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反”配伍在经方合方辨治肺系疾病中的运用验案举隅※

2020-01-10

中医药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青龙汤气喘附子

●王 付

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等著作中均记载了运用中药“十八反”配伍治病之案例,并未提出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之说。直至宋金时期,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以及张子和的《儒门事亲》等著作才出现了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之说,然而这些医家又在临床中相悖而行,选用“十八反”进行配伍用药,这足以证明王怀隐、张子和等人提出的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完全属于荒谬言论[1]。

临床疾病复杂多变,仅用一个经方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只有选择经方合方才能更好地运用经方辨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但难免会遇到“十八反”配伍的情况,当不囿于“十八反”配伍禁忌之说,大胆用之。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经方合方辨治疾病时常采用“十八反”配伍用药,非但未出现毒副作用,反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2],于此试举数则肺系疑难疾病的辨治验案如下。

1 泽漆汤、附子半夏汤、甘草海藻汤、藜芦甘草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辨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术后复发案

詹某,女,55 岁,河南人,2016年9月2日初诊。患者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 年前经检查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手术治疗后又复发。刻诊:咳嗽,气喘,动则尤甚,呼吸不畅,胸痛,消瘦,怕冷,手足不温,上肢麻木,倦怠乏力,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黄腻夹白,脉沉弱。西医诊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诊断:肺积。辨为肺热夹痰,阳虚夹风证。治当清热化痰,益气温阳。给予泽漆汤、附子半夏汤、甘草海藻汤、藜芦甘草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药用:泽漆30g,生半夏24g,红参10g,黄芩10g,制附子10g,紫参15g,白前15g,桂枝10g,藜 芦1.5g,海 藻24g,麻 黄12g,杏仁10g,石膏24g,生姜15g,大枣12 枚,炙甘草10g。6 剂,以水1000~1200mL,浸泡30 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 次服。2016年9月9日二诊:咳嗽减轻,仍动则气喘,以前方变红参为12g,6剂。2016年9月16日三诊:咳嗽进一步减轻,动则气喘好转,仍怕冷,以前方变制附子为12g,6 剂。2016 年9 月23 日四诊:咳嗽、动则气喘进一步减轻,仍上肢麻木,以前方变藜芦为2g,6 剂。2016 年9月30 日五诊:咳嗽基本消除,倦怠、乏力较前好转,仍有轻微胸痛,以前方加五灵脂10g,6 剂。2016年10 月7 日六诊:怕冷、手足不温基本消除,上肢麻木较前减轻,以前方变藜芦为3g,6剂。2016年10月14 日七诊:诸症较前又有好转,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50余剂,经CT 复查提示:与原片比较,病灶减小。之后,继续以前方加减变化巩固治疗效果[3]。随访3年,病情稳定,一切尚好。

按根据咳嗽、口渴辨为肺热;再根据怕冷、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因气喘动则尤甚辨为气虚;又因苔黄腻夹白辨为寒热夹痰;更因上肢麻木辨为风痰。以此辨为肺热夹痰,阳虚夹风证。方以泽漆汤清热益气,降逆化痰;以附子半夏汤温阳燥湿化痰;以藜芦甘草汤益气熄风化痰;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散结;以麻杏石甘汤宣肺降逆。根据症状表现变化,酌情调整方药用量,以取其效。

2 麻黄汤、麦门冬汤、附子半夏汤、甘草海藻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辨治肺结节病案

李某,女,44 岁,河南人,2017年2 月3 日初诊。患者于5 年前因咳嗽日久不愈,经检查诊断为肺结节病,经中西医治疗(具体不详)但未能有效改善症状。刻诊:咳嗽,咯痰量少、黏稠色白,消瘦,怕冷,手足不温,盗汗,胸闷,胸痛,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口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沉弱。西医诊断:肺结节病。中医诊断:咳嗽。辨为肺寒阴虚,气虚夹痰证。治当温肺益阴,益气化痰。给予麻黄汤、麦门冬汤、附子半夏汤、甘草海藻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药用:麻黄10g,桂枝6g,杏仁15g,麦冬170g,生半夏24g,红参10g,粳米10g,制附子10g,海藻24g,藜芦1.5g,生姜10g,大枣12枚,炙甘草10g。6剂,以水1000~12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2017年2月10日二诊:咳嗽、胸闷减轻,仍胸痛,以前方加五灵脂10g,6 剂。2017 年2 月17 日三诊:咳嗽、胸闷进一步减轻,胸痛好转,仍不思饮食,以前方加陈皮30g,6 剂。2017年2 月24 日四诊:咳嗽、胸闷基本消除,仍痰稠,以前方变藜芦为2.5g,6 剂。2017 年3 月3 日五诊:怕冷、手足不温基本消除,仍有轻微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g,6 剂。2017 年2 月10 日六诊:咯痰明显减少,饮食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继服。2017年2月17日七诊:诸症较前均有明显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0 余剂,经CT 复查提示:肺结节基本消除。随访1 年,诸症未再复发。

