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滑滑梯的游戏故事

2020-01-18李宜玲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19年33期
关键词:凯凯坡道滑梯

◆李宜玲 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幼儿园

◆曹亦兵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活动背景

积木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游戏区,它就像拥有魔法的城堡,能帮助孩子将梦想变成可能。最近,幼儿园附近的“万达主题乐园”开业了,一批造型各异的滑滑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一时间搭建各类滑梯成了孩子们最热衷的事。我悄悄地投放了一批单元块积木,期待这些低结构的积木材料及其开放性的玩法能支持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图,展开想象,进行持续深入的游戏。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快过来,看我的‘巨无霸’滑梯。”亮亮大喊。哲哲、凯凯跟着跑来。“这不行,没有上去的地方。”哲哲看出了问题。“对,两边都是滑下来的。”凯凯补充说。

调查与访问

很显然大家对滑滑梯产生了兴趣,虽然滑滑梯是孩子们经常玩的,但从孩子们的搭建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们对滑梯的样子还是模糊的。滑滑梯都是什么样的呢?除了幼儿园,还有哪里有滑滑梯呢?这个周末,孩子们进行了关于滑滑梯的调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他们参观了小区、公园、商场、快餐店、超市等等,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滑滑梯。分享环节,孩子们开心极了。“我喜欢这个滑滑梯,它上面是一弯一弯的,很好玩;我喜欢城堡滑滑梯,下雨也可以玩……”

教师:“这么多好玩的滑梯,那你想搭一个什么样的滑梯呢?把你的滑梯画下来,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吧!”

忡:“我画的是龙卷风滑梯。”

霖:“我画的是旋转滑梯,从楼梯上上去,然后呜——滑下来。”

教师支持策略

在调查与访问中,幼儿通过仔细地观察、有目的地访谈、大胆地尝试运用“滑梯调查表”,调动全身的感官,通过视、听、问、记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积累与收集关于滑滑梯的信息,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调查前,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带着种种的疑惑和猜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开始了有关滑滑梯的调查。调查中,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进行记录,他们有的用手机将滑滑梯的样子拍下来,有的直接用画笔画下来。调查后,孩子们来到幼儿园进行了成果展示并将自己的收获和其他小朋友做了分享。

有楼梯的滑滑梯

亮亮、泽泽、西西最先带着自己画的滑梯来到了建构区,瞧,孩子们的滑梯搭好啦!

教师:“你们的滑梯搭的真棒,快快请朋友们来看看吧!”

佑佑:“楼梯走的路太小了。”

溢溢:“这样根本就进不来。”

泽泽:“像你们说的就更走不了了,这边一点点楼梯都没有了。”

为什么我们搭的滑滑梯走不了呢?我们来看看幼儿园的滑滑梯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滑滑梯有楼梯”“还有平台”“有柱子”……通过参观滑梯丰富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第二次搭建做准备。

泽泽找来很多长方形积木搭楼梯,搭到第四层发现再往上加就要倒了,于是他又在每一个大长方形下面垫了一个小正方形,就这样楼梯搭到第七层,突然倒了。泽泽拾起地上的积木,再次搭楼梯,这一次他将每一阶台阶露出更少的面,一次、两次、三次,楼梯还是一直倒,这是为什么呢?

中午吃过饭,散步路过楼梯时,泽泽停下了脚步,他拉着妮妮说:“你看,你看,楼梯每一个都是一样的,越往上越高。”泽泽的话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一会孩子们就聊开了。孩子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一天,泽泽刚到幼儿园就跑过去把亮亮拉到一边,很神秘地说:“我会搭楼梯了。”“从矮到高,都是从矮到高,不能有一个人不一样的吗?”龙龙的一句话提醒了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晚上回到家,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了起来。区域游戏前,孩子们把发现搭建楼梯的新方法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教师支持策略:

通过观察幼儿园的楼梯,幼儿积累了关于楼梯的感性经验,获得了与楼梯相关的、第一手的、互动的经验。孩子们共同认识到楼梯“每一阶都是一样的,是越往上越高的”,掌握了搭建楼梯的两种方法。为了鼓励孩子们发现更多搭建楼梯的方法,我建议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家里的不同材料搭楼梯。运用家长资源,采取亲子互动的形式孩子们掌握了第三种搭建方法,并在第二天游戏前将这种方法与其他孩子一起分享,既是帮助孩子回顾和整理经验,同时能帮助其他幼儿自觉地、有意识地学习新经验,并将新的经验迁移到自己搭建楼梯的过程中。

