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龄要指》六字诀考释*

2020-01-10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金凡媛王晓东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字诀吐气三焦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金凡媛 王晓东

据《庄子·刻意》记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所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是导引中呼吸锻炼的一种方式。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十分重视呼吸锻炼,而六字诀是经典的读字呼吸法,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而后在隋代高僧智顗大师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及近现代的《马礼堂养气功》中,均有关于六字诀功理功法的记载,足见其源远流长、历史底蕴雄厚。本文所述冷谦的《修龄要指》较早地记载了六字诀的锻炼方法。冷谦特别注重六字诀在养生锻炼中的应用,在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延年六字诀、四季却病歌等篇章中均有论及。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自我国古代以来流传甚久,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要锻炼方式的传统中医养生功法。人体通过发出“嘘、呵、呼、呬、吹、嘻”六个不同发音的字,再辅以相应的意念和导引动作,能够自主地疏导或调节相应脏腑经络的气血,达到抵御疾病侵袭、养生康复、强健体魄之目的。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3年推出《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编写了具体的招式动作及要领,向大众推广。本文拟对《修龄要指》六字诀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其在六字诀养生导引功法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进一步完善六字诀的理论研究。

《修龄要指》原文释读

《修龄要指·延年六字诀》载:“此法以口吐鼻吸、耳不闻声乃妙。诀:此行六字工夫秘要诀也。非此,六气①行不到手。本经以此导之,若引经耳,不可不知。肝若嘘②时目瞪睛,肺知呬③气手双擎;心呵④顶上连叉手,肾吹⑤抱取膝头平;脾病呼⑥时须撮口⑦,三焦客热⑧卧嘻⑨宁。”[1]4

注:①六气:指六脏经脉之气。即心、肝、脾、肺、肾及三焦之气。②嘘(xū):即“嘘”字气诀。动作为缓缓吐气。嘘,五行属木,与肝相应,可平肝气,具有舒畅气机、明目降浊的作用。③呬(sī):即“呬”字气诀。动作为嘘气,运气吐纳一法。呬,五行属金,与肺相应,可平肺气,具有宣肺平喘、调和肺气的作用。④呵(hē):即“呵”字气诀。动作为哈气,吁气。呵,五行属火,与心相应,可平心气,具有呼浊泌清、通利血脉的作用。⑤吹(chuī):即“吹”字气诀。动作为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五行属水,与肾相应,动作为平肾气,具有清泄相火、固本强精的作用。⑥呼(hū):即“呼”字气诀。动作为呼气。呼,五行属土,与脾相应,可平脾气,具有升清排浊、健脾和胃的作用。⑦撮口:即撮口呼,清·潘耒《类音》载:“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参见“撮口呼”。⑧客热:病证名,指客居之邪热,即外来热邪,侵袭经脉的邪气如客之往来。⑨嘻(xī):即“嘻”字气诀。动作为面带微笑,用舌上挑抵住上腭而呼气。嘻,与三焦相应,平三焦气,具有升降气机、调治三焦的作用。

上述段落原文大意为:在练习者练习延年六字诀功法时,呼吸方面需要做到口吐鼻吸,以两耳听不到气息出入的声响为佳。功法总诀指出:这(指呼吸)六字诀吐气的功夫,每一步都要做到这样,也是延年六字诀的练功要领,如果不按此法练习,六气就达不到本脏腑之经络。而本经就是用这些方法来导引六气,若不引气归经,则功行无用,这一点练习者不能不注意到。六气六音之中,行肝脏“嘘”气之法时,要睁大双眼;行肺脏“呬”气之法时,要双手向上举。行心脏“呵”气之法时,要十指在头顶部交叉;行肾脏“吹”气之法时,要双手环膝与头平齐。行脾脏“呼”气之法时,嘴唇要微微向前突出,撮口平呼,行三焦“嘻”气之法时,要平躺宁神。

六字各气诀分释

吹肾气诀:肾为水病主生门,有病尪羸气色昏;眉蹙耳鸣兼黑瘦,吹之邪妄立逃奔。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肾主水,为先天之本,藏精纳气,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主玄。若肾脏病变,肾气失充,肾精失养,肾失封藏,患者会表现出身体瘦弱虚羸、面色黧黑黯淡、眉毛皱蹙、头发脱落、耳聋耳鸣等病症。宜行“吹”字肾气导引法,以清相火,固精锁元,调和阴阳。正如《修龄要指·四时调摄》言:“治肾用吹字导引……能去腰肾风邪积聚。”

在习练“吹”字诀时,需要掌握的要领是在行“吹”字而发声吐气时,力在唇的中间部,舌体、嘴角向后引申,槽牙相对,两唇向两侧拉开收引,使气息从喉缓慢而出,两边绕舌而下,经唇间的狭窄缓缓呼出体外[2]78。“吹”字诀对应肾脏,行肾经之气,练功时还要配合团身环抱双膝的动作,行气与导引结合,动中藏静,静中蕴动,坚持练习此法,当可养肾,达到清泄相火、固本培元之效。

