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切入点浅析

2020-01-18

关键词:基本原理大众化宣言

王 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和日常化,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接受,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不仅担负着使学生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将大学生培养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践行者和宣传者的任务。如何使大学生了解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2]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具有其他原著无法比拟的历史地位。《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以理论的深刻透彻性、观点立场的鲜明性,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宣言》博大精深的思想,无论在当时、现在乃至未来,都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逐字逐句深入学习《宣言》,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高校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研读《共产党宣言》,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不管采用何种灵活的方法、采用何种现代化的手段,其目的都是向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学生,使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度抽象、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一般学生来说基本上不可能。但是,如果不能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学生就无法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如果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一知半解,对原理做教条式理解或者教条式运用,学生就不但不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反而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话,大学生不但不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有可能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可谓浩如烟海,在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有很多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是存在着一定偏差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认真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文化程度较高、领悟能力较强,具备读一定数量的原著的能力。基于此,引导大学生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特别是其中的元典,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元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性作品,是一部系统地、完整地、全面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宣言》分为“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多个层次。《宣言》逻辑清晰,分析透彻,论证有力,情感充沛,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非同一般的广博学识和博大精深的理论素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全球公认的使用最广泛的社会政治文献。

无论哪门学科教育,都离不开“元典”教育,离不开对“元典”的深入研读。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也应如此。《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元典”,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一定要引导大学生认真读好、仔细读懂、深入悟透,并由此深刻领会、透彻理解、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深入研读《共产党宣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悟透原理只是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更为重要的任务是要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信仰的重要意义:“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3]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很难相信,缺乏理论思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稀里糊涂的人会有坚定的信仰。缺乏坚定的信仰,遇到困难就会“知难而退”,遇到革命风险就会“避而让之”。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许多鲜活的事例证明:信念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研读《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指出:“如果觉得心里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4]338

《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第一部系统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宣言》旗帜鲜明地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294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构建了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未来,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激励着人们为共产主义美好理想而奋斗。《宣言》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奋斗纲领、策略、历史使命都做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因此,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必须引导学生认清《宣言》对我国新时代的理论意义、思想意义和政治意义,理清《宣言》中国化的脉络和演变轨迹,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

三、深入研读《共产党宣言》,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就是要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通俗化、生活化、具体化,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入脑入心入行,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针对的是广大青年学生这个“大众”群体。要使马克思主义普及化、大众化,深入大众之心,就要研究如何用贴近大众的方法、大众喜欢的方式,使广大青年大学生这个大众群体理解、认同,进而信仰、掌握马克思主义,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但马克思主义毕竟是逻辑严密的、抽象的科学体系,认真研读每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读元典应该是条捷径。

仔细研读《宣言》,就会发现,《宣言》既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又是大众化的典范。首先,鲜明的人民性是《宣言》大众化的基础。只有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只有事事关心人民,时时为人民着想,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为人民主动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6]《宣言》站在群众的立场、运用群众的语言、表达群众的情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大众化的典范。其次,朴素的文风使《宣言》大众化的特点更为突出。理论著作最容易抽象、晦涩、难懂,《宣言》则没有理论著作常见的弊端,它以朴实的文风、通俗易懂的语言、巧妙的问答拉近了读者与著作的距离。例如,《宣言》开篇从社会阶级分层谈起,分析资产阶级的诞生及其曾发挥过的革命作用,从大处着眼,讲大道理、大趋势,直击问题的核心,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穿透力,又非常贴近社会现实。再如,《宣言》采用问答式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又极能抓住人心。“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285类似的例子在《宣言》中随处可见。这些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阶级所处社会地位的深深同情,对资产阶级的憎恨和驳斥,对反动统治者的抨击和批判,自然流露出对人民的真情实感。

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深入研读《宣言》时,自然也要学习、借鉴《宣言》的大众化经验,学习其鲜明的人民性,学习其朴实无华的文风。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鲜活生动的语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实践,开展好教育、引导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力求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大众化宣言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柔软宣言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原理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