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0-01-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抗凝剂基层医院血常规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妇婴医院检验科,辽宁 营口 115007)

近年来我国的基层医疗也在不断的发展,医学不断进步,所以对患者在进行各种病症诊断的时候也可以在基层医院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这能更好的对患者的诊断发挥作用,对于各种疾病的早期诊断,都能提供科学有效的价值和依据[1]。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能够掌握患者的基本病症关节,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结果如果不准确或者检验结果存在异常,那么就直接导致对患者的疾病诊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错误的数据无法对患者身体的真实情况加以反映,所以会使医师对患者病情诊断的时候出现错误的判断,甚至导致漏诊和误诊等情况发生,进而导致患者病症延误治疗,这种情况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要引起临床的重视和认可[2]。所以本文针对于此主要分析基层医院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当中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同时总结相关的应对策略,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基层医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0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文的调查对象,在本文所选择的调查对象当中,妇女1024例,婴儿976例,调查对象年龄最大为43岁,年龄最小为1岁,年龄平均为(35.28±13.25)岁。本文所有调查对象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获得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本文所纳入的调查对象均为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人;②本文所有调查对象年龄均满18周岁;③本文所有对象进行纤维胃镜、X线钡餐或是螺旋CT 等各项检验均未查出存在有相关病症[3];④所有研究对象心肺功能正常、新功能检验和心电图检验结果处于正常范围之内;⑤本文研究对象血液系统检验正常,而且肝肾功能正常;⑥本文研究对象采血之前12 h均禁食禁饮;⑦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临床的相关资料和个人信息完整。

1.2.2 排除标准:①本文排除有相关身体病症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合并有相关的血液系统病症的患者;③身体状况较差,不能够进行相关检验耐受的患者或者精神状况较差意识障碍的患者;④排除存在有肿瘤病症或者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患者;⑤排除中途因各种因素无法完成本文调查而退出研究组的患者[4]。

1.3 方法:本文采用血液全自动分析仪以及相关配套的试剂盒。其相配套的试剂需包括有溶血素、稀释剂和清洗剂等。质控液选择仪器相配套的质控液,并且选择真空抗凝管,真空抗凝管通过美国的BD公司生产,为EDTA-K2采血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液采集,以前患者需要空腹8 h以上,并且清晨对患者进行采血[5]。

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的时候通过两种途径:①进行静脉血的采集,一般通过对患者体表的浅静脉进行选择,主要选择肘前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当中选取最佳的位置,在进行静脉血采集的时候要通过真空采血和开放式采血等手段进行。血液采集以前需要确保患者保持仰卧位或者坐位,告知患者尽量放松,保持平衡的状态,确定患者情绪处于稳定的状态之下[6]。血液采集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工作,所有的器皿都要进行一对一的核对,并且在相关的采集器皿上贴好相关的标签并注明相关信息,在确认无误以后才能进行血液采集。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以前需要做一些适当的摸、拍等操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血管进行选择,要选择患者清晰充盈和易于固定的血管,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对患者静脉留置管导管同侧进行采集,这样能够防止血液标本中存在有血凝块的情况[7]。对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的时候,要对采集针筒进行仔细的检验,确保其不存在有空气进入。在采集血液结束以后,严格对相关设备进行消毒,做好密封的处理工作;②进行皮肤血液采集。主要是应用毛细血管采集的方法,这种血液采集方法在临床也比较常见,主要是对患者的微静脉或者微动脉毛细血管汇合部位的血液进行采集,通常也称之为末梢血采集,一般是选择患者的手指无名指内侧的相关部位进行血液采集[8]。在患者手指指端内侧进行血液采集是最佳的采集所在,在血液采集以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确保相关工具准备妥当,同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消毒,血液采集人员按住要采集的部位,通过采用碘和酒精进行消毒。然后右手持针垂直刺入2 mm,丢弃第1滴血,因为第1滴血当中可能存在混合组织。在血液采集结束以后需要按住患者的手指,一直到不再出血为止。

在血液采集之后对所有所得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血液检查人员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根据血细胞分析仪的具体操作规程和血常规检查的相关标准来进行。常规进行血液检验的质控,检验以前对相关的质控物、仪器进行校正,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检验需要通过两个人共同完成相关操作[9]。在进行质控结束以后,应该根据分析仪器操作说明进行相关操作,确保相关的标本能够在全血样品模式之下进行检验,对检验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不同的时间段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等进行比较和记录,同时做出综合的评价。

1.4 观察指标:对本文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血液标本检验时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所占比重进行统计,重点对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总结导致血液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因素。

1.5 统计学分析:启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对本文的所有标本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分析,文中所有的计数资料均选择采用自然数/百分数(n/%)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示,同时选择采用卡方值(χ2)对所有的计数值进行检验;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通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为主要表达形式进行表示,同时选择采用t值对所有的计量值进行检验;本文的所有等级资料均选择采用Z值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示,同时通过采用秩和检验与Ridit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数据之间的组间差异性通过P<0.05进行表示,说明两组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所选择的20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研究对象当中存在血液标本不合格85例,占4.25%;对导致血常规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存在有溶血因素22例,占25.88%,明确因素20例,占23.53%,抗凝剂使用不当15例,占17.65%,检验标本送检不及时16例,占18.82%,标本样本量不足12例,占14.12%。见表1。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血液的相关指标的分析,了解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状况、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等,这些指标能够为临床的相关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依据。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为有效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就需要多方的采取有效措施,针对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进行重要的质控,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血液检验的效率[10]。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分析能够看出导致基层医院进行血液标本检验过程当中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凝血因素、溶血因素、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检验不及时、标本样本量不足等。凝血因素是导致基层医院进行血液标本检验时出现不合格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当血液凝固以后,会从流动的状态转变为固态状态,这样血液当中的纤维蛋白原就会慢慢的失去活性,成为无法溶解的纤维蛋白。临床有多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血液样本出现凝固,比如说血管导管的内壁存在有粗糙的状况,在进行血液采集的时候因为针头选择的不合规格,导致在血液采集的时候不能够有效落实无菌操作的,就会导致细菌进入到血液当中而使得血液出现凝血。除此以外,也因为保养液或血液混合比例存在不当而使得凝血因素出现,因为保养剂当中抗凝剂剂量较少,也容易导致血液凝固出现。所以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时候,应该采取综合的措施,避免血液出现凝血因素,选择合适的针头和采血部位进行采血,并合理的进行抗凝保养剂的使用。

溶血因素也容易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除此以外,因为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样本量不足等都容易导致血标本存在着一定的不合格,如果血液采集人员的采血技术不娴熟,导致在穿刺的过程当中存在反复穿刺的情况,不能一针见血,则可能导致血液标本存在不良。而且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的过程当中,抗凝剂的使用也要保证规范,血液采集前一天要叮嘱患者能够空腹8 h以上,这样才能够获取更加良好的血液标本。因为血液标本保存方式不当也容易导致出现最终的血液检验结果存在误差,通常血液标本在完成采集以后可以立即进行相关的检验和分析,但是可能因为检验量过多,人力不足等因素使得采集的血液标本要进行保存待检,如果血液标本保存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进行,那就会导致血液相关成分出现变化,导致最终的检验结果存在误差。血液检验的时候,因为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当,也容易导致出现检验结果的误差,所以也要求相关临床检验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可以正确的合理选择抗凝剂的比例。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进行血液标本检验时导致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存在溶血、凝血、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和标本量不足等相关的情况,临床针对于此进行针对性的质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合格率,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抗凝剂基层医院血常规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急性心肌梗死伴抗凝剂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