呵心气诀:心源烦躁急须呵,此法通神更莫过;喉内口疮并热痛,依之目下便安和。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心属火,主血脉而藏神,心经“上挟咽”,经别“系舌本”,开窍于舌。若心脏病变,心气失养,心火上炎,扰乱心神,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宜行“呵”字心气导引法以降心火、排浊气、通血脉。正如《修龄要指·四时调摄》言:“治心用呵字导引……去心胸风邪诸疾。”

在习练“呵”字诀时,需要掌握的要领是:在行“呵”字而发声吐气时,音要从舌根由内而外生发,舌体微微向上拱起,舌边与牙槽轻贴,气息从舌与上腭之间的狭隙间慢慢吐出体外,发音圆润平稳[2]57。“呵”字诀对应心脏,行心经之气,练功时要同时配合双手向上举起,手指互相交叉,双掌掌心向下发声,凝重之中蕴含灵动,坚持习练可养心肾,达到定志安神、呼浊泌清、通利血脉之效。

嘘肝气诀:肝主龙涂位号心,病来还觉好酸辛;眼中赤色兼多泪,嘘之立去病如神。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肝属木,能生心火,主藏血,司疏泄,开窍于目,酸入肝,辛入心,肝经“连目系”。若肝脏病变,肝气郁结,肝经风热上炎,患者会出现喜食酸辛、目赤多泪、目痛目眩等病症。通过六字诀治疗时,宜行“嘘”字肝气导引法舒肝理气、清心明目、调和气血。正如《修龄要指·四时调摄》言:“治肝用嘘字导引……此能去肝家积聚风邪毒气,不令病作。”

在习练“嘘”气诀时,需要掌握的要领是:在行“嘘”字而发声吐气时,嘴角要后引紧缩,两唇微开,槽牙上下平对,中间留有间隙,舌边和槽牙间亦留有缝隙,使得吐气时气息从槽牙和舌两边的空隙中缓慢呼出体外[2]45。“嘘”字诀对应肝脏,行肝经之气,练功时要同时配合动作导引,睁大双眼、极目远眺而自然发声,神思远瞩,声振空音,坚持练习可养肝,达到舒畅气机、排泄浊气、明目清火之效。

呬肺气诀:呬呬数多作生涎,胸膈烦满上焦痰;若有肺病急须呬,用之目下自安然。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肺主气、司呼吸,为水上之源,通调水道,行宣发肃降之能,“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灵枢·经脉》),若肺脏病变,患者则可见痰饮、胸膈痞满、烦闷气喘等病症。通过六字诀治疗时,宜行“呬”字肺气导引法以降气化痰、宣肺平喘,调和肺气。正如《修龄要指·四时调摄》言:“治肺用呬字导引……去肺家风邪积劳。”

在习练“呬”气诀时,需要掌握的要领是:在行“呬”字而发声吐气时,嘴角后拉,上下门牙放松对齐,留有缝隙,舌尖轻轻抵住下齿,使得气息从门牙间轻缓地呼出体外[2]70。“呬”字诀对应肺脏,行肺经之气,练功时要同时配合双手上托、掌指相对而自然发声,作清扬升升之态,坚持练习可养肺,达到泄浊外出、利气平肺之效。

呼脾气诀:脾宫属土号太仓,痰病行之胜药方;泻痢肠鸣并吐水,急调呼字免成殃。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脾属土,位于中焦,主运化、升清、统血,为生痰之源,与胃相表里,二者共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若脾胃病变、脾失键运,患者可见“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临床上多表现为腹胀便溏、呕吐泻痢、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鸣倦怠等病症。通过六字诀治疗时,宜行“呼”字脾气导引法以升清排浊、止泻止呕、和胃健脾。正如《修龄要指·四时调摄》言:“治脾用呼字导引……能去脾家积聚风邪毒气,又能消食。”

在习练“呼”字诀时,需要掌握的要领是:在行“呼”字而发声吐气时,音从喉出,舌体下沉,舌两侧上卷对咽喉口,口唇撮圆,使得气息由喉中缓慢而出,于腔内形成一股气流,经撮圆的口唇缓缓而流出体外[2]61。“呼”字诀对应脾脏,行脾经之气,练功时要同时配合嘴唇微微向前突出,平呼发声,一呼一吸平稳自然。坚持练习可养脾,达到排浊外出、健脾助运之效。

嘻三焦诀:三焦有病急须嘻,古圣留言最上医;若或通行土雍塞,不因此法又何知?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三焦,通行元气,运化水液。脾胃居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若三焦病变,气机阻滞,则津液输布障碍,湿困中焦,出现舌腻纳呆、四肢困重等病症。通过六字诀治疗时,宜行“嘻”字三焦导引法以通利水气、调畅气机。不过,《修龄要指·四时调摄》篇缺少有关“嘻”字诀的对应脏腑治法。

在习练“嘻”字诀时,需要掌握的要领是:在行“嘻”字而发声吐气时,音源于上腭,舌尖要轻抵下齿,嘴角略上翘后收,两唇微开,牙槽上下平对轻轻咬合,使得气息由槽牙边的缝隙而缓慢流出体外[2]86。“嘻”字诀对应三焦,行三焦之气,练功时要同时配合平躺静气,放松宁神,坚持练习可养三焦,达到舒筋调脉、升降气机、治疗三焦疾病之效。

