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抖音短视频构建出的“景观社会”体系

2020-01-09赵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媒介景观用户

■赵策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抖音短视频内容追求原创性,用户可以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表现并展示自己,达到视觉上“被看”的满足。它不同于以往的媒介,它的内容体现出一种去中心化的特点,即每个人都是分享的中心,也是用户中的一份子,是一种应用互联网思维来搭建的用户架构体系。

一、抖音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一)便捷、高效、低廉

抖音APP为用户创作了便捷的操作机制,在技术上借助大数据分析,在用户手指滑动的过程中记录并展现“人性化”特征。依靠相似相关性的视频分类方式,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挑出用户“喜欢”的视频内容。每条视频时长10-15秒,用户可在短时间内通过上下滑动的方式进行选择,视频时长由自己控制,且视频制作成本低廉,使得抖音短视频的制作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

(二)新型互联网媒介

短视频是一种新的互联网媒介,它不同于一些主要使用文字、图片媒介的平台,转而开启以视频这一形式为主的互联网媒介。在信息的传播量上远超于单一形式的媒介,在信息的完整度以及受众的接受范围上较之与传统媒介更加全面,是现今影响力最大的大众意见传播工具,它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得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交互,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最大量的信息。

(三)短视频形式的认可度

短视频的形式迎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情景,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精神愉悦;“抖音同款”已引起潮流,用户争相模仿点击量高的视频,同款音乐、同款背景,用户以成为“网红”为乐,而实际上,“网红”这一标签深受大众的认可与喜爱。短视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全方位地输出最大量的信息,适应现今人们“破碎”的阅读时间的需求。

二、短视频“景观”

(一)短视频“景观”依然在割裂现实

德波说“真实的世界变成纯粹影像时,纯粹影像就变成真实的存在。”人们借助短视频,通过视觉体验世界的存在,失去了对事物是否存在的思考,忽视自身所处的真实环境,转而迷失在短视频创建的景观中。短视频的魅力在于创建一个“永远在场”的“视像”世界,人们的感觉开始依靠视觉建立,以视觉的获得作为获得与否的衡量标准。在观看一个“视觉享受”的视频后进行点赞、分享的操作,将视频转化为自身的名片进行宣传。用户不再去苛责真假的判断,沉浸在视听享受之中。

德波指出,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交换中,物与物的关系是商品自身属性的交换。而在景观社会中,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性结构由商品生产主导转换为由影像生产主导的“景观生产方式”。利用抖音直播带货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抖音以口红一哥称谓的“李佳琦”,通过拍视频实景体验化妆品的方式,将用户转化为客户,再通过鼓动性的话术进行售卖,往往用户购买化妆品是出于“抖音同款”或者“网红推荐”的追求,而不是化妆品真实的使用价值。

(二)手机在“景观”中的作用

人与手机形成一种新型人机关系,手机与人构成了一个整体,人的手与手机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手机似乎成为人的一个器官。手机的操作需要人的各部位器官的统一协调,最主要的是人的眼睛。手机呈现出的一切景观,需要眼睛去接受,无论何种形式,何种状态去操作手机、使用手机,它都是要以视觉为主导机制。正如德波所言,呈现出“永远在场”的特征。观看成为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在抖音中拍摄的与生活相关的内容,用户看到便以为是真实的存在,即“看见的便是存在的,看不见的便是不存在的”。

(三)“景观社会”的新载体

技术促成互联网的进步,技术在带给人类便捷的同时,也限制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所有的媒介都根植在视觉中,所有的信息都在互联网中飞速传递,人类越来越依靠技术。之所以短视频能够迅速地传播,是因为有着强劲的技术以及便捷的媒介作为其依靠,人只能通过观看的方式生活在一种营造的景观之中。

“景观”是一个复杂的术语,它“解释表现现象的一个重大发现并使其一体化”。它涉及媒体和消费社会,由影像、商品以及景观构成。德波所处的社会是电视、报纸等媒介迅速传播的社会,景观社会还未出现互联网这一载体。技术的飞跃,加之信息的高速传播,致使各类新型媒介不断出现。短视频是这类新型媒介的代表之一,具有传统媒介不具备的特征,是现今社会中新型的景观社会特征载体。

