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虚损启微》探析癌因性疲乏的诊治

2020-01-11彭筱娴张培彤何杰

环球中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熟地因性药用

彭筱娴 张培彤 何杰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相关,表现为痛苦、持续、主观的疲乏感,其疲乏程度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符,严重妨碍日常生活[1]。癌因性疲乏属中医“虚劳”的范畴,虚劳又名“虚损”,是以两脏或多脏劳伤、气血阴阳中两种或多种虚损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证候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的统称[2]。中医药具有培元固本、多脏腑同调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CRF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虚损启微》是清代医家洪缉庵论治虚劳的专著,曹炳章于《虚损启微·提要》中认为该书“断非他书能及,实为虚劳类中最要之书也”。洪缉庵的学术思想以《内经》为宗,博采诸家之长,尤参张仲景、朱丹溪、张介宾三家之说。书分上下二卷,上卷论述经义,指明虚损以肾为本,辨证当以阴阳为纲,分脏腑寒热虚实治法,立论精要,辨证详实;下卷列方72首,分论方药来源、剂量组成及炮制加减,方证契合,用药精当。本文旨在探析此书对于癌因性疲乏治疗的临床意义,望可浅述其要。

1 病机——肾元亏损为本

为了探究虚劳之因,洪缉庵引用《内经》条文,认为肾元亏损实为虚劳起病之关钥:“肾为五脏之本,水为天一之源,则凡患损者,实惟肾水之亏十居八九。”肾藏精,精化气,气分阴阳。肾阴、肾阳为五脏六腑阴阳之本,五脏之阴气,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肾阳不能发。肾元亏损则五脏不安,精血同源,肾水亏则肝木失养,血燥筋痛;脾之运化依赖肾阳温煦,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虚痰起,食少飧泻;心肾相交,水火互济,肾水不足故心肾不交,心阴失养则虚火炽盛,心神恍惚,遗精盗汗;肺肾阴液金水相滋,肾阴不足,肺阴失滋故咳嗽咽痛,气喘声喑。由此可见,诸脏虚劳的根源皆为肾元亏损。由此洪缉庵提出,虚劳当以益肾固本为基本治则,阴虚者滋肾填阴,左归饮、左归丸主之;阳虚者温补肾阳,右归饮、右归丸主之。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在基因层面存在先天易感性[3-4],肾精亏虚,先天不足,正虚邪恋则易发为癥瘕;同时,元气不足的肿瘤患者更易出现癌因性疲乏。手术大耗气血,放疗煎灼阴液,化疗造成骨髓抑制损耗精血,皆能伤及肾元,造成持续且难以缓解的疲乏。现代研究表明,肾虚大鼠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功能紊乱及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4水平升高、平衡态紊乱的特点[5-6],而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机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功能障碍以及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关系密切[7]。在癌因性疲乏发病过程中,肾虚对机体的影响不容忽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右归丸能够显著提高肾虚大鼠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的紊乱[8],左归丸可以重建阴虚阳亢小鼠细胞因子Th1/Th2的平衡态[9],故两者均能从发生机制方面改善癌因性疲乏。洪缉庵益肾固本的思路,对于现代癌因性疲乏的治疗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 辨治——以阴阳为总纲

洪缉庵在“论五劳七伤六极”中言:“种种区别,愈繁愈乱……皆非求本之论也”,在逐一分析证候后,提出辨治虚劳应以阴阳为纲,不可偏执。其中阴虚表现为烦躁发热、面赤口干、咽痛生疮、吐衄便血、大便燥结、小便涩痛等,阳虚表现为畏寒憔悴、气短纳差、目眩头晕、飨泄失禁等。“虚火”亦当明辨阴阳:阴盛格阳之火,得热则散,甘温之剂可消;阴虚火动,真阴亏损之火,妄投温燥,则邪火消灼,阴液更亏。故于阴虚火动当慎用甘温。阴阳之论为各阶段虚劳辨治的总纲,脉诊于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洪缉庵认为,脉象的迟数是鉴别阴阳的关键,虽有虚实浮沉滑涩大小之别,但“阴虚脉数,阳虚脉迟,不可易也”。在诸多脉象中,弦脉为虚劳最忌,但又频频出现,亦当结合迟数辨其阴阳:脉迟缓而弦者为中虚土败,当暖土建中;数兼弦者为水枯木燥,当滋肾填肝。洪缉庵对于阴阳之辨实已涵括脏腑气血之别,其于虚劳错杂之病因提纲挈领,执简驭繁,使得后人辨证能够直取其要。下面将结合书中理论,探讨虚劳分别阴阳的治疗思路。

2.1 阴虚论治

若患者素体阴亏,或情志不畅而化火伤阴,或放化疗伤及阴液,迁延日久,伤及肾精,脑髓失养,精神呆钝,疲惫足萎,头晕目眩,健忘发落,此时宜甘润醇静之品滋养阴液,不可妄投干姜、桂附、补骨脂、苍术等辛温之剂;如参芪、枸杞、当归、杜仲、菟丝子等阴中有阳之品亦当斟酌使用;寒凉之品亦当慎用,唯有火盛方可使用,但应中病即止。

