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的研究

2020-01-17马爱华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教育

马爱华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4)

意识形态作为“软”的国家机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策略和全局高度,屡次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出重要讲话,反复强调意识形态任务的重要性。由于数字化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极大程度影响了大众的思想、语言及行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迎来机会,也遭到冲击和挑战。在此环境下,探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的新模式,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占领网络主战场,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上升,而复杂的社会阶层及多样的文化思维也凸显各种社会矛盾。微信、QQ、贴吧、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表明和利益诉求渠道不再单一,助推多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减弱了传统媒体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管控,成为传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主要阵地。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自主性、隐蔽性等特点,部分网民利用这一特点在互联网上随意发表个人意志,发布恶性、不实消息,为博关注炒作社会敏感问题,经网络迅速扩散传播,引起大众聚焦,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使用伎俩,针对我国社会活动发表不实言论,散布反动动向,通过网络渗透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挑唆国内人民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企图分裂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

高校作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汇聚地,在此复杂的网络斗争环境下,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工作更加艰巨。一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成熟的思想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大学生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被动的在网络接受信息,同时也主动在网络创造信息,缺乏对言论和信息的鉴别能力,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侵蚀。二是师资队伍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力军,高校教师队伍不仅是新媒体的受众,更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面向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主流意识形态弱化。三是部分学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往往注重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网络意识形态与安全建设,一定程度上缺少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缺乏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对网络空间的渗透能力、对网络阵地的建设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也越来越受重视,其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生源质量下降,理论基础及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规模相对较小,管理相对不到位等因素更易受网络环境影响,不利于匠心精神的传承,阻碍“工匠精神”青年的培养,影响国家工业产业的发展与振兴。

二、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的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已超出地域范围衍生为虚拟网络无硝烟的斗争。思想安全是国家文化与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一环。大学是培养中国特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对国家和社会有重要意义。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动摇,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发展道德、智力、审美、劳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高校网络与形态意识教育和安全建设,让高校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的提升,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的认识,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大众传播手段不断升级的信息化社会,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也进行各项社会活动。大学生群体也正处于探索求知的年龄,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吸收多元思想。新媒体的出现,凭借其极强的互动性,流通高速、传播高效等特点,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传递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而由于网络环境复杂,夹杂多方信息和言论,学生并不能全面鉴别,容易引起偏激看法。为避免学生个人思想有失偏颇,亟待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抵御消极敌对思想的能力,成长为新一代的民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一是新媒体背景下,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高校各级党组织应本着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式,坚持国家教育会议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精神。要树立高校的思想价值基础,就要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表象。二是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制度体系,包括校园网络安全评估、网络舆情分析引导等机制。三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目标要求,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实际,强化意识形态执纪问责,切实进行问题整改和矛盾化解,对校园网络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严密防范校园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一是着力打造一批立场坚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新思想新理论融入教学实际,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从理论上引导培养师生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加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二是培养一批有担当、有责任心的辅导员,可以发挥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岗位优势,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三是着力打造一批有政治站位的师生网络意识形态管理队伍,全面深入微博、微信、QQ、论坛、贴吧等新媒体,针对学生和校园学生的热、难问题的积极发声,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在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三)拓展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新模式

一是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提高自身科学技术水平,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对课堂、校园论坛等阵地的管理,对校园内各类活动加强动态网络监控;通过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科学研判网络舆情发展方向,及时掌控网络舆情动态,加以正向引导。二是前期通过对师生兴趣爱好的调研,踊跃开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关教育网站,通过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开辟高校网上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三是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方法,讲述身边美好故事,宣传最美人物,弘扬崇高精神。四是学校定期开展线下意识形态教育专题讲座活动,借助名人名师、各岗位优秀工作者、企业技能大师、大国工匠等榜样的力量,增加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拉近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领会正向积极思想与行动,提升学生参与感。

(四)依托学生组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这类组织能起到良好的沟通、带领作用,也是学校意识形态教育比较关键的一环。一是在学生入会时期严格把关,注重学生办事能力的同时,愈加注重学生的内在修养,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为学生服务。二是高校及时与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沟通,通过讲座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干部自身意识形态教育,强调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成员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三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各成员深入学生群体,及时发现学生内部问题,做到正面宣传、引导学生群体意识形态,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的公信力。

(五)加强自我约束,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面对复杂网络环境,在从各方面努力加强指导教育的同时,离不开师生严格的自我约束,在保证这个前提下才能共同营造浩然正气的网络空间。一是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具有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主动承担祖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光荣使命,坚定信仰,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拼搏奉献创造美好社会。二是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用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守住思想防线。三是面对热点敏感问题,保持清晰头脑,做到不盲目、不跟风,理性分析、理性发声,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