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频电疗法临床应用

2020-01-14王骁王彤王颖颖武海娜郭旭瑾范焕芳郭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电极有效率频率

王骁 王彤 王颖颖 武海娜 郭旭瑾 范焕芳 郭娜

(河北中医学院附属河北省中医院 1肿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2脑病科;3针灸科)

电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该方法属于重要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实践中将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电,大小和方向按一定周期改变的电流叫交流电。电治疗技术根据使用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疗法和交流电疗法,其中交流电疗法根据电流改变频率的不同,一般分为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和高频的疗法。中频电疗法是指应用频率为1 000~100 000 Hz的交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中频治疗仪主要由主机、连接线、电极板等构成〔1〕。中频电因其物理特性,具有特别的医疗使用价值,副作用小,老年患者中应用更为广泛〔2〕。以下就中频电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予以综述。

1 中频电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1.1缓解躯体疼痛 中频电缓解躯体疼痛的机制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中频电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组织充血水肿,促进炎性物质吸收的作用;②中频电能扩组织间隙,使粘连的肌纤维、神经纤维等分离,使硬化的结缔组织变软,从而减轻肌肉痉挛、组织粘连;③中频电可改变人体疼痛阈值,当中频电频率在1~10 kHz范围内,疼痛阈值随着频率增高而减低,而当中频电频率大于10 kHz时,疼痛阈值随着中频电的频率增高而增高;④中频电可激活脑啡肽能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类物质,该类物质具有镇痛作用〔3~6〕。中频电疗法对于缓解肩部、腰部、腿部等部位的肌肉、骨骼疼痛具有良好疗效,并可用于带状疱疹疼痛的缓解,疗效确切,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治疗胃肠绞痛疗效差,治疗癌性疼痛目前研究较少。庞延红等〔7〕研究中频电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肩痛的治疗效果,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外加用中频电治疗,电极片置于患侧斜方肌及三角肌附近,治疗4 w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及肢体活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70.0%,差异明显。黄柏庭〔8〕将60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刀松解术结合中频电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刀松解术,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症状改善率为71.6%,而对照组为54.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频电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压痛指数、Bristol膝关节评分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9〕。中频电疗法联合电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相关指标均明显好转,愈显率达87.50%,效果明显〔10〕。

1.2治疗腹部胀满 中频电穿透能力较强,可作用于腹部较深部位,起到兴奋胃肠神经,刺激平滑肌蠕动,促进胃肠血液循环,进而增加胃肠蠕动,提高胃肠分泌及吸收功能,对于多种原因所致腹部胀满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常用于各种便秘及腹部术后胃肠麻痹的治疗。此外中频能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松解粘连,对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袁景等〔11〕使用中频电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电极片贴于患者脐周,中频载波频率2 500 Hz,调制频率80~100 Hz,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中频电联合电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电极片对置贴于上腹部及背部,根据患者体质,每日给予一定的治疗量,连续治疗2 w,患者的胃液引流量明显减少,腹胀、恶心等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达95.5%,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2〕。还有学者研究中频电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第1个疗程17例患者好转,治疗后第2个疗程14例患者好转,治疗后第3个疗程6例患者好转,另外3例在后续的治疗中亦好转,症状改善率达100%〔13〕。

1.3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中频电能够促进运动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导致受该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纤维收缩,锻炼骨骼肌,提高肌张力;能够治疗非特异性炎症,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神经及周围组织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能够刺激感觉神经元增加感觉输入,缓解神经元麻痹,调节神经节段反射及自主神经功能,促进麻痹的神经复苏;舌咽部的中频电刺激,能够有效提高随意性舌运动的径向时间,调节舌咽部肌肉运动的协调性。对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失眠、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均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中频电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中频电频率设置为患者所能耐受最大频率,电极片贴于舌骨上方,每次治疗20 min,治疗30 d,治疗有效率为86.7%,效果显著〔14〕。王斐然等〔15〕研究中频电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将11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6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治疗及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内科治疗及中频电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治疗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一般情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82.69%)。中频电结合腹针治疗心脾两虚型患者的失眠症状,中频电结合腹针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腹针结合中频电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单纯腹针组总有效率为8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16〕。中频电治疗伴疼痛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6 w后患者HAMD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未给予中频电治疗的对照组,证明中频电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17〕。

1.4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以色列科学家于2004年最早提出中频电(100~300 kHz)频率电场对癌细胞有特殊的抑制作用,不同的频率中频电场对癌细胞的抑制效果不同,并且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有不同的最佳治疗频率〔18〕。中频电可能是通过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必需蛋白磷酸化组蛋白H3的合成及控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从而达到抗癌作用的〔19〕。体外实验发现,中频电对神经胶质瘤、乳腺癌、黑色素瘤、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脑胶质瘤的研究较多,该方法能缩小瘤体,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已在成人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中予以一定应用〔20〕。马俊〔21〕研究发现中频电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将人乳腺癌细胞MCF-7变异株种植于裸鼠后肢皮下,待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后将负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外给予100 kHz中频电治疗,每天30 min,连续治疗28 d,该研究证实中频电可改变癌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稳定性,延迟癌细胞细胞分裂,诱导癌细胞凋亡,并且增加阿霉素的治疗敏感性,该方法无细胞毒作用,不会导致脏器损伤,安全可靠。

