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丽江旅游新闻报道的特点、得失与发展之策

2020-01-09张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读本丽江新闻报道

■张虹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

丽江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三大“世界遗产”和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的旅游资源。2019年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但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这只“黑天鹅”的悄然出现,迫使丽江旅游业从年初的翘首以盼,到疫情出现后的全面暂停,再到2月20日的逐步恢复,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熙攘了800年的丽江古城,史无前例的沉寂了下来。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丽江旅游新闻报道地特点与得失,本文选取了2020年1月1日至2月23日期间,《丽江日报》“丽江热线”“丽江读本”“文旅丽江”四大平台的旅游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文本,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管中窥豹的探讨。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丽江旅游新闻报道的特点

(一)各平台整体情况

从2020年元旦至1月23日众志成城抗疫情开始,各新闻平台都对丽江整治旅游行业的“春风行动”、发布旅游“红黑榜”、智慧旅游平台“大一卡通”上线运营、旅游营销恳谈会、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开馆、玉龙雪山春节游览提示、旅游专线车开通等旅游资讯进行了报道。可见,丽江旅游业已做好了准备,信心满满、蓄势待发。

但从1月23日开始,各平台新闻报道的内容与风格陡然一转,开始了全面抗击疫情的报道。市委领导看望慰问滞留游客;武汉游客自述在丽江感受到的爱与温暖;为旅行社退保证金;为商户减免租金;全“丽”以赴!325吨物质支援武汉;致敬“逆行者”,丽江1516家文旅企业对全国医护工作者给予优免政策等特殊时期的旅游新闻,让我们感受到丽江不只是景美,人更美。

2月20日,丽江旅游行业全面恢复营业。21日,各平台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业的恢复情况进行了报道。2月23日,随着发展大滇西旅游环线,丽江至昆明将建磁浮高铁的好消息传来,让我们对2020年丽江的旅游业再次充满了期待。

(二)各平台旅游新闻报道的特点

1.《丽江日报》

《丽江日报》是丽江唯一一份在全国发行的党报、丽江市委机关报——《丽江日报》的公众号。在旅游新闻报道中,除上述内容外,还设置了“2019年丽江旅游要闻点读”系列。2月8日元宵节,发布了丽江多处地标为武汉点灯、为中国加油的短视频;2月21日,发布了市摄影家协会带你领略“20202202020此刻丽江”的摄影组图。

《丽江日报》承袭了报纸权威、客观、严谨、有深度的特点,以硬新闻报道为主,善于通过宏观视角,利用新闻评论、图片、图表、数据、短视频等形式展现丽江旅游业的发展。

2.“丽江热线”

“丽江热线”是丽江市广播电视台的公众号。除上述内容外,还报道了玉龙雪山景区工作人员1年16次拾金不昧;老君山黎明景区新春祈福和丽江古城四方街快闪活动;丽江机关单位停车场、厕所春节期间免费对外开放;丽江各大旅游景点的春节活动等内容。疫情来临后,以独家视频的方式,报道了湖北滞留游客安置点内部情况;丽江游客俄罗斯姑娘唐曦兰“相信中国力量!”的来信;元宵节,报道了滞留游客在丽江吃到了包裹着爱意的汤圆。

“丽江热线”承袭了广播电视节目注重声画俱全的特点,善于在新闻中以音视频的方式从微观层面和个人视角呈现丽江旅游业的人、事、物。新闻栏目分类清晰,语言风格亲切自然。

3.“丽江读本”

“丽江读本”由云南信息报主办,作为丽江新媒体的代表,拥有25万受众。注重旅游新闻的报道策划,专门设置了“读本视觉”栏目来展现丽江旅游景点的风貌。1月26日,丽江旅游业全面暂停的第二天,“读本焦点”发布推文——今天丽江古城静悄悄,心安!春暖花开时,等你归!2月3日,“读本视觉”发布推文——空城丽江,记“疫”之城!元宵节,“读本头条”用36张图片展现了疫情期间我们未曾见过的丽江;2月14日情人节,“读本头条”发布推文——丽江,我想你了;2月21日旅游业重启第二天,“读本热点”发布推文——丽江古城亮了,玉龙雪山迎来首批客人……一月不见,风姿依然绝美!

