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2020-01-18杨建坡

关键词: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杨建坡 周 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实际,谋篇布局,擘画未来,围绕理论主题和时代之问,产生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开展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新辉煌,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推进到新境界、新高度。揭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质,阐明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利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有利于提升“四个自信”,有利于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雄伟目标。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精髓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主题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和理论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的历史深度和原则高度紧密结合,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从本体论、辩证法和方法论角度对“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做过总结与概括。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1]143,并反复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与依靠“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与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深入事物内部了解掌握事物实际与本来面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要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实际,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三要立足实际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建党近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显著红线、一条基本线索。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开辟的革命道路、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离不开对实事求是精神的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弘扬。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实现的民族独立、所创造的中国奇迹是贯彻和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精髓与灵魂的历史证明与实践检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实事求是”这一理论精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一是要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所制定和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建立在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上的,这是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与深刻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准确地反映社会存在。既坚持物质第一性又不忽视意识的能动性与反作用,这是科学制定政策、顺利推进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以分析我国发展和党的执政面临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前提,并以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必须避免和克服任何超越现实、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和理想主义做法;必须坚决纠正和杜绝一切落后于现实、墨守成规、泥古不化的保守主义思想和经验主义做法,坚决同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斗争。二是要尊重和坚持客观事实。我们要在各项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第一环节和第一前提,“发言”之前做到掌握实际“成竹在胸”,做决策之前做到摸清规律“洞若观火”。因此,坚持实事求是,第一位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出发,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政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于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历史性影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地带。

(二)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是时代的声音,理论创新是实践的要求。世界在运动,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推进,理论也要发展,思想也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其理论本身所内含的开放性与发展性使其永不过时、与时俱进。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是一部思想演进史,也是一部人类实践史。本质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及一代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结合所处时代及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展的历史,这一历史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自身逻辑的展开史与演进史,也是共产党人不断汲取人类历史文明中优秀思想文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故步自封、封闭僵化的抽象理论。只有根据实践变化和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扩大理论新视野、对不断发展的理论进行新的总结,才能在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现实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境界、取得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解决了一系列现实难题,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全方位的历史性影响,在推进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理论飞跃,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质。一是突出时代主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问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主题进行了系统思考和全面解答,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强国理论和行动纲领。二是坚持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历史观和群众观、发展观和矛盾观,擦亮了马克思主义的原色与底色,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是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人民中心思想在新时代的理论运用和内涵发展。三是立足实际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凝练出了深邃的哲学思维。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把问题置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矛盾的转化、新发展理念、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发展出历史思维;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大格局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丰富了辩证思维;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重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完善了系统思维;运用创新思维来思考经济发展方式和动力转换问题,强调创新发展、创新能力,突出了创新思维;坚持防范风险,牢牢把握底线,做出对自身最为有利的战略选择,创造性运用质量互变辩证原理,凝练出底线思维。

(三)坚持知行合一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502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理论的立足点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世界生成与存在的根据与原则。马克思主义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将科学性、真理性与革命性、实践性贯通起来,用中国化的语言表达,就是强调知行并重,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与行不可分割、互为一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知”的前提下要强调刚性执行力,要强调在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前提下,突出政治能力、政治担当、政治作为,凸显行动力、执行力、落实力。在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还有许多激流险滩需要跋涉的历史关键期,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时代,尤其需要强调“行”,需要突出实践性和物质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和肩负伟大历史使命,创造历史伟业,实现伟大目标,更需要政治行动力和执行力,更需要突出“行”。“知”是“行”的先导和指引,是基础和前提;“行”是“知”的结果和成效,是重点和关键。在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知行结合相互促进,做到知行合一。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开展理论创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工作的“关键在于落实”,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咬住青山不放松,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人民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它们必将扩大人民群众的队伍。”[4]104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1031邓小平说:“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6]217-218习近平总书记从哲学高度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凸显以人民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7],提出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他多次强调:“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7]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人民满意、改善人民生活、确保人民的权利和维护人民的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二是要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掉一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要尊重人民的开拓精神,尊重人民的智慧与创造,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特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紧扣新时代中国发展主题,坚持理论与实践、党性与人民性、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特质。

第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是我们党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重要原则。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动力之源和目的指向,理论创新就是发现和分析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新时代新方位,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勇于克服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伟大实践,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二是坚持理论导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中坚持实践导向,在实践中坚持理论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攀登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高峰。三是坚持人民中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人民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奋斗目标与根本归宿,坚持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发挥群众力量和智慧。

第二,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因此,加强党性锻炼,就是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增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与时俱进,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与思考中发展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就是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体现在政治建设方面,就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权利。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就是补足精神之钙和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文化新需求,坚持文化共创共享。体现在社会建设方面,就是坚持保障与改善民生,坚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在党的建设方面,就是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坚持推进“伟大工程”,建设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三,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推进“四个伟大”实践中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涵盖了联系观与发展观、学习观与实践观等多个层次和多个方面,在推进伟大实践中发展了具有逻辑结构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突出特征,就是进一步围绕人民促发展,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为实现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如何学习、应用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彰显了我们党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鲜明特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既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又回应人民群众的时代声音和热切期盼,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观的典范,具有重大价值蕴含。一是从理论维度上开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要求,围绕时代课题,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新高度、新高峰。二是从实践维度上引领社会主义中国进入强国时代,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视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维度,拓深了对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战略新理念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强国时代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三是从世界意义上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局面。马克思主义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依然具有指导作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界新变化和时代新特征,围绕时代主题和时代问题,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安全观和正确义利观等一系列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原创性概念和建设性方案,为破解世界难题和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发展开创了崭新局面。

三、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坚决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做斗争。牢记马克思主义初心,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第一,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8]牢记马克思主义信仰初心,不忘本忘祖,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原则立场和行动指南;二是要毫不动摇地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不断从思想高度和灵魂深处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返本开新、守正创新;三是坚定不移地在更高起点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根据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人类和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第二,要强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武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权、主导权是我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不断返本开新,提升理论自信力。二是要具有世界眼光,不断迈向世界,以追求理论的彻底性为目标,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高中国价值的社会认同度和国际认同度,全面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主导权。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着力构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生成机制和抵御防范机制,采取积极的意识形态斗争策略,全面增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第三,要坚持推进理论创新与思想发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9]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新时代构建“中国理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一是要把“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贯穿始终,坚持到底,让彻底的理论武装人民,化为巨大物质力量。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三是要坚持知行合一,要植根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融合,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之路和实现伟大梦想进程中,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实事求是”定乾坤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