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文化选择的对策研究

2020-01-17石远鹏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

王 芳,石远鹏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高校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在校园活动中,大学人所共生、共享、传递的网络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1]“大学生文化选择是大学生这一特殊文化主体根据自身形成的文化价值取向对某种文化的主动选取和采纳,并在自我分析、自我选择、自我鉴别的过程中将这一文化作为个体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2]高校网络文化正逐渐成为影响在校大学生形成文化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以文化育人为重要属性的高校网络文化,要加强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适切的行为方式,最终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选择。

一、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选择的现状分析

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活跃人群,使得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网络使用率和普及率最高的场所。但是,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网络为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便利和服务,避免他们免受不良文化和信息的腐蚀,这是高校需要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接受网络文化宣传,形成自身文化选择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传达的信息和文化价值观已经严重影响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有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和蛊惑,出现思想道德消极堕落,知识学习萎靡不振,娱乐消费过度放纵,责任担当意识淡漠等现状。

(一)思想道德方面。日益发达的网络,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便利和帮助的同时,也在思想道德方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但是,每一种思想和道德都有其历史和土壤,是在实践的积淀下逐步形成的。网络给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文化选择,是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但是,青年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足够的鉴别力和判断力,在思想道德方面易于接受西方的思想道德思潮(如精致的利己主义、过度的消费主义和绝对的自由主义等),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用这些思想道德驾驭自己的行为。如在奖助学金及各种荣誉称号评选中的投机取巧。校园贷的出现,也是一些大学生因过度消费而导致的后果。总之,一些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思想变得消极,道德出现滑坡。

(二)知识学习方面。手机网络化和智能化,导致许多高校大学生,人机合一。去上课,课本可以不带,手机必须随身。在课上,一部分学生昏昏欲睡,或因通宵鏖战网络游戏,或因网上聊天看视频,惟剩可怜的教师在讲台上对着部分好学的学生尽心上课。尽管在网络上,高校大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慕课、微课、公开课等资源,能够享受优质大学、权威专家和教授的授课,但是,通过网络去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确实寥寥无几。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放大其负面作用,令高校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萎靡不振。

(三)娱乐消费方面。网络工具作为科技进步的象征,被部分大学生过度痴迷,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和运动场的替代品。娱乐和消费均在网络上进行和终结,且大有蔓延之势。据调查,大学生在网络娱乐和消费方面的开销日益剧增。大学生利用智能化手机进行娱乐、消费,并不断攀比网络使用工具,配备高性能网络设备,增加流量支出费用,固化娱乐消费习惯,导致一些大学生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甚至借贷消费现象不断涌现。在网络文化的广泛冲击之下,许多大学生追捧名牌产品,迷恋日韩时尚,追美剧,过洋节等,西方文化和国度成为部分大学生的心之所向,令其心驰神往,迷恋不已。

(四)责任担当方面。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和家庭的人才和栋梁,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家庭和谐幸福的希望和未来,但是,部分大学生受到网络不良思想文化灌输,利己主义、自我中心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作祟,缺乏最起码的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和奉献家庭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不能将国家之复兴,民族之强盛和人民之幸福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一些大学生,在涉及个人利益时,往往锱铢必较;在遇到他人有难时,秉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法;在需要奉献国家和社会时,经常往后缩,绕道走,逃避责任。

二、高校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文化选择的现实问题

高校网络文化能够对大学生文化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囿于高校网络文化重视不够、未能结合文化特点进行体系化建设,经费人员严重不足、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直接导致高校大学生在文化选择上问题重重。

(一)高校网络文化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漠

网络文化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对高校网络文化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和文化选择作用,社会网络文化中的不良社会思潮,邪恶宗教组织和反华势力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在部分大学生中大行其道,不断侵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左右和影响大学生的文化选择。在一些高校中,领导管理层已经逐渐认识到网络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学校管理中,网络文化安全意识问题难以量化和监管,因此,大学生思想安全意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二)高校网络文化发展随意,专业指导缺乏

高校网络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分支,符合学校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从调查结果来看,尽管高校网络文化发展已经逐渐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但是受传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习惯影响,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盲目性和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现象比比皆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发展随意,缺乏计划等状况也反映了专业指导的缺失。这种缺乏专业指导的高校网络文化会导致重叠和空缺的现象,致使文化育人职能重位、越位和缺位。

(三)高校网络文化经费较少,管理服务较差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需要稳定的经费投入,从而确保人力物力到位。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根本未列入学校专项预算,即使存在相关经费的投入,也散见于各个与网络文化建设相关的部门。在许多高校中,由于网络文化投入经费较少,导致管理和服务很难满足网络文化发展的软硬件需要,网络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最基本需求。当前,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价值,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并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但是距离大学生的网络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调查发现,一些省内重点扶持院校,经费人员相对稳定充裕,但是一般院校,尤其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地区院校,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经费、管理服务质量状况令人堪忧。

(四)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僵化,传播形式单一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迫切希望通过网络获得新知识、新思想,但是,高校网络文化传播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基本诉求。网络基本成为大学生用来发泄牢骚与不满、表达诉求与正义等的手段。高校网络未能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的基本职能,不能提供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传播内容和形式,逐渐沦为上课打卡、查收通知消息等低层次工具,很难发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高层次功能。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缺乏重视、缺乏专业指导、经费不足、传播内容形式单一等现状,影响到大学生在文化选择时,不能正确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业态。

