西游记》花果山与云台山的关系,不仅找到了比之当年董作宾更充分的文献资料,结论更具有学理推断,而且因为他的乡土情怀,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颇具影响力。如《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故事》两文的相关文字:

江苏连云港市的云台山,海拔625公尺,濒临大海,耸立于我国的东大门。这里峰奇石朴,树老林深,17世纪中叶以前,一直是浩海中的山岛。吴承恩家乡的群众至今还在传说此山上的花果山水帘洞即是“孙猴子的老家”,云台山上有七十二洞,山上的自然环境也与吴承恩《西游记》所描写的花果山水帘洞十分相似,所以它正是《西游记》的模特儿。(2)分别载《群众论丛》1980年第1期、《民间文学》1982年第2期。李洪甫还在其他报刊上发表过同类文章,如《〈西游记〉里的花果山》(《新华日报》1979年12月5日),《吴承恩与水帘洞》(《文汇报》,1982年7月26日)。

并且以此为学理依据,动议、主持了花果山名胜区的规划和建设。在此基础上,连云港政府实施“西游文化”兴市战略,大力开发《西游记》文化产业,连续开设《西游记》文化节,而且将《西游记》学术研究纳入其间,如此学术与经济建设联姻,促使《西游记》文化产业走上正确的轨道,终成如今之累累硕果。李洪甫先生后来还主持校点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三版《西游记》和人民出版社《西游记整理校注本》,成为重要的《西游记》当代通行本之一。这个通行本,名副其实是一张连云港的亮丽文化名片,是连市《西游记》文化产业无价的无形资产。连市的《西游记》文化产业有今日之规模和成绩,作为连籍学者的李洪甫先生可谓功不可没。

二、淮连地区《西游记》文创的示范效应

淮连地区的《西游记》文创不仅自身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推动两地经济、提高城市GDP的重要动力,而且还以一种成功的范本向四处辐射,产生振兴整个国家经济的联动效应。

我们高兴地看到,全国各地都有《西游记》文化产业的新军突起。比如湖北省匡山脚下的武穴市,正在全力打造匡山《西游记》旅游文化圈,并且已初显成效。匡山本和庐山齐名,合称“匡庐”。由于宋代避赵匡胤讳,匡山开始没落,导致庐山一枝独秀。《西游记》文化产业崛起,为匡山地区经济振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而究其实质,也源发于学术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经学界考定,吴承恩曾经任职湖北荆王府,荆府属地在今湖北蕲州市。吴氏任职荆王府纪善之事,已有多方证据。“地上”文献:192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发现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里面附有吴国荣所撰《射阳先生存稿跋》,文中明确记载吴承恩“有荆府纪善之补”。地下考古:20世纪80年代,在淮安地区出土了吴承恩的墓穴,吴承恩与两位夫人的尸首没有完全腐烂,棺材挡板上写有“荆府纪善射阳吴公之柩”10字,实物今存南京博物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这一考古发现进行了深入研究,由贾兰坡先生领衔,根据人种、齿龄等,确定男尸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并以一比一的比例塑造了吴承恩的铜像。淮安市人民政府以这座塑像为依托和中心,开建了吴承恩纪念馆,如今已经建设成为4A级景区。

武穴市开展《西游记》文化产业的学理依据是清晰的:因为吴承恩曾在荆府做官,并在纪善闲职任中完成了《西游记》的创作,荆府属地蕲州地处匡山山脉,吴承恩必然熟悉匡山的风土人情,免不了时常登临、踏勘匡山名胜,他的《西游记》也必然会以这座名山为蓝本,写进匡山的许多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典故。武穴市人民政府正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契机,倾力打造匡山《西游记》旅游文化。现在,当地的《西游记》文化产业搞得风生水起,连绵百里的匡山上下,到处都是《西游记》的景点,活脱脱一个《西游记》的神仙世界。经央视等媒体向全国、全世界宣传、介绍,逐渐为世人知晓。

