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度和湿度对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贮藏品质的影响

2020-01-13王近近袁海波陶瑞涛邓余良滑金杰董春旺江用文王霁昀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儿茶素红茶绿茶

王近近,袁海波*,陶瑞涛,邓余良*,滑金杰,董春旺,江用文,王霁昀

1(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08)2(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08) 3(浙江省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08)4(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266101)

茶是世界上消费量仅次于水的第二大无醇饮料[1],其口感佳、文化底蕴深厚,且茶多酚、VC、茶黄素等生化成分具有抗氧化、消炎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2-3],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发展前景广阔。2017年世界茶叶产量约580万t,绿茶和红茶作为消费量较高的茶类其产量分别占全世界茶叶总生产量的34 %和55 %左右[4]。

茶叶属于季节性生产、全年性消费的产品,茶叶又疏松多孔,在其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极易受水分、温度、光照、氧气的影响而发生氧化、降解、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导致茶叶色泽暗淡、香气减弱、滋味变差,甚至使茶叶陈化变质,使茶叶失去商品价值[5]。茶叶的自动氧化是茶叶劣变的根本原因,外界的不良因素是加速茶叶陈化的重要因素,其中水分和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尤为显著[6]。水分是化学变化的介质,茶叶含水率的高低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茶叶贮藏过程中水分对其品质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茶叶含水率和空气湿度。一般认为茶叶贮藏含水率小于6 %时,水分为单分子层,能有效阻隔茶叶内含成分与氧气的接触,从而抑制茶叶内含成分的氧化,保持茶叶原有品质,当茶叶含水率达12 %时,茶叶就会开始霉变[7],但茶叶含水率并非越低越好,含水率较低时,茶叶的吸湿能力就会相对较强,吸收的水分就会增多,研究表明以4 %~5 %最有利于茶叶品质的保持[8]。茶叶表面疏松多孔且细胞壁中的羟基和一些成分内含亲水基团,能通过毛细管作用吸附水分,环境湿度增加必然导致茶叶含水率增加,从而加快内含物的氧化,同时氧化释放的部分热能又增加了茶叶的温度,促进反应的进行,加速茶叶陈化[9]。在相同温度下,茶叶吸湿量与环境湿度呈“S”型等温吸湿曲线[10-11],且环境湿度在10 %~45 %,环境温度为低温时,茶叶吸湿能力较弱[12]。温度与茶叶品质的稳定关系密切,且恒温、低温贮藏有利于减缓内含成分的氧化,稳定茶叶品质[13-14]。目前国内对影响茶叶贮藏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包装、保鲜剂等[15-17]方面,对影响茶叶含水率的环境湿度研究较少,尤其是精确控湿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报道更少。本研究将龙井绿茶、工夫红茶均贮藏于室温的65 %、45 %、25 %三种湿度环境、4 ℃的65%、45%、25%三种湿度环境中3个月后,检测茶叶生化成分、色泽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探究不同温度、湿度下茶叶的贮藏品质的变化,以期为茶叶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市售一级西湖龙井绿茶,购于建德市峰鼎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日期为2017年5月,产地为浙江省杭州市;市售级一级宜昌工夫红茶,购于由湖北长阳廪君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日期为2017年5月。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KH2PO4、Na2CO3、茚三酮、氯化亚锡(SnCl2)、福林酚等,均为分析纯,购于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乙酸钾、MgCl2、KI,均为分析纯(AR),购于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腈、乙酸,均为色谱纯,德国默克公司;咖啡碱(Caffeine,CAF)、儿茶素 ((+)-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表没食子儿茶素((-)-epogallocatechin,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atechin gallate,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纯度≥98 %,购于Sigma公司;VC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 仪器与设备

UV-2800分光光度计,上海诚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MTD-204电加热恒温水浴锅,上海谷宁仪器有限公司;LC-20AD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ROTINA 460R冷冻离心机,德国Hettich公司;GZX-9246MBE风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DFC-200C万能高速粉碎机,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CM-700d 型便携式分光测色仪,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干燥皿,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处理

