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图书馆藏抄本《高氏医案》考

2020-01-10眉山市中医医院眉山620000王培荣赵瑞珍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氏抄本医案

眉山市中医医院(眉山,620000) 王培荣 赵瑞珍

《高氏医案》,中医外科医案类著作,清代高秉钧撰,由其弟子刘晓山、缪柳村辑,成书于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1]。《高氏医案》自问世以来,流传甚鲜,仅以抄本传世,濒临失传。有鉴于此,《高氏医案》曾被纳入“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2010GJ09)整理医书之一,笔者曾为该书的点校者之一,点校完成后与高秉钧之《谦益斋外科医案》一并出版发行。但笔者对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中的内科部和缪氏方部存疑,结合笔者进一步考证,将该抄本的文献考察概述如下。

作者考证

高秉钧,字锦庭,号心得,锡山(今江苏无锡)人。生于清代乾隆乙亥年(1755年),卒于道光丁亥年(1827年),享年72岁。高氏成年后,弃举子业,师从范圣学及杜云门习内外两科。其人性亢直,精医术,擅内外科,尤以外科见长,为中医外科学三大学派之一——心得学派的奠基人。高氏著有《疡科心得集》三卷、《谦益斋外科医案》二卷,均刊刻于世,另有《高氏医案》一卷未曾刊刻,仅以抄本传世。

文献考证

据薛清录主编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2]和笔者的前期调研,该书目前仅存南京图书馆的清光绪抄本(以下简称清抄本)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抄本(以下简称民国抄本)。笔者亲往南京图书馆及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对其进行调研。

经调研,清抄本由光绪癸已岁(1893年)后学徐居仁省安氏抄录。正文首页题:“无锡高锦庭先生著,门下士刘晓山手辑。”该抄本保存完整,字迹工整秀丽,书写精美流畅。该书不分卷,全书分为面部、中部、流痰流注部、诸风部、两腿部、内科部、缪氏方部七部,每部所附医案例数不等。医案首论病因病机,次列治则治法,后附临证方药,内容精要,条目清晰,病种以外科疮疡疔毒为主,兼及内科杂病,共收220例医案,计344方。

民国抄本亦保存完整,正文首页题:“门人刘晓山,小门人缪柳村辑。”书后题:“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岁四月初一日,闲暇无事耦而书之,陈松和笔。”封面与正文首页右下均有“松和”钤印。据此推断该书应为陈松和收藏,是否为陈松和抄录,无从考证,因此抄录年代是否为民国年间,亦无从考证。只是《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上记录该抄本为民国抄本。

清抄本与民国抄本抄录内容大体相同。与清抄本比较,民国抄本字迹不如前者工整,且遗漏内容较多,抄写顺序比较杂乱。民国抄本全书由面部、中部、流痰流注部、诸风部、两腿部、内科部六部组成。清抄本中的缪氏方部只是在目录中抄录了83种病症的名称,正文中并未抄录缪氏方部的内容,所以该抄本亦应由面部、中部、流痰流注部、诸风部、两腿部、内科部六部组成。

存疑考证

1.清抄本中内科部考证

清抄本中抄有内科部。笔者观其内科部所载医案,与前五部所载医案比较,其行文风格无论是在病因病机上、还是在治法方药上都有差异,在编排体例上也存在差异。故笔者初步认为内科部可能并非高秉钧之作。

但经进一步考证,清抄本目录中内科部有风温与伤寒二病,正文内症诸方(内科部)中虽未明确分列出风温与伤寒,但其所载病证大部分或为风温,或为伤寒。加之民国抄本亦有内科部,故笔者又认为内科部亦有可能是高秉钧之作,之所以与前五部存在差异,可能是由高秉钧的不同弟子辑录,或刘晓山、或缪柳村、或其他门人。

2.清抄本目录中缪氏方部考证

清抄本目录中最后一部为缪氏方部,载83种病症的名称。为何清抄本目录抄录缪氏方部,而正文却未抄录缪氏方部的相应内容?再根据民国抄本的目录与正文中均未出现缪氏方部,可以推断缪氏方部并非高氏之作,可能是清抄本的抄录者徐居仁原计划将《高氏医案》抄完后,再将高秉钧弟子缪柳村之作附抄于后,命名为“缪氏方部”,但又可能由于其他原因,正文中并未抄录缪氏方部的内容,所以就会出现目录中抄有缪氏方部,而正文中却未抄录。

综上,清抄本与民国抄本抄录内容大体相同,清抄本更优,均由面部、中部、流痰流注部、诸风部、两腿部、内科部六部组成,其中内科部与前五部内容在行文风格上存在差异,可能是由高氏不同弟子辑录所致。清抄本目录中的缪氏方部并非高氏之作。

猜你喜欢

高氏抄本医案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基于字向量的BiGRU-CRF肺癌医案四诊信息实体抽取研究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略论辽金时期东京渤海遗民高氏家族——以高模翰家族为中心
高氏押花葫芦
吐峪沟新出写经题记残片考释
寻根之旅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