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0-01-10李超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正骨棘突腰椎间盘

李超琴 万 亿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手术室,江西 南昌 330008)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是一种以腰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1-2],发病率较高。中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见解,多采用针刺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但大量的临床数据揭示,单用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起效缓慢,疗效不能令临床满意。因此,我院选择针刺配合正骨手法治疗6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评价疼痛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有效率,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抽取68 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针刺组和联合治疗组。针刺组中,患者共34 例,男17 例,女17 例;年龄48~69 岁,平均年龄60.15 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67±0.14)年。联合治疗组中,患者共34 例,男16 例,女18 例;年龄47~70 岁,平均年龄为59.78 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71±0.22)年。本研究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利用生物统计学SPSS 18.00 软件分析68 名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诊断标准;(2)符合《骨伤科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学诊断标准,且经腰椎X 线平片、CT 检查、磁共振(MRI)检查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3)符合针灸治疗适应证者;(4)符合正骨手法治疗适应证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1)并发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2)有脊柱手术史者;(3)并发恶性肿瘤疾病者;(4)并发髋关节疾病者;(5)不能正常进行沟通者。

1.4 治疗方法 给予针刺组患者(34 例)针刺治疗,取秩边、阳陵泉、腰夹脊、三阴交、肾俞、阿是、大肠俞、环跳为针刺主穴。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1)湿寒证者:加阴陵泉穴、腰阳关穴;(2)血瘀证者:加刺膈俞穴;(3)以足外侧疼痛症状为主者:加阳辅穴或侠溪穴;(4)以足后侧疼痛症状为主者:加束骨穴或委中穴。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选用1~3 寸长的华佗牌毫针进行直刺,以患者能耐受的程度为宜,行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法,留针30 min,治疗频率为1 次/d,连续治疗10 d。

给予联合治疗组患者(34 例)针刺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采用针刺治疗方法同针刺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正骨手法进行治疗。经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明确腰椎棘突偏歪部位后,协助患者坐于腰椎旋转复位椅上,并固定其脚部,指导患者双手合十置于脑后,以患者棘突左偏为例,医生将患者棘突左侧压痛点向右推,指导患者保持先前屈后达最大限度左侧弯状态,然后指导患者将躯干向后内旋转,与此同时,医生向右下顶住患者棘突,使椎体发生轻微移动,以出现弹指响声为信号。最后,对患者棘突相关组织进行弹拨、点按等按摩,以舒缓周围肌肉群。治疗频率为1 次/ 2d,连续治疗10 次。

1.5 观察指标(1)分析2 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采用VAS 疼痛评分进行评价。其中,0 分:无痛;3 分以下:疼痛较轻微;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以内;4~6 分:患者剧烈疼痛,睡眠受到影响,但姑且能够忍受;7~10 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2)分析2 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的差异性。

1.6 疗效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等证候积分减分率改善30% 以下,腰椎曲度值未好转;有效:患者病情有所改善,膝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等证候积分减分率改善30%~69%,腰椎曲度值接近正常值;显效: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等证候积分减分率70%~89%,腰椎曲度值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控制: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等证候积分减分率90%~100%,腰椎曲度值恢复正常水平。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统计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后,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 18.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2 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AS 疼痛评分值为(1.51±0.09)分,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2.2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的差异性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临床控制17 例,显效7 例,有效7 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治疗后临床有效性比较(例)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伴随腰痛、双腿麻木、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等临床表现症状[3-6],病情较重。若不及时治疗,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生理活动功能障碍[7],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属于“腰痹”“痹证”范畴,与腰肌劳损、湿邪内阻,筋脉失养、气滞血瘀、情志失调等发病机制相关[8]。因此,针对该病,应重视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祛风解痉。

近年来,针刺配合正骨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得到一定的应用。一方面,采用针刺作用于腰椎间盘相关的神经节段支配区相关穴位,符合现代针灸学的生理基础,可舒筋通络,养肾补肝,消炎止痛,理气通经,调理气血脏腑;另一方面,采用正骨方法,可帮助脊椎恢复正常生理弧度,减轻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局部水肿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消除致病因素。本研究显示,采用针刺配合正骨手法治疗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临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独采用针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正骨棘突腰椎间盘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搓腰
——壮肾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