本实验利用恒温密闭饱和盐溶液检测槽空间的水蒸气达到凝聚平衡时具有恒湿的特性[18-19]进行实验设计。贮藏茶叶最常用的冷库要求环境湿度小于65 %[20],茶叶又在环境湿度为10 %~45 %吸湿性较小,故为了达到精确控湿的研究目的,本实验选取的贮藏湿度梯度为65 %、45 %、25 %,分别代表高湿区、中湿区、干区。具体步骤如下:取3个密封性较好的内径240 mm干燥皿,其中分别放入盐晶体不少于1/4的KI、MgCl2、乙酸钾3种超饱和溶液200 mL,分别用来模拟高湿区、中湿区、干区的贮存环境(实测湿度分别为70 %,43 %,24 %),并用温湿度计录仪监测其湿度的变化,发现每个湿度均较为稳定(波动±2 %)。以上每个湿度条件均重复3次。本研究每个湿度条件下均放置3袋密封不透光的牛皮纸自封袋包装的200 g龙井绿茶和200 g工夫红茶,3个月后分别进行化学成分、色差的测定和感官审评,本实验开展日期为2017年7月~9月,室内温度为(24±2)℃(为了尽量减小温度波动对实验的影响,选取了夏季3个月的贮藏期)。在4 ℃下,实验设计同室温条件。具体的处理组合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湿度和温度条件茶叶贮藏处理组合表Table 1 Treatment combination of tea preservation in different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1.3.2 生化成分的测定

水分的测定按照GB/T 8304—2013《茶水分的测定》中的103 ℃恒重法[21]。茶多酚的测定参照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测定方法》[22]进行。氨基酸的测定参照GB/T 8314—2013中的《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23]进行。叶绿素的测定参照丙酮比色法[24]进行。

VC的测定[25]:称取磨碎的茶样0.5 g,加5 mL 2%的草酸,于70 ℃的水浴中浸提20 min后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然后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VC试剂盒进行测定。

茶色素测定:参照系统分析法进行测定[26]。

儿茶素的测定:参照GB/T 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测定方法》[21]。

1.3.3 干茶外形色泽属性的测定

采用测色仪测定代表干茶外形色泽属性的L值(明亮度),a值(红绿度),b值(黄蓝度),每个茶样进行三角测定即时色差,重复6次。

1.3.4 感官审评

由评茶师、高级评茶员组成的5人审评小组参照GB/T 23776—2009[27]中茶叶的审评方法进行评审。

1.3.5 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试验均重复3次,每次试验结果以3次重复的平均值表示。采用Origin 8.0软件进行相关图标的绘制。显著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SPSS 22.0分析(Tukey法,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检验2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环境对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生化成分的影响

贮藏环境对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生化成分的影响如表2所示。由表2龙井绿茶的贮藏结果可知,组合2、组合3、组合5、组合6对各生化成分的保留率均高于组合1和组合4。在不同的温度及湿度的贮藏条件下,环境温度和湿度越高,绿茶含水率越高,组合1的含水率高达9.78 %,组合6的含水率最低,为4.75 %。室温条件下,各处理的生化成分均在高湿区含量最低。中湿区和干区的VC、叶绿素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高湿区(P<0.05),氨基酸和儿茶素均在干区保留率较高(分别为55.63 %、99.86 %),茶多酚在中湿区保留率较高(79.80 %),咖啡碱在不同的处理间差异较小(P>0.05)。4℃环境条件下,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等成分均在中湿区含量较高,茶多酚、VC、叶绿素等成分含量则均在干区含量较高,且与中湿区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同湿度时,整体上4 ℃较室温的环境温度更利于绿茶生化成分的保持,萧力争等[28]也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越低,绿茶品质成分的保留率越高。其中组合6与组合3的氨基酸、儿茶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即环境湿度较低时,环境温度对绿茶氨基酸、儿茶素含量影响不大,可见湿度对绿茶生化成分的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茶多酚主要有儿茶素类、酮类、花青素类、酚酸类等物质组成,除了占多数的儿茶素类外,其余物质也可分别占酚类物质的10 %左右,本研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变化结果略有区别,可能是由于酮类、花青素类、酚酸类等的转化、降解所致。综上可知,绿茶3个月短期贮藏时,无论在室温还是4 ℃条件下,中湿区已能较好的保持部分物质的含量,干区和中湿区与品质的关系需结合感官审评进一步的分析。

