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然气工业》2020年总目录

2020-01-09

天然气工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天然气

·本期视点·

安岳特大型气田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谢军(1—1)

中国大气田科学开发的内涵 邹才能,郭建林,贾爱林,位云生,闫海军,贾成业,唐海发(3—1)

中国页岩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展望 乐宏,常宏岗,范宇,陈凤,陈鹏飞 (4—1)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展望 郭旭升,胡东风,黄仁春,魏志红,段金宝,魏祥峰,范小军,缪志伟(5—1)

页岩气地质评价关键实验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王红岩,周尚文,刘德勋,焦鹏飞,刘洪林(6—1)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认识及勘探潜力徐春春,沈平,杨跃明,赵路子,罗冰,文龙,陈康,冉崎,钟原,彭翰霖(7—1)

川渝地区建设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的思考 李宝军,贺志明,朱力洋,张博闻,王富平,熊伟,邹晓琴(11—1)

四川盆地寒武系沧浪铺组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及其启示 乐宏,赵路子,杨雨,谢继容,文龙,罗冰,和源,陈友莲,王文之(11—11)

50兆瓦F级重型燃气轮机突破 孔祥林(12—1)

·地质勘探·

博孜9井的发现与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 田军,杨海军,吴超,莫涛,朱文慧,史玲玲(1—11)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的构造改造作用与油气勘探新发现 魏国齐,王俊鹏,曾联波,唐永亮,王珂,刘甜甜,杨钰(1—20)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西部构造变形规律与油气勘探方向杨海军,孙雄伟,潘杨勇,唐永亮,李向云,屈元基,金江宁,吴俊霖(1—31)

7 000 m以深优质砂岩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及油气勘探意义——以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曾庆鲁,莫涛,赵继龙,唐永亮,张荣虎,夏九峰,胡春雷,史玲玲(1—38)

基于频变AVO反演的深层储层含气性识别方法 刘道理,李坤,杨登锋,魏旭旺(1—48)

从古老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看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的勘探地位赵文智,汪泽成,姜华,付小东,谢武仁,徐安娜,沈安江,石书缘,黄士鹏,江青春(2—1)

中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超压盖层成因及其与超大型气田的关系 李伟,喻梓靓,王雪柯,于志超,鲁雪松,冯庆付(2—11)

深层、超深层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油气相态与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 任战利,崔军平,祁凯,杨桂林,陈占军,杨鹏,王琨(2—22)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富集规律 刘忠群,徐士林,刘君龙,马立元,刘四兵,范鑫,金武军,李王鹏(2—31)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周进高,席胜利,邓红婴,于洲,刘新社,丁振纯,李维岭,唐瑾(2—41)

页岩气储层品质测井综合评价 钟光海,陈丽清,廖茂杰,王广耀,杨杨,高翔 (2—54)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前景 杨威,魏国齐,金惠,郝翠果,沈珏红,王小丹(3—13)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古潜山天然气成藏条件 孙立东,孙国庆,杨步增,赵福海,李晶,李广伟,徐妍(3—23)

准噶尔盆地改造残留古火山机构判识与油气勘探实践 黄芸,梁舒艺,贾春明,谷新萍,毛海波,伏小鹏(3—30)

联合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分类评价致密砂岩储层——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为例 孔星星,肖佃师,蒋恕,卢双舫,孙斌,王璟明(3—38)

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孔洞缝的识别与表征——以川西北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为例 王俊杰,胡勇,刘义成,何溥为,兰雪梅,文雯(3—48)

基于流变模型的地应力剖面预测——以贵州黔北地区安页1井为例 孙东生,庞飞,李阿伟,王玉芳,杨跃辉,陈群策(3—58)

中扬子地块西部地区结构构造与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关系 陈孔全,张斗中,庹秀松(4—9)

延安气田下二叠统山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周进松,乔向阳,王若谷,银晓,刘鹏 (4—20)

