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开发回归治理老城区微更新设计研究

2020-01-18朱剡林姗

中华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江川绿带活力

朱剡 林姗

一、老城区建设背景

本文以上海城郊的一片成熟老城区微更新实践为例,阐释空间微更新设计的技术要点。本次研究的老城区是包含了社区、园区和校区的历史悠久的江川路街道,距离上海市中心30km,位于城市西南侧的闵行区,总面积约30km2,人口约19万人。

这一老街道具有3大特点:

1.陈而有序,多元成熟。在历史上,该城区曾是商贸工业交替繁荣,历史感厚重的地区,曾是建国前的商贸集镇、建国后的工业重区、90年代的工业社区,也是新世纪以来充满创新潜力的成熟地区。这里有着有序的方格网街道和明确的功能分区,也有着丰富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养老设施。

2.交通不便。与中心城区有着较远的空间距离,却缺少便捷的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联系。

3.活力不足,老龄化较严重。常住人口增速缓慢,外来人口相对较少,老龄化带来地区就业和消费活力不足的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街道的老年人对街道的生活比较满意,这里有他们日常喜爱使用的购物空间和散步空间。但街道的年轻人更需要促进交流的休闲空间、体验式的消费空间和活力的运动空间,这是该街道目前所缺少的功能和空间。

随着闵行区新一轮总规的编制,街道面临着改变和更新的机遇。首先,街道是闵行着力打造的南部科创主平台的重要构成,战略地位突出。其次,随着新的区域交通干道和轨道交通的建设,街道将不再是一个尽端地区,与城区的联系将更为密切。此外,随着全区发展导向的改变,全区将建设更具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更具主题的社区,为老街道的设施改善和环境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二、新机遇下街道更新面临的关键问题识别

在新的机遇之下,街道面临着4个方面的差距:

1.缺乏有活力、有体验的功能。街道目前传统的购物空间以超市、批发市场为主,新型的购物中心仍以普通餐饮为主,缺少新鲜好玩的体验。此外,街道虽有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但缺乏有特色有体验的业态,居民参与度不高。

2.公共设施的布局不尽合理。街道内公共服务设施虽然种类齐全,实施率极高,但设施配置分布不均,局部地区设施配比过低。此外,局部教育设施分布于社区内部,也导致上下学高峰期社区入口人满为患的问题。

3.虽有景观,但缺少交流和活动的空间,无法吸引崇尚活力的年轻人。现有绿带虽有良好生态本底,但缺少可入性和游憩活动空间;现有林荫道、滨河空间虽有良好的植被,却缺少运动和休闲的功能。

4.虽有朦胧的主题街道,但缺乏区域的影响力。金平路北段沿街立面和铺装都较好,但北段业态低端,南段空间品质不佳。鹤庆路是一条文化要素集聚的街道,有江川文化馆、少年宫、剧院,但是缺少文化相关的其它设施来提升这里的文艺气息。

三、三大工作目标

规划重点以设计的手段来解决存量地区的更新问题。近期在不修改控规的前提下实现亮点打造,同时将规划内容纳入总规,并在远期指导下一轮控规的调整。

规划共达成三大核心工作目标,具体为:

1.定目标。基于详实调查和科学评估提出街道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目标定位。

2.补齐短板。对街道面临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的不足予以优化提升,从而提升地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突出亮点。对具有潜力的节点地区进行深入策划和设计,塑造街道未来竞争中的亮点和名片。

因此,规划包含街道发展评估、整体提升设计、重要节点设计3部分工作。

四、以发展评估明确目标

1.发展目标评估

基于机遇优势的研判、江川发展的现实条件、国内外案例借鉴,规划提出通过构建一个驱动创新的大众创新核,为整个地区的创新不断提供源泉;通过提供轨道交通串联的便捷而特色化的服务,带动年轻人的消费,提升活力;通过对风景资源的充分保护利用来吸引投资,提升地区的景观形象。

2.系统评估

基于商业体系、公共服务、公共空间等一系列系统的深度评估,规划明确了各个系统有待重点提升的区域及详细内容。

五、以整体提升设计补短板

1.创新培育核

规划将包含新建商务区、加速器、孵化器的区域划定为创新培育核,促进企业的成长。规划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对这个地区空间形态进行引导,使之与整个地区的创新体系、活力体系、景观体系相衔接。

