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东少儿推拿流派治疗经验

2020-01-12孙德仁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期
关键词:手法穴位方向

孙德仁,杨 锐

(1.山西省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山西 运城044000;2.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030012)

2009年,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孙德仁教授首次提出了少儿推拿的概念。少儿推拿源于小儿推拿,是我国历代医家防治少儿疾病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升华,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具有独特的专科临床体系[1]。少儿推拿的治疗原则为调和阴阳、适其寒温、补虚泻实、顺应升降,具体阐述如下。

1 调和阴阳

1.1 手法操作分阴阳拿法、捏法、叩击法、摇法、擦法等具有升散、升温、补益作用的操作属阳;揉法、运法、按法、摩法等具有沉降、退热、泻下作用的操作属阴。有些手法并无属性之偏,如振法、推法等属于中性手法。

1.2 穴位属性分阴阳少儿推拿理论认为,少儿百脉皆汇于两掌,手掌面为阴掌,手背面为阳掌。阳穴位于手背、前臂桡侧、上半身、背部、下肢外侧等;阴穴位于手掌、前臂尺侧、下半身、腹部、下肢内侧等。阳穴其性似火,具有温煦作用;阴穴其性如水,具有滋润作用。治疗时遵循中医理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如高热、急惊、热哮、神昏、便秘等阳证,可取小天心、天河水、阴池、内八卦等阴穴;久泻、久喘、遗尿、畏寒等阴证,可取外劳宫、一窝风、阳池、三关等阳穴。

1.3 操作次数分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故凡补阳多用奇数,补阴多用偶数。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人有左右各12条正经,共24条。因此,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背高骨等头面四大手法操作中,均取24次,以期天人阴阳合一。

2 适其寒温

2.1 手法适寒温一般而言,拿法、捏法等拿捏类手法,因用力方向指向体外,有利于内热外达或外热发散;擦法、推法、运法等强力推进类手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解肌透热;揪法、刮法、拧法、扯法等取痧类手法,能使皮下出血成痧。以上3种少儿推拿手法均属于清法,适用于热证。

点按类手法用力方向直指体内,“按之则热气至”;揉动类手法,层层渗透,产热聚热;振动类手法传达施予能量,适时推进,局部易产热,从而温煦机体。以上3种少儿推拿手法均属于温法,适用于寒证。

手法的温清具有相对性,故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度。清法多从重从快,以局部皮肤潮红,甚至紫斑为宜。温法多深沉、平缓、柔和,以皮肤微热,渗透内层为宜。

2.2 穴位适寒温少儿推拿选穴有暖穴、凉穴之分。少儿推拿名家李德修说:“暖穴能催动人身生热的功能,扶正气;凉穴能催动人体散热的功能。”夏禹铸谓:“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更有“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水底捞月便是黄连犀角,天河引水还同芩柏连翘”。

2.3 介质适寒温少儿推拿在临床上根据病情而选用介质,使疗效得到更好的发挥。介质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凉属性。如寒证可用葱姜捣汁,作为介质进行推拿,以散寒、通络、助阳;亦可用吴茱萸、丁香、丹参、附片等泡汁或煎汁推拿。热证可用凉水、蛋清、酒精等寒凉之品作为介质进行推拿。

3 补虚泻实

针灸和推拿的补泻,主要通过对针灸施针和推拿手法的规定(如针灸之进针、行针、留针、出针,推拿之力度、频率、时间、方向等)与穴位的选择而表现。

3.1 轻重补泻少儿推拿手法之轻重补泻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幼科推拿秘书》曰:“标本缓急重与轻,虚实参乎病证,初生轻描点穴,二三用力方凭,五七十岁推渐深,医家次第审明。”著名推拿学家王雅儒在《推按精义》中有:“治实证,手法宜重;治虚证,手法宜实而轻。”轻重指用力大小。同一手法,力轻为补,力重为泻。用力轻,患儿感觉舒适,脏腑感而应之,逐渐兴奋,活力增强,功能提升,为补;用力重,能很快达到阈上刺激,局部麻木,经穴疲劳,感应性降低,脏腑抑制,功能逐渐降低,为泻。

3.2 方向补泻少儿推拿手法之方向补泻,在少儿特定穴中尤以手、腹部穴位最为常用。一般而言,在穴位上做向心性方向直推为补,离心性旋推方向直推为泻。如心经、肝经、肺经、脾经、小肠经等穴,向指根(向心性)方向直推为补,向指尖(离心性)直推为泻,唯肾经、胃经相反。

《小儿按摩经》谓:“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为泻。”《小儿推拿广意》有:“运儿太阳,往耳转为泻,眼转为补是也。”《幼科推拿秘书》指出:“自龟尾擦上七节骨为补……自上七节骨擦下龟尾为泄。”临床实践证明,运用推拿治疗少儿泄泻配合推上七节骨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大便秘结配合推下七节骨则有明显的通便作用,即推上为补,推下为泻。在摩腹时手法操作的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有泻下通便作用;若手法操作的方向和在治疗部位的移动方向均为逆时针,则可使胃肠消化功能明显加强,起到健脾和胃、固肠止泻的作用,即逆摩为补,顺摩为泻。在推拿治疗少儿脱肛时,气虚而致的脱肛在大肠穴由指尖推向虎口有补气升提作用,而实热导致的脱肛在大肠穴从虎口推向指尖则有清理肠腑积热之功,即向心为补,离心为泻,由外向里为补,由里向外为泻。

一般认为操作方向的向上、向外、向左、向心多为补法;向下、向内、向右、离心多为泻法。《推拿三字经》曰:“内推补,外泻详。”在临床上推上三关为温补,退下六腑为清泻,又如大肠穴,离心推为泻(通便),向心推为补(止泻),来回推为调(平补平泻)。