辫状河砂岩储层内部结构解剖方法及其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李柱正,李开建,李波,王家辉,钟金银,王海峰,姚武君(4—30)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成岩流体来源及演化过程 任梦怡,江青春,汪泽成,黄士鹏,伍亚,徐亮(4—40)

元素录井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唐谢,尹平,唐家琼,杨琳,吴家杰(4—51)

海拉尔盆地褐煤液氮吸附孔的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邵龙义,李佳旭,王帅,侯海海,李建安,朱明宇(5—15)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浅层天然气成因及其来源 高长海,张云银,王兴谋(5—26)

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地震逐级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为例李国斌,张亚军,谢天峰,石小茜,王荣华,李星涛,刘雄志,景紫岩(5—34)

CQ-IGS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以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应用为例石晶穗萃,何英,吴宗蔚,王昊,陈明,傅劲翔,廖齐明,刘明,洪兵(5—43)

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关键地质因素 陈孔全,李君军,唐协华,沈均均,王鹏万,彭军,孟江辉(6—18)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聂海宽,何治亮,刘光祥,杜伟,王濡岳,张光荣(6—31)

叠前地球物理技术预测页岩气保存条件——以四川盆地焦石坝构造页岩气藏为例 张殿伟,孙炜,李双建,郝运轻,刘玲(6—42)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金佛斜坡常压页岩气富集模式 何贵松,何希鹏,高玉巧,万静雅,张培先,张勇,高和群(6—50)

基于地层旋转的地层视倾角计算新方法——应用于水平井地质导向解飞,王蕴,梅俊伟,陈贞龙(6—61)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新进展与前景展望 杨跃明,杨雨,文龙,张玺华,陈聪,陈康,张亚,狄贵东,汪华,谢忱(7—10)

碳酸盐岩烃源岩气藏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气藏为例胡东风,王良军,张汉荣,段金宝,夏文谦,刘珠江,魏全超,王昆,潘磊(7—23)

四川盆地西南部平探1井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勘探新突破及其意义张本健,尹宏,李荣容,谢忱,汪晓星,裴森奇,胡欣,杨华,邓波,陈骁,李旭成(7—34)

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页岩气水平井井距优化——以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宁209井区为例 雍锐,常程,张德良,吴建发,黄浩勇,敬代骄,郑健(7—42)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特征宁伏龙,梁金强,吴能友,祝有海,吴时国,刘昌岭,韦昌富,王冬冬,张准,徐猛,刘志超,李晶,孙嘉鑫,欧文佳(8—1)

大洋钻探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钟广法,张迪,赵峦啸(8—25)

主动、被动大陆边缘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对比 胡高伟,卜庆涛,吕万军,王家生,陈杰,李清,龚建明,孙建业,吴能友(8—45)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物性参数评价与分类体系构建 魏纳,周守为,崔振军,赵金洲,张烈辉,赵军(8—59)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浅层深水沉积体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控制杨承志,罗坤文,梁金强,林智轩,张伯达,刘坊,苏明,方允鑫(8—68)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 苏丕波,梁金强,张伟,刘坊,王飞飞,李廷微,王笑雪,王力峰(8—77)

琼东南盆地典型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特征与控藏机制 张伟,梁金强,陆敬安,孟苗苗,何玉林,邓炜,冯俊熙(8—90)

川西地区中部存在泥盆系—石炭系吗?——一个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推论刘殊,王浩,吕其彪,董霞,刘红爱,孙玮(9—1)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喷发旋回、环境与模式夏茂龙,文龙,李亚,罗冰,何开来,刘冉,邱玉超,何青林,陈康(9—11)

川西北地区天井山古隆起规模微生物岩储层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辛勇光,王兴志,唐青松,田瀚,张豪,徐亮,冯庆付,尹宏,王旭丽(9—23)

川中地区加里东末期洗象池组岩溶储层发育模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李文正,文龙,谷明峰,夏茂龙,谢武仁,付小东,马石玉,田瀚,姜华,张建勇(9—30)