三、高校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文化选择的对策

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文化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促使大学生做出正面或负面的文化选择,因此,“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迫在眉睫。”[3]

(一)净化高校网络文化外部环境,治理高校网络文化内部要素

社会网络文化是高校网络文化的外部环境,对高校网络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政府、社会和网络企业要致力于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加强网络文化的舆论引导,落实网络媒体的监管治理,整治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文化场所与平台,为高校大学生营造健康的外部网络环境。如,彻底整顿各种黄、赌、毒及相关游戏网络平台,清理各种色情及非法网站、视频、图片、文字等。在净化外部网络文化的同时,高校也要治理和完善网络文化的软硬件、局域网、校园网、QQ 群、微信群、博客、微博、公众号、学习平台、云课程、天空教室、智慧教室等内部要素,根据高校网络文化内部要素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运营管理规范,确保其运营得力,内容适宜,方式得当,成为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网络文化形态。

(二)完善高校网络文化体系层次,健全高校网络文化体系

高校网络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分支,体现学校文化的特点。按照学校文化的体系层次,分为网络物质文化、网络精神文化和网络制度文化。高校网络文化的体系化、层次化,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立体式的文化宣传阵地,让广大青年大学生不断接收、接纳和传播先进文化,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风采。

1.落实高校网络物质文化的载体作用,强化其支持、保障功能。高校网络物质文化能够为大学生使用网络文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宣传保障,培训培养大学生使用各种网络平台的正确方式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伦理道德,推介健康、文明和先进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为大学生文化选择的优化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如,提升高校网络的软硬件设施设备,购买相关的网络服务,推介符合时代特色的网络主题活动内容等。

2.推进高校网络精神文化的学校特色,发挥其熏陶、感染作用。利用高校自身网络平台,打造富有浓厚高校文化底蕴和自身特色的校风校训,促进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发挥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和文化导向作用。如,利用网络的形式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和科技奉献,借助校友声望和重大学校节日,介绍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文化底蕴等,发挥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3.贯彻高校网络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推行其监督、治理效能。网络文化是一个有机协调的系统,需要制度约束和文化规范,才能发挥其价值和作用。高校网络制度文化不仅是高校制度文化的分支,适用于网络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制度体系和文化,既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保护自身的网络权益和权利,也有益于使用网络效果的最大化。如,开展网络使用规范方面的主题讲座和讨论宣传,倡导合法使用网络的重要性,规避大学生使用网络触犯法律的行为,教会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知识和能力。

(三)设立高校网络文化专项经费,不断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高校网络文化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是未来高校发展的趋势。在调查中发现,各高校普遍都加强了网络建设的相关经费投入,但是,各自为战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有些地方重复建设,有些部门无所作为。同时,有些高校还存在网络建设经费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通过设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可以确保全校一盘棋,既有顶层设计,又有部门贯彻落实,避免重复或缺位现象,还能有效避免经费挤占或挪用现象。有了专项经费,就可以保障在人才方面的引进、培养和培训等问题。高校网络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借助设立高校网络文化专项经费,未雨绸缪,做好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以利于应对未来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变化和改革。

(四)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完善高校网络文化传播方式

高校网络文化内容方式发展落后于社会网络文化,势必导致高校网络文化缺乏吸引力,丧失战斗力,无法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阵地建设,提供网络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切实重视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阵地职能。一方面要关注和顺应社会网络文化的舆论动向,努力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大餐,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让大学生在畅游网络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校文化特色,发挥各校历史文化传承,推陈出新,展现本校大学生时代风采。如,面对此次新冠疫情这一重大事件,高校网络文化一方面要关注报道相关的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同时,也要结合自身高校的特点,立足专业和岗位,开展相应的宣传、报道,宣传报道学校及师生支持抗疫的思想意识、实际行为和典型事例等。这些通过高校网络文化,宣传报道大学生深切关注的主题和时事,必然能够有效影响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和选择。

2.适应互联网传播特征,从说教阵地转为交流营地。“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平等性、交互性等先天特征,新技术新媒体带给人们不同于传统的思想交流方式,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平台,要适应这一传播规律变化,把校园网站及网络平台建成大学生交流思想的营地。”[4]因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价值观等教育,结合网络传播特性,从简单说教转为互动交流,能够增强各科教学的思想和文化交流魅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建构能力,提升大学生获得正确的文化选择。如,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弥补单一教学方式的缺陷。

3.文化选择不只是来自外在课程的传授,更来自大学生的主动建构和内化。高校大学生文化选择是一个选取、接纳,并不断分析、鉴别和内化的过程。为了有目的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高校网络文化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学级和需求,实施文化信念、道德理想、生活方式、就业意愿等分类化引导,将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等文化观教育通过网络平台渗透到各项教学、活动和管理中,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选择。

网络文化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的新宠。在面对网络文化纷繁复杂的环境时,大学生个体的内在主观性特征和文化的外在影响力,对大学生的文化分析和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网络文化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和教育阵地,只有通过体系化、专业化、精准化和多样化地提供文化养料,滋润大学生的文化土壤,才能促使其作出有利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正确文化选择。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