由表2工夫红茶的贮藏结果可知,在不同的温度及湿度的贮藏条件下,环境温度和湿度越高,红茶含水率越高,其中组合1的含水率高达9.85 %,组合6的含水率较低,为5.23 %,结合绿茶含水率的变化可知,红茶含水率的变化幅度大于绿茶,这是由原样的基础含水率的差异所致,即含水率越低,水分增加越快。组合2、组合3、组合5、组合6对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的保留率均高于组合1和组合4。在室温和4 ℃条件下,红茶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在干区含量较高,且与中湿区差异显著(P<0.05),儿茶素在中湿区和干区无显著差异(P>0.05),咖啡碱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合1和组合4、组合2和组合5、组合3和组合6的氨基酸、儿茶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氨基酸、儿茶素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茶红素和茶褐素在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茶黄素在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组合中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原样差异显著(P<0.05),且与原样相比茶黄素含量减小了13.04 %。茶黄素是茶汤亮度、鲜爽度的重要物质[29],茶黄素会氧化为茶红素、茶褐素等复杂化合物,茶褐素会与其他物质聚合形成暗色的高聚物。整体可知,湿度小于等于45 %时,除茶多酚含量是在4 ℃较室温高外,其余红茶生化成分含量在4 ℃和室温差异较小。即3个月短期贮藏时,无论何种贮藏温度条件下,中湿区和干区的贮藏效果均好于高湿区。

茶叶属于吸湿性材料,能通过吸附和释放水分以适应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故茶叶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湿度下进行贮藏。茶叶内的水分含量是影响茶叶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都会随着水分的变化而变化。当茶叶含水率和环境中的水分(环境中的水分取决于环境温度和湿度)达到茶叶的平衡水分含量点时,茶叶的水分含量才会较为恒定[30]。茶叶的质量取决于其品质因子的合理构成。茶叶的品质化学组分在茶叶内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体系。由以上的贮藏结果可知,贮藏环境的温度为4 ℃,环境的湿度为25 %时,茶叶含水率最低,有效地延缓了各物质的氧化,保持了茶叶质量,但是环境湿度达到45 %时,部分生化成分的含量也较高,且保留率已和干区无差异,可见,低温下45 %的湿度可能已经使环境中的水分不利于向茶叶细胞内渗透,相对于高湿降低了茶叶内的水分活度,使得水溶性品质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化和氧化分解反应变慢,保持了茶叶品质。这与朱丹实等[31]研究发现冷藏、40 %~50 %的环境湿度有利于茶叶贮藏的结果一致。

2.2 贮藏环境对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干茶色泽属性的影响

茶叶色泽属性能综合反映茶叶的品质水平。本试验采用亨特-Lab表示颜色法,在坐标上以L值表示明亮程度,以a和b表示红绿和黄蓝程度[32]。由图1可知,随着贮藏环境湿度的增加,绿茶和红茶L值呈减小趋势、b值呈增加趋势,绿茶a值呈增加趋势、红茶a值呈减小趋势,即茶叶随贮藏环境湿度的增加色泽会变枯黄灰暗;在室温条件下,绿茶和红茶在高湿区和中湿区的Lab值(红茶b值除外)、在中湿区和干区的L值以及红茶的b值差异显著(P<0.05);4 ℃条件下,高湿区和中湿区中绿茶的a值及红茶的b值差异显著(P<0.05),中湿区和干区的Lab值差异不显著(P>0.05);室温条件下Lab值的变化幅度大于4 ℃处理。结果表明,3个月短期贮藏时,4 ℃中湿区和干区均有利于绿茶色泽的保持,红茶在室温和4℃条件下的中湿区和干区,除亮度会略有不同外,其余色泽品质差异不大。干茶色泽主要来自于叶绿素水解产物及茶多酚氧化产物的综合作用,以及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果胶等物质在茶叶干燥过程中在干茶表面的凝固[33]。环境温度、水分的作用会使绿茶呈翠绿色的叶绿素发生脱镁、置换反应,生成与品质负相关的褐色物质[34],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也氧化为橙黄、棕黄物质。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呈色物质的氧化聚合是红茶干茶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生化成分的结果可知,红茶干茶色泽的变化幅度小与红茶短期贮藏时茶色素含量变化缓慢有关[35]。关于胡萝卜素、果胶等物质的变化对绿茶色泽的影响需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表2 不同贮藏环境下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 单位:%

注:表中字母“abc”表示同一个成分在不同组合间的(原样、组合1、组合2、组合3、组合4、组合5、组合6)的差异显著性(P<0.05)。下同。

A-龙井绿茶;B-工夫红茶图1 不同贮藏环境下茶叶干茶色泽属性的变化Fig.1 Changes of color property of dry tea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environments注:图中字母“abc”表示同一个成分在不同组合间的(原样、组合1、组合2、组合3、组合4、组合5、组合6)的差异显著性(P<0.05)。下同。

