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松解术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四肢骨折后遗症42例

2020-01-10

中医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针刀后遗症手法

张 军

(深圳市中医院中医骨伤科,广东 深圳 518000)

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后在患者恢复达到骨折愈合标准、拆除固定后部分患者由于手术时对位对线不良,长期固定缺乏锻炼或再次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引起一系列骨折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局部肌肉的疼痛、肿胀、僵硬及活动功能的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2018年3月—2019年12月,笔者采用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松解治疗四肢骨折后遗症42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深圳市中医院中医骨伤科住院部收治的四肢骨折后遗症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其中colles 骨折1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者10例,股骨远端骨折者8例,pilon 骨折者3例,肱骨髁上骨折2例;以手法复位后夹板、石膏固定者18例,切开复位、固定24例。本临床试验已经通过深圳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会审查备案。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骨折术后康复指南》[2]的相关标准制订。①骨折部位术后肿胀、僵硬、持续或间歇疼痛明显,影响正常生活;②四肢骨折部位X线片显示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X线片显示骨折线对线良好,骨关节结构良好,少部分可见有钙化阴影等改变。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①患者既往多有明确的骨折病史,发病多与外伤相关;②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骨折史,骨折愈合,自觉骨折部位僵硬、疼痛,严重时可由于疼痛出现短暂“失力”现象;③查体骨折部位及周围可见肿胀,可触及明显的压痛,并伴有功能活动障碍。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无男女性别限制;③病程>60 d,<24个月,患病部位为四肢部位;④入组前2周内未接受其他与本病相关的治疗,如口服消炎镇痛药、封闭治疗或相关针灸理疗等;⑤能够积极配检查及治疗者;⑥患者无认知障碍,自行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作为受试对象。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18岁<年龄<60岁,60 d<病程<24个月者;③接受本次治疗前 2 周内或在本次治疗期间内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如服用相关止痛药物等;④患者有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或患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⑤患者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血液系统等疾病,或由于不明原因导致发热的患者,或为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等;⑥患者肘关节局部有破损、溃疡等皮肤受损现象,不适宜施针者;⑦由于交流障碍等原因导致不能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治疗方法

给予推拿联合小针刀松解术治疗。

推拿手法以轻柔手法为主,适当配合重力度手法。操作方法:①采用摩法、推法、按法、揉法等放松手法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②上肢取肩井、肩贞、肩前、尺泽、曲池、合谷、孔最等穴位,下肢取血海、委中、阳陵泉、膝眼、承山、承筋、金门、申脉、昆仑、跗阳等穴以解痉止痛;③以患处为中心采用摇法、伸拔、内收、外展、内旋、后伸等被动手法,被动活动幅度以患者疼痛耐受为主,且勿用力撕扯、暴力扳转;通过以上手法达到活动关节,松解粘连的作用;④再次使用摩法、推法、按法、揉法等放松手法以疏理筋肉。每次治疗30 min,1次/d。

小针刀疗法操作方法:以腕关节为重点,一边放松一边活动,找到粘连点,标记后常规皮肤消毒,用0.5号针刀沿与肌键平行方向进入患处,先纵行切开剥离,再横行剥离,和肌键走行方向垂直铲剥,将其从骨面上铲起,当觉针刀下有松动感时出针刀, 松解后立刻使用“寸劲”扩大腕关节活动范围(注意用力不可过大),然后贴止血贴保护创口。针刀治疗每5 d做1次。

所有疗法均5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活动功能正常,可正常生活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可正常生活工作。好转: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活动功能有所提高,可从事轻型工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活动无改善,无法工作。

6 结 果

治愈15例,显效20例,好转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48%。

7 讨 论

骨折后遗症的治疗属于骨伤康复范畴,四肢骨折后遗症包括因骨折而引起的筋膜、肌腱、肌肉等组织的撕裂损伤。由于骨折愈合时间较长,肢体长时间缺乏运动锻炼导致骨折局部气血瘀滞,经脉不通,引起软组织与骨粘连,出现疼痛、肿胀及关节僵硬[4]。对于骨折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在于:①促进血肿和渗出物吸收;②加速骨折断端的纤维性连接和骨痂形成;③防止关节粘连僵硬,恢复关节活动度;④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力;⑤防止患者发生制动综合征等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目前,西医学治疗骨折后遗症的主要有自身功能锻炼、理疗、内服抗炎止痛药物,骨折后遗症状消除时间较长,效果欠理想,若不进一步积极锻炼治疗,往往使患者丧失恢复原有正常生理功能的机会。中医学治疗多采取推拿、针灸、针刀、中药内服、外敷、薰洗等综合治疗手段,能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原有机体正常生理状态和功能。推拿是中华传统中医的一部分,亦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患者肢体施加一定的力量,并运用相应的手法如按、摩、推、拿诸法活气血,通经脉;用摇、屈、伸、拨等手法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改善组织肌肉和关节的状态,使之恢复生理功能,因此,推拿能够有效治疗软组织及骨关节类疾病[5]。小针刀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现代治疗技术,能够直接、彻底地把骨面、肌腱、韧带等粘连剥离,受压的神经、血管得到松解,使神经功能及血液循环得以恢复,研究发现:小针刀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通过松解粘连的肌肉和韧带的高应力点,达到镇痛解痉的作用[6]。

笔者认为:骨折后遗症因骨折所致局部血瘀气滞、经络不通引起疼痛。局部络脉损伤血溢脉外形成血肿或局部血瘀气滞,气机不畅,气血流通受阻,运化失常,水湿停留于肢体局部而引起肿胀。筋骨受伤,瘀血凝滞,气血不通,筋脉失养而导致关节僵硬、屈伸不利,治宜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通过推拿手法结合小针刀方法,一方面能够行气活血通络,解除患者的肿胀、疼痛和僵硬症状;另一方面能够剥离粘连,使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功能。

推拿手法以轻柔手法为主,舒筋活络,重点以患侧肢体局部选穴为主,运用摩法、推法、按法、揉法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点按局部穴位以解痉止痛,轻度摇法、伸拔、内收、外展、内旋、后伸等被动手法以活动关节,松解粘连,并结合小针刀疗法剥离骨与组织的粘连,达到镇痉止痛的目的。如此将针刀与推拿相结合,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同时提高了临床疗效,也缩短了骨折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疗程后,42例骨折后遗症患者中有效率为90.48%,说明小针刀松解术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四肢骨折后遗症的疗效较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肿胀、疼痛、僵硬状态,改善患者关节的活动功能。

通过临床治疗,笔者发现骨折康复越早期治疗,其肌肉、筋膜粘连程度越低,功能恢复越完全,并且推拿结合针刀松解的方法在治疗骨折后遗症具有安全、无痛苦、操作方便、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点,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和运用。在治疗过程中亦可以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等手段,有助于消除骨折部位肿胀,减轻患者疼痛。

猜你喜欢

小针刀后遗症手法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春天的“后遗症”
层递手法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七步洗手法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