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韵学视阀下“合声字母”研究

2020-01-17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官话韵母声母

王 彬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现在确立并通行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书写形式为拉丁字母,但实际上在产生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之前经历了切音字运动、注音字母运动等多个时期,在产生汉语拼音方案之前产生了多种拼音文字,例如:合声字母、注音字母等。“合声字母”是清末王照创制的我国第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并纂成一书《官话合声字母》。该字母包括五十个声母、十二个韵母,四个声调,并采用声韵双拼的方法。“合声字母”对之后出现的注音字母,包括现在通行的汉语拼音方案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官话合声字母》的内容进行概述并并从音韵学角度管窥“合声字母”的声韵调特点,最后对“合声字母”创制的原因及产生的共时、历时影响展开分析。

一、《官话合声字母》概述

《官话合声字母》是1900年王照创制的我国第一套汉字笔画式(假名式)的拼音文字方案。据《拼音文字改革史料丛刊》介绍,王照创制的《官话合声字母》1900年在天津初版;1901年在日本江户由中国留学生翻印;1903年由北京裱褙胡同“官话字母义塾”重刊,增加附录部分(从王璞呈文起);1906年又由北京“拼音官话书报社”翻刻,补充附录部分。通过《官话合声字母》序言可知“合声字母”其中“合声”也就是“拼音”,是满文的说法,该词最早见于清人李光地著的《音韵阐微》。只是“合声”的说法一直没有普遍使用,当时普遍通行“切音”一词。不管是切音还是合声都与现代汉语的“拼音”一词含义相同或相近。

通过《官话合声字母》的内容可以得知“合声字母”是模仿日本假名创制而成,该字母中包括五十个音母、十二个喉音,四个声调。学界公认王照创制的这五十二个合声字母模仿了日本的假名。但是他自己却称“拙作与日本五十音迥异,先生对日本措辞,不得不而”,即不承认其字母与假名相似,可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但是从当时吴汝伦的《上张管学书》中提到的“字母四十九皆损笔写之,略如日本之假名字”可以看出大家都认为该字母应该是王照在日本期间模仿日本的假名创制出来的。

王照称“合声字母”拼合的是当时的北方口语语音系统。王照在该方案中五十音母下注有“注字皆从京音”,说明该方案专门用于拼合京音。他还在新增例言中提到“用此字母专拼白话,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因北至黑龙江,西逾太行宛洛,南距扬子江,东传于海,纵横数千里,百余兆人,皆解京话。……务求筒易,专拼北人俗语,肖之即不误矣。……若用以拼文话,则读着有混淆误解之弊,是必不可。”说明该“字母”反映的是当时的口语语音系统,就此可以看出王照创制字母的原因即统一国语,并主张以北京话为全国通行的普通话。

创制者王照主张合声字母应该与汉字兼用,不主张废除汉字,这是他与切音字运动中激进派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此字母专为无力读书、无暇读书者而设。……有力读书有睱读书者,仍以十年读汉文书为佳,勿因有此捷法而轻视汉文。”也可以看出该方案是以一般民众为推行对象的,所以在字母的设计上务求简易,以便俗用。

王照强调在“合声字母”的教授的过程中必须以口授为准,他在五十音母、十二喉音的下方均注有“以口授为准、非口授不能读”的字样,这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南北方言差异很大,音母与喉音下方表示读音的汉字在各方言区读音不尽相同,所以为了保证音母与喉音准确性与一致性,为达到统一全国语音的目的,他要求“合声字母”在教授过程中必须以口授为准。

二、“合声字母”的声韵调系统研究

“合声字母”中包括五十个音母、十二个喉音,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实行双拼制。其中音母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声母,这些音母按照“起于双唇音终于舌根音”的顺序排列,并在音母之下均注有汉字来表示其读音,例如卜[卜]、十[米]等。喉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在喉音的下方均注有汉字即解释其来源又表示这十二个喉音的读音,例如一[取哀字一画]该喉音的读音即为(ai)。声调方面采取“点分四声”即“四角标调法”。此方案王照坚持采用双拼制,不同于现代汉语采用的三拼制,他认为“音母喉音共六十余,似为太繁,……则不过两拼,自然无音不备,似繁实简也。”因此该方案中所体现的声韵特点与王照坚持采用双拼制关系密切。

“合声字母”中的声母按横排排列,从唇音开始,到舌根音结束。每个音母的下方是王照标注的汉字表示声母读音,“合声字母”中声母的数量远远多于现代汉语声母的数量,这是因为王照对于声母划分的更加细致,普通话中的声母按照发音部分和发音方法划分,而王照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拼合四呼的不同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合声字母”中音母有如下特点:

