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益处发现的相关性

2020-01-14谭琳罗珊佘秋群陈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益处条目效能

谭琳 罗珊 佘秋群 陈丽

(1德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 德阳 618000;2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作为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常见死因和首位致残原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2〕。研究显示,75%以上的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需要其家庭成员的长期照护。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机体功能功逐渐衰退老化,又常合并基础疾病,其认知功能障碍更为明显。这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身心健康,进而降低其照护质量,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研究显示〔4〕,照护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进程,而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照顾者是否能很好地掌控其家庭照护角色及高质量地完成照护任务。此外,也有研究表明〔5〕,益处发现可以缓解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照顾者的积极体验,可以正向预测照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长期照护的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益处发现的现状及其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便利抽取2018年3~12月四川省泸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6〕,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CT确诊为脑卒中者;②年龄≥65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衰竭者。照顾者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患者的亲属;②年龄≥18周岁;③平均每天照顾时间≥4 h;④意识清楚,有效的语言沟通能力及正常的理解能力;⑤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经过专业训练的有偿照顾者,如护工、保姆等。本研究有效调查家属照顾者160例,其中男68例、女9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2±11.7)岁;文化程度:小学29例、初中46例、高中或中专58例、大专及以上27例;与患者关系:子女58例、配偶83例、其他关系19例;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28例、3 001~5 000元91例、5 001~8 000元 32例、>8 000元9例;生源地:农村84例、城市76例;婚姻状况:未婚8例、已婚144例、离异7例、丧偶1例;目前工作情况:务农42例、事业/企业单位职工49例、退休56例、其他13例;照顾患者总时间:<1个月65例、1~3个月64例、>3且≤6个月22例、>6个月9例;平均每天照顾患者时间:4.0~6.0 h 53例、6.1~8.0 h 47例、8.1~12.0 h 38例、12.1~24.0 h 22例。

1.2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患者关系、家庭月收入、生源地等相关资料。(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评价个体自我效能的水平。采用Zhang等〔8〕翻译的中文版量表,该量表为单维度量表,共计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从“完全不正确~完全正确”分为4个等级,总分为10~40分,得分越高提示个体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其中,低水平为总分<20分,中度水平为20~30分,高水平为>30分。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广泛应用于国内临床领域,具有良好的信效度〔9〕。(3)益处发现量表(BFS)由Antoni等〔10〕编制,评价照顾者在照顾患者过程中个人成长和益处发现方面的水平。本研究采用刘谆谆〔11〕翻译的中文版量表。该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计22个条目。分别是接受维度(条目1~3)、家庭维度(条目4、5)、世界观维度(条目6~9)、个人成长维度(条目10~16)、社会关系维度(条目17~19)、健康行为维度(条目20~22)。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完全没有~非常多”分为5个等级,总分为22~110分,得分越高提示获益感越多。中文版BFS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各维度为0.79~0.9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调查方法 研究者及经过培训的2名调查员在征得医院护理部与神经内科患者及照顾者知情同意后,向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发放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正确填写方法后,现场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完成后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仔细检查后当场收回,最后双人核对无误后录入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96.97%)。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脑卒中患者照顾者GSES得分 GSES总体得分为(28.41±7.92)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41例(25.63%)为低水平自我效能,68例(42.50%)为中度自我效能,51例(31.87%)为高水平自我效能。

2.2老年脑卒中患者照顾者BFS得分 BFS总体得分为(69.13±8.76)分,按各维度条目均分高低依次排序为健康行为维度(3.54±0.71)分、家庭维度(3.42±0.95)分、接受维度(3.27±0.86)分、世界观维度(3.10±0.98)分、个人成长维度(2.95±0.83)分、社会关系维度(2.83±0.93)分。

2.3老年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益处发现的相关分析 GSES得分与BF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3,P=0.000),益处发现各维度中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健康行为(r=0.327,P=0.000),社会关系(r=0.319,P=0.000),家庭(r=0.306,P=0.001)、接受(r=0.287,P=0.027),世界观(r=0.259,P=0.041)、个人成长(r=0.242,P=0.058)。