川东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层地震响应特征郗诚,和源,吕龑,李益,白晓亮,吴仕虎,李虹(9—39)

低阻气层测井识别和评价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为例赵永刚(9—47)

压力演化对页岩气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王濡岳,聂海宽,胡宗全,刘光祥,席斌斌,刘伟新(10—1)

基于存滞系数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 宋振响,邱岐,赵琳洁,王保华,马中良,杨国桥(10—12)

海相页岩孔隙度GRI测定方法优化 付永红,蒋裕强,夏国勇,陈虎,周克明,王锦,王子萌,王占磊,尹兴平,谷一凡(10—20)

松辽盆地基底石英脉中无机成因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孟凡超,崔岩,张曰静,王林,杜青,刘浩毅,左耿超,田雨露(10—29)

地震振幅能量表征河道砂体及其储层物性——以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例 干大勇,黄天俊,吕龑,杨广广,何昌龙,夏小勇,吴长江,郗诚,喻颐(10—38)

判定空气钻井井壁稳定性的临界内聚力计算新方法——以四川盆地东部黑楼门构造为例夏宏泉,王舵,刘素君(10—44)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周进高,付金华,于洲,吴东旭,丁振纯,李维岭,唐瑾(11—20)

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模拟实验及气藏特征——以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气藏为例 谢增业,杨春龙,李剑,金惠,王小娟,郝翠果,张璐,国建英,郝爱胜(11—31)

准噶尔盆地砂质碎屑流砂体新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厚刚福,曾德龙,牛志杰,王力宝,宋兵,郭华军,单祥,窦洋,李亚哲,彭博(11—41)

深层碎屑岩储层次生高孔带发育特征及成因——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为例郝爱胜,李剑,国建英,冉启贵,张华,齐雪宁,吴浩,贾雪丽,黄蝶芳,陈旋,康积伦,史艳军(11—50)

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渐新统崖城组层序沉积模式 傅恒,匡明志,何小胡,王文博,廖启丰,李兴旺(12—18)

南黄海海相油气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 吴志强,祁江豪,温珍河,张训华,邢磊,尹燕欣,骆迪,肖国林(12—29)

深水区地震资料处理变参数振幅恢复技术 陈殿远,刘仕友,孙万元(12—41)

深水少井区重力流薄泥岩隔夹层预测方法 周展,杨朝强,洪楚侨,谭舜,肖大志,潘燕,高玉洁(12—52)

·开发工程·

对于高煤阶煤层气资源科学开发的思考 朱庆忠,杨延辉,左银卿,宋洋,郭炜,唐锋,任洁,王刚(1—55)

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充填透气阻水砾石的增产实验 刘义坤,王海栋,孟文波,张崇,支继强,沈安琪(1—61)

气井产能评价二项式压力法、压力平方法的适用条件 孙贺东,孟广仁,曹雯,宿晓斌,梁治东,张润洁,朱松柏,王胜军(1—69)

连续油管打捞连续油管工艺在低压低产气井中的应用 庞德新,艾白布·阿不力米提,朱召召,郭新维,杨文新,郝力博(1—76)

煤基质变形影响下含瓦斯煤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 李祥春,黄涛,陈小龙,安振兴,陆卫东,陈志峰 (1—83)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理念的革新——立体酸压技术 郭建春,苟波,秦楠,赵俊生,伍林,王坤杰,任冀川(2—61)

中国超深层大气田高质量开发的挑战、对策与建议 李熙喆,郭振华,胡勇,刘晓华,万玉金,罗瑞兰,孙玉平,车明光(2—75)

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为例 杨海军,李世银,邓兴梁,尹国庆,张承森,杨凤英(2—83)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深层基岩气藏储集空间再认识与成储潜力区探讨李江涛,付锁堂,王任一,刘应如,王海成,奧文博,马腾(2—90)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致密气藏储量分类及开发对策 程立华,郭智,孟德伟,冀光,王国亭,程敏华,赵昕(3—65)