3.3 快慢补泻手法的快慢是指施术者运用手法在少儿穴位上操作的速度,即频率。故快慢补泻又称频率补泻。一定的速度是施术部位得气、产生热量、发生传递并维持其效果的基本条件,也是手法作用于机体,机体产生反应,达到调整阴阳、补虚泻实作用的基本条件。明·周于蕃认为“急摩为泻,缓摩为补”,快疾者为泻,缓慢者为补。

慢而轻柔的手法为补,重在温阳益气,如推三关、揉外劳宫等,有兴奋生理、强壮身体的作用,多用于虚证。快而有力的手法为泻,该手法作用于穴位局部,能加快血液、淋巴循环,有活血化瘀、祛外邪的作用,可用于风寒表证,故前者为补,后者为泻。

3.4 时间补泻推拿时间长为补,时间短为泻。《推拿三字经》曰:“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保赤推拿法》曰:“儿之大者,病之重得,用几千次,少则几百次。”《按摩经》有“大肠有病泄泻多,脾土大肠久搓摩”“肚痛多因寒气攻,多推三关运横纹”,其中的“久”“多”,就是“长时间”,多用于虚证、寒证。反之,治疗实证腹痛、积滞之拿肚角和捏脊,治疗惊厥时掐十宣、委中、合谷等,刺激强,时间短,多用于实证、热证。

在临床上,手法操作时间应根据患儿情况灵活把握。如年长患儿寒中脾胃出现实寒呕吐时,应首选降逆止呕、温散风寒的天柱骨穴,可单推此穴上千次,即有止呕作用。如婴幼儿脾胃虚寒呕吐者,可用推天柱骨配合补脾经、摩中脘各100~200次,捏脊3~5遍,即可见效。

3.5 手法平补平泻手法平补平泻指以手法在穴位上来回推,或左右各推揉半数。如少儿腹胀、食欲不振虚实不甚明显时,常用摩法于腹部左右各摩100次,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常获满意疗效。又如腹泻虚实不明显时,可侧推大肠、推脾经,来回各推300次,亦获良效。在临床运用时,应依据少儿病证虚实综合运用,以达功专力宏、补虚泻实的目的。

上述补泻内容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如重手法多与时间短、频率快相结合,轻手法多与时间长、频率慢相结合。

4 顺应升降

升降出入是气机运行的基本形式[2]。顺应升降是少儿推拿手法的重要特色。推拿手法都具有方向性,如上推与下推,摩法、揉法、运法的顺时针与逆时针。当推拿操作的趋向性与疾病固有的趋向性相反时,能对抗疾病已有的趋向而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辨识疾病具体紊乱的升降趋向,采用升降不同的推拿方法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少儿推拿的重要治则。

人体的升和降,无论生理还是病理都会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患儿出现面红、唾液增多、身热、微汗出、呃逆、干呕、嗳气、太息、喷嚏、咳嗽、呼吸浅促等,常提示气机已升。反之,若患儿出现矢气、肠鸣、大便增多、尿频、口渴喜饮、呼吸深长、饥饿等,则说明气机已降。在少儿推拿过程中,临床常以此作为手法得宜和深透与否的标志,并以此作为疗效的保障。

4.1 致气调神,导引经气《素问·调经论》曰:“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以通其经。神气乃平……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明确提出了找出“虚络”,适时按摩,可导引其他部位的气血、经气等至所按部位。当这种操作作用于头面、肩背、上焦、足底、下肢、小腹与腰骶等部位时,就能达到升提与平降的目的。如摩百会、囟门,揉太阳、攒竹,拿风池、颈夹脊、肩井,捏挤天突,振叩肺俞与胸廓能开胸、宣肺、醒脑、祛邪、升提阳气,而点涌泉、三阴交、太冲、太溪等可引火归元。摩或运小腹有助于气沉丹田,横擦腰骶与振八髎有助于大小便的排出。致气调神、导引经气多切中当升不升和当降不降的病机,多采用揉法、摩法、运法等,且操作时间宜长,力度宜轻,环境宜安静,还经常配合语言诱导。

4.2 按而收之,阻截升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剽悍者,按而收之。”是指来势急猛之证,特别是升太过和降太过时,应强行阻断,逆其势而治之。既然升之太过,宜于头顶、两颞侧、耳、目、肩上或上半身等部位和穴位,直向下或向内操作,以降其亢奋;而降之太过,宜取脚心、下肢、小腹和腰骶等部位和穴位,方向直向上向外,以升阳举陷。该类方法多用点、按和振法等,宜长时间并反复多次操作,且方向一定要与病理趋势相反,即直指下或上。如振按百会、振按太阳、振按目上眶为降法代表,振按涌泉、向上振按小腹和中脘为升提法代表。此法与上述致气调神、导引经气所取部位相反,一为引导,通过自我的感觉导经气致推拿部位;二为阻截,以强有力的方向感阻断其趋向性。二者在临床上常配合使用。

4.3 顺应升降,推而助之该法以推法、擦法为代表手法。如捏脊、推上七节骨、推上三关、上推中脘、膻中等,能助其升而抑其降。反之,下推腹部、推桥弓、推下七节骨、推天柱、开璇玑、下推中脘、腹部等,能助其降而抑其升。

综上所述,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在其调和阴阳、适其寒温、补虚泻实、顺应升降的治疗原则下,进行辨证施治,以期调节少儿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促进少儿健康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手法穴位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层递手法
2021年组稿方向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2021年组稿方向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