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探骊

2020-01-16何普芳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品质健康中国

刘 洋,何普芳

(1.郑州轻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2016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体育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组成部分,是跨界构建健康中国 “预防体系” 的重要途径。为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库,并对体育资源、制度、保障等进行了全面规划。

“运动”与“健康”犹如孪生兄弟,“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改造大脑”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体育锻炼不仅强健体魄,而且促进心理健康,尤其对抑郁、焦虑、应激等消极心理具有良好功效。进入21 世纪,积极心理学大行其道,并提出“心理科学除了研究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外,还应大力发掘人类的心理潜能,培养人的积极心理素质”[1]。目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是从心理健康的消极方面进行,探讨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的实证研究并不丰富。因此,在揭示体育锻炼缓解和治疗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同时,还应加大对体育锻炼发掘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等方面的研究[2]。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转变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检出率普遍较高。2017 年11 月,国家体育总局等7 部委联合制定《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再次强调“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研究与普及”、“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预防、干预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总之,体育之于健康,健康之于青少年,青少年之于国家和未来,四者之间的天然关系奠定了青少年体育锻炼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突出地位。因此,结合积极心理学研究理念,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进行分析,寻找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价值评价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研究理念和研究思路。

1 基础理论背景

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塞里格曼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学是揭示人类优势和促进其积极机能的应用科学[3];谢尔顿和劳拉·金也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个体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的一门科学[4]。为此,塞利格曼建构了积极心理学的学科框架,即“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为3 个基本点。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要以研究人的幸福(乐趣、投入和意义)为中心,而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实际上是人获得幸福的基本路径。

塞利格曼在确定积极心理学理论框架的同时,与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森教授合作,构建了支撑积极心理学学科的基础内容——积极品质的分类标准。他们把个体积极品质共分为6大类[5]:智慧与知识、勇气、爱与仁慈、公正、节制、精神力与超越[6],并针对每一类别划分出了24 种可习得并可测量的积极力量,分别是:创造力、好奇心、开放的思想、好学、洞察力、勇敢、坚持、正直、热情、爱、友善、社会智慧、公民权、公平、领导力、原谅和宽恕、谦虚、谨慎、自我控制、欣赏美丽和卓越、感恩、希望、幽默及精神性[7]。

2 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

2.1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

体育锻炼有助于产生“流畅体验、尖峰体验、心流体验、幸福感体验 ”等美妙的情绪体验,且不易诱发焦虑和疲劳。国内外元分析表明,长期有氧运动比短时有氧运动更有利于积极情绪的获得,而抗阻训练不仅能缓解消极情绪,还能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8]。根据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激活青少年体育锻炼与积极情感之间的联结不但有助于积极情绪的获得还将促进其锻炼行为的增加。目前,我国学者研究青少年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多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作为因变量的评价指标,包含紧张,抑郁,敌意,兴奋,沮丧和困惑等6 个心境指标。研究表明,青少年1h 慢跑可以明显降低紧张和焦虑,减少敌对情绪,而半程和全程马拉松跑可明显改善青少年POMS 的5个指标[9]。此外,有研究考察3 种不同强度体育锻炼(最大心率70%~75%、最大心率60%、低强度练习组)对青少年心境状态的影响,并在10 周实验结束后进行3 个月的跟踪测试。结果表明,最大心理效益的获得是中等强度练习组被试,而高强度练习组被试获得了最大生理效益,同时中等强度练习组被试报告在心理调节能力上有很大的提高。在青少年业余爱好和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两类活动都能够降低焦虑和抑郁程度,但只有体育锻炼能够降低消极和沮丧指数[10]。从以往研究中不难发现,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情绪效益的评价指标多包含消极情绪维度,而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情绪效益重视不足,成果呈现“重消极情绪,轻积极情绪”的研究倾向。

2.2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3 种研究取向[11]。其中,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状态的整体性主观评价[12];心理幸福感则更强调人生价值与自我潜能的实现过程中的心理体验[13];而社会幸福感则是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估[14]。幸福感研究不仅关注个体物质需要满足所带来的情绪体验,更重视自我实现这一精神层面的情绪体验。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且对提升青少年心理幸福感有重要价值[15]。国内外元分析也表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主观幸福感,还可以显著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16]。关于青少年体育与社会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幸福感理论提出相对滞后以及测量工具不完善所致,同时也反映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社会性积极价值未受到广泛关注。此外,现有研究多关注青少年锻炼的自然属性,较少关注青少年锻炼的社会属性,缺乏关注青少年锻炼提高幸福感过程中锻炼情景作用的研究[17]。

2.3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具有积极观念的个体拥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面对逆境、压力、损失以及不利的社会环境也能应付自如[18]。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伟大的尊重和赞扬,也是对人类社会的理智理解。人类身上一定存在着某种优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源泉,这一源泉大概就是人类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这种积极心理品质可使青少年充满正能量,并有助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有利于青少年多种积极心理品质的提高[19-20],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提高程度与体育参与度有关[21],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青少年拥有更多的积极心理品质[22],集体项目比个人项目更具优势[23]。积极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创造力、思维与观察力、友善、合作力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意义重大[24]。此外,也有研究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评价、常模建立、干预方法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取了良好的研究成果[25-27]。因此,现有研究虽然对体育锻炼与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进行探讨,找出了不同锻炼量、不同项目在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差异,并实施了相应的干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但由于积极心理品质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缺乏系统全面、设计合理、论证有利的横向和纵向研究成果。

