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2020-01-11孙晓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列汀西格磷酸

孙晓鸥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相对复杂,是一种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高血糖,1型、2型糖尿病均有一定的遗传异质性[1]。最近几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长时间暴饮暴食、酗酒、高糖饮食以及焦虑、紧张、急躁、易怒、心烦,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疲劳。失治、误治极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2型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可以根据血糖检查结果服用药物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低糖饮食,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多喝水,多吃含糖量低的水果,保持心情舒畅,多运动[2]。近些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3],初发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不够明显,对于糖尿病的诊断通常是根据患者血糖指标来判定。在临床中,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4]。本文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使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31.25±13.1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2±1.68)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32.82±13.3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74±1.7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二甲双胍治疗。①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运动、饮食等方面的干预治疗;②二甲双胍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片(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48,规格:0.5 g),用法:0.5 g/次,3次/d,7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2周。

1.2.2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①常规治疗、二甲双胍治疗与对照组一致。②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Merck Sharp & Dohme Italia SPA,国药准字J20140095,规格:100 mg),用法:100 mg/次,1次/d,持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且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9.48±1.68)mmol/L、(8.82±1.58)%、(13.71±5.72)mmol/L,观察组分别为(9.12±1.18)mmol/L、(8.52±1.42)%、(13.88±3.20)mmol/L;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7.36±3.18)mmol/L、(7.34±1.34)%、(11.02±3.26)mmol/L,观察组分别为(5.08±2.88)mmol/L、(6.16±1.24)%、(7.78±2.36)mmol/L。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为(5.79±1.14)、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为(74.39±14.09),观察组分别为(5.74±2.32)、(74.40±10.82);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为(5.01±1.24)、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为(82.12±15.11),观察组分别为(4.11±1.29)、(89.08±14.30)。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22例(44.0%)、有效16例(32.0%)、无效12例(24.0%),治疗总有效率为76.0%(38/50);观察组显效32例(64.0%)、有效15例(30.0%)、无效3例(6.0%),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9,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并且该病早期症状不够明显[5]。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等症状,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对含糖食物、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对于一些含有淀粉质、高纤维的食物,要适当进食,并且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6]。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现如今,糖尿病发病率日益上涨,对于糖尿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一直进行[7]。上世纪80年代中期欧美科学家先后发现小肠黏膜中的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以葡萄糖依赖方式促进胰岛素释放,进而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延缓胃的排空,该肽类被命名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8]。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所造成的,在临床中通常是通过口服促胰岛素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而降低血糖。磷酸西格列汀对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降解有阻止作用,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进行评估,人群药代动力学分析后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用药对于西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没有临床意义上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指标[9-11]。因此,本文研究分析了本院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二甲双胍治疗、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空腹血糖(5.08±2.8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6±1.24)%、餐后2 h血糖(7.78±2.36)mmol/L低于对照组的(7.36±3.18)mmol/L、(7.34±1.34)%、(11.02±3.2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患者疗效。

综上所述,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列汀西格磷酸
西格列汀对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漫长的旅途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维格列汀与常见降糖药联合治疗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