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痛风的研究现状

2020-01-13杜巧芳郭会卿王铭增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阻型方用通络

杜巧芳,郭会卿,张 开,王铭增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450002)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1]。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病,可同时出现肾脏病变,严重者会出现肾功能受损、关节破坏,也常伴发腹型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病[1]。痛风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痛风属中医“痹证”“历节风”“白虎风”“痛风”等范畴,是指因风、寒、湿、热、瘀等邪气痹阻经络,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表现为关节伸屈不利、红肿热痛等。

痛风的治疗目的包括缓解、消除急性发作时的症状,预防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溶解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并防止新的尿酸盐晶体形成,治疗并发症[1]。中医疗法治疗痛风独具优势,应用广泛。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近年来中医治疗痛风病的相关文献,对痛风的中医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病因病机

《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痛风”病名出自《格致余论·痛风》,其言:“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言:“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医学入门》言:“痛风历节分怯勇,形怯瘦者,多内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外因风湿生痰。以其循历遍身,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现代医家朱良春认为痛风“症似风而本非风”,主要病机为湿浊瘀滞阻于体内[2]。王琦认为痛风的发病,以体质偏颇为本,痰湿、湿热、血瘀体质为高发体质;以湿热痰瘀交阻为标,自身体质偏颇,湿、热、痰、瘀交阻,经脉不通,而不是风寒湿邪侵袭机体[3]。黄峰认为本病发作因风寒湿邪外侵、饮食不节而化生湿热、浊毒沉积于筋肉关节,且邪盛久必伤正,损伤脾肾,津液输布障碍,湿热浊毒难除,使本病缠绵难愈、容易复发[4]。邵华认为痛风的发生的关键是内外因相合,痰湿瘀阻;先天禀赋不足、肝脾肾功能失调为内因,外感风、寒、热、湿邪为外因;湿热壅聚下焦,痹阻经络,遂发为本病[5]。

2 中医治疗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痛风证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和肝肾阴虚证。痛风作为慢性、长期性疾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临床上多分为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但在临床上对痛风的分期分型标准并不统一,医者结合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2.1 辨证治疗 汲泓将本病分为5型,湿热痹阻证治以清热解毒、宣痹止痛;痰瘀互结证治以健脾化痰、活血散瘀;肝肾亏虚证治以补益肝肾;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养胃,补益中气;阳气不足证治以温阳补气[6]。邱保国将痛风分为2型,湿热痹阻型治以清利湿热、通络活血,方用白虎汤和四妙散加减;痰瘀痹阻型治以泄浊化瘀、蠲痹通络,方用丹溪痛风丸加减[7]。

2.2 分期治疗 张磊将痛风分为3期,急性期发作为湿热郁闭化为热毒所致,治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方用千金苇茎汤、四妙散合二陈汤加清热解毒、通络止痛药物。间歇期水湿代谢障碍,湿痰浊瘀闭阻经脉;慢性期久病损伤脏腑气血,脾肾亏虚,治疗应缓而图之,方用二陈汤、四妙散合千金苇茎汤配健脾温肾、泄浊活血药物治疗[8]。李高兴[9]将痛风分为2期,急性痛风治疗以祛邪为主,注重清热除湿、通络化瘀止痛,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麻杏苡甘汤加减。慢性痛风治以祛湿健脾、调理气血,方用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后期肝肾阴虚可加生地黄、徐长卿、杜仲等补肝肾活络药。胡荫奇将痛风分为3期,急性期多为湿热痹阻、热毒壅盛,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常用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忍冬藤、苦参、土茯苓等清热解毒,生石膏、虎杖、黄柏等清热凉血,萆薢、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六一散等利水渗湿;间歇期多为湿盛瘀阻,治以利湿化痰,活血通络,用药以山慈菇、百合、徐长卿、萆薢、薏苡仁、茯苓、半夏、独活、威灵仙、桃仁、莪术、鸡血藤等为主;慢性期多为痰瘀阻滞经络,气血凝滞,治以化痰散结、活血通络,常用山慈菇、萆薢、土茯苓、薏苡仁、半夏、猪苓等药利湿化痰散结,同时加用莪术、炮山甲、皂刺、桃仁、川牛膝、乌药、穿山龙、三七粉等活血化瘀通络[10]。

2.3 分期分型治疗 汤小虎将痛风分为3期6型,急性期分为湿热阻络和肝经湿热型,湿热阻络型治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方用四妙散合竹叶石膏汤加减;肝经湿热型治以清肝泻火、除湿通络,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间歇期分为湿蕴化热和痰瘀痹阻型,湿蕴化热型治以温阳化气、清热利湿,方用五苓散和四妙散加减;痰瘀痹阻型治以化痰行瘀、宣痹通络,方用温胆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缓解期(高尿酸血症)分为脾气亏虚和脾肾阳虚型,脾气亏虚型治以健脾益气、温化湿浊,方用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11]。岳仁宋将痛风分为2期4型,急性期多见寒湿久蕴、湿热壅盛、经脉痹阻型,治以透发伏邪为主,重在益气发汗、化痰除湿、通络止痛,方用四神煎加减。缓解期分为阳虚寒凝型、湿热痹阻型和脾肾两虚型,阳虚寒凝型治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方用乌头汤加减;湿热痹阻型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四妙散加减;脾肾两虚型治以助脾散精、补益脾肾、通络止痛,方选升降散合独活寄生汤加川桐皮、威灵仙、绞股蓝、土茯苓、萆薢等[12]。

2.4 中成药研究与治疗 张剑勇等[13]研究发现痛风泰能够降低TLRs/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TLR4、TNF-α及NF-κB的表达,作用效果与戴芬(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相近。尚新伟等[14]应用六高康颗粒治疗痰瘀互结型痛风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六高康颗粒)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痛风定胶囊)(P<0.05),观察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

2.5 专方治疗 秦胜彪[15]应用清热除痹汤(寻骨风、苍术、薏苡仁、泽泻、土茯苓、忍冬藤、川牛膝、地龙、知母、夏枯草、金银花、乳香、没药、三七、延胡索)治疗急性痛风患者60例,疗效优于美洛昔康,可改善疼痛和肿胀情况。罗继保等[16]应用自拟痛风方(萆薢、苍术、川牛膝、威灵仙、土茯苓、金钱草、知母、黄柏、薏苡仁、独活、忍冬藤、葛根、鸡血藤)治疗痛风患者48例,临床疗效良好,可明显降低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

2.6 中药提取物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疗效与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治疗痛风的研究愈来愈多。研究表明,黄芩苷能显著降低由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细胞白介素(IL)-1β、IL-18含量,对尿酸钠激活NLRP3炎性小体具有抑制作用,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和疼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17]。淫羊藿苷可通过降低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积液中的白细胞浸润和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最终改善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18]。

2.7 外治法治疗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方法较多,如中药外敷、外洗、针刺、放血疗法等,且临床疗效显著。彭凯等[19]应用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患者6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及活动受限,并可降低尿酸、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指标。杨西永[20]应用火针刺络放血配合口服忍冬藤汤治疗急性痛风病30例,治愈率为60.00%,疗效明显高于口服秋水仙碱片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任毅[21]采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3例,总有效率为93.94%,治疗后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疗效显著。

3 小结

痛风在民间被称为“富贵病”,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结构的变化,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于年轻化。中医治疗痛风依据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在全面分析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坚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全方面辨证,分期、分型或分期分型相结合,并在传统诊疗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施治,体现了中医药诊疗特色。但中医治疗痛风的研究并不全面,未来应加大研究力度,制定更加确切的诊疗标准,筛选出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以利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阻型方用通络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