洪缉庵认为,治疗当依照脏腑病位及虚火之微甚选方用药。热盛阴亏,午后或夜间发热,喜冷便实,加减一阴煎主之,药用生地、熟地、芍药、麦冬、炙甘草、知母、地骨皮,全方以甘寒之品清热养阴,重用熟地壮水之主,配伍麦冬、知母、地骨皮等药清解透热养阴,随证可加入石膏、栀子、黄芩等苦寒清热之品,共奏养阴清热之功。若肺肾阴亏有火,火象较前微弱,咳嗽咽痛,兼见发热动血诸症,也用一阴煎主之,药用生地、熟地、芍药、麦冬、甘草、牛膝、丹参,方中生地、熟地、麦冬、芍药滋养肺肾阴液,配伍丹参、牛膝凉血活血,引热下行。诸药相配,可达养阴生津,兼清虚火之效。若心经热盛,惊悸失志,烦热狂言,疮疡失血,方主二阴煎,药用生地、麦冬、枣仁、甘草、玄参、黄连、茯苓、木通、灯草,方中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清心,配伍枣仁、茯苓安神,黄连清泻心火,木通、灯草导热从小便而出,诸药合用共奏养心阴、清心火、安心神之功。若肝脾虚损,营亏无火,筋痛肉萎,口干纳少,方选三阴煎,药用当归、熟地、甘草、枣仁、芍药、人参,方中当归、熟地、枣仁、芍药养血和营,人参、甘草健脾益气,诸药相配,肝血得养,脾胃健运,则血脉充盈,正气得复。若肺肾阴亏,相火炽盛,干咳吐衄,发热口干,四阴煎主之,药用生地、麦冬、芍药、百合、沙参、甘草、茯苓,方中生地、麦冬、芍药、百合、沙参等药滋养肺肾,甘草、茯苓建运中土,以期“培土生金”之义。若心脾肾三阴受损,真阴亏耗,吐衄失血,舌根苦直,方选五阴煎,药用熟地、山药、扁豆、炙甘草、茯苓、芍药、五味子、人参、白术、莲肉,以大剂熟地填补真阴为君,配伍芍药、五味子养阴固涩,山药、扁豆、人参、白术、茯苓、莲肉、甘草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全方养阴与益气并重,兼顾先后天,平补心脾肾三脏。

肿瘤患者若肺肾阴液受损,先后天亏虚,有形之阴精难以速生;加之虚热与癌毒进一步消耗阴液,导致疲乏缠绵不愈,治疗亦难见速效。当遵洪缉庵之法,甘寒养阴,兼清虚热。治疗时,若肺阴亏损兼有脾气虚弱,当加入山药、人参、白术、茯苓等建运中土、培土生金之药;若癌毒炽盛,阳气不虚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草河车、半枝莲等抗癌解毒之品;若阴血亏耗,血行滞涩,可适当选用当归、丹参、赤芍、桃仁等养血活血之品,以防脉络瘀滞。

2.2 阳虚论治

若素体真阳亏虚,或手术、化疗伤及气血,或过用苦寒攻伐之品,阳气受损难复,日久不愈,形神衰惫,畏寒肢冷,面白浮肿,纳少便溏,此时唯辛甘温燥之品最宜,忌石斛、玄参、知母、黄柏、黄芩、黄连、龟板等苦寒之品重伤阳气。

洪缉庵认为,辨治当根据脏腑气血选方。五脏气血亏损,宜平补者,五福饮主之,药用人参、熟地、当归、白术、炙甘草,分入心、肾、肝、肺、脾,平补五脏气血,“足称王道之最”,可加姜附,以增辛温散寒之功。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脾胃虚寒,呕恶便溏,形寒身痛,浮肿无子者,右归饮、右归丸、八味丸主之。中焦虚寒,呕吐吞酸,泄泻不食,属脾者理中丸主之;属胃者温胃饮主之,药用人参、白术、扁豆、陈皮、干姜、炙甘草、当归,温中散寒,理气健胃。血虚寒凝,小腹疼痛,闭经痘疮,五物煎主之,药用当归、熟地、芍药、川芎、肉桂,于四物汤中加入肉桂,补血散寒,引火归元。

阳气是机体升降出入的内在动力,肿瘤患者若阳气不足,形神失于温养,则易出现疲惫倦怠。遵洪缉庵法辨治,首当固护阳气,依照气血亏虚程度,有侧重的论治。气虚者以参芪温阳益气,血虚者养血温经散寒,气血俱虚者平补气血。次当辨阳虚的病位,属中焦者温中散寒,健运脾胃,属下焦者温补肾阳,阴中求阳。临证若兼有胀满食滞,失于运化,可加入炒三仙、木香、砂仁等开胃化滞之品;若兼有遗精便溏,小便频多,可合用四神丸、缩泉丸等温肾固涩之剂;若水道不利,小便短少,面浮肢肿者,可合用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3 诸虚见证——各有侧重

癌因性疲乏多见于肿瘤慢性迁延的病程中后期及多疗程治疗后,正气亏耗,五脏受损,阴阳失调,因而在疲惫乏力之外常兼见他症,如外感、失血、月闭等,治疗当以阴阳为纲,针对诸证有重点的施治。

