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颂平教授论治肾虚肝郁型月经不调经验

2020-01-11邓咏诗郜洁廖秀平麦观艳

环球中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月经不调肝郁白术

邓咏诗 郜洁 廖秀平 麦观艳

罗颂平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术带头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岭南罗氏妇科第三代传承人,全国中医妇科联盟首席专家。罗教授擅长调经、助孕、安胎,对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罗教授运用定经汤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不调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的一类病症,期、量的异常可独立出现,也可同时发生,如不及时诊治,严重者可进展至崩漏或闭经。气血不和、脏腑失调均可导致月经不调,肾虚、肝郁都是其常见病因[1]。对于肾虚肝郁型月经不调的治疗,部分医家常以疏肝、活血等为主要治法,而罗颂平教授治疗月经不调总以补肾为要,并根据患者情况配合调肝、扶脾,灵活运用定经汤等方药辨证施治。

1 从“理法”角度分析:肾、肝、脾与月经关系密切

月经不调是女性月经期、量异常的一类病症,不同医家对其认识有所不同。一些医家认为血瘀是月经病的根本,另一些医家认为肝的功能失常是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

如班秀文教授认为月经以血为本,月经不调虽病因诸多,但转归不离“血”,提出“治妇先治血,治血不忘瘀”的观点,调经常用养血活血的四物汤及益母草、鸡血藤等[2-3]。以秦月好教授等为代表的象庄秦氏妇科重视胞宫、胞脉、胞络在妇科的作用,认为妇人病多瘀,提出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结合逐瘀、行气、温经等不同治法的荡胞六法[4]。以何子淮教授等为代表的杭州妇科认为,肝体不足导致的阳亢、动风,以及肝气失和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异常,均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并提出调肝八法和解郁三法[3,5]。以朱小南教授等为代表的妇科主张“肝肾乃冲任之本”,女性生理受肝肾所统、以肝肾为纲,宜肝肾同治。在月经周期中,经前肝气偏旺宜疏肝、经后肾气耗损宜补源[3,6]。

罗颂平教授以“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为妇科调经的基本思路,认为肾主导着女性生殖功能的正常运行,肝对月经的来潮有重要作用。同时,罗教授强调脾为后天之本,与肾同为生殖之本,调经不可忘扶脾。

1.1 经水出诸肾

岭南罗氏妇科根据女性生理特点提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认为生殖轴的正常运转是女性生殖功能正常的关键,肾是生殖轴的起点,在生殖轴的正常运转中起着主导作用[7]。

罗颂平教授继承并发展岭南罗氏妇科的学术观点,认为肾通过孕涵精微、司掌天癸、调和冲任的方式主导着月经的来潮,肾虚为月经不调的发病之本。肾为藏精之脏,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均需要精气的支持。故罗颂平教授认为,病虽有虚实,但就肾而言,贵在精充气足。如肾气虚,则天癸无以为继,推动乏力,阴血下注不利,胞脉空虚;精血同源,互化互生,如肾精不足,则化血乏源,冲任亏虚,胞宫失养,月经自然无法如常而至。因此,罗教授治疗月经不调重视补肾益精,以从根本上调节女性生殖功能。

罗教授治疗月经不调,既注重肾气、肾精的虚实,也重视阴阳的消长平衡。罗教授认为女性生殖周期如月相之盈亏,呈规律性的阴阳气血变化[8],如阴阳失衡、消长失约,月经难以如常而至。肾既是生殖轴的主导,也是元阴元阳之所在,其阴阳变化影响着女性的月经。如肾阳虚,无以温煦胞宫,可见月经后期等;肾阴不足以充养胞宫,可有月经后期、过少,若出现虚火扰动、迫血妄行,又反见月经先期等类热之象。临床上,罗教授重视阴阳之虚实的甄别,讲究阴阳调和、随证而治。