致密气藏水平井多段体积压裂复杂裂缝网络试井解释新模型 欧阳伟平,孙贺东,韩红旭(3—74)

非均匀应力场影响下的裂缝扩展模拟及投球暂堵优化 周彤,陈铭,张士诚,李远照,李凤霞,张驰(3—82)

高压—超高压碳酸盐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开发特征——以阿姆河盆地M区为例 张李,刘荣和,冷有恒,蔡坤赤,高仪君,孟中华,刘媛媛(3—92)

试气阶段评价气井不稳定产能的新方法 冯曦,彭先,李骞,赵晓亮,张平,潘登(4—59)

考虑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计算模型——以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为例 李继强,杨棽垚,戚志林,赵冠群,尹冰毅,莫非(4—69)

考虑页岩气储层及开发特征影响的逻辑增长模型 赵群,王红岩,孙钦平,姜馨淳,于荣泽,康莉霞,王雪帆(4—77)

页岩气平台井泡沫排水采气技术 蒋泽银,李伟,罗鑫,李小蓉,熊颖,周鸿,向建华(4—85)

电驱压裂设备在页岩气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张斌,李磊,邱勇潮,戴启平,李双鹏,邓友超(5—50)

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以川西地区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段永明,曾焱,刘成川,陈俊,毕有益,刘斌(5—58)

渗吸效应对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影响规律 胡志明,穆英,顾兆斌,端祥刚,李亚龙(5—66)

不同类型液体水化作用下海相页岩巴西劈裂破坏特征杨海,石孝志,尹丛彬,梁兴,赵金洲,李军龙,朱炬辉,耿周梅,伍洲,李然(5—72)

酸压裂缝体形态与流动能力的控制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层为例郭建春,陈付虎,苟波,李嘉瑞,王世彬,肖晖,任冀川(6—69)

考虑煤粉堵塞影响的煤储层渗透率模型及其应用 石军太,吴嘉仪,房烨欣,鲁家国,侯晨虹,李相方,张遂安,熊先钺(6—78)

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变化规律及关键参数计算方法 刘华勋,高树生,叶礼友,朱文卿,安为国(6—90)

提升超深层超高压气藏动态储量评价可靠性的新方法——物质平衡实用化分析方法 孙贺东,曹雯,李君,贾伟,李原杰,吴燕,朱松柏,付小涛,杨敏,孟广仁(7—49)

天然气开发对标管理探索 谭健,方建龙(7—57)

海洋气水同产井井筒中天然气水合物非平衡生成风险预测 魏纳,江林,赵金洲,周守为,张烈辉,李清平,孙万通,李海涛(7—65)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增产理论与技术体系展望 吴能友,李彦龙,万义钊,孙建业,黄丽,毛佩筱(8—100)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土力学问题:现状与挑战 韦昌富,颜荣涛,田慧会,周家作,李文涛,马田田,陈盼(8—116)

松散沉积物中降压幅度和饱和度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的影响 张保勇,于洋,靳凯,吴强,高霞,吴琼,刘传海(8—133)

块状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陈强,吴能友,李彦龙,刘昌岭,孙建业,孟庆国(8—141)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水平井降压开采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辛欣,王海彬,罗建男,于涵,袁益龙,夏盈莉,朱慧星,陈强(8—149)

泥质粉砂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混合体系的力学特性 李彦龙,刘昌岭,廖华林,董林,卜庆涛,刘志超(8—159)

水基压裂液对致密砂岩气层的损害机理——基于《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SY/T 5107—2016》的改进唐洪明,唐浩轩,何江,赵峰,张烈辉,廖纪佳,王茜,袁学芳(9—55)

超高压含硫气井井筒内天然气水合物解堵技术 杨健,冯莹莹,张本健,唐永帆,蒋泽银(9—64)

