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冠先从升清降浊入手治疗眩晕经验

2020-01-12韩冠先解兰琴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期
关键词:清阳益气汤头晕

张 良,韩冠先,解兰琴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洛阳471000)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头晕不适、眼花或眼前发黑,甚或自觉本身及外界物体旋转为主要特征。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无法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该类症状可见于梅尼埃综合征、低血压、高血压、脑供血不足等疾病[1]。《医学正传》云:“眩晕者,中风之渐也。”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吾师韩冠先教授为首届河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30余年,善于从升清降浊入手治疗眩晕,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从虚论眩晕

眩晕,中医分为“眩”“晕”,《医学统旨》言:“眩者,谓忽然眼见黑花昏乱,少倾方定;晕者运也,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有至于卒倒而不知者。”眩晕首见于《黄帝内经》,称之“眩冒”。《灵枢·卫气》云:“上虚则眩。”《灵枢·口问》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景岳全书·眩晕》言:“丹溪则曰无痰不能作眩,当以治痰为主,而兼用他药。余则曰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韩冠先教授总结眩晕大多以虚为本。

2 升降失常与眩晕

升降失常源于中医“气机升降”理论。韩冠先教授从整体出发,将人体视为运作的机器,各个脏腑相互协调,彼此制约,参与气机的运动。脾胃位居中州,处于中转枢纽位置,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对各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均起到重要作用。《黄帝内经》言:“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医学求是》言:“明乎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韩冠先教授认为脑位于高颠之上,手足阳经及督脉均交汇于头部,五脏六腑之精华皆注于头窍,强调“脑为至清之所,不可容邪”。若脾胃功能受损,致使枢机不利,脾不升清,清阳之气无法濡养元神;胃不降浊,污浊之气蒙蔽清窍,便易出现头晕不适症状。《素问·玉机真脏论》言:“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因此,把握气机升降的枢纽,保证脾胃升降正常,促使气血津液正常化生和输布,可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3]。

3 升清降浊,组方遣药

根据眩晕的病因病机,组方遣药,以调整气机,补脾培元为主。韩冠先教授强调“脑为至清之所,不可容邪”,着眼脾肾为气血津液的供给之脏、先后天之本,具有补虚培元的作用,明辨脾病传肾之理,重视病邪的传变。根据气机升降原则,从清·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中:“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升,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之言出发,结合“补土派”李东垣的补益元气理论,重补脾肾,健中州,调升降,达元气。选方补中益气汤合二至丸加减,方药组成:党参片15 g,生白术15 g,陈皮10 g,升麻10 g,柴胡10 g,黄芪30 g,当归12 g,女贞子30 g,墨旱莲30 g,生石膏30 g(先煎),酒大黄3 g,葱白1根。若有他症可随症加减用药,如颈项僵硬者,加葛根;痰浊明显者,加清半夏、苍术;吐涎沫、湿盛者,加泽泻;化热明显者,加黄连。

补中益气汤有培补中州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可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有效增加心肌细胞、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对脑部局灶性缺血亦有保护作用,还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并降低其痉挛的发生率[4]。方中黄芪益气升阳;党参配伍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调营;陈皮理气和胃,补而不壅,配伍升麻、柴胡,疏肝升阳,可助黄芪、党参升提中气;女贞子、墨旱莲补益肝肾,益精填髓,清解虚热;酒大黄引邪下行,荡涤污浊;葱白味辛,可通调阳气。诸药配伍,健护脾胃,调整中州枢机升降,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气机运行复归秩序,疾病渐愈。

4 案例举隅

患者,男,43岁,2017年11月6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头昏沉3年。现病史:3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头部昏沉,有头重脚轻感,偶有恶心感,晨起及劳累后明显。1周前饭后突然头晕,视物不清,测血压150/100 mm Hg(1 kPa=7.5 mm Hg),口服(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休息后症状缓解,刻下血压130/96 mm Hg。平素纳尚可,睡眠正常,身常乏力,大便黏腻不畅,小便尚可,体型肥胖,舌体大,有齿痕,苔白腻明显,脉弦滑。中医诊断:眩晕。方药组成:党参片15 g,生白术20 g,陈皮6 g,升麻10 g,柴胡10 g,黄芪30 g,当归30 g,女贞子30 g,墨旱莲30 g,生石膏30 g,酒大黄5 g,罗布麻叶30 g,泽泻30 g,炒车前子30 g(包煎),葱白1 根。3剂,每日1剂,水煎400 m L,早晚温服。

2017年11月10日二诊:诉头部昏沉不清感有所减轻,大便好转。舌体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较前稍减,脉弦滑。上方加茯苓15 g,生白术20 g换成麸炒白术30 g,酒大黄减至3 g。7剂,每日1剂,水煎400 m L,早晚温服。

2017年11月18日三诊:诉头部昏沉感好转,心胸部时有憋闷感,查心电图示:心肌轻度缺血。上方去炒车前子、罗布麻叶,加桂枝10 g,丹参20 g。3剂,每日1剂,水煎400 m L,早晚温服。

2017年11月28日因风寒感冒求诊,未提及头部昏沉不适症状。

按语:患者长期头部昏沉,体型偏胖,湿邪困脾胃,胃失和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脑窍失养,导致头晕频作,结合其舌脉,考虑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中焦气机转枢不利,导致气血亏虚,脑脉不得濡养,脑窍不得通畅。用补中益气汤合二至丸斡旋中州,升清降浊;因其大便不畅,故加酒大黄;又加泽泻、车前子利湿化浊,促使浊阴从小便去;罗布麻叶平肝,稳定血压;后期加大健脾力度,意在安中求本,求取长久效果。

5 小结

在临床上会经常遇到以头晕不适为主诉的患者,多数会因高血压病、脑梗死、短暂性脑供血不足等疾病引起,在诊疗过程中需对危险性因素进行干预与排除,再行中医辨证诊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多数眩晕患者虽然表现出风、火、痰、瘀等实证,但是仍需重视脾胃中枢运转不利的问题。此法用于老年性不明原因头晕不适亦有收效。

猜你喜欢

清阳益气汤头晕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Network pharmacology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Huangqi(Astragalus Radix)and Jinyingzi(Rosae Laevigatae Fructus)in treating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老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