1.2 肝司经血之疏泄

对于肝与月经的关系,不同医家看法不一。一些医家认为,肝为女子之本,与气血、冲任关系密切,对女性月经和生殖功能有决定作用。肝藏血,主疏泄,协调周身气血,使胞宫胞脉得养。肝经与冲任相会,冲任为肝转输血液,肝血充、肝气调是冲任通盛、气血下注的前提[9]。同时,肝肾母子相关,精血同源,肝还可通过肾影响女性生殖。由此可见,肝对女性生理、病理有重要影响,故叶天士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一说。相应地,有医家认为妇科病的治疗以疏肝为要。唐容川云:“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江涵暾言:“女子之症……审无外感内伤别症,唯有养血疏肝四字……可以得其八九。”

对此,罗颂平教授认为肝在女性生殖中有重要地位,但人以肾为先天,女子亦不外乎此。“先天”意指人之本元,人体生殖功能以肾为主导,无论男女均由父母生殖之精相合而成,故人之初始源于肾。肾为藏精之脏,人体生长发育有赖肾精充养、肾气推动,故人之生长壮盛亦倚于肾。肾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本,故罗教授在调经、助孕时,常以补肾为大法。但罗教授也反复强调,肝通过封藏血液、主司疏泄、通调冲任等影响着月经的正常来潮。只有肝气调和,疏泄有度,血海才能盈满通畅,月经方可应期而至。因此,在月经不调的诊治中需重视肝的作用,适当伍以调肝疏肝之品。

1.3 脾助经血之生化

罗颂平教授认为:“脾肾为生殖之水土。”[8]精、气、血的充盛除依靠所藏的先天之精,还有赖于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脾主运化,将水谷之精灌注至相关脏腑,以资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脾通过化水谷以生气血、固摄血液以防出血,为月经来潮提供物质保障。

岭南地区常年温热潮湿,岭南人多腠理疏松、易汗出,有勤沐浴、喜食生冷、常饮清热汤品等生活习惯,形成了岭南人多脾虚、气虚、阴虚和易湿热的体质[10-11]。《脾胃论》有:“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女性经、孕、产、乳以血为用,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血生化乏源。在治疗月经量少、后期等考虑有血虚的疾病时,罗教授常健脾与养血并举,健生化之源以养血补血。《世医得效方·产科兼妇人杂病科》谓:“若冲任劳损,经海动伤,脾虚胃弱不能约制其血,倏然暴下,故谓之崩中漏下。”脾胃虚弱、冲任损伤,不能固摄血液,在月经体现为经多、期长、崩漏等。罗教授在治疗此类月经不调时,也常伍以健脾补气。例如,崩漏患者出血较多时,罗教授常用经验方二稔汤(岗棯、地稔、炒白术、党参等)以补气养血、固冲摄血;出血渐减时,则用经验方滋阴固气汤(熟地黄、续断、党参、炒白术、黄芪等)以补肾滋阴、健脾益气。

2 从“方药”角度探讨:补肾、调肝、扶脾是调经的重点

肾、肝、脾与月经密切相关,故临床的辨证论治中,要注重补肾、调肝、扶脾,从罗颂平教授临床的遣方用药中,亦不难窥探她对这三脏的重视。对于以肾虚肝郁为主的患者,常用定经汤为主方加减。定经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傅山自评:“此方舒肝肾之气,非通经之药也;补肝肾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笔者现以定经汤方药组成为基础,归纳罗教授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不调的经验。

2.1 平补肝肾,尤重养阴

补肾调肝是妇科疾病的重要治法,也是罗颂平教授临床上常用的治法之一。临床上,罗教授补益肝肾喜用平和之品,菟丝子、熟地黄既是定经汤原方之组成,也是罗教授平调肝肾最常用的药对之一。菟丝子能填补人体之精血,《本草经疏》谓其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其质润属阴,又蕴生长之阳气,有沟通阴阳之机。熟地黄气薄性沉而味厚,阴中寓阳,可活血气、滋肾气而益阴填精。菟丝子与熟地黄均为阴中寓阳之品,菟丝子旺于生长向上之机,熟地禀沉降之性,二者同用,于补肝肾益精血中藏转输之意。罗教授认为,菟丝子与熟地黄均为补益肝肾之良药,能益肝肾精血,又因其蓬勃向上之性,使补而不腻。临证中,如遇肝肾虚损较甚者,罗教授还会加用枸杞子、续断、巴戟天等温中助阳,制首乌、山萸肉、黄精等滋养肝肾。