六字诀与四季养生

冷谦在《修龄要指》中,不仅明确了六字归经,还将六字诀与四季时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四季养生导引功法的典型代表。书中立有篇章“四季却病歌”,曰:“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5上述七言八句,主要讲述了治疗四季疾病时“延年六字诀”的具体运用。春季练“嘘”气法可养肝明目,夏季练“呵”字诀可养心安神,秋季练“呬”字诀可养阴润肺,冬季练“吹”字诀可安定肾气,“嘻”字诀可除却三焦烦热。由于四季脾旺,因此四季常练“呼”字诀可助脾胃水谷精微的运化,习练时注重口吐鼻吸,以双耳听不到声响为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六字诀与四季时节虽有密切联系,但在实际运用中却不可过分拘泥,要因时制宜,善于应变,学会根据具体的病证和时节,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习练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气诀。例如行“嘘”字气诀时,可适当配合习练“吹”字诀,肝属乙木,肾属癸水,乙癸同源,藏泄互用,使阴阳互资互制。此外,六字诀在习练过程中也需注重一些要点。譬如练习前要锻炼身形,练好身形,才能有自然的腹式呼吸,才能做到真正的松静自然,提升功法,否则难免出现胸闷胃胀等不适情况。锻炼时要注重以意领气,吸无意,呼有意,意念要似有似无,但不可用意太深。同时要配合导引动作,丹田一开一合,口中吐纳。每呼一诀,气息越发沉稳,身上逐渐发热,从而起到一定的功效。

冷谦的历史贡献

1.行气与导引

据文献考察,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仅为单纯的呼吸吐纳,最多配合意念导引,并无肢体动作的出现。明代道士冷谦在《修龄要指·四时调摄》中将六字诀与导引动作相结合。例如:“治肝用嘘字导引,以两手相重接肩上,徐徐缓缓,身左右各三遍。又可正坐,两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积聚风邪毒气,不令病作。一春早暮,须念念为之,不可懈惰,使一暴十寒,方有成效。”[1]1可以说,这是六字诀配合导引动作最早的记述。

这一时期,冷谦提倡采用叉手翻覆、左右引胁等一系列动作,认为这样可以在行气时能够较好地将肢体动作一起融入呼吸吐纳法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宛若阴阳相济,自然而然地做到了行气与导引的有机结合,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六字诀导引养生功法。

2.练习顺序

冷谦对于六字诀的练习顺序也有独到见解,他主张顺应四时五脏阴阳的生长收藏,确立了四时养生的导引原则,为后世导引养生功法的练习提供了理论指导。延年六字诀与四时相应,与五行相生,其顺序为“春嘘、夏呵、四季脾呼、秋呬、冬吹、三焦嘻”。而南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记载:“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3]这是依据五行相克的规律来确定顺序的。两者的指导理念有别。

3.练功方法

明清前,练功方法多以静功为主。如宋代邹朴庵在《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中曾提到要“解带正坐”[4]的坐式,提倡“六字呼吸不得闻声”[4]。自冷谦提出有关导引动作的配合,健身气功的发展就逐渐开始向动功方向演变,而延年六字诀也慢慢成为功法锻炼向动功方向发展的典型。明清后另有向静功方向发展的道路,最具代表性的是《寿世青编》。该书中“静功六字却病法”曰:“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行时,宜静室中,暖帐厚褥,盘足跌坐……行动功毕,即闭固耳目、口(叩)齿,存想吾身。”[5]从“宜静室中”到“闭固耳目”,行功时未见明显肢体动作,而是以松静自然的练功方法为主。

以上对冷谦的《修龄要指》中有关六字诀的内容进行了考释,并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六字诀的源流和技术动作要领。冷谦在《修龄要指》中多处论及六字诀,足见其对该呼吸导引功法的重视。该书最早记述了六字诀配合导引动作,创造性地根据四季循环、五行相生原理确定练习顺序,是静功向动功方向发展的典型代表,为养生导引功法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功法养生锻炼讲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而较科学的练习规律为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诀做六遍,早晚各练习一遍,每日锻炼20~30min,至于练习的时段并无硬性规定,选择适宜自身的练习规则就好。只有坚持锻炼方能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反应,起到条达气机、通利血脉的功效。然而尤要注意的是,用六字诀养生功法来防治疾病,比较适宜于健康或亚健康人群。当五脏病变严重时,仍须配合相应的药物和临床治疗,不能简单地以为单练六字诀便能祛除疾病、恢复健康。书中所载“急调呼字免成殃”“不因此法又如何”“其功尤胜保神丹”等说法,依照当前的眼光来看,不免偏颇。

猜你喜欢

字诀吐气三焦
扬州邗江杨庙镇:念好“联”字诀,建好“同心圆”
闻喜桐城:念好“三字诀” 锤炼年轻干部真本领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林小丫 助力果农“杨梅”吐气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没事多练壮腰功
让宝宝“羊”眉吐气的12种营养素
2015“羊”眉吐气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