“丽江读本”在特殊节庆日利用动图、音频、短视频和旅游形象宣传片等形式进行的旅游新闻策划与报道,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善于通过情感渲染和制造话题效应,来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

4.“文旅丽江”

“文旅丽江”由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利用VR技术和“视频直播”的方式对丽江的众多景点进行了全景呈现和详细介绍,并利用弹幕、留言、点赞等形式表达了受众的感受。在其原创内容中,重点报道了疫情期间丽江文艺工作者、本土音乐人、非遗传承人通过诗歌、歌曲、书法、东巴画、木雕、剪纸、漫画、手语、民族语等众多作品和方式助力抗疫;旅游企业捐赠抗疫物资;在线“云游”丽江等内容。其中在物资捐赠的新闻中,用彝族歌曲《小凉山土豆的自白》来传递信心和正能量的做法,让人印象深刻。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丽江旅游新闻报道的得失

疫情特殊时期,旅游新闻报道及时有效地向游客传递了丽江的旅游资讯,提升了丽江旅游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丽江之美不仅是风景,更是人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丽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灿烂美好,让那些关注丽江的游客可以知道丽江旅游的实时情况,从而做好出行规划。而VR技术和在线“云游”丽江等的设计,也体现了媒介融合时代丽江的与时俱进。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丽江旅游新闻报道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没有将丽江旅游文化的精髓凸显出来。丽江旅游景点玉水寨作为东巴文化传承基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东巴文化的真谛。相传在远古人类与自然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人类不注重保护自然,乱砍滥伐、猎杀野兽、污染河流,于是自然神就将土地、牲口等全部收回。人类无法生存,经东巴神调解,最终才有了耕种的田地。从此,人类开始祭拜自然神并立誓要保护森林树木、飞鸟野兽和山川河流。这一文化精髓正好契合了疫情期间人们对于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深刻认识,因此,应该通过有效的文化宣传,发挥旅游新闻对环境资源保护的积极作用。

(二)旅游新闻的内容和形式还有待创新

例如在2020年元旦,新华网就将2019年1-12月玉龙雪山的图片配精要文字,采用组图的形式,传递了《来自丽江玉龙雪山的祝福》。在介绍滞留丽江游客的安置情况时,新华社《沙画故事:这里像家一样!》利用视频、动图和沙画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丽江的新闻平台虽然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爆款新闻,但在内容呈现、叙事角度上还有所重叠,在报道策划、展现形式上也相对单一。今后还需不断拓展视野与思维,多寻找与挖掘旅游新闻报道的热点和痛点,与受众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三、丽江旅游新闻报道未来发展之策

(一)有效彰显媒介价值,发挥旅游新闻的舆论监督和引导职责。例如“丽江读本”对旅游大巴随意停车上下游客和重要旅游交通线花马街封闭施工通车一再延期等的新闻报道就引爆了评论区,通过各方人士的现身说法,很多问题不辩自明或越辩越明,这些评论不仅能为政府的施策和管理提供参考,也避免了以讹传讹,让民众有了“发声”之所。新闻媒体不能害怕曝光问题,而是应该因势利导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顺势而上,积极探索“数字旅游”报道的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旅游业的一次大考,面对疫情,受众需要“非接触”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此,丽江各新闻平台可以积极与旅游企业、景点、博物馆、雪山书院以及各类演艺组织合作,通过在线直播、网上游览、VR实景再现、网络公开课、名人讲堂、精彩演艺介绍等形式,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旅游新闻报道,吸引受众在疫情过后到现场进行亲身体验。

(三)旅游新闻报道要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环境资源的保护,让游客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能够有所思、有所悟。旅游新闻报道要在真实的基础上,提升内容品质创新报道形式,让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而是能够带来心灵的感触和思想的沉淀。

(四)要善于利用融媒体技术和思维,创作出融合新闻产品。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通过数据新闻展现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充分挖掘少数民族资源,利用H5技术制作少数民族风情的摄影留念作品;采用新闻动画的形式对少数民族服饰进行分类;开发以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为主题的音、视频作品。利用VR实景展现丽江各个角度各个季节的美丽风景。利用移动直播以第一人称叙事来增强用户的沉浸感。总之,旅游新闻报道要依托媒体矩阵,聚合各类资源,强化视听美感,积极吸引受众。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旅游新闻不能只局限于“旅游”二字,应从更高的角度来布局谋篇。丽江作为旅游城市,要充分利用好旅游新闻报道来实现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大格局。

猜你喜欢

读本丽江新闻报道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丽江三朵节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丽江的荒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云南·丽江
谁说丽江是艳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