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桐城派文献整理出版的回顾与展望

2020-01-18江小角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桐城派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

江小角

(安徽大学 历史系,合肥 230039)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推进,对清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备受学界重视。作为与清代社会联系密切的一种社会现象——桐城派,同样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有关桐城派作家的文献整理出版成果越来越多:既有名家的诗文集编纂出版,也有普通作家的诗文集整理问世;既有全集整理出版,也有选本编辑刊出;既有大陆整理出版的,也有港台地区刊印的;既有纸质文献出版,也有电子文献推出。现就业已整理出版的主要成果予以简要梳理,并就未来桐城派文献整理作一展望。

1 20世纪桐城派文献整理出版的主要成就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重视古代典籍的保护与整理工作,许多桐城派名家文献整理也添列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主要表现为:

(1)一些桐城派作家诗文集或著作,编入已经出版的清代、近代大型文献丛刊之中。20世纪以来,清史研究成为学术界高度重视的领域,许多清代文献资料,特别是在清代历史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代表人物的作品,备受学人关注。作为占据清代文坛正宗地位的桐城派,影响到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代表人物的文献理当受到重视。近20年来,学界在清代档案与文献资料整理与出版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包含了对桐城派作家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出版。2002年,国家正式立项建设一项文化重点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在二期工程项目中,主要选录明清两代珍稀古籍为主,在选定出版的五百多种古籍中,一批桐城派作家文献被列入其中,包括戴名世的《潜虚先生文集》、龚自珍的《定公破戒草》、邵懿辰的《半岩庐遗诗》等。2006年4月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俞冰主编的《历代日记丛钞》,将姚柬之、吴汝纶、曾国藩、薛福成、王树枏、张宗瑛等名人相关日记收录其中。2007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影印了马树华的《可久处斋文抄》、徐经的《雅歌堂文集》等桐城派名家稀见文献。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重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0年12月出版了《清代诗文汇编》(800册),收入自清入关迄中华民国建立260余年间三千多位重要人物的诗文集,其中有258位桐城派作家的诗文集,被列入其中。2014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将祁寯藻的《祁寯藻日记》、萧穆的《敬孚日记》等收入其中。2014年以来,张剑、徐雁平、彭国忠主编的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共出了6辑73种99册,将《莫友芝日记》《贺葆真日记》《张佩纶日记》《贺培新集》等辑录其中。2017年7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由陈红彦、谢冬荣、萨仁高娃主编的《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600册),收录了国家图书馆珍藏的1 300余种诗文集文献,其中方以智、戴名世、梅曾亮、吴汝纶、姚永朴、姚永概等49位桐城派作家的文献列入其中。2017年以来,朝华出版社推出的《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将曾国藩、薛福成、黎庶昌、严复、林纾、吴汝纶、王先谦、缪荃孙、张佩纶、马其昶、贺涛等数十位桐城派名家著述编辑其中,陆续出版。此外,一些桐城派名家的文献整理分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规划项目、安徽省古籍整理规划项目等。如2014年10月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桐城派名家文集》,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整理项目,包括姚范、吴德旋、陈用光、方东树、姚椿、管同、刘开、姚莹、梅曾亮、吴敏树、龙启瑞、戴钧衡、王拯、方宗诚、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等17位作家诗文集和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贺涛、范当世等11位作家文章选集,总体规模1 000万字。这些都成为学界热捧的大型基础性资料库。