2.4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乐商

乐商是指个体乐观的能力,它既包括一个人乐观水平的高低,也包括个体从所经历的消极事件中获取积极成分的能力,以及影响或感染他人变乐观的能力[28]。研究发现,个体青少年时乐观水平越高,长大后就越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表现[29];高乐商个体更容易获得稳定而幸福的婚姻[30],个体对未来态度越乐观其无助感体验越少,心理健康程度越高,免疫力功能越强[31],青少年乐商越高,学业成绩就越好[32],高乐商比低乐商个体更能够经得起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的诱惑,并更愿意改变这些陋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33],同时提高个体的乐商水平可以使个体有更好、更健康的行为方式,延长寿命[34]。此外,高乐商个体更愿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35]。因此,有学者提出“乐观不仅仅是一种态度,它更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影响或改变人们未来的能力,可能是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个体命运的因素”[36]。乐商是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虽然已有评价体系和测量工具,但乐商仍然没有引起运动心理学者的高度重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乐商培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目前,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乐观水平有积极影响,体育锻炼有助于青少年乐观水平的提高[37],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在乐观人格、归因风格、解释风格和幽默风格等方面表现更加积极,但就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乐商其他因子(从消极事件中获取积极成分的能力、影响或感染他人变乐观的能力)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亟待进一步进行探讨。此外,研究还发现,16 周的积极体育教学比传统体育教学更有利于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乐商的发展,乐商是积极体育教学促进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中介变量[38]。因此,体育锻炼有利于青少年乐商的培养,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乐商培养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2.5 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功效的神经机制

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功效的神经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氧锻炼对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情绪状况、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积极影响[39]。有氧运动可以激活与工作记忆有关的脑区,改善青少年工作记忆能力[40];还能诱发执行功能脑激活模式变化,提高青少年执行功能[41],并有 利于认知功能的改善[42]。而体育锻炼提升积极情绪、缓解消极情绪的脑机制仍然存在“神经递质假说”、“大脑可塑性假说”、“前额叶偏侧化假说”和“双模型假说”等理论有待验证。总之,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功效的神经机制研究并不丰富,该领域的剂量——反应(dose response)正处于证据积累阶段。

3 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3.1 存在的问题

3.1.1 重视不足,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价值研究匮乏

进入21 世纪,虽然积极心理学已经普遍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和关注,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运动心理学界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并没有足够重视,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体育锻炼对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睡眠障碍等消极心理的影响与干预。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体育锻炼对幸福感、乐观人格、积极情绪几个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3.1.2 测量工具不完善,缺乏纵向系统性研究

目前,积极心理学关于青少年幸福感、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评价测量工具并不完善统一,部分基本概念界定模糊不清,导致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仍然处于描述性分析与横向比较研究阶段,缺乏持续深入的纵向系统研究成果。

3.1.3 因果研究设计较少,成果普适性和外推力不高

现有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或自然实验和准实验设计,无论抽样方法、样本容量还是无关变量的控制都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不足,研究中缺乏对第3 变量的关注,因果研究设计较为罕见,致使研究成果普适性和外推力不高。

3.1.4 神经机制与心理机制研究不足

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价值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研究是进行干预研究的基础。虽然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机制理论假说,找到了体育锻炼积极心理功效所激活的有关脑区,但相关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后续研究亟待跟进,证据积累缺乏有力可靠的证据。

3.2 未来发展趋势

3.2.1 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备受重视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加之国家对青少年体育的进一步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必将成为锻炼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也将在继续关注青少年体育锻炼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价值的同时,加大对体育锻炼积极心理价值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功效。

3.2.2 测量工具更加科学,研究方法创新融合

伴随测量工具的完善、统一以及国外量表的本土化,关于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价值的研究将更加丰富深入,也势必有更多的持续性纵向研究成果出现。同时研究方法也会在注重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自然主义研究范式与质性研究范式,在提高研究内部效度和生态效度的同时,增加个案研究和Meta 分析研究。

3.2.3 青少年积极心理促进运动处方研究成为主流

未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绝非仅仅停留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检验等基础领域,运动心理工作者们必将在追寻因果关系的同时大力投入青少年积极心理促进的运动处方研究,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时进一步发掘自身心理潜能,提升青少年生命质量与价值寻求。

3.2.4 高科技研究手段将全面引入理论机制研究

随着高科技研究手段的广泛应用,相关理论机制研究必将引入虚拟现实、脑电、眼动、功能性核磁共振、经颅磁刺激等高科技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也将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提供独特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思路。

4 结语

在新时代习近平“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下,在“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的思想引领下,在积极心理学广泛开展备受重视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在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乐商以及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过程中还存在重视不足、测量工具不完善、缺乏纵向研究和因果研究、普适性和外推力不高、神经与心理机制研究不足等问题;随着社会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的重视与关注,未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除了对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等消极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外,将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运动处方、体育锻炼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构建以及体育锻炼积极心理价值的神经和心理机制等问题,在研究中注重青少年积极心理因素测量工具的科学化、统一化、本土化以及高科技研究方法的引入与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使青少年体育锻炼更好地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品质健康中国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后疫情时代”青年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升路径探析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