1.5治疗尿潴留 中频电可调节排尿神经的兴奋,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提高肛提肌、盆底肌等肌群的舒缩能力,促进尿液排出。此外中频电还能改善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减轻膀胱及尿道的充血水肿,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22〕。该方法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均有较好治疗效果。陈延芳等〔23〕研究中频电联合艾灸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外给予中频电及艾灸诱导排尿,中频治疗仪电极片贴于耻骨联合上方及尾尖处,频率设定为4 kHz,每次治疗20 min,治疗2 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治疗1 d后,治疗组残余尿量为(19.7±4.7)ml,而对照组为(46.8±8.6)ml,上述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中频电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尿潴留症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排尿期最大尿流量和平均残余尿量来评定治疗效果,治疗3 w后,未给予中频电治疗的对照组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为(12.68±9.14)cmH2O,排尿期最大尿流量(9.8±3.5)ml/s,平均残余尿量(159.98±41.88)ml,而给予中频电治疗的实验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4.67±6.50)cmH2O、(15.2±2.3)ml/s、(48.28±22.88)ml,明显优于对照组〔24〕。此外还有学者研究发现,中频电可通过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进而减轻男性患者的排尿困难。熊飞〔25〕使用中频电联合电针治疗患者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组患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8.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8%,差异显著。

1.6提高皮肤给药透药率 中频电可降低皮肤电阻,增强组织膜和生物膜的通透性,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开放汗腺,使药物分子凭借药物浓度梯度的扩散作用快速透过皮肤的毛孔、汁腺管口及细胞与组织间隙进入人体,提高皮肤给药的吸收速率和总的药物利用率〔26,27〕,西药、中成药、中药汤药均可通过中频电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率,目前研究较多的导入药物为止痛活血类药物。张江辉等〔28〕研究双氯芬酸钠扶他林乳胶剂外用联合中频透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将91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扶他林乳膏剂中频透入)、中频电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综合组每次使用2~4 g扶他林凃于患侧膝关节疼痛最明显部位,即刻反复涂擦至局部发热,然后将两片电极片贴于患处,给予患者可耐受中频电刺激,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10 d后发现,综合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明显,该研究不仅说明中频电具有止痛作用,还能提高了经皮给药的药物利用率。马建辉等〔29〕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络灵酊剂中频导入治疗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4 w后发现,患者数字疼痛分级评分、健康调查问答评分、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8.33%。

1.7其他临床应用 中频电疗法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亦有应用,但目前研究相对较少。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袁红梅等〔30〕综合使用半导体激光、电针、中频电治疗2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共治疗10 d,治愈19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刘焕发等〔31〕研究发现中频电对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电流25~35 mA,单次治疗时间10 min,4次/d的治疗效果优于足底静脉泵每天2次、每次2 h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2 500 IU皮下注射,1次/d的疗效相当。③治疗髌下脂肪垫炎,陈国卫等〔32〕使用快速针刺联合中频电治疗96例髌下脂肪垫炎患者,电极片置于髌骨上下两端,治疗强度以患者耐受强度为宜,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愈87例,好转9例,随访2年,复发3例,再次治疗后症状缓解。④治疗术后盆腔积液,景玉华等〔33〕使用中频电联合超短波治疗术后盆腔积液,治疗2 w后患者积液量明显减少,原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⑤治疗子宫脱垂,夏梦等〔34〕使用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子宫脱垂,治疗组50例患者治疗后愈显率达86%,而对照组为64%,差异明显。

2 中频电疗法常见不良事件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频电疗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杨飞等〔35~37〕通过对北京市8家大型医疗机构的63台中频电治疗仪在2015年7~8月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期间共收集调查3 075人次,治疗后94.0%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仅有31人次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率发生率为1.0%。常见的不良事件有皮肤异常,包括皮肤红肿,麻木感,与烫伤、灼伤密切相关,主要因电极片老化,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不严密,电路及元器件老化,外周电流不稳等引起的放电异常导致;皮疹、皮肤瘙痒,与电极片、电极片和人体之间的纱布清洁消毒差,或与患者本身过敏体质相关,头晕、心悸等异常少见。中频治疗仪使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使用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日常定期进行仪器维护,做好电极片的清洁消毒,及时更换电极片等,这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频电治疗仪的疗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近年来中频电疗法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相关实验研究亦较多,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虽然效果较好,可应用少,缺乏大样本的系统实验研究,尚未得到有效推广。某些潜在的会使患者从中受益的病种尚未开展中频电治疗,亦无相关实验研究。中频电疗法治疗机制研究有待深入。

猜你喜欢

电极有效率频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氧电极的研究进展
振动与频率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
很有效率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导航频率源的同步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