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倒地扶不扶?扶!

2020-01-13肖乐言

中学生天地(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彭宇法条肇事者

肖乐言

6月初,一节思政公开课令我重新认识了这门学科。

就在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民法典》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存在。严谨繁多的法条,让我们望而却步。没想到,《民法典》颁布没多久,王老师就选择了这个“热腾腾”的热门话题作為公开课的内容。

那天,我们早早来到录播室。王老师将桌椅拼成了圆桌形,我顿时好奇起来:今天的课到底要怎么上呢?

“见义勇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老人倒地扶不扶,遇见小偷追不追,碰到抢劫管不管,人掉水里救不救等相关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保护的法律并不完善。那么,《民法典》颁布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王老师的开场导语一下子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

“2006年发生的彭宇案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在江苏南京,一位老人在公交车站等车时被撞倒,当时刚下车的彭宇将老人扶了起来并送去医院。检查结果为老人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手术。老人认定是彭宇撞倒了自己,向其索赔医疗费,而彭宇本人对此否认……”

视频放完了,大家议论纷纷。王老师拍了拍手,示意我们安静下来:“既然同学们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那我们来一场辩论。支持彭宇的站左边,支持老人的站右边。”我选择站在了左边。随即辩论开始。

我先站起来发言:“我支持彭宇。彭宇扶老人起来时,旁边也有人帮忙,老人还说谢谢。可到了医院,家属一口咬定是彭宇撞倒的,一看就是想讹钱。”

对方同学站起来说:“我支持老人。如果我发现有人被撞倒了,且没有别人去扶,我会先扶TA起来,然后尽快找到肇事者,让肇事者来负责。而从彭宇扶起老人,联系老人家人,并将她送到医院的过程来看,他表现出一种在为这件事负责的态度。如果我是老人的家人,就会认为彭宇心虚才这么做。”他一边说,一边激动地用手比画,好多同学听了连连点头。

我方同学拍桌而起:“不不不,你用常理来推断,这是不客观的,对一些好人来说是不公正的。如果换成我,无论肇事者在哪里,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尽心尽力帮助老人脱离危险……”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王老师总结道:“彭宇案的关键就是彭宇是否撞倒了老人。实际上,几年后,彭宇承认了撞倒老人的事实。然而,当时媒体与公众对这件事进行了误读和放大,为彭宇设定了一个‘被冤枉的好人的人设。一时间,‘扶不扶成了一个道德难题——提供救助怕被反咬一口,不提供救助又将面临良心上的谴责。这次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公德的缺失和诚信危机。”听到这里,大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王老师继续说:“如今,《民法典》为见义勇为的人送上了‘护身符。《民法典》第183条和184条规定:因见义勇为而导致自己受伤的应由侵权者承担赔偿责任,并且在无侵权者或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时,可要求受益者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除了《民法典》,还有许多能够让见义勇为者免责、对其进行奖励的地方性规定,促进在全社会形成昂扬向上的道德风尚。”

下课后,同学们还在激动地讨论课上的案例,我也忍不住为《民法典》点赞。以后面对“扶不扶,追不追,管不管,救不救”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有底气地说:“见义勇为吗?为!”“路见不平怎么办?把它踩平!”这节特殊的思政课,与考试的关系并不大,但是与我们的三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遵纪守法,拥有一颗正义善良的心,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法条的表述是冰冷的,但法律是有温度的,它为每一个正义善良的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我想,思政课的正确打开方式就该是这样:既接地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能够引人思考……

猜你喜欢

彭宇法条肇事者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谁是肇事者
从法条的公司法到实践的公司法
论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
澳男子穿内裤抓肇事者获赞
从法条的公司法到实践的公司法
肇事者
刑法“从业禁止”法条的法律性质及改革方向
善念令爱转身
现实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