2.十字服务轴

两条十字相交的轨道交通沿线存有大量商业设施和高级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通过文化加商业的十字公共服务轴的建立,提升街道服务的品质和体验。该地区可通过新商业中心的构建和现有服务设施的改造升级,打造周边地区最具魅力的商业地标;通过立面整治、业态调整、景观提升的方式,对一些大型购物中心和沿街店铺的业态进行优化引导。通过东川路沪闵路林荫道底部活力空间的构建串联服务体系,最终形成独具魅力的公共服务体系。

3.休闲活力环

街道的绿带生态本底好,但是缺少活力运动的空间,可入性较弱,内部设施配置不全。规划借鉴碧云国际社区的成功案例,在街道原有的活力不强的绿带中植入更多的运动、休闲、文化功能,激发绿带的活力。

其次,江川路林荫道有数十年的香樟树,但是,这里的厚重历史很难通过简单的绿色铺装得到体现。沿街是简单的绿化覆盖、低品质的店铺,难以吸引年轻人活动。规划通过对江川路进行立面改造,植入历史标识系统和当代特色的户外活动场所等措施,提升林荫道的品质,发挥出老街真正的魅力,打造闵行南部最美的林荫道。

此外,瑞丽路西侧集中了多个体育运动场地,也串联了第五医院,是一条很适合健康运动的道路。规划在这条路上开辟小型的球类运动场和慢跑路,增加该地区运动气息。同时通过改善滨河景观来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

通过上述的绿带、林荫道和滨水景观带的整治,可形成一个慢行的休闲活力绿环,提升这个地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特色风情街

规划针对金平路南段步行街,将大面积的步行街开放空间打造成极具特色的主题公园,通过融入艺术主题小品和铺装,进行立面提升,打造在整个闵行都有影响力的风情街道。

针对永平路南部工业地块的改造,规划通过整体租赁国企空置的厂房,解决总地价过高难以收储的难题;通过植入多样化的潮流业态,结合老厂房,打造一片滨江风光地,激发年轻人的创业热情。

针对鹤庆路,规划对沿街的文化设施和店铺的业态进行升级,打造更多具有休闲艺术氛围、体现文化生活方式的空间。

通过对3条特色街道的改造,形成3条特色风情街。

六、以节点设计出亮点

1.规划的分期实施计划

规划将休闲活力环和3条特色风情街作为近期的抓手地区,希望能在2~5年内开始实施并出形象,使其成为老城区近期的亮点地区。

规划识别的中期建设地区为需要一定建设周期的创新培育核、需要大规模业态调整的十字服务轴,以及急迫性不太强的休闲活力环的外围段。

远期的项目涉及需要调整控规,或短时间内无法改造的地区,包括暂时无法实现的滨江绿带、需要调整控规的滨江老工业区拆除更新项目。

2.针对近期实施项目进行详细的节点设计

规划针对近期实施项目进行详细的节点设计,首先通过江川路、瑞丽路、剑川路、沪闵路的局部景观提升和慢行串联,构建一个连续闭合的慢行小环,串联各个社区。这一过程中,因为剑川路商务区已经较为成熟,也可优先建设商务区中心公园,激发周边商务商业地块的建设。同时,通过3条特色街的提升,创造3大人气聚集地。此外,近期进行滨江老厂房的回租,在不拆建筑、不改用地性质的基础上,植入一定的创新和活力功能,创造滨江新地标。

七、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政府的核心任务正逐渐从城市开发转变为城市治理。在城市更新的模式中,应当关注城市公共空间,以空间设计为主导,进行针灸式的微更新模式。通过发展评估的手段明确改善目标;通过整体提升设计的手段对结构性要素进行整体提升;通过重要节点地区详细设计的手段突出近期实施的亮点,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江川绿带活力
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
江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经验与存在问题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解析当代大都市区绿带规划、建设与治理
——以上海环城绿带为例
黑龙江江川农场:农田建设带动增产增收
活力
给爱演的男人一个舞台
给爱演的男人一个舞台
构建个性化的城市细胞膜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