有坡道的滑滑梯

“我们搭个旋转滑梯吧,这样呜——转下来,就不会倒了。”新的建议激起了大家的兴趣,一起合作搭了个旋转滑梯。

“怎么会这样?没办法滑!”问题出在哪呢?去问问大班的哥哥姐姐吧。

在哥哥姐姐的建议下,孩子们开始找积木往坡道下面空的地方填。前几天,大家都在无序的排放,第五天,凯凯调整了大小积木的排列顺序搭了个四层的阶梯,把滑板放上去试了试,好些了。他和博文又去找来更多的积木,积木的数量越来越多,积木的体积越来越大。

凯凯找来很粗的圆柱体积木做支撑,尝试过后发现滑板居然没有倒,他们很开心,这是一个星期以来第一次体验成功。于是他们找来更多的红板做成滑梯,刚开始是用小的积木试滑,没有倒。他们又换来更大的积木,“唉,下面有三块圆柱体倒了。”

“是不是中间太空了?”柏林找来一个多面体积木插中间,还是不行。凯凯说:“我们换长方体的试一试。”大家一起找来很多长方体积木,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不断拉近积木与积木之间的距离,但坡道还是不稳。

又到了区域游戏的时间,凯凯拉着博文走向滑梯。凯凯在多次失败后发现“竖着不行,我可以横着放,横着放才稳”。就这样,孩子们边玩边试,探寻底座加固的方法。

溢:“我们再搭一层吧,搭的和它一样高,这样就更稳了。”

林:“好,大家齐心协力。”

教师支持策略:

幼儿的记录体现了他们的探究历程,蕴涵着教育的契机。在游戏中,孩子们总会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发现问题,并期待解决。对于再次出现的问题,我通过采访的方式,让幼儿走进熟悉的人群“大班的哥哥姐姐们”。采访前,幼儿明确了采访的对象及采访的内容,并用画画的方式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采访中,幼儿根据实际采访情况记录下问题的答案,便于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阅读和理解。采访后,幼儿又将这些问题和答案一起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师幼一起整理、综合信息,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游戏中,改变了坡道下面的支撑点,解决了坡道不稳的问题。

游乐场里的滑滑梯

底座在一点点地加固,小长块已经不够用了。怎么办呢?博文说:“我们找其他积木代替。”找着找着,溢溢发现积木里藏着一个大秘密。

溢:“柏林,你看这三个图形可以合成这个(长方形),变!变!”

原来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积木都可以组合成长方形,孩子们用这个惊奇的发现完成了底座的搭建。

孩子们找来不同长度的木板,经过反复比对最后选择用两块大长板首尾相连做滑梯的坡道。大家高兴地欢呼“我们的滑梯搭好了!”为了庆祝这小小的成功,我带孩子们再次体验了玩滑滑梯。

成成有点不太满足:“要是把我们搭的超级滑梯放到游乐场里就更好了。”插塑区点点、文文、浩浩送来了大转盘、旋转飞椅、摩天轮、蹦极等等;美工区的左左和右右为游乐场种上“大树”;西西和成成在旁边开了一家冰淇淋店……孩子们搭出了一座有场景、有情节的“超级游乐场”。

教师支持策略:

创意有时来源于孩子的相互启发,它是幼儿对生活经验的拓展,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想象。随着滑滑梯游戏的结束,成成的一个创意启发了大家。孩子一旦播下创意的种子,教师就要施以丰富的土壤,帮助孩子将头脑中的创意变成现实,将心中的蓝图变成实物。制作的过程,是幼儿创意的表达,幼儿借助各种材料(插塑区的玩具、美工区的手工作品、角色区的道具等等),将探究欲望得以实现。幼儿在自主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相应的知识信息,还可了解如何去获得这些信息材料,提高信息收集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在这三个月的搭建游戏中,孩子们解决了楼梯搭建不稳、滑梯结构不完整、改变滑梯坡道支撑点、积木数量不够等问题。整个过程孩子们学会了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学会了倾听同伴的声音、学会了用生活经验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最终使超级滑梯的规模越来越大,变成了一个整体。

在这过程中,作为教师,我自然地运用了调查与访问、记录与统计、协商与讨论、创意与制作、发展与延伸、陈列与展示等方法,将“超级滑滑梯的游戏”巧妙地变成孩子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游戏路径,是师幼走过的游戏历程,有教师预设和师幼共同生成的活动。它既是幼儿发现、迁移、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引导着他们去发现、迁移、生成的过程。在每一条路径上,幼儿丰富着游戏的角色、拓展着游戏的情节、寻求着替代游戏的物品。游戏是无止境的,作为教师,我们的支持在于让幼儿对自己喜欢的游戏持久保持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能玩出快乐、玩出智慧!让我们与幼儿一起在游戏中共同成长吧!

猜你喜欢

凯凯坡道滑梯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孩子,你慢慢来
平朔东露天矿工作帮移动坡道优化研究
“班霸”改良记
暑假就像爬滑梯
火星车转移坡道柔顺性优化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发脾气的凯凯
“失踪”的进区卡
客车坡道起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