2.3 贮藏环境对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对于龙井绿茶,贮藏条件对其品质的保鲜效果为:组合5>组合6>组合4>组合2>组合3>组合1,其中组合5和组合6的绿茶外形较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嫩香、滋味浓醇,较好地保持了绿茶的感官品质,与原样相比分别仅下降了0.9分、1.3分,且组合5略优。组合1处理的绿茶出现黄褐、闷、涩等现象,感官品质最低,与原样相比下降了4.5分。组合3比组合2更利于保持绿茶外形,但是香气和滋味不及组合2,感官总分上比组合2低0.4分。整体可知,4 ℃的低温环境更有利于绿茶感官品质的保持;中湿区和干区相对高湿区对绿茶的色、香、味的保鲜效果更好,且中湿区略优,这与生化成分和色泽品质的结果一致;汤色和叶底的劣变幅度显著小于香气、滋味等内质风味;在中湿区以下贮藏时,温度较湿度对其品质的影响更大。可见,相对低温和低湿的环境,能通过有效抑制水分含量的增加及其他生化成分的氧化降解,保持茶叶的感官品质。

由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贮藏结果可知,不同组合对红茶的各感官分属性的影响不同,相比其他组合,组合1有利于茶叶外形乌润,组合5和组合6的茶叶香气清甜,组合2的滋味较甘醇,组合2~组合6叶底较红,汤色在各组合间变化较小。组合2的综合感官得分最高,为87.3分,相比原样下降0.7分,组合3~组合5次之,组合1感官得分较低,相比原样下降1.5分。整体可知,室温条件下的中湿区有利于红茶滋味的保持,4 ℃条件下的中湿区和干区有利于红茶香气品质的保持,可见室温有利于红茶滋味的醇化,低温有利于香气成分物质的保持;相比绿茶,温度和湿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较小。这是由于工夫红茶为发酵茶,对氧气和水分的敏感性小于未发酵茶,故品质下降的程度较小。从综合感官得分可知,室温时,中湿区红茶感官得分最高,干区次之,高湿区最差,4 ℃ 低温时,环境湿度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较小。

结果表明,3个月短期贮藏时,中湿区和干区贮藏环境均能较好保持绿茶的品质,甚至中湿区略优,且绿茶最好贮藏在低温环境下。绿茶由于没有经过发酵,内含物质更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氧化变质,导致茶叶品质降低,低温对茶叶的吸湿作用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合实验结果和经济效益考虑,绿茶贮藏于低温中湿区即可。在本研究的贮藏条件下,红茶的感官贮藏结果与绿茶有差异,对于红茶的短期贮藏,室温中湿区即可,这可能是室温较4 ℃更有利于果胶、黄酮苷等有利于滋味品质形成的物质的氧化、转化,使得在本研究中品质有所提升,这与杨娟等[36]研究发现红茶在室温短期贮藏时品质会有所提升的结果一致,更长期的贮藏结果需要更系统的研究确定。

表3 不同贮藏环境下茶叶感官品质的变化Table 3 Changes of sensory quality of tea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environments

续表3

茶样处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总分评语分评语分评语分评语分评语分工夫红茶原样紧结、微曲、综褐88.0±0.0a尚红、较亮88.0±0.0a有甜香88.0±1.0a较甘醇88.0±0.0a较匀、较红88.0±0.5a88.0±0.3a组合1较紧结、微卷曲、乌润87.5±0.0ab尚红、较亮87.0±0.5b略有甜香、微酸86.0±0.5b尚甘和、微酸86.0±0.5b较软匀、尚红86.0±0.5b86.5±0.4c组合2较紧结、微卷曲、乌87.0±0.0bc橙红、明亮87.0±0.5b略有甜香87.0±0.0ab较甘醇88.0±0.5a较软匀、较红86.5±0.0b87.3±0.2b组合3较紧结、微卷曲、乌86.5±0.5cd橙红、明亮87.0±0.0b略有甜香87.0±0.0ab尚甘和、微酸87.0±0.5ab较软匀、较红86.5±0.0b86.8±0.3bc组合4尚紧结、微卷曲、乌86.0±0.5de橙红、明亮87.0±0.0b略有甜香87.0±0.0ab尚甘和、微酸87.0±0.5ab较软匀、较红86.5±0.5b86.7±0.3bc组合5尚紧结、微卷曲、乌85.5±0.0e橙红、明亮87.0±0.5b尚清甜87.5±0.0a尚甘和、微酸87.0±0.0ab较软匀、较红86.5±0.5b86.7±0.0bc组合6尚紧结、微卷曲、较乌泛灰85.5±0.0e橙红、明亮87.5±0.0ab尚清甜87.5±0.0a尚醇、略涩86.5±0.5b较软匀、较红86.5±0.5b86.6±0.1bc

