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治未病角度分析岭南痛风性关节炎论治特色

2020-01-10赵崇熙于丽丽刘清平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岭南痛风气候

赵崇熙 于丽丽 刘清平

痛风(gout)是以单钠尿酸盐为主导,沉积于关节所导致的晶体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出减少所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1]。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关节红、肿、热、痛,若长期不愈,可造成局部关节骨质破坏。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地域因素的影响,导致痛风发病率升高。目前,中国痛风患病率为1%~3%[2],有研究指出,沿海地区发病率较内陆地区高[3]。“治未病”是中医学中预防疾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思想,本文通过应用“治未病”思想,结合岭南地域、气候、岭南人民体质等因素,对岭南痛风患者治疗特色作出分析及总结。

1 治疗痛风需结合地域与气候因素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可受多方面影响,其中地域亦是一大重要因素[4],《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指出中国气候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提到:“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湿。”在不同的地区,气候会产生差异,所感受的邪气有所不同,各地域人体的体质亦会有所偏颇。目前,中国痛风大部分证型主要以湿热蕴结证为主[6],但不同地域因素可出现不同的兼夹证,如北方地区,痛风证型虽然仍以湿热蕴结证为主[7],但气候干燥,入冬后较为寒冷,用药与岭南地区当有差别。故在治疗痛风时除了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还需结合患者的居住环境及气候因素,亦是中医学“三因制宜”中的“因地制宜”之意[8]。

1.1 岭南地区地形及气候特点

岭南,特指中国南方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以南地区[9],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及港澳地区,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岭南南部临近海域,河流众多,地貌复杂多样。岭南大部分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转换不明显,其中雷州半岛、海南地区更受到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天气炎热[10]。珠三角地区长年受偏东或偏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炎热多雨,常年温暖湿润多风;且夏季多受台风影响,造成岭南地区气候具有多风、潮湿、炎热等特点[11]。《温热论》指出:“南方卑湿之地,更遇久雨淋漓,时有感湿者。”《岭南卫生方》亦对岭南气候作出论述“岭南既号炎方,而又濒海,地卑而土薄,炎方土薄,故阳燠之气常泄,濒海地卑,故阴湿之气常盛” 。宋代《太平圣惠方》曰:“夫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伤于人。”指出岭南地区常年温暖,风湿热邪容易侵犯人体而患病,概括出岭南气候主要以炎热、高温、潮湿为特征。

1.2 岭南地区居民体质特点

人类早就认识到不同的气候、地理、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人群体质形成或改变、疾病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岭南地区气候的特点,造成当地人群的体质具有倾向性。清代著作《医碥》提到:“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理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肢体重倦,病多上脘郁闷,胸中虚烦,腰膝疼痛,腿足寒厥。”而“地卑”主要指地势低下,指出岭南地区土气不足,气候潮湿,中医理论中土与脾胃相对应,人群长期居住地卑土薄地区,脾气易虚,且阳气易泄,汗出较多。脾失健运容易聚生痰湿,内外湿邪相合,加之岭南气候炎热,人群久居气候湿热之地,故岭南人群多为脾胃湿热,兼夹脾胃气虚或气阴两虚体质[12]。莫润田等[13]对岭南地区居住人群体质进行调查,结果表示湿热体质为岭南地区居民主要的偏颇体质。

2 治未病思想对岭南痛风患者指导分析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源自《黄帝内经》[14],并经过历代医家的经验及思想中得到丰富和发展[15],预防思想主要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16]。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现代人违背自然法则,嗜酒无度,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聚生痰湿。岭南地区中多为沿海地区,人群饮食好于生冷,食物性质偏于寒凉(以海鲜为主),且贪肥甘厚味[17],又长期浸淫岭南地区湿气,造成湿困脾土的现象。痛风病因病机与湿邪相关[18],结合岭南气候潮湿、炎热的特点,两湿相合,郁久化热,为本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现代人群饮食方面不节制,起居无常,影响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导致痛风的发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体现出古人对治未病思想的重视,亦为预防医学的启蒙。

2.1 具岭南特色的未病先防

高尿酸血症是形成痛风的生化基础,多因进食高嘌呤食物,人体尿酸排泄减少,人体内血尿酸蓄积过多而引起。从中医角度看,人体血尿酸被称为“伏痰”[19]。伏痰具有隐匿性,因患者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生,但若正气尚足,平常可不见任何症状,不会立即发病。周慧敏等[20]对“伏邪”进行了解释,认为痰浊瘀血成为伏邪,留滞肢节,为痛风初期的致病特点。《格致余论·痛风论》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当病邪在人体不断聚积,若人体正气不足,不能制约邪气,加之外感六淫、外伤、七情等诱因,到达一定程度可突然发作。由于患者未见明显关节症状,平时发现此病亦相对困难,但大部分患者可见体型肥胖[21],此期患者应着重于预防,所以应从以下方面干预:(1)思想方面干预:对患者进行宣教,认识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提高对该病的预防意识,刘海俊等[22]对广州市南郊农村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出疾病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患者对痛风疾病认知度较低;(2)居住环境方面干预:因岭南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居住、工作环境较以往发达,且多受空调覆盖,夏天难以将汗液自然挥发于体外,影响机体正常代谢,此因素极需作出改善,应恢复中医顺应自然的状态;(3)饮食方面干预:人群饮食方面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岭南痛风形成主要的原因之一。患者应摄入足够水分,保证尿酸排泄通畅,避免进食寒凉、肥甘厚腻之品,建立健康合理的膳食架构。《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在外预防四时不正之气,在内重视调养精气神,从而达到邪不可干的状态,亦是岭南地区预防高尿酸血症期痛风发作的重要手法。李中宇[23]认为高尿酸血症期病机为脾失健运,渐生痰浊,日久化热,湿热内生,此期应进行饮食调整及劳逸有度,防止疾病发生。