(2)一些桐城派名家的全集、诗文集被整理出版。200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曾国藩全集》(典藏版)。2001年5月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了《曾国藩全集》。2001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陈步编、陈衍著的《陈石遗集》。2002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王树民等编校的《戴名世遗文集》。2002年9月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曾国藩全集精编》。2002年9月安徽黄山书社出版了由施培毅、徐寿凯点校的《吴汝纶全集》。2003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马亚中、陈国安校点的《范伯子诗文集》。2004年中国书店出版了由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辑的邢赞亭的《求己斋诗集》。2004年1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张惠民、陈斌校点的《张调元文集》。2005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彭国忠、胡晓明校点的梅曾亮的《柏枧山房诗文集》(2012年12月收入《中国近代文学丛书)。2007年月远方出版社出版了李俊才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将戴名世《南山集》收录其中。2007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祁寯藻的《枢廷载笔》(收入《〈青鹤〉笔记九种》,此书列入《近代史料笔记丛刊》)。2007年7月学苑出版社出版了王逸明主编的《叶德辉集》。2007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飈校点的张际亮的《思伯子堂诗文集》。2007年9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拙尊园丛稿》。2007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王达敏校点的《张裕钊诗文集》。2007年10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余嘉华主编的《钱南园诗文集校注》。2008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二次印刷刘季高标校的《惜抱轩诗文集》。2008年6月岳麓书社出版了由杨坚点校的《刘蓉集》。2008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二次印刷吴孟复标点的《刘大櫆集》。2008年9月岳麓书社出版了梅季校点的《王先谦诗文集》、喻岳衡校点的《曾纪泽集》。2008年8月岳麓书社出版了弘征校点的邓显鹤《南村草堂诗钞》《南村草堂文钞》。2008年12月黄山书社出版了陈冠明等点校的《程瑶田全集》。2009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殷安如等整理的《陈去病诗文集》。2009年6月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孙维城、刘敬林、谢模楷等点校的《马其昶著作三种》。2009年7月岳麓书社出版了由王澧华点校的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诗存》。2009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吕友仁校点的钱大昕《潜研堂集》。2009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张夷主编的《陈去病全集》。2009年10月中国书店出版了吴闿生编的《吴门弟子集》。2009年11月黄山书社出版“安徽近百年诗词名家丛书”,将徐成志点校的方守彝、姚永朴、姚永概的《晚清桐城三家诗》《北江先生诗集》和刘梦芙点校的潘伯鹰的《玄隐庐诗》等辑入其中。2009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次印刷刘季高校点的《方苞集》。2010年1月中国书店出版了《范伯子先生全集》(线装)。2010年2月岳麓书社出版了张晶萍校点的《叶德辉诗文集》。2010年8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谌东飚校点的《瞿鸿禨集》。2010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印晓峰点校的《叶德辉文集》《叶德辉诗集》。2011年1月中国书店出版了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2011年9月岳麓书社出版了唐浩明主持修订的《曾国藩全集》(修订版)。2011年2月三晋出版社出版了《祁寯藻集》。2011年2月岳麓书社出版了王建、田吉校点的《周寿昌集》。2011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祝伊湄、冯永军点校的《贺涛文集》。2011年7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张诒三点校的《孔广森集》。2011年台湾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将朱彭年的《春渚草堂故纸偶存》收入《晚清四部丛刊》(影印)。2011年11月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了《曾文正公全集》。2012年1月黄山书社出版了魏世民校点的程晋芳《勉行堂诗文集》。2012年4月岳麓书社出版了张在兴校点的《吴敏树集》。2012年3月三晋出版社出版了王俭编著的《张穆书信辑存》。2012年12月岳麓书社出版了梁小进主编的《郭嵩焘全集》。2012年10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李明勋整理的《张謇全集》。2012年12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潘琦主编的《龙启瑞集》。2013年1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国强校注的林树梅的《啸云诗文抄》。2013年2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出版了陈惠美点校的《袁鈞集》。2013年6月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江小角、杨怀志点校的《张英全书》。2013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万陆、谢珊珊、林振岳标点的《恽敬集》。2013年8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潘伯鹰的《潘伯鹰文存》。2013年8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丁有国注释的《张廉卿诗文注释》。2014年4月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了邵懿辰的《集杭谚诗》。2014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刘奕点校的《王文治诗文集》。2014年9月凤凰出版社出版了由张廷银、朱玉麒主编的《缪荃孙全集》。2014年10月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的王拯《龙壁山房文集》。2014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徐乃为校点的《张謇诗集》。2014年12月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方登峄、方式济、方观承等撰著的《述本堂诗集·宁古塔纪略》。2015年4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曾国藩全集》。2015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黄立新校点的张惠言《茗柯文编》。2015年9月任国维编纂的《山西文华》丛书,将《祁寯藻集》辑入其中。2015年10月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江小角、杨怀志点校的《张廷玉全集》。2015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黎铎、龙先绪点校的《黎庶昌全集》。2016年3月黄山书社出版了张秀玉等点校的汪由敦的《松泉集》。2016年9月凤凰出版社出版了王达敏等整理的《贺培新集》。2017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崔建利校注的《柯劭忞诗集校注》。2017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朱秀梅校点的《吴汝纶文集》。2017年6月广陵书社出版了王义胜整理的王岂孙《渊雅堂全集》。2017年11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刘雪平校注的《孙衣言集》。2017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沈振元《张謇诗选注》。2018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将《戴名世集》列入其中。2018年5月朝华出版社出版了刘蓉的《养晦堂文集》。2018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彭林、严佐之主编的《方苞全集》。2019年7月黄山书社出版了黄德宽、诸伟奇主编的《方以智全书》。2019年12月北京燕京出版社出版了曹辛华、刘慧宽主编的《桐城派文集丛刊》,收录214位作家的340部诗文集。上述作家全集、文集等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为专家学者特别是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开展桐城派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桐城派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3)一些桐城派名家的诗文选本、杂著编纂整理出版。主要有:2000年3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钱大昕的《竹汀先生日记钞》。2001年9月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周中明选注评点的《姚鼐文选》、严明等选注评点的《张惠言文选》、涂小马等选注评点的《曾国藩文选》。2001年10月黄山书社出版了宋效永校点的《惜抱轩诗集训纂》。2002年8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杨怀志、潘忠荣主编的《清代文坛盟主——桐城派》。2003年1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了田望生的《百年老汤——桐城文章品味》。2003年1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石钟扬、蔡昌荣选注的《戴名世散文选》。2004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孙钦善选注的《龚自珍选集》。2004年12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蔡少卿整理的《薛福成日记》。2005年5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郑法清选注的《方苞散文选》。2004年至2018年间,山东画报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华文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广陵书社、北京燕山出版社等都曾出版《书林清话》。2006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赵英明、王懋明点校的赵绍祖的《读书偶记·消暑录》。2006年10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朱东安选注的《曾国藩文选》。2006年12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寒碧笺评的《范伯子诗文选集》。2007年5月广陵书社出版了祁龙威著《张謇日记笺注选存》。2007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王树枏的《陶庐老人随年录》。2008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贾文昭编著的《桐城派文论选》。2008年11月岳麓书社出版了易孟醇校点的《国朝先正事略》。2009年1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影印、台湾大通书局印行,出版了《台湾文献史料丛刊》,将蔡廷兰的《南海杂著》、方濬颐的《淮军平定台湾番社纪略》等收入其中。2009年5月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姚永朴著的《老北大讲义——文学研究法·史学研究法》。2009年12月凤凰出版社出版了许结讲评的姚永朴《文学研究法》。2010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杨洪升点校的叶德辉《郋园读书志》。2010年11月黄山书社出版了沈寂等标点的姚永概《慎宜轩日记》。2011年1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了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2011年5月凤凰出版社出版了由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杨荣祥译注的《方苞姚鼐文选译》。2011年10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江小角、方宁胜主编的《桐城明清散文选》。2011年10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潘忠荣主编的《桐城明清诗选》。2011年12月凤凰出版社出版了薛福成《薛叔耘遗著十六种》。2011年12月黄山书社再版了张仁寿点校的姚永朴《旧闻随笔》。2012年4月凤凰出版社出版了由许结编选的《桐城文选》。2012年5月中国书店出版了《桐城吴先生日记》(线装)。2012年8月中西书局出版了蒋天枢、章培恒校点的吴闿生《诗义会通》(2017年1月第三次印刷)。2012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王菡整理的傅增湘《藏园群书校勘跋识录》。2012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曹光甫等校点的姚元之《竹叶亭杂记》。2013年4月华夏出版社出版了郭康松等校注的《起凤书院答问——外一种〈左传义法〉》(姚永朴、方苞撰)。2013年7月黄山书社出版了彭君华校点的马其昶《桐城耆旧传》。2013年9月漓江出版社出版了王红军校注的《畏庐琐记》。2013年11月黄山书社出版了由彭君华主编、潘江辑的《龙眠风雅全编》。2013年12月黄山书社再版了施培毅、徐寿凯点校的姚莹《康輶纪行·东槎纪略》。2013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刘志惠整理的《曾纪泽日记》。2014年3月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卢坡点校的《惜抱轩尺牍》。2014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了欧阳跃峰整理的姚莹著作《康輶纪行》。2014年9月黄山书社再版了黄季耕点校的姚莹《识小录·寸阴丛录》。2014年10月齐鲁书社出版了《晚清文献七种》,将江小角整理的《草茅一得》《续得》收录其中。2015年9月岳麓书社出版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诗文》。2016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杨怀志、江小角、吴晓国点校的徐璈辑录的《桐旧集》。2016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夏晓虹、包立民编注的《林纾家书》。2016年7月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史学研究法》。2016年12月岳麓书社出版了吴汝纶的《东游丛录》(走向世界丛书)。2017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刘建丽校笺的《康輶纪行校笺》。2018年6月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了许结、潘务正编选的《方苞姚鼐集》。2018年11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卢坡导读的《普国藩家书》。2019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颜春峰、王凤娇点校的钱大昕《恒言录》。2019年12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江小角、杨怀志、方宁胜编著的《新编桐城派文选》。上述系列文献作品的出版,对了解桐城派诗文创作、普及桐城派相关知识,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2 未来桐城派文献整理出版展望