致密砂岩气藏气水流动规律及储层干化作用机理 赵玉龙,刘香禺,张烈辉,唐洪明,熊钰,郭晶晶,单保超(9—70)

水力压裂支撑剂运移与展布模拟研究进展 潘林华,王海波,贺甲元,李凤霞,周彤,李小龙(10—54)

水化作用下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动态表征——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曾凡辉,张蔷,陈斯瑜,郭建春,范宇,任文希,王星皓(10—66)

H储气库注采诱发应力场及断层滑动趋势变化 王成虎,高桂云,贾晋,CHANG Chandong,武志德(10—76)

自支撑相变压裂技术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赵立强,张楠林,张以明,罗志锋,余东合,刘平礼,陈薇羽,刘国华,杜娟,李年银,陈祥(11—60)

氧化处理缓解煤岩储层煤粉堵塞损害实验 康毅力,孙琳娜,房大志,游利军,李相臣,刘江,陆钰(11—68)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刘洪涛,刘举,刘会锋,邱金平,才博,刘军严,杨战伟,刘豇瑜(11—76)

强非均质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定量描述与挖潜对策——以苏里格气田苏11区块北部老区为例祝金利(11—89)

天然气生产数据集成整合与智能分析系统 胡德芬,秦伟,冉丰华,蒲艳玲,胡璐瑶,任玉清,李青,赵勇(11—96)

琼东南盆地深水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实践 陈奎,宋瑞有,韩光明,徐涛,郑飞,何燕,窦婧瑛,詹冶萍(12—59)

深海底水气藏水侵规律与水侵风险识别方法 王海栋,刘义坤,王凤娇,王旭,孟文波,张金鑫,逄玉鑫(12—71)

·钻井工程·

铝合金钻杆在长水平井段延伸钻进的可行性祝效华,李柯(1—88)

锦纶帘线封隔器胶筒工作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王旱祥,张砚雯,车家琪,刘延鑫,兰文剑,杜明超(1—97)

中美典型高压页岩气藏钻井提速技术对比与启示 乔李华,范生林,齐玉(1—104)

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钻完井技术实践与展望 伍贤柱,万夫磊,陈作,韩烈祥,李枝林(2—97)

复杂工况油套管柱失效控制与完整性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冯耀荣,付安庆,王建东,王鹏,李东风,尹成先,刘洪涛 (2—106)

海洋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带压管理 罗鸣,高德利,李文拓,张超,杨玉豪,邓文彪(2—115)

牙轮—PDC混合钻头的破岩特性及温度场变化 吴泽兵,吕澜涛,王勇勇,潘玉杰,张帅(3—99)

复合压差激活密封剂的设计及其封堵性能 许林,蒋孟晨,许洁,许明标,孟双,王东旭(3—107)

压痕法评价煤层气井固井水泥石断裂力学性质 张典坤,陈立超,王生维(3—115)

GW-CP194-80A型保压取心工具的研制 杨立文,苏洋,罗军,孙少亮(4—91)

大斜度井段低沉没度工况排采泵阀动力学特性 刘新福,刘春花,何鸿铭,周超,王德祥(4—97)

陆相页岩气水平井段井壁失稳机理及水基钻井液对策 王波,孙金声,申峰,李伟,张文哲(4—104)

强交变热载荷下页岩气井水泥环完整性测试 林元华,邓宽海,易浩,曾德智,唐亮,韦奇(5—81)

钻井用节流阀抗冲蚀性能的实验评价 曹阳,方晓庆,张俊蓝,唐笛潇(5—89)

煤层气近井煤缝壁面滤饼的结构与硬度特征及工程意义 陈立超,王生维,张典坤(6—100)

页岩气井强化封堵全油基钻井液体系——以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威远区块为例王晓军,白冬青,孙云超,李晨光,鲁政权,景烨琦,刘畅,蒋立洲(6—107)