按根据咳嗽、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咳嗽、痰稠色白辨为寒痰;因消瘦、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怕冷、脉沉弱辨为阳虚。以此辨为肺寒阴虚,气虚夹痰证。方以麻黄汤宣肺降逆;以麦门冬汤益阴降逆,益气化痰;以附子半夏汤温阳燥湿化痰;以藜芦甘草汤益气熄风化痰;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散结。根据症状表现变化,酌情调整方药用量,以取其效。

3 小青龙汤、小柴胡汤、附子半夏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辨治间质性肺疾病案

谢某,女,56 岁,河南人,2017年8 月5 日初诊。患者于4 年前经检查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近2 年来症状加重。刻诊:咳嗽,气喘,形体消瘦,咯痰色白夹泡沫,怕冷,手足不温,胸痛,倦怠乏力,情绪低落,胸胁满闷,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苔黄白夹杂,脉沉弱。西医诊断: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诊断:喘证。辨为肺寒夹痰,气郁夹虚证。治当温肺化痰,调气益气。给予小青龙汤、小柴胡汤、附子半夏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药用:麻黄10g,桂枝10g,细辛10g,白芍10g,生半夏12g,柴胡24g,红参10g,黄芩10g,制附子10g,五味子12g,干姜10g,藜芦1.5g,生姜10g,大枣12枚,炙甘草10g。6 剂,以水1000~1200mL,浸泡30 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 次服。2017 年8 月12日二诊:咳嗽、气喘略有减轻,仍胸痛,以前方加五灵脂10g,6 剂。2017 年8 月19 日三诊:咳嗽、气喘进一步减轻,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g,6 剂。2017 年8 月26日四诊:咳嗽、气喘进一步减轻,胸痛消除,以前方去五灵脂,6 剂。五诊:倦怠乏力较前明显好转,仍手足不温,以前方变制附子为12g,6 剂。2017 年9 月2 日六诊:情绪低落基本消除,仍口苦,以前方变黄芩为20g,6 剂。2017 年8 月9 日七诊:诸症较前又有明显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80 余剂,经CT 复查提示间质性肺疾病基本消除。随访1年,诸症未再复发。

按根据咳嗽、气喘、怕冷辨为阳虚;再根据口干、口苦辨为郁热;因消瘦、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情绪低落、胸胁满闷辨为气郁。以此辨为肺寒夹痰,气郁夹虚证。方以小青龙汤宣肺降逆,温肺散寒;以小柴胡汤调理气机,清热散寒,补益中气;以附子半夏汤温阳燥湿化痰;以藜芦甘草汤益气熄风化痰[4]。根据症状表现变化,酌情调整方药用量,以取其效。

4 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四逆加人参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辨治左肺炎症伴空洞、胸膜炎案

梁某,女,57 岁,河南人,2017年4 月1 日初诊。患者于3 年前因咳嗽于某综合性医院行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炎症、下叶炎症伴空洞、胸膜局灶炎症”,经住院及门诊中西药治疗2 年余未能有效改善症状。刻诊:咳嗽,气喘,咯痰时黄时白,时有咯痰夹血,胸部烦热,时时胸痛,怕冷,手足不温,倦怠乏力,情绪低落,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苔黄白夹杂,脉沉弱。西医诊断:(1)左肺炎症伴空洞;(2)胸膜炎。中医诊断:喘证。辨为肺寒夹郁,气虚夹热证。治当温肺解郁,清热益气。给予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四逆加人参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药用:麻黄12g,桂枝10g,细辛10g,白芍10g,生半夏12g,红参3g,杏仁10g,生附子5g,五味子12g,干姜10g,石膏24g,藜芦1.5g,生姜10g,大枣12 枚,炙甘草10g。6 剂,以水1000~12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2017年4月8日二诊:咳嗽、气喘略有减轻,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6g,6 剂。2017 年4 月15日三诊:咳嗽、气喘进一步减轻,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0g,6 剂。2017 年4 月22 日 四 诊:咳嗽、气喘基本消除,仍胸痛,以前方加五灵脂10g,6 剂。2017 年4 月29 日五诊:倦怠乏力较前明显好转,仍胸中烦热,以前方变石膏为50g,6 剂。2017 年5 月6 日六诊:胸中烦热减轻,仍有轻微咯血,以前方加白茅根30g,6剂。2017年5月13 日七诊:病情较前基本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00 余剂,经复查提示肺部炎症消除;又以前方治疗90余剂,经复查提示肺空洞消失。随访1年,诸症未再复发。

按根据咳嗽、气喘、胸中烦热辨为肺热;再根据情绪低落辨为气郁;因脉沉弱、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以此辨为肺寒夹郁,气虚夹热证。方以小青龙汤宣肺降逆,温肺散寒;以麻杏石甘汤清泻郁热[5];以四逆加人参汤益气温阳散寒;以藜芦甘草汤益气化痰。根据症状表现变化,酌情调整方药用量,以取其效。