罗教授认为,现代人晨昏颠倒,睡眠不足,容易出现阴失潜藏、阳不入阴、虚阳外越。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岭南人腠理疏松、多汗,易耗伤气阴。因此,罗教授在补益肝肾时,尤其重视滋养肝肾之阴,常配伍二至丸等加减。如患者出现崩漏,考虑有阴虚血热者,可重用墨旱莲(约30g)以凉血止血。

2.2 疏肝理气,调疏泄之机

罗颂平教授认为,现代女性面临着学业、工作、家庭、经济等多方面压力,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出现多种月经不调的表现。临证时,罗颂平教授非常重视与患者的交流,细致询问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神态,综合患者神色、话语、肢体动作等判断患者整体状态,并对患者进行耐心的疏导和解答,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在药物治疗上,罗教授常用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柴胡功效多样、使用广泛,对于其在定经汤中的作用,有医家取升阳之效[12],有医家用以疏肝解郁[13]。罗颂平教授倾向于后者,在定经汤中常用中量(约10 g)柴胡,取调和肝脾之意。罗教授重视对阴液的保护,如需加强疏肝理气之效,常加醋香附而非原方之荆芥,因荆芥升散力强、易耗伤阴液,而醋香附能理气疏肝不伤阴。罗教授强调,疏肝理气之品常多辛散,对于血虚、阴虚的患者,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需根据患者情况加以衡量,以防耗血伤阴,反致肝阳亢盛。如遇情志不畅的患者,罗教授还会酌加郁金、合欢花、素馨花等增强疏肝解郁之效。

肝体阴而用阳,制肝亢盛之气,还需养阴以柔之。为达调肝之效,罗教授运用定经汤时除用柴胡理肝气,还配白芍以养阴。二者一动一静、一行一收,使肝得润养而条达畅顺。对于阴虚较甚者,白芍虽能养阴敛阴,但滋润之力不足,可考虑加用石斛、麦冬、玉竹等甘润之品。

定经汤虽不用攻伐,但月经以血为用,常需稍加血药以养血分、促血行。当归既能补血又具行走之力,《本草衍义补遗》谓其:“治血证通用。”但罗教授认为,当归虽然常用于妇科疾病,但实际运用需要谨慎辨证。其一,对于阴虚血少者,当归辛温而有耗血之弊。其二,对月经过多、崩漏等以出血为主症的妇科疾病,当归易扰动血海,反有动血之虑。临床上,如患者有月经色黯、血块多、腹痛拒按,或癥瘕等瘀血之象,罗教授还常用丹参、鸡血藤等活血养血之品,以祛瘀而不伤正。

2.3 健运脾胃,资生化之源

纵观罗颂平教授辨治月经不调,常配合健运脾胃之法。罗教授认为脾肾共为生殖之本,脾胃健运为月经的正常来潮提供物质基础和调控作用。岭南人受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影响,常多脾虚[10-11],不耐攻伐亦不宜峻补。罗颂平教授临床用药非常注意固护脾胃,无论温阳还是清热都常用甘缓之品[7]。同时,罗教授处方喜加入健运脾胃的药物,既可改善脾胃功能,又能促进药物运化和吸收。

白术、茯苓、山药是罗颂平教授最常用的健脾药物。其中,白术的使用有生熟之分,罗颂平教授常根据患者大便情况选择白术规格,大便干硬难行者,中下焦水液代谢失常,予健脾利水的生白术;大便溏薄泄泻者,脾胃气虚不能运化,用补中焦、实脾气的麸炒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兼可宁心,对于脾虚并见睡眠不佳者尤宜。山药有健脾生津之效,但其药力轻柔,故需配伍其他药物同用。罗教授认为茯苓、白术、山药都是药性平和之品,如有湿气缠绵者可改用白扁豆、广藿香、芡实等健脾祛湿,如脾虚气滞、运化不佳者又可予陈皮、枳实等健脾理气。