在充分总结新世纪以来桐城派名家文献整理出版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桐城派作家著作整理出版工作,与学界的要求和期盼不相适应,仍然有拓展与提升的空间:一是桐城派作家文献整理工作,虽然学界关注度高、呼声高,但相关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重视度不够,有关方面投入的精力、人力与财力不足,这与桐城派在清代历史、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地位极不相称。二是桐城派作家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没有做到科学、合理规划。由于缺乏前瞻性规划,桐城派文献整理工作显得各自为政,各取所需,单兵作战,难免出现重复出版,不成体系,造成极大的财力、人力浪费,且文献整理、利用效果都难以保证。三是长期以来重视代表性作家文献整理出版的局面没有改变。桐城派是一个拥有一千多人的精英创作集团,代表性作家在桐城派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理当重视;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极大多数作家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或作家的人生经历,尤其那些有影响、有建树的作家文献,不能漠视不问。四是桐城派文献整理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未来桐城派研究事业如何发展壮大,首要前提是取决于桐城派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因此,桐城派文献整理工作,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更需要。就当下而言,务必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对桐城派的宣传力度,充分彰显桐城派文献整理的重要性。近百年来,学界对桐城派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变化、不断理性的思考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回归理性,特别是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在遵守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注重对文献资料的解读与运用,科学研判、慎重定性、突出人性与本真。桐城派历经清朝和民国时期,许多作家与当政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桐城派一些作家关注祖国边疆建设、关注民族融合、关注百姓疾苦,强烈要求废除科举制度,改革人才选拔与培养方式,重视书院教育、重视西学、重视普及教育、重视职业教育、重视国民素质提高,关注西方宗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显现出其历史价值与历史影响,有些方面对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因此,我们不能只讲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而要把她放到整个清代社会、民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其作用和影响。只有充分认识到桐城派的历史作用,才能让学界对桐城派文献整理出版的期盼,早日实现。