5 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栝楼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辨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胃炎案

魏某,女,8 岁,河南人,2017年5月6日初诊。患者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胃炎病史。刻诊:咳嗽,气喘,每因受凉加重,痰多,质清稀、色白,心悸,胸闷,时时心痛,似有寒气直入心胸,胃脘痞满胀痛,怕冷,手足不温,倦怠乏力,口腻口苦,舌质淡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西医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2)肺源性心脏病;(3)慢性胃炎。中医诊断:(1)喘证;(2)胸痹心痛;(3)痞证。辨为心肺虚寒,胃寒夹热证。治当温宣心肺,益气清热。给予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括楼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药用:麻黄12g,桂枝10g,细辛10g,白芍10g,生半夏12g,五味子12g,干姜10g,红参10g,黄连3g,黄芩10g,制附子10g,全瓜蒌24g,藜芦1.5g,生姜10g,大枣12枚,炙甘草10g。6剂,以水1000~12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 次服。2017 年5 月13 日二诊:咳嗽、气喘略有减轻,仍胸闷,以前方变全瓜蒌为30g,6 剂。2017 年5 月20 日三诊:咳嗽、气喘进一步减轻,仍口苦口腻,以前方变黄连为6g,6 剂。2017 年5 月27 日四诊:咳嗽、气喘进一步减轻,仍心痛,以前方加五灵脂10g,6 剂。2017 年6 月3 日五诊:咳嗽、气喘基本消除,心痛减轻,仍口苦,以前方变黄连为10g,6剂。2017年6月10日六诊:似有寒气直入心胸、怕冷基本消除,手足温,以前方6 剂继服。2017 年6 月17 日七诊:诸症较前明显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0 余剂,诸症消除;之后又以前方断断续续巩固治疗。随访2年,诸症未再复发。

按根据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辨为肺寒夹痰;再根据胃脘胀痛、怕冷辨为胃寒;因心悸、脉沉弱、倦怠乏力辨为心气虚;又因口腻口苦辨为湿热。以此辨为心肺虚寒,胃寒夹热证。方以小青龙汤宣肺降逆,温肺散寒;以半夏泻心汤温胃清热燥湿;以附子括楼汤益气温阳,宽胸止痛;以藜芦甘草汤益气化痰。根据症状表现变化,酌情调整方药用量,以取其效。

6 小青龙汤、茯苓四逆汤、附子花粉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辨治间质性肺疾病、脑白质脱髓鞘疾病、心肌肥大、动脉粥样硬化案

卫某,女,63 岁,河南人,2017年7月1日初诊。患者有多年间质性肺疾病、心脏增大、脑白质脱髓鞘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刻诊:咳嗽,气喘,痰多色白,心悸,胸闷,头晕,头昏沉,怕冷,手足不温,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水,舌质淡,苔白夹黄,脉沉弱。西医诊断:(1)间质性肺疾病;(2)心肌肥大;(3)脑白质脱髓鞘疾病;(4)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诊断:(1)喘证;(2)心悸。辨为心肺虚寒夹伤阴证。治当温宣心肺,益气清热。给予小青龙汤、茯苓四逆汤、附子花粉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药用:麻黄12g,桂枝10g,细辛10g,白芍10g,生半夏12g,五味子12g,茯苓12g,干姜10g,红参3g,制附子10g,天花粉24g,藜芦1.5g,生姜10g,大枣12枚,炙甘草10g。6 剂,以水1000~1200mL,浸泡30 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 次服。2017 年7 月8日二诊:咳嗽、气喘略有减轻,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0g,6剂。2017 年7 月15 日三诊:咳嗽、气喘进一步减轻,倦怠乏力好转,仍手足不温,以前方加生附子为3g,6 剂。2017 年7 月22 日四诊:咳嗽、气喘较前基本消除,仍痰多,以前方变生半夏为15g,6 剂。2017年7月29日五诊:心悸明显减轻,手足不温基本消除,仍口干,以前方变天花粉为30g,6 剂。2017年8月5日六诊:头晕、头昏沉基本消除,倦怠乏力消除,以前方6 剂继服。2017年7月12日七诊:病情基本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00 余剂,诸症消除;之后又以前方断断续续巩固治疗。随访2 年,诸症未再复发。

按根据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辨为肺寒夹痰;再根据心悸、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因口干不欲饮水辨为寒郁化热伤阴;又因苔白夹黄辨为寒夹热。以此辨为心肺虚寒夹伤阴证[6]。方以小青龙汤宣肺降逆,温肺散寒;以茯苓四逆汤温阳散寒;以附子花粉汤温阳散寒,清热益阴;以藜芦甘草汤益气化痰。根据症状表现变化,酌情调整方药用量,以取其效。

猜你喜欢

小青龙汤气喘附子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经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证研究*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憋得气喘
Smog in Los Angeles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
气喘儿也要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