2.2 具岭南特色的既病防变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不但指出肝病治脾,也提示五脏之间疾病相互转变的关系。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亦提到:“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此文中“先安未受邪之地”体现出对未病脏腑的先行顾护,防止病邪继续深入的特点。徐大椿《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提出:“善医者,知病势之盛而必传也,预为之防,无使结聚,无使泛滥,无使并合,此上工治未病之说也。”说明医者应了解、结合疾病所萌发的地域、气候及人体患病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及阻止疾病进展的方案。痛风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为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提示痛风发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若已发病,此期应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注重生活调摄,进行并加强思想指导,治疗上应结合岭南气候地势特点,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法则,药物选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萆薢、土茯苓、丹皮、赤芍、山慈菇等。《温热论》曰:“湿热一退,人亦衰微也。”岭南地区地卑土薄,脾气易虚,因岭南人群体质易虚多湿,所以在清热利湿的同时,勿忘顾护脾胃之气,亦可予白术、茯苓、党参、太子参等健脾益气,防止使用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导致湿浊内生。孙维峰认为痛风患者素体脾虚,久病痰瘀之邪伤肾,而治疗痛风发作时,急则治标,临床上常使用岭南道地药材,如寻骨风、穿破石、青风藤等药[24]。林昌松教授[25]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关键是在于缓解期的治疗,并注重痛风患者的生活调护,建议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3 具岭南特色的瘥后防复

痛风是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大部分人群以为急性发作期过后即为痊愈,往往忽略本病的易发性及对脏腑的危害性,早在晋代,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时气病起诸劳复方第十四》已经提到病后的饮食禁忌:“凡得毒病愈后,百日之内,禁食猪,犬,羊肉,并伤血及肥鱼久腻,干鱼则必大下痢,下则不可复救,又禁食面食,胡蒜,韭薤,生菜,虾辈,食此多致复发则难治,又令到他年数发也,治笃病新起早劳,及食饮多致欲死方。”患者病后应积极采取预防复发措施,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6]。久病体虚,痛风间歇期、慢性期人群已有脏腑的虚损[27]。脾肾亏虚,湿浊内生,结合岭南地区地卑土薄、阳气易泄特点,使脾气更虚。此时除了利湿化浊,还需着重顾护脾胃,用药可加予肾茶、山药、茯苓、杜仲、五指毛桃健脾益肾。生活调摄方面,患者应特别注重岭南季节气候变化,岭南地区冬天温度虽比华北地区要高,但因地区潮湿,且降雨较为反复,形成湿冷天气,而湿性重着,性质趋下,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对于寒湿痹阻、脾肾两虚两证的痛风人群,邪气容易留驻于四肢末端关节,引起痛风再发;岭南春天气候温暖潮湿,春天与肝相对应,应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使肝气调达,避免肝气疏泄失常,横溢犯脾,造成脾气虚弱,聚生痰湿;夏天炎热多湿,以暑湿为主,且人群汗出较多,阳气易泄,勿因炎热天气而贪凉饮冷,岭南地区以广东为首,人群偏爱凉茶、生冷之物,过度饮用易伤阳气,阴寒助湿,秋天清爽而燥,气阴两虚痛风病人可适量进补[28],但岭南湿热体质的人群较多,脾升清运化功能较差,应避免过投补阴之物,以免滋腻碍脾,影响脾胃运化。故岭南痛风人群在外则避虚邪贼风,避免湿邪中伤人体;在内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起居有时、饮食调节,正气足则病安从来。房定亚认为痛风缓解期、慢性期应着重补益脾肾,补益脾肾以治其本,辅以化湿通利,调节机体尿酸的代谢[29]。彭江云认为间歇期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关键期,调摄不当则引起急性发作,迁延不愈则转至慢性期,治疗时从肝脾肾入手,调养脏腑,使湿浊不滞、筋骨得养[30]。

3 小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痛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治未病”思想已广泛应用于痛风及其他疾病患者当中,“既病防变”决定了痛风患者预后的转变,亦为痛风“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岭南地区气候环境复杂多变,但基本以“湿”作为基础,岭南痛风亦以湿邪相关。痛风性关节炎除了以预防为主,若已发病,在用药、饮食、生活方面需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作出调整,并做到“内养正气,外慎邪气”,对痛风起到预防及防变作用。

猜你喜欢

岭南痛风气候
忆岭南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痛风的治疗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不辞长作岭南人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