二是做到统筹规划、合理推进,全面展示桐城派文献的丰富性。新世纪以来,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桐城派文献整理也添列其他出版工程之中。就其系统性而言,缺乏合理规划。桐城派拥有1 200余人的作家队伍,著作达2 000余种,可谓汗牛充栋,这些文献是研究清代历史、民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如何整理好、利用好这些资料,值得学界和有关部门思考与研究。首先要建立桐城派文献整理组织,领导、指导文献整理工作。其次要拟定桐城派文献整理工作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早见成效。第三要组建一支有志于桐城派研究事业的专家队伍,合理分工,落实责任。第四要保障文献整理出版经费的落实。有关部门要在财政经费预算中,将桐城派文献整理出版经费列入其中;各级社科规划、出版基金规划等部门,要关注桐城派文献整理工作,在项目申报、成果出版中给予支持。

三是重视流散海外的桐城派文献搜集整理,努力实现桐城派文献的完整性。桐城派延续时间长,文献作品存世众多,流散在海外的桐城派文献也很多,特别是在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等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图书馆等,都收藏有桐城派作家的著作,有些是稿本、抄本、孤本,弥足珍贵。我们要借助现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好机遇,广泛搜集流散海外的桐城派文献资料,或者与国外学者加强合作,共同搜集整理桐城派作家的海外文献,使桐城派研究的资料库更加丰富、更加完整,也更有利用价值。

四是加强桐城派文献整理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桐城派文献整理的科学性。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漆永祥先生指出:“古籍整理是一项需要坚实的文献学基础知识功底的工作,需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能够交叉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整理者有极大的甘于寂寞、久久方能有功的耐心与决心,任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1]桐城派跨越的时间长,作家众多,著作繁丰,没有一定的积累,难以做好其文献整理工作。因此,要培养一批热爱桐城派研究事业,热衷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献整理队伍,确保桐城派文献整理出版与研究事业,后继有人。

总而言之,只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桐城派文献整理工作,从事桐城派研究的专家、学者坚持不懈地开展桐城派文献搜集、整理,未来的桐城派文献整理与出版工作,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猜你喜欢

桐城派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钱谦益诗作中的自我指称与身份建构
桐城派文化的创新与现代传承研究
由贾岛《长江集》点校看其诗歌中的完美主义追求
由贾岛《长江集》点校看其诗歌中的完美主义追求
拾取且珍袭,咏叹追前贤
邻父伐树
登楼
论《西洋杂志》的延与革
姚莹的书院教育实践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