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振兴视域下的中江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2020-01-09肖红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农县域旅游

■肖红波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高职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富民强国的中间环节。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几千年来,中国的县级行政单位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域实体。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是国民经济极具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单元,属于中观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从经济形态上看,县域一般以农业为基础,以由经济地理特点决定的工业部门经济为支柱,同时兼有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信息业等经济实体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经济;从产业结构来看,县域经济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经济;从空间上看,县域经济是以城镇经济为中心,以集镇经济为纽带,以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从组织层次上看,县域经济包括乡镇经济、集镇经济、乡村经济、企业经济乃至家庭经济五个级次。

但是从地域总体和经济总体来界定,县域经济既具有城镇和农村经济两类区域经济相同的特点,又具有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这两类区域经济不同的特点,因此把县域经济的研究视角放到“三农”范围开展研究具有独特价值。

一、中江县域农特经济发展现状

中江县隶属四川省德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属于农业与文旅大县。中江县目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尽管区域内形成了一定规模化生产的工业企业,但小农经济特征在区域内表现最为明显。农作物水田以水稻为主,旱地以玉米、红薯、棉花、花生、辣椒为主。县域中部的部分地区栽有桃、梨、柿、李、桑等林木,土埂及丘坡中有少部分人工混交林,有零星片小园(小果园、小桑园等),另在居住地周围有竹林等。

县域内有农产品深加工形成的产业,如中江挂面、中江蜜柚、八宝油糕等名优特产,在四川省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中江双龙粉条等特产产量少、品质高,供不应求,在本地和外地市场有很强竞争力。县域范围内也是上述产品原料的重要供应地区。

二、中江县域“三农”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当前中江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新时代中江县域经济中的“三农”呈现出三大新特点。

第一,农林种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中江县域内种植业发展迅速,经济产业步伐加快,生态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全县庭院经济发展势头好。基本上村村都建有沼气池和参与了退耕还林,农民工从城市返乡创业的趋势明显加快,特色农业和种植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第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社会公共事业逐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中江县域,新农村建设完成水利、人口饮水工程、新建通村公路、新建入户硬化道路、房屋改造、新建垃圾处理场、组建消防队伍、配置消防设施均有了极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进展,几乎所有的农户均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绝大部分低保低收入群体享受了社会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从逐步建立到全面覆盖的转变,科教文卫事业取得了新突破。

第三,农民参加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大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巩固。村民民主管理意识不断提高,通过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广大干部和村民普遍受到了深刻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意识和当家做主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同时,农村各种协会组织正在兴起,农民自愿联合、自主经营,以增加收入和保护利益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多,大多都成立了“村支部+协会”等民间组织。

三、中江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农特经济发展是“三农振兴”的关键,也是“三农”发展的基础和依托。总体上来看,当前中江县域农特经济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还属于缓慢发展的自然经济状态,急需进行规模化开发和市场推广。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搞好品种改良、低产园改造和产业提质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大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控制第一产业规模,提高能效比,适度发展以中小型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本区域最合适的发展道路。

(一)实现产业跳跃式发展

依托区域内现有的资源条件,广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意识,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服务业发展,以旅游业发展促进农业和其他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工农业配套产业水平,形成区域内独特运营模式,实现产业跳跃式发展。中江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已经起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增加农业效益。切实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超常规发展。通过支持引进、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科技研发、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继续探索和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实现区域产业开发整体联动

在资源国家所有、政府依法管理基础上,实现企业自主经营开发,通过现代化商业运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和现代区域开发模式,以旅游休闲度假区、农业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开发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涵养区、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体系为重点,以城市第三空间发展为支撑,实现区域开发整体联动。

(三)实现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利益的有机统一

以县域经济综合开发提升区域价值、拓展区域商业空间,突出县域经济开发对社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创建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致力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重要位置,使当地居民在开发中得到实惠,实现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利益的有机统一。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注重长远利益,致力于生态的改善,实现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开发过程中贯彻生态保护第一原则,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永续利用资源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尤其是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领域节能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低碳技术运用。

四、中江县域产业发展战略

作为综合性产业开发,中江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包括: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第三产业),以农业林业生产和加工为特征的农林产业体系,以区域经济开发配套为主要方向的联动产业,主要包括有关工业化生产和农林产品深加工,以及文化、教育产业等。三大产业有机互动,形成一条高效的价值链,推动单纯的农业生产活动向生产生活结合旅游发展的模式转化,形成结构综合化、产品特色化、生产生态化和经济高效化特色。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适度保留第一产业规模,合理利用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经济资源,发展以休闲度假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相关的各项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促使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一)服务业

