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歌剧音乐剧的大众化传播——以《声入人心》为例

2020-01-17孙一菲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环球首映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心音乐剧歌剧

孙一菲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在传媒不断发展的当下,媒体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档综艺选秀节目的热播也可能对社会产生多重影响。2018年11月,湖南卫视一档原创音乐综艺节目《声入人心》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声入人心》所带来的热度依然不减,节目中多位嘉宾仍是歌剧、音乐剧行业内的当红明星。在传统音乐选秀节目热度逐渐下降的今天,《声入人心》重新赢得了大众的关注,并将音乐剧歌剧这种较为小众、高雅的艺术形式带到普通观众面前,把更多人带进了剧场。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介与新媒体互相成就,传媒的发展为歌剧音乐剧行业春天的到来起到了加速作用。

一、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

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在我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早在1984年,为选拔优秀歌手,推广优秀作品,中央电视台创办了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为我国的音乐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目前,学届关于音乐选秀节目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电视选秀节目可大致被定义为,“以电视为传播媒介以音乐为主要表达内容,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方式,以选拔优秀的音乐人才为目的,以比赛为竞争方式的一种节目类型①”,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音乐选秀节目属于音乐真人秀的一种类型。尽管定义上有所不同,但归根到底,音乐选秀节目离不开“音乐”和“竞技”两个元素,至于具体的表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2004年开始的《超级女声》是印象最深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为乐坛输入了许多实力优秀的年轻歌手的同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相继推出《星光大道》《加油!好男儿》等节目,湖南卫视自身也在《超级女声》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推出《快乐女声》《快乐男声》系列选秀节目。然而,随着2011年十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选秀类节目由于类型相似,在对其进行结构调控后,只有部分选秀节目依然“存活”下来,同时,观众对于音乐选秀节目的热情也逐渐减少。

二、《声入人心》的成功之道

随着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又再一次回到大众视野,但其生存现状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2018年,湖南卫视原创音乐类节目《声入人心》异军突起,尽管节目主打音乐剧、歌剧等相对小众的高雅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的高雅并没有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消除大众对美声的误解”,“帮助高雅音乐向大众市场推广”②的目的。

(一)高品质专业化的内容呈现

在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内容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收视率。《声入人心》在嘉宾及音乐制作团队选择方面保持了较高的水平。首先,在节目成员的选择上,与大众印象中穿着燕尾服的歌剧、音乐剧演员不同,36名成员的外形条件均较好,既有王晰、周深等成名歌手,也有蔡程昱、方书剑等在校学生;还有马佳、郑云龙等专业歌剧、音乐剧演员,既保证了节目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也保证了音乐形态的多元化及节目内容的品质化。其次在导师的选择上,廖昌永、刘宪华以及尚雯婕三位出品人均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在对选手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比较时,可以给出较为专业的意见。此外音乐总监钟兴民、声乐指导黄韵玲、靳海音弦乐团等都拥有丰富的经验,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现场的演出效果。

在节目歌曲的选择上,节目中兼顾了流行、美声与音乐剧,选曲侧重《我的太阳》《歌剧魅影》等经典曲目,既保证了选曲质量,受众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

(二)叙事方式更新,台前幕后相结合

与传统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淘汰赛制不同,《声入人心》采取“首席”与“替补”模式。每场比赛中,首席可以登上公演舞台,而替补在台下的比赛中获胜则仍可以登上公演舞台,其余替补在公演时坐在在台下观看,并争取下一次登上公演舞台的机会。既为节目增加了竞赛元素,增强了节目效果,同时成员之间矛盾较少,可以更多的回归音乐本身,也有利于节目呈现更好的,更优质的音乐内容,助推节目发展。

此外,《声入人心》采取台前幕后相结合的节目模式,除了播出成员们在公演舞台的表演以外,节目中还放出了成员们的彩排、日常生活等片段。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行为举止可以分为“在前台的行为”和“在后台的行为”。在前台区域,表演者扮演相对理想化的社会角色;而在后台区域,则是那些可能会被抑制住的行为③。在《声入人心》节目里放出了大量的后台片段,使得选手在“前台”和“后台”的形象均得以展现,人物形象更为立体,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台网联动,两极传播到多级扩散