2.4 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色泽属性的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茶叶感官品质的改变是内含成分变化的体现。为了筛选出与各感官品质相关性较高的指标,进行了茶叶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及干茶色泽的相关性分析,由表5可知,对于龙井绿茶,外形、汤色、叶底、总感官均与a值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VC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形与b值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绿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汤色与叶绿素、L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滋味与氨基酸、茶多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底与叶绿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感官总分与L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于工夫红茶,外形、滋味与各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小(其中滋味与茶红素显著正相关(P<0.05));汤色与氨基酸、茶黄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香气与水分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底与氨基酸、茶黄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感官总分与茶黄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极显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8。由以上可知,各指标与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的相关性不同。

本研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与感官品质相关性高的指标进行逐步筛选[37-38],即以感官品质各属性得分及感官总分(Y)为因变量,水分(X1)、氨基酸(X2)、茶多酚(X3)、VC(X4)、叶绿素(X5)、儿茶素(X6)、咖啡碱(X7)、L值(X8)、a值(X9)、b值(X10)、茶黄素(X11)、茶红素(X12)、茶褐素(X13)含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期得到影响不同贮藏环境下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可知各方程修正后的R2均较高,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自变量具有较强的解释因变量的能力。其中以工夫红茶的汤色、香气、滋味为目标值进行逐步回归时发现修正后的R2值均小于0.8,方程的相关性一般,模型不可用;除绿茶滋味的SEE大于0.6之外,其余方程的SEE均小于0.5,所有方程的P值均小于0.01,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较好。由回归方程可知,VC对绿茶的外形和汤色影响较大,氨基酸对绿茶汤色和滋味影响较大,a值对绿茶叶底和综合感官影响较大,茶黄素对红茶的叶底和综合感官影响较大,即氨基酸、VC、a值是影响绿茶短期贮藏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可作为表征绿茶品质的主要指标。茶黄素是影响红茶短期贮藏感官品质的直接原因,可作为表征红茶品质的主要指标。

3 结论

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茶叶贮藏品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进行3个月短期贮藏时,环境温度和湿度越高,茶叶的含水率越高。高湿不利于茶叶品质的保持。室温时,中湿条件即可有效的保持龙井绿茶茶多酚、VC、叶绿素含量及工夫红茶的儿茶素、咖啡碱、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干区则更有利于保持龙井绿茶氨基酸、儿茶素含量及工夫红茶氨基酸、茶多酚含量;4 ℃条件下,中湿区条件即可有效保持龙井绿茶的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等含量及工夫红茶儿茶素、咖啡碱、茶色素等含量,干区则更有利于保持龙井绿茶的茶多酚、VC、叶绿素等成分含量及工夫红茶的氨基酸、茶多酚成分的含量;不同处理间茶叶的咖啡碱含量间差异较小(P>0.05);可见中湿区和干区对茶叶不同的生化成分的影响各异。通过测定干茶色泽属性可知龙井绿茶在4 ℃中湿区和干区色泽品质较优,工夫红茶在室温和4℃条件下的中湿区和干区色泽品质差异较小。

表4 不同贮藏环境的茶叶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干茶色泽属性的相关性Table 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nsory quality and biochemical components, color property of green tea with different storage environments

注: *代表显著相关(P<0.05), **代表极显著相关(P<0.01)。

表5 不同贮藏环境下的茶叶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干茶色泽属性的回归分析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sensory quality and biochemical components, color property of green tea with different storage environments

注:R表示相关系数;R2为回归判定系数;修正R2为调整后的判定系数;SEE为标准估计的误差;P为回归模型的显著性。

感官审评结果表明,4 ℃中湿区的贮藏环境能较好地保持龙井绿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在中湿区以下贮藏时,温度较湿度对其品质的影响更大;室温条件下的中湿区有利于工夫红茶滋味的保持,4 ℃条件下的中湿区和干区则有利于其香气品质的保持,相对龙井绿茶,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较小。工夫红茶短期贮藏时选择室温中湿环境即可。

通过将不同贮藏环境的茶叶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及干茶色泽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水分、a值、b值、茶红素和茶褐素与茶叶的感官品质呈负相关外,其余指标均与茶叶感官品质正相关,进一步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关性和拟合度较好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茶叶3个月贮藏时,氨基酸、VC、a值可作为表征绿茶品质的主要指标,茶黄素可作为表征红茶品质的主要指标。本研究是在贮藏3个月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对于茶叶的短期贮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儿茶素红茶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顺铂诱导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红樱绿茶两相欢
一测多评法测定心脑健胶囊(片)中6种儿茶素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