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创新发展初探

2020-01-18

关键词:审计工作时代

李 萍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色的新型信息技术成果。这些新型成果的普及应用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运行,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审计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工作通过对经济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评估,形成具备实践指导意义的审计结论,对国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对象的重大项目、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审查监督。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审计工作手段,提升审计监督水平,实现审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1]这为我国大数据技术时代审计工作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研究大数据发展动态及其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全面分析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创新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其在审计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已经成为各国信息技术竞争的战略性方向。美国政府早在2012年就已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斥资2亿美元启动了多项国家级的大数据计划。随后,欧洲国家相继跟进,如英国于2012年计划在大数据和节能计算研究方面投资1.89亿英镑,带动企业在该领域的投资;法国政府于2013年在多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上投入1 150万欧元,致力于发展创新型的大数据解决方案。[2]我国政府也于2015年9月份正式颁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大数据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大数据发展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迅速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研究热点。[3]

在审计工作及其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和审计实务工作者围绕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大数据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2014年发布的白皮书中,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数据分析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义。世界审计组织大数据工作组于2017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与会的18个成员组织人员分享了各自政府实施大数据审计的现状、目标和技术。[3]

国内研究对大数据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例如,陈伟等人提出了建立审计大数据的技术方法体系[4];郑伟等人分别从网络架构、逻辑流程、应用架构三个方面研究了数字化审计模式的建设路径[5];刘星等人阐述了审计大数据的数据特征、技术特征和应用特征,分析了我国审计机关在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6];吕天阳等人通过深入分析审计大数据产生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认为审计大数据主要是基于已有审计数据的重大拓展,而非对审计工作模式的完全性颠覆[7];孟志华等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政策演进、研究现状和内涵,研究了审计全覆盖在审计人员、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方面面临的现实挑战,认为应该探索构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相协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实行联网审计[8]。

综上,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和发展,已不局限于理论研究和探讨,而是进入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并行发展的“快车道”。面对这样的形势,找准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工作创新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工作创新模式和策略,是现阶段各级审计部门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对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流程的各个环节都为创新审计工作提供了宝贵机遇,也带来诸多挑战。

一是审计数据的获取。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获取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合理确定数据源。审计工作开展中,审计数据最直接来源是与被审计单位履职相关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主要依据。除了上述直接来源,审计工作应该将来自互联网、物联网的开源数据也纳入审计数据的来源范畴。这种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的数据,可以使审计人员对所审计单位及其所属行业有更深入而具体的了解。利用开源数据支撑审计工作,存在数据质量良莠不齐、数据信息过载的问题。因此,需要引入多源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有效确定审计数据获取和采集的范围和渠道。其二,丰富审计数据获取方式。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机关依靠被审计单位定期数据报送机制获取审计数据。这种定期报送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数据的滞后性。大数据时代,依靠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的各行业电子政务云,为快速获取审计数据、提高审计工作的时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审计工作人员可以考虑利用云计算技术从电子政务云中自动、定期获取所需的审计数据。做到这一点,需要利用网络接口、互联网爬虫等数据获取技术手段来实现对审计数据的精准、快捷采集。

二是审计数据的处理与标准化。对获取的审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是保证审计数据规范、准确、完整的必要环节。在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下,被审计单位定期报送的数据,往往遵循事先约定的数据格式规范,审计人员只要遵循固定格式对其进行解析,即可得到所需要的高质量数据。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推广,多数单位采用电子报表的方式进行数据报送。由于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较大,所报送的电子数据在存储格式、版本、数据编码规范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和标准化带来新的挑战。此外,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自动获取到的原始数据,往往也存在非结构化文档格式、互联网数据的文本解析等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必要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与转换技术,完成多源审计数据的清理、转换和集成等标准化工作。

三是审计数据的存储问题。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数据量迅猛增长,由此带来数据存储的一系列问题,如数据量剧增导致的存储瓶颈、通信带宽不足导致的数据传输滞后、数据存储服务器的CPU和内存无法适应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等。审计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同样面临这些问题。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存储的需要,急需建设能够适应海量数据存储的可扩展、高性能、可伸缩且具有较强容错性的审计数据中心。同时,考虑到审计数据的敏感性和安全性,审计数据中心的建设应该尽量选用国产数据库进行存储和标准化处理,依靠国产化的并行数据库进行审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如何结合国产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审计数据存储的现实需求,开发满足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存储需求的国产化审计大数据架构核心技术,是审计工作创新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是审计数据分析方法需要创新。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的多源、海量、异构特性,客观上要求创新审计数据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审计大数据进行多行业、全维度的分析,是提高审计大数据使用效率、提升审计结果精确度和审计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其次,必须依赖智能数据挖掘技术对可访问数据源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与学习,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数据增值。大数据分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运用数据挖掘、智能化算法、可视化展示技术等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学习,挖掘其中潜藏的规律和价值。对于目前的审计工作模式来说,对审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的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审计人员掌握和运用智能算法、数据挖掘工具、可视化展示软件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还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如何将审计工作人员的经验与前沿技术良好结合,提高审计能力和工作效率,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五是审计数据的组织管理体系需要完善。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审计工作,涉及多部门、多层级的数据获取和利用问题。如何破除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访问壁垒,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现代综合审计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需要组建能够将审计业务与大数据分析相融合的数据分析团队。这样的一个团队,主要职责如何定位?与现行管理体系下各行业审计部门的职责界限如何界定?审计机关与上下级机关之间如何分工?是否需要通过跨岗位、跨部门的轮训制度培训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擅长数据分析的复合型审计人才?这些问题,都是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大数据分析创新审计工作的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推动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的发展,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需要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创新意识