三、短视频“景观社会”的构成

(一)娱乐为主

抖音拍摄的日常生活,配以音乐、舞蹈以及编辑完善的剧本,使得人们忘却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美好的故事中,这样构建起的美好景观囊括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景观不是影像的聚集,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都需要景观之下依靠影像来实现。“纯粹影像就变成真实的存在”,人们认为看到的就是真实存在。抖音中的视频多数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呈现出来的,它们搞笑、轻松、精致,其中每一个元素特征都令人向往。抖音最初是由音乐搭配视频的形式传播,而现今较为成熟的方式是搞笑类、日常生活类两种方式。通过景观催发用户的消费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输出消费符号,如用户在平台上分享的视频多数与品牌服饰、配饰、豪车等相关,这种相互性的展示对于观看者的消费观、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有部分抖音视频承载广告,由视频发出者带动的广告更加具有引导力和亲和力,拥有使人向往的价值。可以说,短视频应用中的参与者往往因为对景观的迷入而丧失自己对本真生活的渴望与要求,商家利用景观,通过广告的形式把影像的统治展现出来。用户开始被短视频中的假象所诱导,为了塑造短视频中的虚假“人设”,不断地购买商品以使得商品丧失了本应有的价值。

(二)视觉占领世界的背后是虚假体验

抖音中亦有直播的形式,直播的内容多为日常生活或聊天唱歌跳舞,受众通过观看来了解视频发出者的生活。通过点赞,送礼物的方式参与到短视频的“生活”之中。主播往往按照观看者的要求同陌生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故事,如搭讪或搭车,使得受众产生陌生化的体验,拉远生活的距离;又通过聊天、唱歌、跳舞等行为拉近观众同生活间的距离,沉迷在由话语和影像构成的景观之中。无论哪种情况,观众皆不是身处真实生活中,而是向着“伪真实”一步一步地奋进。

景观社会设法让人们彼此隔绝,这使得孤独的原子化的人们开始无法感知世界,只能通过载体去接受、认知世界。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体在消费世界的行为不是因为他自己产生而是由其他人去构造的。商品生活本身成了景观的一个庞大的堆积。

这个景观社会仍然是一个商品社会,它在生产中被确立,但最终在一个更高、更抽象的水平中被重组。在短视频中,每个用户看似可以自由生产或者选择自己偏好的短视频,事实上是通过对于用户信息的分析及特征收集,有意识地推送短视频给用户。除此以外,抖音APP还会强行推送网络热点,点击率、观看率、点赞率极高的视频给用户,用户在被裹挟的过程中,盲目地再次传播认为是符合自己品味的视频,短视频内容对于用户的强制限制显现出来。

短视频APP的下载与使用主动权从形式上是在大众手里,但无论是媒介通道的广告输入,还是社交媒体与朋友圈的话题讨论,甚至地铁、商场等公共空间上的景观呈现都说明大众是被控制着的。这是一种更深层的无形控制,消费了主体的反抗和批判意识。这样的形式祛除了阶级意识,祛除了贫富差距,弱化了现实生活中不满现状的需求,引导每个人关注视频的内容,而非真相本身。往往短视频的创作者为了广博用户眼球,自然而然会有所保留地展现自己的真实日常生活,转而挑选精彩的、大众普遍认可的部分用以展示,这样一种虚假的展示不但不会被用户发现,反而使用户乐于接受。在获得“观看”的满足后,增添新的虚假展示进而继续创作新的短视频,使得虚假后的虚假再次展现给新的用户。

(三)日常生活为“景观”提供素材

抖音短视频将生活明码标价,消费日常生活。视频以VLOG的形式传播,记录分享日常生活。短视频的创作者与观看者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关系,甚至相互不认识。因此,观看者不可能了解制作者想要表达的实际情感意义,而观看者却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进作者的作品当中去,用自己的情感引导作品的情感,用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去理解作者的创造用意,以此渴望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感同身受”式的体验。如:抖音中一些视频,有的主打感动,看得人潸然泪下;有的主动欢乐,看得人开怀大笑。与其说观看者被作品感动了,不如说是被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所感动。而这一过程的完整演绎,正是借助日常生活这一素材创建的“景观”才可达到。

短视频中所呈现的日常生活往往带有明显的话语权力机制,实则是对日常生活的异化。在创作的过程中,短视频创作者用音乐和视频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包装”精美,将影像制造为商品。观看者在视听享受的过程中,同时投射自己的情感于其中,而这情景的互动往往是背离双方本义的,使得制作者和观看者在短视频这一景观下进行虚假的情景互动。

因而用户感受到的是一个双重虚假的、致幻的日常生活。多数用户在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比较后,会产生强烈的现实撕裂感。这样的现实撕裂感又不得不再次依靠视觉娱乐的方式弥合,最终陷入困局,不得不“娱乐至死”。

猜你喜欢

媒介景观用户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