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深刻原因

2020-01-10杜芹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体系

杜芹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知向何处则方向不惑,明所从来则动力充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源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列宁指出:“沿着马克思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阐发了有关未来社会发展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不能简单地运用现成的国家机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机构来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不仅符合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直接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时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活学活用,坚持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植根于中国大地。

习近平同志指出:“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不懈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开始了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探索。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一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是简单地从马克思主义本本里抄来的,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植根中国大地、扎根中国土壤,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认识与战略应对中形成、丰富、发展的。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植根中国大地、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實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它从中国历史的文明绵延中走来,在中国当代的伟大实践中完善,向中国未来的光明前景走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深得人民拥护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最高价值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从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出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发展制度和治理体系,保证了国体和政体的高度统一,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高度协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缺吃少穿、生活困顿到追求生活品质、文化娱乐丰富,中国人民过上了以往难以想象的新生活;从被封锁被威胁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而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既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也要扎根于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探索、建立和完善过程就是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不断扎根于中华文化这一根基的过程,也是不断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和获取力量的过程。我们合理吸收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利害相共,祸福相依,断无利于此而害于彼之理”的中华文化思想,并进行创造性地改造和提升,熔铸于新型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当中,形成了显著优势。还有“经世致用”、“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中华传统文化,都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创建和发展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发展完善的历史文化根基,凝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体系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