1.双唇音声母b、p、m被分成两类,一类带齐齿呼韵母i,一类带合口呼韵母u。但是现代汉语声母系统中b、p、m三个声母还可以与开口呼韵母拼合,在《官话合声字母》中声母为双唇音声母的b、p、m的开口呼字仍然在合口呼韵母中,例如:百字读音在该方案中王照用音母“卜”与喉音“哀”拼合,即(buai)。由此可以看出在此方案中与开口呼韵母相拼的b、p、m还没有从与合口呼相拼的b、p、m中分化出来。

2.唇齿音韵母f与上述情况相同,在该方案中与开口呼韵母相拼的f也没有从与带合口呼韵母的f中分化出来,例如:蜂字在该方案中王照用音母“夫”与喉音“翁”拼合,即(fueng)。

3.舌尖前声母z、c、s,舌尖后卷舌声母zh、ch、sh、r,舌尖中声母d、t、n、l,舌根声母g、k、h,舌面声母j、q、x与四呼的拼合关系都与现代汉语中的两类声母无较大差别。

4.在“合声字母”中出现了与现代汉语声母系统相对应的零声母[衣]yi、[五]wu、[于]yu。

5.音母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些可以单独使用不用拼合喉音。这是由于王照把介音与声母结合,所以在此方案中一个声母就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个音节。

由于王照采用双拼制,而非现代汉语中的三拼制,他把一个音节仅划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把介音与声母结合,声母与介音再结合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复杂化的问题,因此王照的方案中声母就多于现代汉语声母。实际上二拼制是王照对《音韵阐微》中拼合方法的传承,由此可以看出王照的方案中所记录的语音系统并非当时北京音的记录,实际上更多的记录了前人著作中的语音以及当时的读书音,例如:在当时的北京口语中与开口呼韵母相拼的b、p、m和与合口呼相拼的b、p、m已经彻底分化,而“合声字母”尚未分化是由于王照承袭古音导致的。

合声字母中的韵母从右到左按横排排列,在十二喉音的下方均注有汉字即解释其来源又表示这十二个喉音的读音。“合声字母”中的韵母数量远远少于现代汉语韵母的数量,并且“合声字母”中出现一个韵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两个韵母相对应,这是因为该方案中的韵母不包括介音,只由主要元音与韵尾构成,介音与声母相结合,所以韵母数量少于现代汉语。

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韵母在清末的北京话中还没有完全分化称两个韵母。例如:我、沃等字韵母用“取我字一画”的韵母与声母拼合而成,而则、泽等字也用“取我字一画”的韵母与声母拼合而成。“合声字母”的喉音有以下几个特点:

1.韵母中不包括介音,仅包括韵腹和韵尾。

2.该方案中e韵母没有与o韵母完全分化。

3.该韵母系统中出现了北京话中的“儿”,即儿化现象在此方案中体现出来,也就更加证明了该方案主要用于拼写北京口语。

“合声字母”在声调方面与现代汉语中的北京音声调趋同,但是采用的声调标示法与现代汉语不同。

“合声字母”在声调上采用四角标示法。汉字能够自成音节,标在音母的四角上;如果不能自成音节,音母喉音相切成音,标在喉音四角。轻声不标调。该方法与卢赣章等人的声调标示法相近。

王照在《官话合声字母》中明确表示“合声字母”仅用来拼合京音。由于北京音相对于南方各地方言演变的较快,所以清末时期入声已经在北京音中脱落,只剩下平上去三声,由于“平分阴阳”,所以在“合声字母”中有四个声调:上平即阴平、下平即阳平、上即上声、去即去声。原北方话中的入声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中。

三、“合声字母”创制的原因及影响

(一)“注音字母”创制的原因

王照在《官话合声字母原序》中提到“今各国教育大胜,政艺日兴,以及日本号令之一,改变之速,固各有由,而言文合一,字母简便,实其至要之原。夫富强治理在各精其业,各扩其识,各知其分,之齐氓不在秀特英隽而已也。”王照的学生王璞在《王璞呈文》中提到“读书识字之人,百中无一,明理之人,千中无一……若以之译《圣谕广训》饬州县,遣生贡之无事者……,随目不识丁之人,教字母十余日,自能解读,自必鼓舞欢欣,颂扬德意。由此而得作书信记簿之能,且有他日读书,读示谕等类之益,则转相传授,增添之速,不可思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照创制“注音字母”的原因即:

1.清末时期内忧外患的现状导致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汉字的适用性,由于外国文化的不断渗透,知识分子们意识到了汉字的落后与繁难,因此开始创制各种类型的切音字方案。