无独有偶,新疆《西游记》文化产业也令人瞩目。新疆地区与“西游文化”有天然联系,当年玄奘取经的路线图与古丝绸之路高度重叠,其中大部在新疆境内。今天,新疆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中西文化和贸易交流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在历史上则是“西游文化”的发生和形成区。新疆的《西游记》文化产业起步早,并且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开发《西游记》文化旅游项目也已有了成功的经验:据吐鲁番市人民政府网,2019年1—10月,全市接待游客2 218.75万人次,同比增长45.56%,旅游收入218.63亿元,同比增长51.30%;2018年全市游客接待量为1 606.83万人次,旅游消费150.04亿元。[2]吐鲁番“火焰山”,是广大熟悉《西游记》的游客慕名前往的旅游目的地,火焰山景区也成为吐鲁番旅游的金字招牌。[3]目前,新疆方面正在组织人员研讨、制定新疆地区《西游记》文化产业的布局与谋划方案。近期将以火焰山景区为龙头,整合散落新疆各地现有之女儿国、流沙河、车迟国(原型为车师国,国都交河,今吐鲁番西北部)、高昌故城(玄奘讲经处)、通天河等《西游记》文化景点,建构规模宏大、景观完整的现代化《西游记》旅游业态。相信假以时日,新疆《西游记》文化产业必定会后发先至,再创辉煌,成为我国《西游记》文化产业的引领者、代表者。

还有一件十分有趣的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学者提出新的发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经任职河阴、随州等地。[4]于是,湖北随州市凭借吴承恩的足迹打造“西游”文化,搞起了一个庞大的《西游记》主题公园,并且是国内第一家以《西游记》为注册商标的主题公园。此举可谓后发先至,后来居上,足以让《西游记》文化产业的老牌劲旅淮安和连云港目瞪口呆。对于这一发现,有学者质疑,认为此吴承恩并非写作《西游记》的淮安儒生吴承恩,随州与《西游记》风马牛不相及。[5]

面对如此困境,学术的力量及时介入,有学者为随州支招——据鲁迅先生考证,孙悟空的原型是淮河河神无支祁,他“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古时淮河一直泛滥,大禹治水“毕于了溪”,这个“了溪”为何,文献语焉不详,故有以淮河附会之。据传说,大禹将淮河水神无支祁用铁索锁住,迁徙到淮阴的龟山脚下,沉入河底,两岸民众接踵相拥争睹其猴状。从此淮河水患得以平定,后人将当地取名“淮安”以志纪念。宋代罗泌著有《无支祁》,元明杂剧多次写到无支祁,后吴承恩“又移其神变之状于孙悟空”,用生花妙笔将无支祁蜕化、改造为美猴王。[6]需要注意的是,淮河正是从随州桐柏山起源的。无支祁是淮河的河神,淮河从随州地方出发,一直蜿蜒到淮安地区,无支祁正从随州桐柏山走出,所以随州也就是《西游记》名副其实的发祥地。随州开发《西游记》文化产业,不正是名正言顺?!

当然,作为学术问题,随州与《西游记》的关系依然值得质疑:历史上淮河泛滥发生在下游,作祟的无支祁盘踞在淮安地区,与发祥地桐柏山并没有直接联系。可见,随州《西游记》文化产业的所谓学理依据,不过是一种“善意的误读”,将错就错。但是这种对《西游记》文创的敏感力和热情值得称赞。

还有一事值得回顾,1983年,淮安、连云港联合举办第一届全国《西游记》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开启了新时期《西游记》研究的振兴之路,意义重大。这次会议与今日之《西游记》文化产业有直接的关系。首先,参加这次会议的学者都是持“吴著”说的,也都认可云台山为“孙猴子的老家”,而持相反立场的学者都没有参加本次研讨会。其次,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学界明确倡导开发《西游记》文化产业,据竺洪波《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介绍:

呼吁连云港市大力建设花果山(云台山)。云台山与《西游记》有密切关系,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云台山——花果山,不仅对于《西游记》(吴承恩)研究,而且对于树立《西游记》文化品牌,推动连云港经济建设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7]

再次,这次会议直接缔造了淮安、连云港两地联动开发的模式,也直接构建了《西游记》学术研究和产业开发的关系。我们看到,淮连两地的《西游记》文创同气连枝,配合默契,连市坚决维护吴承恩的《西游记》著作权,淮市也从不质疑云台山作为花果山的蓝本,认可云台山为“孙猴子的老家”,经济效益也达到共享共荣,各地旅游者近悦远来,花果山和吴承恩故居是他们共同的观光地。我们还看到,这种两地联动开发的模式已经逐渐蔓延开来,成为全国效仿的典范,向连云港的灌南县、湖北省的武穴、随州市等地辐射。