封隔器卡瓦锚定力学行为与高温高压实验分析 韩传军,彭雪峰,李林涛(7—76)

高温高压气井多封隔器管柱完整性分析方法及应用实例 刘洪涛,沈新普,刘爽,沈国阳,秦世勇,沈国晓(7—83)

适合特深井的双台肩钻杆接头副台肩间隙的确定 陈锋,朱巍,狄勤丰,王文昌,陈薇,王楠(7—90)

深海天然气及其水合物开发模式与钻采技术探讨 高德利(8—169)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藏垂直井网降压开采数值模拟 陈朝阳,游昌宇,吕涛,李小森,张郁,徐立新(8—177)

深海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喷射破碎压控滑套的研制 唐洋,姚佳鑫,王国荣,钟林,何玉发,刘清友,周守为(8—186)

径向振动对旋转钻柱摩阻扭矩的影响 李子丰,张超越,任文明,马建伟(9—80)

页岩气田压裂区加密调整井绕障轨道优化设计方法 顾岳,高德利,杨进,刁斌斌,胡德高,聂帅帅(9—87)

页岩气长水平井套管安全下入风险评估技术 李文哲,文乾彬,肖新宇,唐梁,冯伟,李倩,刘素君(9—97)

钛合金钻杆在页岩气长水平段的延伸钻进能力分析 祝效华,李柯,李枝林,韩烈祥,陈长青(10—86)

钛合金油套管抗挤毁性能计算与实验 刘强,申照熙,李东风,张春霞,祝国川,宋生印(10—94)

钻头切削齿破碎岩石的温度变化试验及机理分析 周琴,张在兴,张凯,郑国敬,何录忠(10—102)

用于揭开下部气层合采作业的控压暂堵一体化修井流体 张宗伟,郭鹏程,衣德强,李鹏,杨伟,常启帆(11—102)

寒带海域永冻层的力学特性对油气钻井的挑战 朱亮,范西哲,李军伟,邹和均,楼一珊,李忠慧(11—110)

固井前置液冲洗效率评价方法——改进的旋转黏度计法 辜涛,郑有成,郑友志,李维,赵军,王锐,舒秋贵(11—120)

深水油气井非稳态测试环空压力预测模型 张智,向世林,冯潇霄,刘和兴,孟文波,李炎军,马传华(12—80)

深水高温高压气田窄压力窗口地层钻井安全概率区间李中,谢仁军,袁俊亮(12—88)

井筒四相流动理论在深水钻完井工程与测试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孙宝江,王雪瑞,孙小辉,李昊,王志远,高永海,卢义玉(12—95)

深水测试管柱与隔水管的横向承载特性 孙巧雷,李中,王尔钧,冯定,陈文康,刘统亮,严淳鳀(12—106)

环空带压对深水水下井口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 王宴滨,曾静,高德利(12—116)

第七代超深水海洋平台钻机双井架的等强度多目标优化 蒋发光,张敏,杨秀菊,梁政(12—124)

·集输与加工·

中国天然气计量技术及展望常宏岗,段继芹(1—110)

空气和高压天然气实流标定涡轮流量计的差异性 刘夷平,李海洋,吴锦川,沈琼,全晓军(1—119)

勐岗河大型悬索跨越管道成桥状态下非线性静力有限元分析 彭阳,安建川,李明,余进,李长俊(1—125)

极限工况下的管网“互联互通”改进方案 陈利琼,高茂萍,王力勇,刘思良,张廷廷,吴霞,蓝浩杰,郭少锋(2—122)

基于动态规划和黄金分割法的环状天然气管网运行优化 杨毅,刁洪涛,向敏,孙晓波,柳建军(2—129)

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适用性评价现状与展望 杨辉,王富祥,陈健,雷铮强,玄文博,考青鹏(2—135)

城镇燃气管网完整性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孙青峰,杨玉锋,赵春磊,薛庆,张华兵,魏然然(3—123)