3 验案举隅

患者,23岁,2017年8月22日初诊,主诉:经期延长3年。平素月经欠规律,周期约30~90天,经期3~15天,量偏多,色先暗红后鲜红,血块多,经期有腹痛、腰酸、乳胀、头痛。末次月经8月15日,至今未净;前次月经7月11日,3天净。既往无妊娠史,有孕求。平素易上火,有口干口苦,纳可,难入睡,二便可,舌淡红苔白,脉细。诊断:月经失调;证型:肾虚肝郁;治法:补肾调肝;方拟定经汤加减。处方:柴胡10 g、当归10 g、白芍15 g、盐菟丝子15 g、盐巴戟天15 g、茯苓15 g、酒女贞子15 g、干石斛10 g、麸炒白术15 g、石菖蒲10 g、制远志10 g、酒黄精30 g,共20剂,日1剂,水煎服。并予膏方、逍遥丸、坤泰胶囊。

2017年9月20日二诊:末次月经8月15日,15天净。妇科彩超监测未见优势卵泡。上方去女贞子、黄精,加熟地黄15 g、合欢花10 g,白术改生用。续予膏方、坤泰胶囊。

2017年10月17日三诊:末次月经10月13日,现月经第4天;前次月经9月21日,6天净。现口苦减轻,睡眠改善。2017年9月20日方去熟地黄、石菖蒲、远志,加甘草6 g、女贞子15 g、酒山茱萸15 g。嘱周期5~9天服枸橼酸氯米芬片,续予膏方和助孕丸。

2017年11月14日患者确诊妊娠,末次月经10月13日,5天净,予中药安胎。孕期一般情况可,2018年6月4日生产。

按 月经不调既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多种妇科病的常见症状,对其治疗要综合考虑病因、患者年龄及生育需要,制定个体化方案。对于青春期及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治疗以调经为主;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以协助生育为要。该患者平素月经周期、经期均不规律,目前有生育要求,初诊时指导患者完善检查、明确病因,同时根据辨证以中药调经。患者阳虚失摄见月经量多,血脉失运见经血色暗、血块多;阴虚故易上火、口干苦,阴不涵阳而难入睡,虚火扰动见经色鲜红。同时,患者肝气郁结见月经周期、经期不定,经色暗红伴血块,经行腹痛、乳胀、头痛。综合患者情况,考虑患者为月经失调,证属肾虚肝郁。治疗上需肾肝脾三脏同治,以补肾、调肝、扶脾为法,平补肝肾,调和阴阳,养阴益精;疏肝理气,调疏泄之机;健运脾胃,资生化之源。处方以定经汤加减,加巴戟天温肾助阳,酒黄精滋养肝肾,女贞子、干石斛养阴,炒白术健脾助运,石菖蒲、制远志安神。并予补肾疏肝健脾之膏方,疏肝健脾养血之逍遥丸,滋阴清热之坤泰胶囊,加强疗效。二诊患者仍有口干口苦等虚热之象,上方改予熟地黄,与菟丝子相配以助阴阳转输、伏引相火,加合欢花以疏肝理气、清透郁火。三诊见患者月经情况改善,经期从3~15天转为5~6天,结合辅助检查考虑患者月经不规律、不易受孕均由排卵障碍导致,因患者有生育要求,故在中药调经的基础上,加予西药促排卵。本案患者肾虚肝郁并重,治疗以补肾调肝之定经汤为主方加减。临证时,如遇肾虚为甚者可予枸杞子、续断等,肝郁明显者加郁金、合欢花等,至于伴随脾虚、痰湿、血瘀等情况,亦宜随证加减。

猜你喜欢

月经不调肝郁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分析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