以上是《西游记》文化产业成功的经验,正面凸显了学术助推的力量。反之来看,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值得总结。如果缺失学术助推,《西游记》文创或会如无根之木,其发展缺乏生机和张力。

河南偃师市,系玄奘的故乡;陕西铜川市,是玄奘的归葬地;西安的洪福寺、大慈恩寺,是玄奘大师长期译制经书的地方。三地有一大批有识之士也在不断地、孜孜不倦地为其开发文化产业鼓与呼,但是收效甚微,至今未成规模。究其原因,这三个地方都没有展开大规模的《西游记》研究,其文化产业与《西游记》学术天然断裂。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佛教是疏远《西游记》的,佛教徒只认可玄奘大师自己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认为坊间流行的《西游记》小说是“抹黑”玄奘,污蔑圣僧西游历程和壮举。尤其是其中第九回唐僧出世故事,圣父被杀、圣母被污,是断然不能接受的。佛教拒绝《西游记》已有漫长历史,这也是《西游记》被清代道教徒攘夺的根本原因。[8]

当然,名人研究也可以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比如曲阜的孔子、汉中的诸葛亮、成都的杜甫等,但文化名人效应和文学名著效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考虑到《西游记》妇孺皆知的隆盛地位,似乎可以说,玄奘的影响力远不及《西游记》,或者说两者互为依存,合则两利。上述三地舍弃或不重视《西游记》研究并非明智,尤其不利于《西游记》文创的展开。

还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西游记》研究学界申请用孙悟空形象为吉祥物,当时各方充满期待和信心,因为能够腾云驾雾、排山倒海的孙悟空最为恰当地代表着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的象征意义,而且在历史上已有成功经验,印度亚运会的吉祥物就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主角:神猴哈奴曼。结果没有能够成功,“孙悟空”竞选失败,当年的吉祥物是福娃。归其原因,学术力量明显不足,大学者的参与不够。当时我曾致信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清明、端午、中秋立为法定假日的倡议者),建议他参与呼吁,遗憾的是他没有响应这一建议。2009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筹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西游记”大型游乐场的建议》提案,建议论证、策划、筹建“西游记”大型乐园,与迪斯尼分庭抗礼,联动发展。他提出,筹建一个有中国特色、有世界水平,能被中国孩子接受并喜欢、能抗衡甚至超越美国迪士尼乐园的大型游乐场,已是当务之急。“我们有实力,也有可能创造出一个让中国骄傲,让世界惊艳,能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孩子带来快乐的中国游乐园。”[9]赵丽宏先生的议案已成现实,多地有西游记主题乐园在建,但孙悟空与北京奥运会失之交臂,成为一个历史的遗憾。

正反两方面都昭示一个真理,作为学术的《西游记》研究正是《西游记》文化产业的精神魂魄,是一切《西游记》文创项目的立足之本。

三、关于《西游记》文化产业的未来构想

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总值从2010年的11 052亿元增长到2015年25 829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从2.75个百分点上升到3.82个百分点。以当今文化产业全球性格局为参照,这个比重还明显偏低,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将启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由此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飞跃性新机遇、新局面。鉴于上述《西游记》的历史与现实实践,温故知新,鉴往知来,可作切实可行之未来构想,制定合理和实际的远景规划,其中,学术助推将更显突出。

(一)建立现代化的《西游记》文化产业链

经过30年文创实践,《西游记》文化产业链业已形成,构成未来之现代化《西游记》文化产业的基础。

1.梳理新时期《西游记》文化产业的发展线索。

从文化产业理念培育和业态特征来看,可将《西游记》文化产业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界开始纯粹、独立的《西游记》学术研究,以1983年的第一届《西游记》学术研讨会为开端,《西游记》文化产业从此得以酝酿、产生;

第二阶段,学术与经济联姻,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模式开始形成、普及,《西游记》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启动以“西游”文化兴市战略,《西游记》文化产业朝宏观、纵深发展;