2.中国的汉字虽然古老并远胜于各国,但是其它各国文字均“文言一致”,无论智愚贵贱老幼男女等皆能读书识报,了解政事,为了普及教育,开启民智,实现“文言一致”,改变教育落后的现状使国家日益富强才创制“合声字母”。

3.王照在《官话合声字母》提到官话一词即“共用之话”,并在《挽吴挚父先生聊语并序》中提到“在人人用其片假名之国语,而顿悟各国莫不以字母传国语为普通教育至要之源”在这段话里他提到“国语”一词,可见他创制“合声字母”的原因还有“统一国语,确立普通话”。

(二)“合声字母”推行后产生的影响

1.“合声字母”产生的的共时影响

王照创制的“合声字母”较它之前的切音字方案声势更为浩大,前后共推行十年,遍及13个省,是当时切音字运动诸方案中影响最大推行最广的一种。一方面得益于王照的个人努力,另一方面该方案得到了翰林院编修严修和桐城派古文家吴汝伦等人的赏识,并且在后期获得了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允许和支持,他的学生王璞等人也在进行极力宣传,因此王照开设有官话字母义塾,拼音官话书报社,推出各类通俗读物,如《地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家政学》《算术》等,出版刊物《人人能看书》,即所谓《拼音官话报》,使得此方案在1900年起10年内得以广为传播,在京津地区收效甚好。但由于《拼音官话学报》触及到了封建官僚的利益,官话字母遭到了被查禁的厄运。尽管如此,官话字母还在民间流传。直至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通行后,王照的官话字母才逐渐被人们忘记。

王照的“合声字母”对后续相继出现的“汉字笔画方案”以及劳乃宣创制的“宁音谱”“苏音谱”以及“闽广音简字谱”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劳氏的三种简字方案,其都是在”合声字母“的基础之上,结合南方各地方言增加了与该方言区实际语音相适应的声、韵、调等,创制出了南京音方案、苏州音方案等。使“合声字母”这种形式在南方推行的范围很广,影响力也很大。

2.“合声字母”产生的历时影响

王照在此方案中采用的字母形式以及拼合、书写方法等,对民国时制定和推行的注音符号以及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合声字母”中的音母与喉音采用的符号形式直接影响了后期的注音字母,虽然注音字母采用了章炳麟的《纽文》与《韵文》,仅把章氏的方案略改,把篆文楷写,创制了39个注音符号,1920年后增加一个“ㄜ”共计达40个,但这四十个注音符号均与王照的合声字母类似,也是从有关汉字中取一部分代表其字母读音。例如:ㄅ为“包”的古体,《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是怀孕的形象,与现代汉语拼音中b同音。

(2)王照的“合声字母”专拼白话,用于语言划一,该字母发音均取京话。在各种切音字方案中,王照首次把北京语音作为推行对象,这对后来的注音字母运动以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注音字母起初所采用的标准音为“国音”而非京音,后期通过各界的讨论,在民国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完成了十二大册的《增订国音字典》稿本,所有字音以北京话普通读音为标准。这次北京话成为全国标准音的确立一直延续到建国之后,我们现在使用的普通话仍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也奠定了现代汉语声韵调的基本格局。

(3)“合声字母”采用二拼制。第一部分是声母辅音和介母韵母的结合,称为结合声母,第二部分是韵腹元音和韵尾元音或辅音的结合,称为韵母。例如宽(ku—an)等。注音字母在创制的过程中发现了王照采用的二拼制使声韵更加复杂,所以提取出了三个介音“ㄧ(yi)ㄨ(wu)ㄩ(yi)”,采用三拼制,是注音字母中声母的数量减少,也为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以及声韵拼合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4)王照主张汉字与“合声字母”并行,他认为此字母专为无力读书、无暇读书者而设,其目的是为了普及教育。同时提倡有力读书有睱读书者,仍应该学习汉字,不能够轻视汉文。这种汉字与切音字并行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注音符号运动”,吴敬恒在其文章《二百兆平民大问题最轻便的解决办法》中提到“注音字母是汉字的一副最简单的音注,等于略为改良后的日本假名。”

四、小结

王照创行“合声字母”的根本动机在于消除普通人的愚穷弱私,找出一种能救中国的利器,他自己始终深信这才是救国救民的根本措施。时人评论说:“识字者多,则民智,智则强。”普及国民教育实为近代中国崛起的根基。王照冒着生命危险去创造和宣传合声字母,这种为普及大众文化教育而忘我的执著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尽管此字母未传习至今,但它在清末汉语拼切音字运动中起到了先驱作用,对中国清末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的拼音文字改革运动、汉语拼音运动都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官话韵母声母
声母韵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