3 讨 论

本研究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与吕露露等〔4〕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参与照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其完成照顾行为的自信心有待提高。自我效能是指个体是否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或者从事某种任务活动〔4〕。周文霞等〔12〕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替代性经验、社会劝说、情绪状况生理唤起及过去的成败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将自我效能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照顾者共同构建合理的康复计划,使其了解照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式,强化其相关疾病知识与护理技能;鼓励同类患者及其照顾者分享其成功的照顾经验,使其获得坚持的动力。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应重点关注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出现的负性情绪并引导其进行积极应对,从而充分挖掘照顾者自身潜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完成长期照顾行为的信心与自我效能感〔13〕。

唐文娟等〔13〕研究表明,动机性访谈、赋能授权干预、聚焦解决模式三种干预方式均能够提高照顾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促进其主动学习照顾技能,维持家庭长期照护系统的正常运转,增强疾病应对的信心,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13〕。尤其是实施方便、进行较短时间的干预即可取得明显变化的聚焦解决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社会支持作为自我效能重要的保护性资源之一,能够积极调节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水平〔14〕。建议医护人员通过各种途径为照顾者提供可利用的社会支持,鼓励照顾者积极参加团体或者社交活动,帮助其拓宽社交圈,从而减轻其照顾负担,提高自我效能。

本研究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益处发现处于一般水平,低于其他慢性病照顾者益处发现得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艾建赛等〔5〕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益处发现得分(76.0±17.3)分;Cheng等〔15〕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顾者益处发现得分是(78.4±18.9)分;Zhang等〔16〕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益处发现得分(79.2±16.5)分。可能与脑卒中患者疾病特点有关。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属照顾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患者的康复锻炼及健康结局密切相关〔4〕。但是,大部分亲属随着工作状态及社会角色的改变,在照顾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评估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辅助患者,加之我国照顾者支持政策与指南尚未完善,使得照顾者担负着沉重压力和负荷,对其身心健康与益处发现水平造成严重影响〔17〕。得分最高的是健康行为维度,可能与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主动了解和分析脑卒中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与预防措施,理性的采纳医护人员提供的健康相关建议,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管理自己的健康行为有关。

益处发现〔18〕是指个体在应对外界不良环境时所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认知适应方式。益处发现水平的提高是个体积极感知的内在动力。Hu等〔19〕研究验证了多学科支持干预方案对照顾者益处发现和积极情绪的促进作用。Lambert等〔20〕研究发现,运动干预包括一些专业性的活动或者其他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方式,如瑜伽、散步、徒步旅行等,有效地减轻了照顾者心理负担,提升了照顾者的生活满意度和益处发现。艾建赛等〔5〕研究显示,通过团体支持干预、书写性表达干预等方式,可以对照顾者进行支持与肯定,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和支持,为照顾者解决所面临的身心问题,从而提升益处发现对照顾者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照顾者自我效能感越高,益处发现水平越高。提示照顾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增强照顾者益处发现的重要途径。该结论符合拉扎勒斯的压力认知调节理论,即个体若能充分使用积极的认知评价方式,可以提高个体积极感受与内在价值的感知水平〔21〕。Mei等〔22〕研究表明,拥有更高水平自我效能感的照顾者,在面临照顾过程中的压力性事件时,能够以积极的应对方式对该事件进行新的评价和认知重塑,对困境和挑战充满自信心,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益处发现水平的提升。

刘晓华等〔23〕研究指出,正念疗法、生命意义干预、希望疗法、积极情绪书写表达、幸福疗法、促进创伤后成长干预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积极心理干预方式。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干预能帮助照顾者充分利用周围资源,积极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带动负面情绪的消化与照顾行为的改善,促进其自我效能感与益处发现水平的提升〔24〕。表明拥有积极情绪的个体在面对不良环境时表现具有建设性、更灵活的应对技巧,符合积极情绪的建构理论〔18〕。

综上,建议根据照顾者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特点及个体化需求进行情绪疏导,转变照顾者的应对方式,建立其处理照顾挑战的资源,增强其长期照顾的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益处发现水平,最终达到提升照顾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调查对象均来自西南地区,样本来源相对单一,今后拟加大样本量,进行纵向、深入性的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益处条目效能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中文学习成新宠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手心拍脚心 健康益处多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滑雪益处多 防护要做好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