天然气管道输送混氢天然气的可行性 王玮,王秋岩,邓海全,程光旭,李云(3—130)

焦炉煤气补CO2制备合成天然气技术的工业化运行 杜雄伟(4—112)

小型天然气液化装置高压引射液化工艺的优化 钱德松,许剑,池胜高,周斌,简志勇,杨凡,高腾(4—118)

基于双位Langmuir模型活性炭的CH4吸附特征 岳高伟,王路,李敏敏,蔺海晓(4—125)

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内涵与评价技术 郑雅丽,孙军昌,邱小松,赖欣,刘建东,郭泽萍,魏欢,闵忠顺(5—94)

地下储气库注采井不同井段水泥环密封性能实验 周浪,曾青松,汪传磊,李玉飞,张勇,张丹丹(5—104)

基于颗粒在线检测的天然气过滤器运行性分析 郑思佳,罗敏,韩华明,别沁,刘颖,李琦,陈世坤,朱娜,毛娅,刘震(5—109)

中石化地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曾大乾,张俊法,张广权,糜利栋(6—115)

复杂气藏型储气库先导试验方案设计方法 胥洪成,朱卫平,李彬,李国韬,郑得文,王皆明,宋丽娜,赵凯,裴根(6—124)

LNG空温式气化器传热问题的研究进展 徐少杰,高文学,严荣松,张欢,王艳,杨林(6—130)

LNG接收站与输气管网的“互操作性” 付子航,单彤文,杨玉霞,刘方(7—97)

中国天然气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建议 王意东,何太碧,汪霞,王艳,毛丹(7—106)

天然气单流涡流管流场与温度场数值模拟 王凯,谢磊,欧阳欣,闫锋,王海峰,韩涛(7—113)

大应变管线钢和钢管的关键技术进展及展望冯耀荣,吉玲康,陈宏远,姜金星,王旭,任毅,张对红,牛辉,柏明卓,李少坡(9—105)

大管径、高钢级天然气管道环焊缝焊接技术 陆阳,邵强,隋永莉,冯大勇(9—114)

中俄东线大口径输气管道的投产气体运移规律及注氮量优化 叶恒,李光越,刘钊,张博越,刘家乐(9—123)

外径1 422 mm、X80高钢级输气管道的消磁技术 刘少柱,徐葱葱,李景昌,齐健龙,张洪雷,于雷,王强,陈久龙(9—131)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天然气质量分析与计量技术 曾文平,常宏岗,罗勤,王志学,李万俊,王伟杰,李跟臣(10—111)

节能环保型无溶剂环氧减阻内涂层技术——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为例 郑安升,黄留群,杨学强,付伟,王杰,潘怀良(10—120)

针对中俄东线高钢级大口径输气管道自动焊的设计提升 张小强,蒋庆梅,詹胜文,谷青悦,金鑫,王琴(10—126)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首站计量系统管汇偏流分析 陆美彤,毛平平,赵仕浩,刘亮,姜晗(10—133)

页岩气集输系统的腐蚀评价与控制——以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 谢明,唐永帆,宋彬,赵万伟,吴贵阳(11—127)

压扁阻断对聚乙烯燃气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毅,薛世峰,韩丽美,刘翠伟,焦俊朋(11—135)

基于PI数据库的燃驱压缩机组性能测试系统 胡斐,林文胜(11—143)

含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底多相管输及其堵塞风险管控 宫敬,史博会,陈玉川,宋尚飞(12—133)

夹层管卷筒式安装缠绕和校直阶段力学行为分析 刘书杰,黄熠,孟文波,蒋东雷,刘和兴,李明亮,高永海,付光明(12—143)

·经济管理·

管网独立后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格局刘剑文,杨建红,王超(1—132)

新形势下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监管体系的构建 唐国强,徐东,付迪,刘韬(1—141)