中江县域内待开发的主导产业,其核心是旅游业,由黄继光纪念馆、崴螺山森林公园、中江芍药谷、仓山古镇、西眉湖、中江黄鹿水库、中江古店石林、白塔圣寺、中江大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集革命教育、休闲度假、健身运动、宗教养生等项目构成。服务业其他种类,如金融、物流、商贸等,也可以作为县域内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优化服务产业布局。提升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搭建文化旅游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数字中江,依托区位优势努力发展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

(二)农林种植业

县域内待开发的基础产业,有农林种植、科学技术、加工业等,并提供旅游业所需的各种产品,如旅游景观、旅游商品、旅游开发所需建材等。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塑造中江生态农业品牌,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推进特色种养殖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果蔬、茶叶、禽产品、畜产品、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种养殖,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引导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联动产业

联动产业主要内容有:文化创意产业和教育培训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商品工业化生产等。联动产业重要作用在于凭借旅游业与文化产业、高新产业等新经济产业的密切联系,可以长期有效地吸引区域内外资源、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而形成企业集群,形成资本、技术集聚空间。

(四)促进农业及联动产业发展

中江县域经济三大产业相互依托、协调发展,以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促进农业产业和联动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和联动产业反过来对旅游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和软性支持,完善区域环境,增强区域影响力,并向旅游及其配套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县域内资源分布状况、现有产业构成状况、环境保护要求、工业布局原则及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确定以旅游产业主要分布区域为中心地带,而为旅游配套的农业和林业主要集中在两侧农业观光带内,并将生产基地逐步向区域外转移。区域经济由中心向外部辐射,最终影响德阳市及其周边地区。

五、中江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控制

(一)解除制约因素

中江县域旅游经济综合开发将面临众多制约因素,为实现旅游开发需要,必须解除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中江县域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目前以低效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在建设过程需要逐步搬迁区域内农户,进行集中安置,引导(扶持)农民实施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建设新兴的旅游小镇,引进农业科技产品,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

2.中江县处内陆地区,生活状态较为封闭,群众法律观念相对淡薄,政策的不连续性与不透明性仍然存在。建设运营期间首先进行政策宣传与群众勾通,做好群众的引导与动员工作。

3.中江县域内以农民为主,受过高等教育人数较少,青壮年劳力多半外出务工,人力资源明显不足,旅游开发需要改变当地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甚至从外部引进高素质人才。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组织文化的差异、体制差异带来的管理思维惯性差异,都会直接导致运营过程的管理风险。项目管理者在中江地区招收本地员工时,必须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有关安全、服务意识教育,降低管理和经营风险。

(二)经济发展促进措施

伴随中江县域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开发,其经济产业结构改变逐步展开。作为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对现有经济发展进行引导。

1.利用资源,树立品牌

树立“英雄中江”文旅品牌,打造中江非物质文化品牌,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通过环境的改造,将中江旅游资源变成可以出售的旅游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调整,不断更新,保持品牌的深度和吸引力,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2.改造环境,提高价值

中江县域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集凤镇、仓山古镇地区,但周边环境较差,已成为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柏树乡(松林、普陀、观井、观塘村)、东北镇(金马、凤鸣村)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改善该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降低环境压力,整合风景旅游资源,提高区域价值。

3.引进科技,调整产业结构

在中江县域农业种植带内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配合旅游开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引导其向生态型、旅游型农业发展,扩大珍稀动物的驯养,增加优质茶业、优质果业的生产规模。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工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和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实施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偏远场镇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保证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建设河道堤防工程确保河道清障;加强农村公路和机耕道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发展。

(三)经济调控重点

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二产业的规模,逐步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的需要,启动分区治理。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佛教圣地北塔风景区、道教策源地阳平关风景区、名胜古迹集中地玄武公园、水上名胜西眉湖风景区、仓山古镇周边定位为观光游览区域,此地区的植被维护、农业种植将规划设计为符合旅游发展需要的,居民生产生活结构也随之调整。

充分利用山、水、林、田等资源,坚持产业联动的思想,结合景点建设、景观规划的要求,建设田园房屋、农业生态园、农业庄园、风景林和经济林,实现产业复合化。

在有限土地内开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旅游空闲用地,发展高效农业,如部分地区行道树以果树(经济林木)为主。科学利用县域内水面和生态湿地,合理划定养殖区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中江县域内不发展大型工业项目,但是为配合旅游产业,将引导居民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内容包括食品、竹木器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工业项目为主,服务于旅游业,需要杜绝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活动,禁止发展有污染的工业。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县一级政府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农民:(1)革命战争时期关键的是教育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2)经济建设时期关键的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单个农村家庭不可能适应市场竞争,带领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走向市场经济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中江县域经济要发展壮大,“三农”问题解决是关键,立足中江放眼四川乃至全国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带领“三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中江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发展文旅产业,以文旅产业改造传统农业,是诸如中江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进行转型升级的时代选择。

猜你喜欢

三农县域旅游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