随着媒介的发展,微博等社交媒体为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走红带来的新的传播的途径。以往电视节目的信息流动模式是单向线性的,导致其受众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声入人心》除了在卫视播出外,还在爱奇艺和芒果TV平台同步网络播出,并利用微博进行微直播。微博多级扩散式的信息传递模式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想获知的有关信息,台网联动进一步拓宽了节目的宣传渠道,促进了节目相关资源的整合。

此外,互联网及新媒介的发展为用户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加工者提供了条件。在声入人心的播出以及后期宣传期间,部分用户在微博,b站等平台发布自己制作的成员表情包,鬼畜视频等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关注,甚至被官微和选手转发,实现了信息反哺,促进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三、《声入人心》的成功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随着互联网媒介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丰富,受众面不断扩大,传播效果因此呈现出叠加效应,同时,UGC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过去相对小众的歌剧、音乐剧出圈,一定程度上向大众普及了歌剧、音乐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将更多人带进了剧场。

(一)《声入人心》推动歌剧音乐剧市场的繁荣

《声入人心》带来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歌剧、音乐剧市场方面。以音乐剧市场为例,据统计,2018年,中国音乐剧市场规模为4.48亿元,2019年达到了7.21亿元,同比增长60.94%④。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音乐剧票房收入有所下降,但诸如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在内的多部音乐剧依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票房收入。

(二)《声入人心》推动歌剧音乐剧教育的发展

《声入人心》的走红除了促进了音乐剧市场的发展,也为人才培养方面带来了影响。《声入人心》播出后,许多院校的艺考招生中,报考相关专业的人数有所增长,如在上海音乐学院2019年本科生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中,音乐戏剧系报名人数从2018年的232人上升至339人,同比增长46.12%,为所有专业之最⑤。相关专业的学习者的增加,对未来中国音乐剧、歌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音乐剧、歌剧的进一步发展。

四、《声入人心》的可鉴之路

在电视音乐选秀节目面临巨大挑战的当下,《声入人心》的成功对其他音乐选秀节目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对于音乐选秀节目如何推广音乐文化提供了可参考性。

(一)提升内容品质,以高品质内容吸引受众

当今部分音乐选秀节目更注重“真人秀”部分,通过选手间的“纷争”制造矛盾点吸引观众,以获得良好的收视率与经济收益。但对于音乐选秀节目而言,音乐是节目中最重要的部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要树立“内容意识”,重视节目内容,提高在歌曲及成员选择上的专业性,逐步改善节目内容,靠优质内容吸引观众。

(二)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自身品牌

当前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大多引进外来节目模式,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受众易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削减观众的收看热情,造成受众流失,打造自身品牌将有利于音乐选秀节目重新获得关注。

(三)多元化传播,打造传播矩阵

在智媒时代,新媒体的发展为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平台与载体,节目传播主体除了利用传统电视平台进行节目播出外,要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及作用,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不同类型信息的整合发布,打造传播矩阵,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此外,在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节目宣传时,要注重结合不同平台的自身特点及用户偏好进行针对性传播,如在微博平台的信息发布侧重于“微”,以简短文字、图片或是短视频的形式传播节目内容,展现节目亮点,同时利用好“微博话题”,吸引受众注意力。

歌剧音乐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国内仍较为小众,对于大众而言,这一艺术形式是高雅的有距离感的,而《声入人心》以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这一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向大众普及了歌剧、音乐剧,消除了部分观众的“误解”与“偏见”,带来了一些社会影响,推动了歌剧、音乐剧市场的发展以及歌剧、音乐剧教育的发展,推广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注释

① 曾梅玲.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下对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5):171-172.

② 潇湘晨报:《声入人心》回应质疑 让高雅音乐变得亲民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18-11/20/content_2975827.htm

③ 转引:董晨宇,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新闻与写作,2018(01):56-62.

④ 中研网:2020中国音乐剧市场规模分析 2020音乐剧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https://www.chinairn.com/hyzx/20200605/115006911.shtml

⑤ 央广网:综艺节目为报考人数助力 上音音乐戏剧系成“爆款”http://ent.cnr.cn/zx/20190227/t20190227_524523346.shtml

猜你喜欢

人心音乐剧歌剧
愿得一人心
走进歌剧厅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