中国煤系天然气共探合采的战略选择与发展对策 姜杉钰,王峰(1—152)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天然气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未来走势预测 王建良,李孥(2—149)

提高中国天然气储备能力的政策法规途径 陈新松,孙哲(2—159)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对中国天然气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陈蕊,孙文宇,吴珉颉(3—137)

政策驱动下的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方式 周淑慧,孙慧,王晨龙,梁严(3—146)

基于天然气全产业链评价储气库的经济效益 公维龙,田磊,王达,王慧钧,王均,张钰暄(3—157)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形势与前景 李剑,佘源琦,高阳,李明鹏,杨桂茹,史艳军(4—133)

以竞争为标尺重构中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 白俊(5—117)

重建中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兼论中国“十四五”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中心任务 董邦国,何春蕾,张颙(5—126)

深化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思考 周娟,魏微,胡奥林,杜春(5—134)

中海油面向长江以北地区天然气产供储销新体系构建 付子航,单彤文,杨玉霞,黄洁馨,安东雨(6—141)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产品谱系构建 姜子昂,辜穗,王径,任丽梅,刘维东,彭彬,马英恺(6—149)

天然气储气调峰大数据信息平台构建 胡尧,何沙,韩群群,钟虹,王好(6—157)

天然气发电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 陈蕊,朱博骐,段天宇(7—120)

产业链视角下天然气发电产业发展路径 刘志坦,叶春,王文飞(7—129)

我国两部制电价制度对天然气发电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王文飞,刘志坦(7—138)

燃气电厂与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环境及生态效应对比 樊慧,段天宇,朱博骐,陈双营(7—146)

构建战略大气区新型企地关系的模式与途径——以西南战略大气区为例王良锦(9—138)

“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背景下的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分析 张珺,谭金萍(11—159)

“十四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重点方向及企业对策 付舒,张鹏程,董振宇,董聪(12—159)

·安全环保·

油基岩屑热脱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刘宇程,王茂仁,吴建发,陈明燕,祝梦,廖茂芪(2—140)

基于热源权重参数反演优化的新权重多点源热辐射模型 周志航,陈国华(10—139)

氧化钙在油基钻屑热脱附中的协同作用 邵志国,史志鹏,许毓,许世佩,李兴春,孙静文,吕冲(10—148)

复杂地形高含硫天然气风洞扩散实验及安全防护距离 辛保泉,喻健良,党文义,姜雪,林官明(11—149)

深水大型半潜式天然气生产平台风险管理 陈海,谢玉洪,冯加果(12—151)

·新能源·

太原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特征及勘探有利区 戴明刚,雷海飞,凌安航,毛翔,王嗣敏,向才富(4—143)

我国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商业化路径 孔令峰,张军贤,李华启,朱兴珊,赵晨晖,徐加放(4—156)

单井闭循环地热系统可持续开发潜力数值模拟 冯波,刘鑫,张国斌,上官拴通,胡子旭,袁益龙,封官宏(9—146)

基于高精度航磁数据的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目标靶区圈定张森琦,付雷,张杨,宋健,王富春,黄金辉,贾小丰,李胜涛,张林友,冯庆达(9—156)

基于水热耦合模拟的油气区地热开发井网布局 段忠丰,李福来,巩亮,杨永红,李晓燕(10—156)

不同井型下的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产气产水规律毛佩筱,吴能友,宁伏龙,胡高伟,孙嘉鑫,陈强,郭洋,卜庆涛,万义钊(11—168)

·观点与论坛·

页岩岩心样品分析数据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王世谦(1—160)

新冠疫情及低油价影响下的天然气生产企业应对措施——以川渝地区为例 张勇,周娟,石卉,未勇,何晋越(4—166)

·行业数据·

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1—175)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4—172)

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7—154)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10—163)

猜你喜欢

天然气
CNG加气母站加气柱放空天然气回收方法
浴室天然气中毒案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 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
Volkswagen公司新型3缸压缩天然气发动机