中央两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要求“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坚持科技强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努力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益。[9]基于大数据分析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新时代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审计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审计全覆盖、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审计人员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将审计工作与前沿技术有机结合,改革创新传统审计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切实发挥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智能化创新,是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将传统审计工作与大数据时代前沿技术相结合,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审计工作一线人员,应该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提高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业务能力,综合运用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等多种方式,挖掘审计数据的潜在规律,发挥审计大数据价值,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监督效能。

(二)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审计管理制度

首先,要让领导充分发挥在审计数据获取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创新,关键在于打破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中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破除数据获取壁垒。这就需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为审计大数据获取提供领导组织保障。各级审计机关和部门要深刻认识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实施审计大数据发展的“一把手”工程,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创新置于在本部门、本单位党组(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加强对本行业、本部门审计大数据创新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帮助审计业务部门完善审计大数据定期报送、自动化获取、网络化共享的多渠道数据获取方式,为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领导组织保障。

其次,要构建审计数据共享的协同工作机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形成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模式,三种审计力量互为补充,共同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开展,客观上要求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协同工作,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共享资源,实现审计盲点全覆盖,消除重复审计和无效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协同工作机制的构建需要发挥国家审计的主导作用,由政府审计统筹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和成果,丰富和完善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的获取渠道和方式,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全方位覆盖。

再次,要完善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审计工作激励制度。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创新,必须有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为切实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各审计机关和部门应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资源投入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有助于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的工作激励制度。各审计部门领导要重视对审计工作创新能力的考核,将大数据前沿技术有效应用于审计工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和相关决策的重要参考,将审计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情况纳入部门领导班子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

(三)适应时代需要,打造复合型的审计大数据人才队伍

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工作创新,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审计模式下只精通审计和财务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已无法完全满足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需要,内部审计队伍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及时、审计手段相对滞后的问题亟待解决。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应从以下三方面打造兼具审计业务知识和大数据分析背景的复合型的审计大数据人才队伍。

首先,要准确定位审计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大数据分析的人才培养主要来自新兴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属于工科类专业培养的范畴。传统审计人才培养主要依靠管理学科门类下的审计专业或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属于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所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审计专业的能力素质,又要能够跨学科掌握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考虑到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审计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主要定位于培养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审计业务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根本,大数据分析能力应服务于提高审计工作业务能力。

其次,要合理构建审计大数据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审计大数据人才培养实际上是对传统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知识扩充。从适应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需要角度来看,审计大数据人才应该具备审计、数学、统计、数据分析、智能化算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于此,审计大数据人才培养,除了培养传统的审计业务能力,还要着力培养审计数据获取、审计数据理解与准备、审计数据智能化分析与审计报告生成等能力。

再次,要拓宽审计大数据人才培养渠道,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审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审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需求。因此,培养审计大数据人才,既要依赖现有的学历教育渠道,通过调整审计学专业教学大纲提升审计人员学历教育水平;也要立足现实,有效发挥内审协会作用,通过专题培训、职业教育等手段提升在职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强化技术支撑,创新大数据时代审计技术手段

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既需要采用查账、现场核对实物,调取相关资料佐证等传统审计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方向转变。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创新,离不开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平台和软件工具的支撑。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必须引入大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成果作为支撑。

一是要构建支撑审计大数据管理和存储的信息化平台。审计工作的基础是数据,针对审计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求,信息化平台要解决数据怎么存和怎么管的问题。针对海量、异构的大数据存储需要,要积极适应5G网络环境,引入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等前沿技术,实现对数据库服务器硬件资源的高效灵活配置和集约化使用。在具体建设路径上,可以考虑采取自主研发和购买外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服务模式的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体系,集数据远程报送、自动转换处理、智能化查询检索、多重身份认证等功能为一体,为审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检索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

二是要构建能够满足审计数据处理需要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审计数据的关联分析、深度挖掘是实现数据增值服务的关键环节。针对审计大数据的海量、异构、非结构化等特性,要积极探索非结构化数据转化、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人机交互、深度学习算法等大数据分析前沿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要通过研发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算法、系统和软件工具,帮助审计人员从复杂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同时,还应该研发直观易懂、便于操作的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工具和审计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实现对审计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展示和报告的全过程开发利用。

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既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新时代审计工作发展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各级审计机关和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各级审计机关和人才培养机构应正确理解大数据技术对我国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审计工作理念,完善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我国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时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内部审计工作助力钢铁企业发展的实践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