3.1 外感

洪缉庵在治疗虚劳外感时,强调感邪阶段、邪气性质及患者体质是辨证施治的关键,其用药平和,组方补中兼散,加减灵活。风寒初起,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若患者素体气血平和,当从平散,正柴胡饮主之,药用柴胡、防己、陈皮、芍药、甘草、生姜。感伤风寒,咳嗽发热,痰多脘痞,素体湿盛者,宜温散兼以化痰,柴陈煎主之,药用柴胡、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风寒外感,痰多而喘,年高阴亏者,当养阴益气化痰,兼以宣散,防止喘脱,金水六君煎主之。若外感失治,致使邪郁不散,寒热往来,一、二、三、四、五柴胡饮主之:一柴胡饮(柴胡、黄芩、芍药、生地、陈皮、甘草)主凉散;二柴胡饮(柴胡、陈皮、半夏、厚朴、生姜)主温散;三柴胡饮(柴胡、芍药、陈皮、炙甘草、生姜、当归)宣散兼养血,用于素体阴血不足而邪不甚之外感;四柴胡饮(柴胡、人参、生姜、当归、炙甘草)培补元气,兼以散寒;五柴胡饮(柴胡、当归、熟地、白术、芍药、陈皮)气血双补,以散寒邪。

肿瘤患者正气素亏,较平人更易感邪,在辨治过程中,如遇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咳喘体倦等症,应当详细询问起居及调护情况,并结合节令的变化作出诊断,避免因延误失治而引邪入里,迁延不愈。癌因性疲乏多兼情志抑郁不畅之象,柴胡剂表里双解,散邪与解郁并重,实乃疲乏、情志不畅兼有外感之良方。

3.2 失血

洪缉庵对虚劳失血讨论甚详,包括察有火、无火及火之微甚论治法,凭脉证定病之可治或不治等[10]。失血的主要原因是真阴受损,因此治疗不可一味寒凉清热;若有火当清,也当中病即止,以防止血留瘀。阴亏兼微火当甘寒养阴,宜加减一阴煎;若阴亏无火,血失其守,宜醇静之品滋补阴血,一阴煎或六味地黄汤主之;阴亏不甚,脾气亏损,脾不摄血所致失血,当以益气回阳为法,忌用凉药,宜六味回阳饮,药用人参、制附子、炮姜、炙甘草、熟地、白术,方中人参、附子、炮姜回阳救逆,熟地固护将亡之阴,大剂白术益气补虚。虚劳失血的预后可从脉证判断。若服药后脉渐调和,肢体自如,四末尚温,身无灼热,饮食渐进,二便如常,虽然时欲咯吐紫黑血块,但出血已止,此为可治;若血虽止而脉大不减,或脉小但弦细数疾,或弦硬不和,此时不可断言此病可医;甚者但见左关尺脉弦强,易传变为暴脱、高热、咳喘,最为凶险。

贫血是癌因性疲乏的常见病因之一[11],目前治疗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铁制品、输血为主,但促红细胞生成素耐药、输血不良反应等问题也不容忽视[12]。此时可参考洪缉庵创立的失血治法,根据出血情况及火之微甚,有重点的选药组方。急则治其标,塞流止血,中病即止;缓则培其本,阴虚者甘醇滋补,脾虚者甘温益气,五脏虚者平补阴阳。洪缉庵对于预后的论述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在治疗过程中当时时监察脉证,把握病情变化,防患于未然。

3.3 月闭

洪缉庵认为,妇人虚劳经闭多由阴竭,治当养营以通利血脉,忌一味使用桃红之类逐瘀,主方为《内经》乌贼鱼骨丸。若阴亏水不制火,随宜使用一二三四五阴煎;若心脾气血两虚,宜逍遥饮;若平脏而三阴亏损,宜五福饮或左归丸;若三阴亏兼有阳虚者,宜右归饮或八味地黄丸。

对于化疗中的患者,研究表明使用以烷化剂为代表的化疗药会破坏其卵巢功能,形成暂时或永久性闭经,影响生育[13]。提前出现的绝经期症候群,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及社会压力,不利于疾病的预后及调护[14]。因此证的特殊性及隐私性,常常在问诊时被忽略。但月闭本身作为症状,能够给辨治提供思路,若不及时治疗,营血进一步亏耗,机体失于荣养,精血难复,对预后调护不利。根据洪缉庵理论,月闭者治当养血和营,通利血脉,根据虚火微甚及脏腑病位选方用药,营阴得复,精血充盈则天癸自来。

4 结语

《虚损启微》是一部论治虚劳的专著,书中以肾为本、辨证施治的观点对于癌因性疲乏的治疗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临床治疗时可在多种肿瘤慢性发展的全程灵活运用。同时,若癌因性疲乏兼见外感、失血、月闭等症,本书诸虚见证的论治对恶性肿瘤患者方药的选择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值得肿瘤临床工作者研读。

猜你喜欢

熟地因性药用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补肾中药熟地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熟地是生地炒熟的吗
《辨证录》中熟地的应用规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