第四阶段,独立、成熟的现代化《西游记》文创开发,《西游记》“区域经济”这一文化产业的核心理念开始提出。

2.实现《西游记》文创从低端向高端迈进或转型升级。

《西游记》的文化产业原先集中在影视、卡通、动漫、邮政、商标、游戏、儿童玩具等产品,这些更多属于制造业,相对较为低端。“新常态”就是要突破这些低端模式,根据国际上的先进业态,结合《西游记》文创实际,主要是向大型现代化的《西游记》主题公园发展,构建庞大的《西游记》文化综合体,创业步伐不断加快,且多角度纵深发展。

(二)在《西游记》文化产业中注入国际性的元素和品质

《西游记》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独具民族特色,但并非与世界相隔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西游记》文创的现代转型,一个重要途径即是异地性、国际性元素的注入。

1.首先是强化多地联合开发,如淮连地区,只要是和《西游记》有关的地区都可以联合起来,效仿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那些不是《西游记》渊源城市,与《西游记》完全无关的地方,只要有开展《西游记》文化产业的意愿,也可以加入进来,组建《西游记》文化产业联盟,毕竟《西游记》是全中国、全世界的文化遗产,《西游记》文创要有国家战略、世界胸怀。

2.大力引入外资,借鉴诸如迪士尼之类的国外主题公园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把《西游记》文化产业真正做大做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特殊力量。

(三)加强物质再现和“互联网+”背景相结合

当今社会,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创新、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新机遇。除了线下的一些实体经营之外,更多的产业通过互联网相互融合实现新的跨越。比如以往的电影、动漫、网络游戏、广播视听、数字出版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不再是简单的制造,而是走向更大程度上的高级化,形成了新的文化信息传播的模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作用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形成了符合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文化科技产品。比如kindle电子阅读器的推广,比如VR虚拟现实技术的火爆、大型网游的创意开发、数字博物馆的构建等,《西游记》文化产业也要从这里找思路、找办法,跟上时代潮流,实现创新驱动。

(四)重塑《西游记》文化的新标杆

在相关《西游记》申遗、申奥的活动中,联合强大的学术力量进行呼吁,重新塑造《西游记》中的各种经典形象,使《西游记》成为新的文化标杆,代表先进的文化创造力和产业价值形态。一旦申奥或申遗成功,《西游记》文化产业必将跃入新阶段。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游记》研究以孙悟空为核心,《西游记》文创也是以孙悟空为核心展开,在未来的实践中应拓展思路,有所突破,打破孙悟空在《西游记》文化产业中的垄断地位。比如唐僧形象,表面看起来他软弱愚钝,但其实是一个光彩夺目的正面形象,具有崇高的牺牲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同时,他与淮海地区有着天然联系。历史上的玄奘大师是河南偃师人,但《西游记》的唐僧却是海州(今连云港)人。连云港市打造玄奘文化与打造花果山一样顺理成章。可以设想,连云港市的《西游记》文化产业一旦有孙悟空、唐僧两翼齐飞的形态,必将开启可喜的新局面。

四、培育、推动学术,让隐性的灵魂转化为物质的生产力

《西游记》文创是一种生产,即马克思所说的文学—艺术生产,而且是绿色、高效的生产,因此政府要有文化胸襟,重点培养学术人才、推动学术发展,要紧扣“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抓住当前的历史文化产业全球性崛起机遇,把《西游记》文创建设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国家创新驱动的引擎。

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论坛评论小说名著《西游记》,并向国际社会、外国知名人士热情地介绍、推荐。2014年3月27日,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阐述丝绸之路与佛教的关系,指出《西游记》记叙唐僧取经“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10],不仅引起国内外舆论普遍关注,而且由此形成一个共识:《西游记》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文学之窗,中国传统文化光彩耀眼的新标杆。早在2009年4月20日,习近平同志(时任国家副主席)视察连云港,提出殷切寄语:“孙悟空的故事如果说有现实版的写照,应该就是我们连云港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我们新时代的‘西游记’。”[11]2014年5月1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远程投产仪式,勉励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西游》文化发祥地连云港在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争做先锋,再立新功。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对《西游记》的重视和称赞,为《西游记》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西游记》作为当下最为醒目的文化IP,必将释放、呈现出前所未有文化产业价值。

猜你喜欢

吴承恩淮安连云港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吴承恩:人生不过是一场“西游记”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吴承恩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